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同穀】。


    山穀之中,有修行之人聚集,大陣布置其中。其內雲霧繚繞,宛如仙境。


    穀內四周群山環繞,峰巒疊嶂。又有綠樹成蔭,花草叢生,清泉潺潺流淌。空氣清新宜人,花草香氣彌漫。


    大陣布置有序,靈氣充沛。靈光閃爍,五彩斑斕,仙氣盎然。


    山穀內熙攘,人聲喧嘩。眾多修行者居其中,修行之餘亦可交流心得,互相切磋。


    穀內建築古樸典雅,飛簷畫棟。街道寬闊平整,青石鋪地,行人穿梭其間。


    攤販擺設琳琅滿目之貨物,琴棋書畫、丹藥法器,應有盡有。


    此處是修士聚集之地,乃是王詡在靈翔國中,得其太祖李光甲所載筆記,知此地乃距離靈翔國最近之坊市,遂前來此處。


    此地乃止念道人所建立,其曾在太乙宗下院修行,可惜資質有限,無緣拜入太乙宗,亦未建立法脈傳承。


    傳言,止念道人初入玄同穀,山穀幽深,雲霧繚繞。一日,止念道人遭遇一兇猛魔物,搏鬥艱難。然道人以巧妙法術,化解魔物之威,最終將其降服。


    此戰之後,止念道人感受到山穀靈氣濃鬱,決定在此修行,以求更高境界。


    止念道人好談經論道,每年正月初九,便會於穀內講解經文。


    因此,此地漸聚人氣。且念道人修為為【紫府境】,在這靈氣匱乏之地,可稱為道門高功了。故每年此時,都有眾多修行之人紛至遝來。


    而王詡至此已數日,將身上無用之物皆換為修行所需【符錢】,可以遺憾未能得到【玉山珍】與【伏龍肝】二物,想來這種能夠助力開辟泥丸宮的珍寶不易得。


    所幸王詡自靈翔國中得不少修行資糧,故來到此地每日隻在屋中修行。


    直到正月十五之日,王詡正打坐之際,忽聞穀中鍾聲響起,連續三十六響。


    此時屋中王詡身體端坐於蒲團之上,雙手結印,閉目凝神,周身靈氣如煙霧般繚繞。


    法力在體內運轉,如流水般流轉周身,貫穿全身,鍾聲響起,王詡心神一震,法力運轉也隨漸緩。


    王詡遂收功,周身靈氣蓬勃,漸漸收斂。身體漸漸恢複平靜,法力迴歸丹田,如同一股清泉歸於源頭。


    周身三百六十五處大穴此刻就剩數十個便可全部貫通,丹田之中的法力,如同一顆明珠,散發著微光。


    隨後,其走出門外,朝著穀中廣場緩步而去。


    山穀廣場,宛如一片神仙境地。廣場中央有一座高台,台上擺放著一張寬大的蒲團,上麵鋪著華麗的錦繡,顯得莊嚴肅穆。


    高台四周,擺放著數十個蒲團,供修行之人坐下等待。


    而在高台兩側,站立著一些執幡道童和捧著法器的侍女。


    執幡道童們身穿青色道袍,頭戴道冠,手持彩綢幡,幡上繪有祥雲和仙鶴,輕輕搖動,引導著靈氣的流動。


    侍女們身著華麗的仙袍,手捧著各式法器,有金銀雙環、玉如意、銅鏡等。


    端莊嫻雅,神情專注,仿佛是仙境中的仙女,為修行者們帶來神聖的法力。


    廣場四周環繞著參天古樹,樹蔭婆娑,清風徐徐。樹下擺放著石凳,供修行者休憩。


    廣場的邊緣,擺放著一排排瑞獸雕像,栩栩如生,彰顯著神秘的氣息。


    台下的修行者們,身著各色道袍,修為高低不一。


    有的修士閉目打坐,神態安詳;有的修士手持法器,輕輕搖動,引導周圍的靈氣;還有的修士手持經書,默默誦讀,心神專注。


    王詡見止念道人尚未到來,便在角落找了個地方靜靜等待。就在這時,天空中的氣象突然發生了變化。


