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富和陳三妹等大郎吃了些早餐後,便準備同大郎一起上三河鎮。


    “哪裏去?今天不下地了?”


    張氏操著鍋鏟追出門,話對著陳喜富說,卻還是不忘朝陳三妹身上瞟。


    母女二人誰都沒有先開口搭理對方。張氏更是曆來是個要強的人,雖然昨晚陳三妹的話讓她一時醒悟,卻不能讓她一下子就低頭。沒台階啊!


    陳喜富拉扯了一下陳三妹半新的衣角,卻被陳三妹暗暗地扯開,他看了一眼低眉順眼的陳三妹就是不肯開口,隻得無奈的朝張氏擺了擺道:


    “今天在家歇一歇,番薯過些時日也該收了,我和三妹先去辦些事。”


    辦什麽事?怕是與那製冰的方子有關。張氏猜到了,盡管心裏止不住的不痛快,卻忍住沒再多說什麽。她在心裏暗想,各人有各人的命,大妹要活得人前體麵,總究還得自身有本事。


    她歎了口氣,看著父子幾個的背影,心裏卻擔心著下一次大女兒迴家時她怎麽辦才好。上次讓她負氣而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消氣迴來。


    到了鎮上,大郎和陳明告別了陳喜富父女二人,徑直入了無憂堂。


    陳三妹與朱瑾約在無憂堂前集合,時辰早,陳喜富和陳三妹便買了幾個肉包子站到學堂前的屋簷下吃。


    “三妹,按說咱們簽個白契就可以,幹嘛這麽麻煩還要大老遠往縣衙去簽紅契約啊。”農民天生怕官,陳喜富自然也不列外,不過,在閨女麵前,他雖然心裏發毛,卻沒有半分表現出來。


    二人吃完肉包子不見人來,便又開始嘮嗑起來。


    “這不是謹慎些嗎。那麽一大筆銀子,簽個紅契始終要穩妥些,不然到時候人家反過來不認賬,訛上我們怎麽辦?說不清銀子來路,是件很麻煩的事。雖說可以找個中間人給咱們做個見證,但這年春,咱還是捂著點,財不外露,省得將來麻煩。”


    陳喜富聞言又長長忽了口氣,這個閨女,總能把事情考慮得長遠又穩妥。


    而所謂白契,就是買賣雙方私底下簽定的契約,買賣雙方將文書寫好,再找上一兩個中間人擔保,大家簽字按手印,契約就算完成。白契方便,但容易發生糾紛,若是一方不認賬,那就是不斷的官司纏身。


    而紅契,到官府過了明路,蓋了過官府大印,一式三份,官府留一份存檔,買賣雙方各執一份,若日後出現糾紛,便由官府找出存檔按照合約執行。這中間的糾紛都由官府來調解,這就是紅契的好處。


    說白了,就是人家說的一個具備法律效益一個不具備法律效益。但是吧,紅契有一點不好的,就是要按交易額來交一點的稅,一般是一百抽一的比例。就是一百兩的交易額,就要上一兩的紅契稅。


    所以,平常不是大交易,一般商販之間很少有人上官府去辦理紅契。


    父女二人嘮嗑著,便從無憂堂內傳出女孩子的嬌聲。


    “豈憂哥哥,在多玩幾天再去嘛。”


    陳三妹聞聲,轉身向無憂堂內看去,便見朱瑾、無豈憂和顧清向外走來,身後跟著三個小廝各自拿著兩個包裹,顧知期和其夫人沈若蘭跟在身後,旁邊跟著個與她年紀相仿的小女孩,身著一身水藍色束腰襦裙,頭上梳著嬌俏的桃花雲鬢,簡單插著幾根玉簪子便將她襯得清水出塵。


    陳三妹就看那麽一眼,就有些移不開眼。她不覺低頭看了看自己這一身粗布麻衣,頭上更是一根紅頭繩就是所有裝飾。


    差距,鄉下丫頭與千金大小姐的差距哎。


    “顧先生,顧夫人。”陳喜富和陳三妹見到顧知期,都上前見了個禮。


    這大半年來,陳三妹為討好顧知期,也往這無憂堂跑過幾次,自是見過沈若蘭。二人很好相處,待她也比較親和,留過她幾次飯,但是她都婉拒了,吃人手軟哎。


    也經過這麽段時間的相處,雖然依然沒有探清顧知期的身份背景,但卻漸漸發現這個顧先生可不像其它夫子那般……一本正經。


    這個顧先生言談舉止頗為隨性親和,沒有太多規矩,也不迂腐,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很強,很是對她的胃口。


    “喲,羽丫頭來了?陳大哥也在?”


    顧知期頗為高興,稍快了幾步迎了上來。


    “先生和夫人這有客?”陳三妹看了看出門的一群人問。


    顧知期聞言哈哈一笑,又頗為自豪地說道:“那裏來什麽客人,不過是犬子和家鄉幾個晚輩而已。”


    陳三妹在幾人身上來迴看了一眼,心裏驚歎竟是顧先生的家眷。


    “這是犬子顧清,朱瑾、吳豈憂,這位是家中小女顧茗,比你稍小幾個月,小女初來,有時間你們可多走動走的,做個伴。”


    顧知期興致勃勃地介紹著,而陳三妹與朱瑾等人卻是早就已經認識了的。她看向顧茗,禮貌地向顧茗福了一禮道:


    “顧茗妹妹好,我叫陳羽,這是我爹爹,有空可到鄉下找我玩。”


    顧茗不迴禮,也不上前搭話,隻是依在沈若蘭身邊厥著嘴小聲嘀咕:“誰要找個鄉下野丫頭玩。”


    沈若蘭聽到嘀咕,臉色微變,卻隻是勉強笑著對顧清等道:“清兒,還不向長輩行禮?”說著,目光有凜冽地盯向顧清。


    “陳……伯父安好!”三個孩子齊齊抱手朝著陳喜富行了一禮,到沒有顧茗那般高高在上又傲嬌的模樣。


    “不必多禮,不必多禮。”陳喜富嚇得連連避開。顧先生的家眷何等尊貴,他一個鄉下泥腿子哪受得了人家的禮。


    “陳大哥來此是有什麽事要辦?還是來找行舟的?”顧知期又問。


    行舟是後來聽聞大郎和陳明沒有取字,顧知期又看他們二人勤奮好學,便對二人生了栽培之心,故而親自幫二人取字“行舟”和“清川”。


    大郎陳允,字行舟。陳明,字清川。當時大郎迴家,還有些炫耀地跟自己提了先生厚恩,還文鄒鄒地念了幾句詩。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聽著挺想那迴事的,沒多少深意,就是一副悠然自樂的心境,那時她一聽這名字出處,就覺得顧知期有些陶淵明隱居那味。再聽陳明的取字來處“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就更加確定,顧知期為何從京城來這種小地方了,原來是奔著隱居來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陳家有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年不可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年不可追並收藏陳家有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