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王詡被管事者相招,告以遴選之比試將啟。王詡隨之出府,遂被引至一山之巔。


    山峰直插雲霄,雲霧繚繞,似通仙界。峰名曰【太虛峰】,矗立於無量山之巔。


    山勢雄偉,峰插雲霄,其色蒼翠欲滴,四季常青。岩石奇險,形如仙人筆下所繪,或峻拔直立,或婉轉蜿蜒。山間雲霧繚繞,猶如仙衣輕拂,飄渺間隱約見其真麵目。


    太虛峰之上,靈氣盎然,白鶴翱翔,彩鳳呈祥。山花爛漫,異草奇花,香氣襲人,令人心曠神怡。


    溪流潺潺,環繞山峰,清泉石上流,泛出銀白之光,似乎能洗滌凡塵之煩惱。


    太虛峰巔,有一宮殿名叫“天選宮”,其構造宏偉,氣勢磅礴。


    宮以玲瓏白玉為磚,鑿成高牆大殿,四周以金邊鑲飾,宛若神界下凡。宮殿中央,正殿巍峨挺立,殿頂飛簷鬥拱,琉璃覆頂,日月之光映照,璀璨奪目。


    正殿之前,廣場鋪以彩石,中置仙鶴池,池水碧波蕩漾,仙鶴或遊或翔,令人心曠神怡。池畔種植著靈芝、仙桃等靈藥異草,香氣襲人,繞梁三日不絕。


    東西兩側,別立偏殿,與正殿相望,偏殿較小,亦以白玉為磚,頂以青瓦,亦有飛簷翹角,精致秀麗。偏殿內,或藏書萬卷,或陳設琴棋書畫,皆是文雅之所。


    宮殿後方,乃是修行之地,內有靜室禪房,供修士靜思冥想。


    禪房之外,環繞著曲折蜿蜒的迴廊,連接各處,廊邊種滿了奇花異草,仙氣繚繞,四季常新。


    天選宮之上,雲霞環繞,時有祥雲飄渺,仙音陣陣,宮中之人,步履輕盈,如入無人之境,恍若隔世。


    宮前廣場,鋪滿玄色石磚,石磚間鑲嵌玉石,奪目光華。眾多修行者已集於此,或盤膝靜坐,或交頭接耳,各懷鬼胎。


    衣著各異,有的仙風道骨,有的妖氣逼人,乃各大宗門、魔派之精英也。


    王詡步入廣場,目光掃過,忽聞一修行者高聲喧嘩:“此乃天選之地,豈容汝等小輩妄自尊大!”言者乃火雲宗之弟子,名曰焚天子,氣焰囂張。


    王詡未複,一旁另一修行者插言,為水鏡派弟子,名曰清泉真子,聲如泉鳴:“比試未始,便論高下,未免太早。何不待比試之後,自有公論。”


    正當眾人爭論不休,劍指四方之際,忽見天際雲氣騰騰,金光盈盈,如同天開瑞兆。


    半空中,出現一人,其容貌清瘦,兩鬢如霜。


    身著白衣,輕紗如雲,隨風輕揚。腰間玉佩輕搖,發鬟高束,簪以木梳,飄逸若仙。


    麵若玉雕,眉如墨畫,目光如炬,凝視萬物,神態從容,顯得超凡脫俗,不染塵埃。


    眾人見狀,皆息聲靜氣,此真人,乃是名動一方的靈山大師,其本是一名渡過風災的元神真人。


    王詡立於廣場之中,目光如炬,注視靈山大師。忽爾心神激蕩,隻見光陰長河中,一幕幕展現:靈山大師,生於亂世,少時便有超凡脫俗之姿。幼承庭訓,誌存高遠,於十五歲遁入深山,得遇隱世高人,傳以仙法,因而踏上修行之途。


    大師自得門徑後,勤修不輟,日夜參悟天地玄機。萬載修行,穿林破竹,一日,於雷雨交加之夜,悟天地之勢,自此脫胎換骨,風災難侵其身。


    習得《雲龍心經》,此法能馭風禦雷,召喚雲龍,遨遊八荒。


    後因山派之約,出山雲遊,救死扶傷,威名遠播,被尊為靈山大師。


    其後被八宗六派委任到此處,管理天域道場中的遴選。


    隻見靈山大師淩空而立,衣袂飄飄,環視眾修士,緩聲開言:“諸位英才,此次比試,非同小可。爾等將入一封閉之地,名曰‘玉闕幽境’,內有三十六塊金玉闕,乃是天地靈物,有緣者得之。”


    一位年輕修士上前,問曰:“大師,若是獲得玉闕,便是何等意義?”


    大師答曰:“得玉闕者,不僅修為可大進,亦代表天命與你相隨,自然晉級。”


    另一位中年修士亦步前言曰:“大師,此地是否有詭計多端,需我等特別留意?”


