第592章 土地流轉
我不是祁廳長,叫我祁書記 作者:巴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上八點半,在金山縣委食堂吃完早飯後,調研組成員全部登車,準備前往下一站,林城市道口縣。
臨行前,祁同偉把陳誌遠叫到自己的車上,對他進行單獨談話。
“陳書記,我想聽你說一句實話。”
“祁省長,有話您盡管問,我一定實話實說。”
“這次我到金山縣,你們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吧?”
陳誌遠略加思索,迴道:
“祁省長,您是金山人,曾經為家鄉做了很多工作,更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無論是同誌們,還是人民群眾,都非常感激您。
此番迴來視察工作,我和縣委提前做一些準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否則的話,無法對同誌們交待,金山一百多萬人民群眾,也絕對不會答應。”
這番話說的很體麵。
首先,他隱晦承認了,昨天下午發生的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以示對祁同偉的坦誠。
然後又表示,此舉是為了滿足同誌們的要求,是為了響應金山縣全體人民的共同意願。
如此一來,事情便變得合情合理,即便有人要存心去挑毛病,也很難有收獲。
祁同偉對這個答複很滿意,微笑著點了點頭。
“陳書記,勞你費心了,這幾年金山縣發展的不錯,感謝你和同誌們付出的努力。
希望你們能戒驕戒躁,繼續把工作做好,我和省委會保持關注的……”
……
十五年前,祁同偉剛穿越迴來的時候,道口縣是全省排名第二的窮縣,隻比金山縣好了那麽一點點。
後來在祁同偉和李達康的共同努力下,金山的經濟突飛猛進,很快把道口擠到了倒數第一。
加上98年那場洪水,道口縣做為主要泄洪區,損失特別的慘重,以至於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在墊底位置上“遙遙領先”。
全縣超過一半的人口,隻能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裏,靠吃國家救濟糧艱難度日……
就在這時,易學習臨危受命,擔任道口縣長。
他為了給老百姓謀一條生路,不惜違背人生信條,拎著裝了十萬塊錢的茶葉盒,找到時任林城開發區常務副主任的祁同偉。
希望能承攬開發區“五通一平”的土建工程。
此舉不隻挽救了易學習自己的職業生涯,還給道口人民打開了新的生存空間。
祁同偉雖然沒有收錢,但依然把土建工程包給了道口縣工程隊。
嚐到甜頭之後,越來越多的道口人,選擇外出務工,投入到建築大軍的行列。
“一隻葫蘆闖天下,一把泥刀走四方”。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
現在的道口縣,已經成為漢東省內著名的建築之鄉,並實現了集體脫貧的壯舉。
全縣擁有大大小小的建築企業七百餘家,從業人員三十多萬,業務範圍遍及全國各地。
建築業年產值高達兩百多億,勞務總收入大約六七十億……
正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
現在的道口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道口人,一提到領導幹部,總繞不開兩個名字。
首先是易學習,然後就是祁同偉。
當然,做為一個傳統農業縣,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老本行,肯定是不會徹底丟掉的。
當年洪水退去之後,國家撥出巨款,給道口縣修建了一條高大宏偉的堤壩,以及不計其數的圩垸,足以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
外麵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裏麵則是泄洪區,雨水少的季節,也可以臨時種一些農作物。
當然,如果突發洪水,導致裏麵的農作物被毀,農民也隻能自認倒黴……
在圩壩的保駕護航之下,道口縣的農業生產,很快就迅速恢複了元氣。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最近幾年,全國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對建築工人的需求極大,勞務費也是水漲船高。
相比之下,農產品的價格,尤其是主糧的價格,漲幅卻非常有限。
久而久之,打工和種地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民,紛紛放棄種地,當起了建築工人。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量土地被拋荒,無人耕種……
