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和謝萍萍分手,盧誠之感覺生無所戀,一直待在家裏,不怎麽出去。
盧家的男子,十五歲後,會有自己單獨的院落;成婚前,這個院落會大修,作為新居,以表示“成家”了。
目前,盧家滿十五歲的有:盧誠之和盧訓之,不過卻準備了五個單獨的院落,以:“定、靜、安、慮、得”命名。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盧誠之住的地方叫做“定心居”:“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盧誠之是盧家的長子嫡孫,是諸弟的定海神針。
盧訓之的居所叫做“靜新居”。
盧言之、盧誦之、盧讓之滿了十歲,安、慮、得,三字先給了他們;其他的謝之、諗之幾個,年紀還小,就暫時沒有準備。
定心居和靜新居相隔不遠。
目前盧家所居住的宅子,是二十多年前才搬過來的;在原有的基礎上,隨著人口的增加、盧子元的官位升級而擴大的。
皇城在城北,盧府在城南。城南的地段不算好,但是勝在便宜;所以盧府,是越來越大。
盧子元比較開通,知道兒子被迫和心愛之人分手了,不再追問黃家的事情,也不再逼他應酬。
哪個男子不是從青春少艾到中年、再到老年的?
如無意外,盧誠之需要繼承範陽盧氏的門楣。
因為他是嫡長子。
所謂“長”,不能光是年齡上的長,言行舉止,都須作為一個家族的榜樣。古語有雲:“天子統六卿,六卿統九牧,九牧統郡邑,郡邑統鄉正,鄉正統宗子。”
而宗子,就是指一個家族的長子長孫:古語雲:“宗法立則百善興,宗法廢而萬事馳。”
由此可見長子的重要性。
如果他不是長子,他會拚卻性命爭取與黃萍萍共度一生。
黃萍萍的身份,不足為名滿天下的範陽世家的長媳;如果他勉強娶了黃萍萍,反而會害了她……
黃宜風父子抵擋不了洛陽王氏滔滔問罪之江水。
如果黃萍萍迴歸她的本姓“謝氏”,父叔與隱園小築不和,同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盧誠之眼睛還沒睜開,便感覺到臉上濕濕潤潤的。
四弟盧誦之和五弟盧讓之,拿著筆和杯子在他床邊吹泡沫玩。筆的毛全是裂開的,沾上水,便在盧誠之的臉上劃啊劃。
盧誠之感覺又癢又清涼,很舒服。
“一大早你們就在這裏胡鬧,快吃了東西上學去!”
盧誦之不理,繼續把水往盧誠之臉上蹭:“大哥,你有沒有聽過‘雞鳴而起,若為接物,如何為善’”?
盧誠之覺得臉上黏乎乎的,起身捉住兩個弟弟:“還鬧?還鬧今天罰你們不準吃飯!”
盧誦之笑道:“不吃就不吃,反正我不喜歡吃。大不了我吃粥好了。”
盧誠之喚人過來,叫送盧小四和盧小五去念書。
盧誦之不依:“我今天不去上學。先生說今天教我們《孟子·盡心上》,昨天金先生已經教過我了,我都會背了,還去幹嗎?”
說著說著,盧誦之便發了脾氣:“成天就知道要我們去上學,六弟、七弟怎麽不去呢?阿東阿丙他們都不去,家裏那麽多人就我們兩個去,沒意思。”
“胡說!你二哥三哥不是先去了嗎?”
“二哥他不去呢,三哥說今天要去孫家舅舅那,也不去讀書。”
盧誠之一聽,趕緊起來:“這還了的,那兩個小子,竟然敢逃學?看大哥去收拾他們。你們兩個,趕緊去讀書。”
“不去不去!正月都沒過完,就要我們去讀書,這不公平。”
盧讓之緊緊抱住大哥的大腿,撒起嬌來了。
十歲的盧小五,來京城才一個多月,就把盧小六的口頭禪“這不公平”學會了;同時,還學會了盧諗之的撒潑放癡。
麵對兩個不肯去讀書的弟弟,盧誠之有點頭疼:打是打不得的,講道理是聽不進去,硬捉了他們去呢,隻怕會更胡鬧——最主要的原因,他這個大哥也逃了幾天學了,其身不正,怎麽教人啊?
“誦之,你說你會背《孟子·盡心上》,那大哥考考你。孟子說:‘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那你說說什麽叫做正命。”
盧誦之支支吾吾,佯裝聲勢道:“正命者,盡其道而死者。這有什麽難解的?”
“那什麽叫做‘盡其道而死者’呢?”
盧誦之答不上來,耍賴道:“大哥教人學問,一大早起來就說怎麽死……我這會才活過來,你問我怎麽死,我怎麽會知道呢?”
盧誠之又是哭笑不得:“好兄弟,你這讀書呢,不能說光會背就行了,那跟囫圇吞棗沒什麽區別。你呢,要理解它是什麽意思才行。所謂‘學必相講而後明,講必相直而後盡。’你不去學堂聽先生講,就不會明白。”
盧誦之還是耍賴:“那我昨天都已經去過了,就今天一天不去,明天讓金先生幫我補習一下就成了。”
“明天還有明天的事。《詩》說:‘日將月就,學有輯熙於光明。’好兄弟,今天的的書,不能等到明天才去讀。“
半哄半騙地把兩兄弟哄了去上學。
“這讀書怎麽跟要他命一樣呢?還要我的命。那些古人也真可惡,沒事幹嗎寫那麽多文章呢?害苦了我們這些後人。”
盧誠之忍不住嘀咕。
送走兩兄弟,又感歎:“有口說人,輪到自己,又何嚐不是?”