    大師點頭曰:“‘玉闕幽境’雖藏寶多,危機亦重。各位有何手段,都可盡情施展,本座定然會護各位周全。”


    眾修士聽畢,心中均感一凜,互視一眼,各自凝神,準備進入封閉空間,尋找命中注定的玉闕。


    隨後隻見靈山大師立於虛空之中,仙氣繚繞,麵色凝重。


    眾修士注目以待,心神俱攝。忽見大師右手微振,猶如揮灑萬象,頓時天音隱隱,雲氣急速匯聚。


    天際之上,雲層翻滾,紫電金光交織,似有天門緩緩開啟。


    金光中,一道青銅巨門顯現,門上雕刻著飛龍和浮雲,門扉緩緩開啟,仿佛通向另一世界。


    周圍的空中,雲霧變幻,時隱時現的景象如同幻境,使得天門更添幾分神秘與莊嚴。


    門戶一現,空中似乎有仙樂響起,清脆悅耳,引得眾修士心神更是一震,感到此地非凡,此門非同小可。


    靈山大師手勢一頓,麵含微笑,示意眾人,“玉闕幽境”已開,各位可入此門尋找各自的機緣。


    眾修士望見天門大開,心中激蕩,無不躊躇滿誌。


    須臾,群英毅然,紛紛化為一道道流光,猶如星辰躍動,向門戶衝去。這流光忽明忽暗,各顯其主之修為與氣韻。


    流光之中,或金光燦燦,或青光環繞,或紫氣東來,各色光芒交織,在虛空中繪出一幅絢麗的圖卷。


    這些光華,每一道皆似含有無窮玄機,隨著修士們的心意與神通,急速穿梭。


    門戶如水麵蕩漾,修士們的流光進入其中,猶如石投水中,漣漪層層,然後消失於無形。


    天門內似有仙境,朦朧可見,待眾人全部入門後,青銅巨門緩緩合攏,天地間又恢複了平靜。


    片刻後,王詡環顧四周,隻見此境地貌奇特,山峰如劍立尖銳,川流不息,其水清澈見底。


    古樹參天,密葉遮天,各種珍稀花卉爭奇鬥豔,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此外,幽境雲霧繚繞,如入仙境,時有靈光一閃,顯得神秘莫測。


    玉闕幽境,地藏奇景,三十六玉闕隱於其中。


    修士群聚,或三三兩兩相聚,或孤身獨行,各據一方,各懷鬼胎。王詡立於幽境之中,目光如炬,觀周遭修士之態。


    倏忽間,王詡心神一動,透過時間之河,洞察眾生修行之路。


    彼觀光陰長河,如逆流而上,見諸修士之修為起伏,見其心誌之變遷。在這無數人的修行畫卷中,王詡鎖定兩人,心知此二人非同小可,餘者皆不足為懼。


    此二人一名玄霄,一名飛雨。玄霄出自天隱宗,習得《隱雲訣》,此法以悟天地之機,尋雲蹤而行,修至高深處,能唿風喚雨,掌控雷電。


    其人著青色長袍,袖寬體大,衣襟飄逸,頭戴幽藍道冠,腰係玉帶,行間風度翩翩,宛若天外來仙。


    飛雨則屬於流水門,專修《水鏡經》,此經注重水流之靈動,以靜製動。


    修煉至深,能以水為鏡,洞察萬物真相。飛雨常著白色緊身衣,上繡流水紋樣,以示其門派之特色。


    二人在宗門中均為傑出之輩,其一如天遊雲海,其一如水流無痕。


    正在這時,忽一道金光自高空劃過,猶如流星穿日,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此光非凡,漸漸凝聚,竟化為一塊巨大玉闕,懸於空中。


    玉闕其形似闕樓,高聳雲端,周身以金色為底,閃爍著耀眼光芒。


    玉闕之上,雕刻著龍鳳和祥雲之紋,顯得尊貴而神秘。


    其材質乃由天地間至純至稀之金玉混合而成,質地堅硬異常,能抵禦萬法。


    玉闕頂部圓潤如穹,似能通天達地,底部則擴大成台,穩固如山,使得玉闕立於地上時,如同一座不可動搖的金色宮殿。


    玉闕每一麵均光潔如鏡,可映出天地萬物。日光月華照之,其金色更顯靈動,仿佛內藏千千萬萬變化。


    玉闕散發出柔和而神秘的光芒,光華覆蓋周遭,使得整個幽境都被一種聖潔的氣息所籠罩。


    玉闕上刻有古老的符紋,閃爍著淡淡的金色光澤,璀璨奪目。


    修士們見此景,無不驚歎,紛紛停下腳步,仰望這突如其來的天賜之寶。


    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玉闕之上忽發一陣更熾的光芒,如同天開眼,照亮了整個幽境。