祁同偉站在土壩上,看著下方長滿了雜草的農田,心裏很不是滋味。
農民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背井離鄉出去務工,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但民以食為天,我們國家有十幾億人口,如果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這是非常危險的。
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是大幅提高糧食收購價,讓農民自願迴來種地。
問題在於,現在是全球貿易時代,國際糧價便宜的驚人。
相比之下,國內糧價已經貴了許多,很難繼續大幅度提高收購價。
更何況,城市裏也有不少低收入者,如果糧價大幅提升,勢必會帶動其他消費品的價格,使他們陷入困境。
站在大環境下,這是個基本無解的問題,即便是祁同偉,對此也無可奈何。
當然,改良的辦法還是有的,那便是土地流轉。
把被拋荒的土地集中起來,承包給種植大戶,進行規模化生產。
但根據祁同偉的前世記憶,土地流轉因為種種客觀原因,推廣的並不順利。
一是操作問題。
如果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分不清楚,容易出現矛盾和糾紛。
二是經營問題。
萬一種植大戶經營不善,造成虧損,會拖欠農民的土地租金,最終不了了之。
再就是人性問題。
有些無德的種植大戶,他們租地不是為了種糧,而是為了騙取國家補貼,補貼拿到手裏,地還是荒著。
有些農民看到種植大戶賺了錢,可能會犯紅眼病,跑去搞破壞,把種植大戶逼走,最終兩敗俱傷……
……
雖然困難重重,但祁同偉並不打算放棄。
在他的人生信條裏,寫著四個大字:
事在人為!
土地流轉有困難怎麽了?
難道能比自己當年在紫溪村,白手起家更困難?
既然來都來了,就必須把工作推行下去。
不僅要幹,還要盡可能幹到最好……
祁同偉把現任道口縣委書記郭林叫到自己麵前,指著不遠處的村子。
“郭書記,前麵那個村子叫什麽?”
“祁省長,那是浯口村。”
“那就把這個浯口村,當做道口縣土地流轉的試點村。
既然是試點,那麽動作不宜過大,要秉著循序漸進的原則。
先在村裏搞內部流轉,讓不種地的村民,把土地租給願意多種地的村民,租金多少,讓他們自行協商。
總而言之,絕不允許繼續拋荒,否則的話,就按相關規定,強製執行。
你現在立刻過去,讓村幹部召開一個臨時村民大會,把我的意思告訴鄉親們……”
臨行前,祁同偉把陳誌遠叫到自己的車上,對他進行單獨談話。
“陳書記,我想聽你說一句實話。”
“祁省長,有話您盡管問,我一定實話實說。”
“這次我到金山縣,你們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吧?”
陳誌遠略加思索,迴道:
“祁省長,您是金山人,曾經為家鄉做了很多工作,更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無論是同誌們,還是人民群眾,都非常感激您。
此番迴來視察工作,我和縣委提前做一些準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否則的話,無法對同誌們交待,金山一百多萬人民群眾,也絕對不會答應。”
這番話說的很體麵。
首先,他隱晦承認了,昨天下午發生的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以示對祁同偉的坦誠。
然後又表示,此舉是為了滿足同誌們的要求,是為了響應金山縣全體人民的共同意願。
如此一來,事情便變得合情合理,即便有人要存心去挑毛病,也很難有收獲。
祁同偉對這個答複很滿意,微笑著點了點頭。
“陳書記,勞你費心了,這幾年金山縣發展的不錯,感謝你和同誌們付出的努力。
希望你們能戒驕戒躁,繼續把工作做好,我和省委會保持關注的……”
……
十五年前,祁同偉剛穿越迴來的時候,道口縣是全省排名第二的窮縣,隻比金山縣好了那麽一點點。
後來在祁同偉和李達康的共同努力下,金山的經濟突飛猛進,很快把道口擠到了倒數第一。
加上98年那場洪水,道口縣做為主要泄洪區,損失特別的慘重,以至於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在墊底位置上“遙遙領先”。
全縣超過一半的人口,隻能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裏,靠吃國家救濟糧艱難度日……
就在這時,易學習臨危受命,擔任道口縣長。
他為了給老百姓謀一條生路,不惜違背人生信條,拎著裝了十萬塊錢的茶葉盒,找到時任林城開發區常務副主任的祁同偉。
希望能承攬開發區“五通一平”的土建工程。
此舉不隻挽救了易學習自己的職業生涯,還給道口人民打開了新的生存空間。
祁同偉雖然沒有收錢,但依然把土建工程包給了道口縣工程隊。