他懷疑父親和叔叔不好直接罵他頹廢,這才特意命小四、小五來找他胡鬧,以警示他作為長兄的責任。
盧家的男子,十五歲後,會有自己單獨的院落;成婚前,這個院落會大修,作為新居,以表示“成家”了。
目前,盧家滿十五歲的有:盧誠之和盧訓之,不過卻準備了五個單獨的院落,以:“定、靜、安、慮、得”命名。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盧誠之住的地方叫做“定心居”:“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盧誠之是盧家的長子嫡孫,是諸弟的定海神針。
盧訓之的居所叫做“靜新居”。
盧言之、盧誦之、盧讓之滿了十歲,安、慮、得,三字先給了他們;其他的謝之、諗之幾個,年紀還小,就暫時沒有準備。
定心居和靜新居相隔不遠。
目前盧家所居住的宅子,是二十多年前才搬過來的;在原有的基礎上,隨著人口的增加、盧子元的官位升級而擴大的。
皇城在城北,盧府在城南。城南的地段不算好,但是勝在便宜;所以盧府,是越來越大。
盧子元比較開通,知道兒子被迫和心愛之人分手了,不再追問黃家的事情,也不再逼他應酬。
哪個男子不是從青春少艾到中年、再到老年的?
如無意外,盧誠之需要繼承範陽盧氏的門楣。
因為他是嫡長子。
所謂“長”,不能光是年齡上的長,言行舉止,都須作為一個家族的榜樣。古語有雲:“天子統六卿,六卿統九牧,九牧統郡邑,郡邑統鄉正,鄉正統宗子。”
而宗子,就是指一個家族的長子長孫:古語雲:“宗法立則百善興,宗法廢而萬事馳。”
由此可見長子的重要性。
如果他不是長子,他會拚卻性命爭取與黃萍萍共度一生。
黃萍萍的身份,不足為名滿天下的範陽世家的長媳;如果他勉強娶了黃萍萍,反而會害了她……
黃宜風父子抵擋不了洛陽王氏滔滔問罪之江水。
如果黃萍萍迴歸她的本姓“謝氏”,父叔與隱園小築不和,同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盧誠之眼睛還沒睜開,便感覺到臉上濕濕潤潤的。
四弟盧誦之和五弟盧讓之,拿著筆和杯子在他床邊吹泡沫玩。筆的毛全是裂開的,沾上水,便在盧誠之的臉上劃啊劃。
盧誠之感覺又癢又清涼,很舒服。
“一大早你們就在這裏胡鬧,快吃了東西上學去!”
盧誦之不理,繼續把水往盧誠之臉上蹭:“大哥,你有沒有聽過‘雞鳴而起,若為接物,如何為善’”?
盧誠之覺得臉上黏乎乎的,起身捉住兩個弟弟:“還鬧?還鬧今天罰你們不準吃飯!”
盧誦之笑道:“不吃就不吃,反正我不喜歡吃。大不了我吃粥好了。”
盧誠之喚人過來,叫送盧小四和盧小五去念書。
盧誦之不依:“我今天不去上學。先生說今天教我們《孟子·盡心上》,昨天金先生已經教過我了,我都會背了,還去幹嗎?”
說著說著,盧誦之便發了脾氣:“成天就知道要我們去上學,六弟、七弟怎麽不去呢?阿東阿丙他們都不去,家裏那麽多人就我們兩個去,沒意思。”
“胡說!你二哥三哥不是先去了嗎?”
“二哥他不去呢,三哥說今天要去孫家舅舅那,也不去讀書。”
盧誠之一聽,趕緊起來:“這還了的,那兩個小子,竟然敢逃學?看大哥去收拾他們。你們兩個,趕緊去讀書。”
“不去不去!正月都沒過完,就要我們去讀書,這不公平。”
盧讓之緊緊抱住大哥的大腿,撒起嬌來了。
十歲的盧小五,來京城才一個多月,就把盧小六的口頭禪“這不公平”學會了;同時,還學會了盧諗之的撒潑放癡。
麵對兩個不肯去讀書的弟弟,盧誠之有點頭疼:打是打不得的,講道理是聽不進去,硬捉了他們去呢,隻怕會更胡鬧——最主要的原因,他這個大哥也逃了幾天學了,其身不正,怎麽教人啊?
“誦之,你說你會背《孟子·盡心上》,那大哥考考你。孟子說:‘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那你說說什麽叫做正命。”
盧誦之支支吾吾,佯裝聲勢道:“正命者,盡其道而死者。這有什麽難解的?”
“那什麽叫做‘盡其道而死者’呢?”
盧誦之答不上來,耍賴道:“大哥教人學問,一大早起來就說怎麽死……我這會才活過來,你問我怎麽死,我怎麽會知道呢?”
盧誠之又是哭笑不得:“好兄弟,你這讀書呢,不能說光會背就行了,那跟囫圇吞棗沒什麽區別。你呢,要理解它是什麽意思才行。所謂‘學必相講而後明,講必相直而後盡。’你不去學堂聽先生講,就不會明白。”
盧誦之還是耍賴:“那我昨天都已經去過了,就今天一天不去,明天讓金先生幫我補習一下就成了。”
“明天還有明天的事。《詩》說:‘日將月就,學有輯熙於光明。’好兄弟,今天的的書,不能等到明天才去讀。“
半哄半騙地把兩兄弟哄了去上學。
“這讀書怎麽跟要他命一樣呢?還要我的命。那些古人也真可惡,沒事幹嗎寫那麽多文章呢?害苦了我們這些後人。”
盧誠之忍不住嘀咕。
送走兩兄弟,又感歎:“有口說人,輪到自己,又何嚐不是?”
他懷疑父親和叔叔不好直接罵他頹廢,這才特意命小四、小五來找他胡鬧,以警示他作為長兄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