    此光不僅明亮異常,更含有莫大的神力,使得在場的修士感到一種深深的震撼和敬畏。


    王詡神色凝重,腦後忽生白光,光華內凝聚出金銀二劍。劍之一金,一銀,金劍如日,銀劍似月,光輝各異,皆蘊含極強之威力。


    劍光劃破長空,直掃雲霄,瞬間朝空中玉闕席卷而去。


    環視四周,眾修士見此,皆心生畏懼,卻又嗜勝如命,紛紛催動法寶,朝王詡殺至。


    王詡見眾人接連而至,劍光如電,勢不可擋,心知無法以正麵之力抵禦,遂運轉地行之術,身形如鬼魅般穿梭於地下,避過襲擊。


    與此同時,手中凝聚雷火之力,化作一枚枚符籙,急速飛出。


    雷火符籙蘊含著毀滅之力,唿嘯而去,朝著眾修士飛去,勢不可擋。眾修士見狀,心中驚懼,卻又無法躲避,隻能揮動法寶,試圖抵擋。


    然而,麵對王詡的神通,眾人束手無策,驚恐之際,危在旦夕。


    就在眾人即將身隕在王詡劍下之際,一道白光忽然閃現,如同神助般將眾人攝出境外。


    眾修士頓時驚愕萬分,不知所措,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震撼。


    此時王詡目光如電,金銀二劍翻飛,化作千萬劍影,環繞四方。


    金劍銀劍,如同雙龍出海,劍影交錯,光芒四射。


    一時間,劍光如波濤洶湧,與眾修士的攻擊相互碰撞,發出震天動地的巨響。


    金劍劃破空間,銀劍斬斷法力,二劍合璧,無物不破,無敵不摧。


    眾修士法寶各異,有執掌雷電的,有揮舞風雲的,更有操控水火的,各種神通、法寶激蕩在一起,幻象萬千。


    然而,麵對王詡的金銀劍陣,縱使眾多攻擊層出不窮,亦是難以近身,劍光如牆,將攻勢一一化解。


    終於,在劍光與法寶的激烈碰撞中,一道道裂紋在空間中顯現,仿佛能夠撕裂一切的鋒利氣息,使得場中的空氣都似被劍氣所割裂。


    眾修士在這肆虐的劍氣中,紛紛後退,有的法寶受損,有的氣血翻湧,無不震撼於王詡劍法之犀利。


    隨後王詡運轉體內累月經年積累的法力,身形如同穿梭的電光,直向玉闕射去;玄霄則召出門派神寶——雲遊靴,腳下雲霧繚繞,步步生風,速度驚人;飛雨身周水汽凝聚,化作一條流光,其速度亦是極快。


    三人如同三道不同的光,穿梭在眾修士之間,引起一片嘩然。


    其他修士見狀,亦紛紛施展各自絕學,欲爭此寶。頓時,幽境之中風起雲湧,各種法力、法寶的光芒交織,場麵壯觀而混亂。


    然而,正當眾人全力以赴之際,玉闕忽發清脆之聲,如玉石碰撞,音韻悠揚。


    恰在此時,一道銀色劍炁自虛空中凝聚,如龍騰九天,迅捷卷向玉闕。劍炁所過之處,空氣仿佛被切割,聲勢浩大。


    這銀色劍氣如水銀瀉地,速度極快,瞬間劃破眾人的視線,射入玉闕之中。


    眾修士目睹此景,盡皆錯愕,心知此劍非同凡響,皆是潛力巨大之輩能夠駕馭。


    劍炁入闕的一刹那,整個玉闕震動起來,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光芒萬丈,將周圍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晝。


    伴隨著光芒的擴散,玉闕上的金光和銀光開始交織,產生了一種奇異的變化。玉闕的表麵開始流動,如同液體一般,隨後凝固成新的形態。


    玉闕化作的新形態,是一座巴掌大小的闕台,其上刻滿了古老的符文,每一道符文都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劍炁纏繞玉闕,漸見其勢收束,將之輕輕拖拽,最終飄落至王詡掌中。


    王詡伸手握之,劍身與掌心相接,似有天地之氣交融,劍光稍顯柔和。


    繼而,一道土黃色地炁自王詡足下升騰而起,如古老土地之息,包裹其全身。


    地炁之力,沉穩厚重,隨著王詡身形一沉,其人便與地炁同化,逐漸消失在眾目睽睽之下,隱入地下深處。


    眾人頓時失去了王詡的蹤跡,隻餘玉闕所發出的微微劍鳴,迴蕩在靜謐的空間中,留給在場的修士無盡的思索與驚歎。


    正是:玉闕天開顯瑞光,一劍封峰待天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門尊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語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語春秋並收藏道門尊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