嚐到甜頭之後,越來越多的道口人,選擇外出務工,投入到建築大軍的行列。
“一隻葫蘆闖天下,一把泥刀走四方”。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
現在的道口縣,已經成為漢東省內著名的建築之鄉,並實現了集體脫貧的壯舉。
全縣擁有大大小小的建築企業七百餘家,從業人員三十多萬,業務範圍遍及全國各地。
建築業年產值高達兩百多億,勞務總收入大約六七十億……
正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
現在的道口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道口人,一提到領導幹部,總繞不開兩個名字。
首先是易學習,然後就是祁同偉。
當然,做為一個傳統農業縣,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老本行,肯定是不會徹底丟掉的。
當年洪水退去之後,國家撥出巨款,給道口縣修建了一條高大宏偉的堤壩,以及不計其數的圩垸,足以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
外麵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裏麵則是泄洪區,雨水少的季節,也可以臨時種一些農作物。
當然,如果突發洪水,導致裏麵的農作物被毀,農民也隻能自認倒黴……
在圩壩的保駕護航之下,道口縣的農業生產,很快就迅速恢複了元氣。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最近幾年,全國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對建築工人的需求極大,勞務費也是水漲船高。
相比之下,農產品的價格,尤其是主糧的價格,漲幅卻非常有限。
久而久之,打工和種地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民,紛紛放棄種地,當起了建築工人。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量土地被拋荒,無人耕種……
祁同偉站在土壩上,看著下方長滿了雜草的農田,心裏很不是滋味。
農民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背井離鄉出去務工,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但民以食為天,我們國家有十幾億人口,如果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這是非常危險的。
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是大幅提高糧食收購價,讓農民自願迴來種地。
問題在於,現在是全球貿易時代,國際糧價便宜的驚人。
相比之下,國內糧價已經貴了許多,很難繼續大幅度提高收購價。
更何況,城市裏也有不少低收入者,如果糧價大幅提升,勢必會帶動其他消費品的價格,使他們陷入困境。
站在大環境下,這是個基本無解的問題,即便是祁同偉,對此也無可奈何。
當然,改良的辦法還是有的,那便是土地流轉。
把被拋荒的土地集中起來,承包給種植大戶,進行規模化生產。
但根據祁同偉的前世記憶,土地流轉因為種種客觀原因,推廣的並不順利。
一是操作問題。
如果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分不清楚,容易出現矛盾和糾紛。
二是經營問題。
萬一種植大戶經營不善,造成虧損,會拖欠農民的土地租金,最終不了了之。
再就是人性問題。
有些無德的種植大戶,他們租地不是為了種糧,而是為了騙取國家補貼,補貼拿到手裏,地還是荒著。
有些農民看到種植大戶賺了錢,可能會犯紅眼病,跑去搞破壞,把種植大戶逼走,最終兩敗俱傷……
……
雖然困難重重,但祁同偉並不打算放棄。
在他的人生信條裏,寫著四個大字:
事在人為!
土地流轉有困難怎麽了?
難道能比自己當年在紫溪村,白手起家更困難?
既然來都來了,就必須把工作推行下去。
不僅要幹,還要盡可能幹到最好……
祁同偉把現任道口縣委書記郭林叫到自己麵前,指著不遠處的村子。
“郭書記,前麵那個村子叫什麽?”
“祁省長,那是浯口村。”
“那就把這個浯口村,當做道口縣土地流轉的試點村。
既然是試點,那麽動作不宜過大,要秉著循序漸進的原則。
先在村裏搞內部流轉,讓不種地的村民,把土地租給願意多種地的村民,租金多少,讓他們自行協商。
總而言之,絕不允許繼續拋荒,否則的話,就按相關規定,強製執行。
你現在立刻過去,讓村幹部召開一個臨時村民大會,把我的意思告訴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