    隻見靈氣翻滾,霞光道道,雲彩變絢爛,霞光萬道。金光耀眼,紅光如火,藍光清澈,綠光如寶石。


    仙氣彌漫,靈氣翻滾。空氣清新,花草樹木煥發生機。猶如仙境降臨凡間。


    隨著雷鳴聲響起,一道金光從天而降,照亮了整個廣場。隻見金光中,止念道人的身影漸漸顯現。


    是一中年道士模樣,其身著青色道袍,袍寬飄逸。袍上繡有精致雲紋,莊重神秘。頭戴道冠,冠上鑲明亮玉石,散淡光芒。


    麵容莊重端正,眉間超凡氣息。明亮深邃眼,洞察萬物。高挺鼻梁,微翹嘴唇,自信堅定。


    皮膚白皙如玉,無瑕疵。麵龐無皺紋,歲月不留痕。祥和氣息,安心寧靜。


    神態莊重安詳,眼神清澈明亮,智慧深邃。身姿挺拔穩定,不為外物所動。


    隨後止念道人緩緩降落在高台上,周身散發著一股神秘的氣息,仿佛與天地間的靈氣相融合。


    其目光清澈明亮,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王詡感受到周圍的靈氣翻滾,仿佛整個廣場都被神秘的力量所籠罩。


    止念道人端坐在高台上,他的身體如同一座法力之塔,靈氣在他周圍流動,形成一道道絢麗的光芒。


    他的目光掃視著台下的修行者們,仿佛能洞察他們內心的一切。


    隨後隻聽鍾聲一響,空間肅穆。鍾聲迴蕩山穀,傳遍修道之地。修士停修,靜聽神仙講道。


    四周空間好似波動一般,靈氣翻滾。


    隨後,止念道人之聲在空中響起。其聲清亮悠揚,猶如天籟。聲出之際,周圍空間似生道韻,彌漫修士心靈。


    其聲音起伏,或激昂高亢,或柔和低沉。以智慧闡述道理,引導修士修行。


    道人曰:“夫道為三一者,可謂虛無空,空者白也;白包無,無者黃也;黃包赤,赤為虛,何為虛?虛者精,光明明而無行至。”


    “道者,無形無象,無名無物。無欲則無求,無求則無憂。心如止水,方能洞悟道之真諦。修行者當以無為而治,以無欲而達。”


    止念道人講道半日,聲音方才止息。眾人抬頭一看,止念道人已無蹤影。王詡心中領悟不少,收獲頗豐,遂歸去鞏固修行。


    是夜,王詡聞穀中喧鬧聲,心生詫異,啟門而出。


    望穀中,猶如凡俗之燈會,熱鬧非凡。


    每逢止念道人講道之日,穀中便歡慶一番。燈籠高懸,五彩斑斕,點綴夜空。


    燈光映照下,穀中人潮湧動,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舞台上,歌舞飛揚,鑼鼓喧天。煙花綻放,絢麗多姿,照亮穀底。歡樂氣氛彌漫,如同凡俗燈會一般。


    王詡緩步走在穀中,眺望燈會,燈會之景,美不勝收。燈籠高懸,明亮如星,照耀著穀中。


    五彩斑斕的燈光,點綴夜空,猶如仙境一般。


    夜色沉沉,眼前一座小橋橫亙,橋下溪水蜿蜒流淌。橋身修長,彎曲如弓,兩側欄杆雕刻精美,映襯著夜色中的月光。


    橋下溪水清澈見底,微波蕩漾,如銀河倒映其中。


    橋旁有幾個小販,擺著各式各樣的麵具和花燈。身穿五彩斑斕的服飾,笑容滿麵,熱情地向過往行人推銷著自己的商品。


    商販們的聲音在夜風中飄蕩,與歡快的燈會音樂交織在一起,營造出熱鬧喜慶的氛圍。


    不遠處,一群修士正在溪水邊放生花燈。他們手持花燈,輕輕放入溪水中,看著燈芯慢慢燃燒,燈光在水麵上蕩漾,如星光閃爍。


    王詡眼前景色美不勝收,心生寧靜喜悅。


    月色灑橋,映橋曲美,溪水清澈見底,可洗滌人心塵埃。商販笑聲、修士祈願,對美景讚歎不已。


    王詡踏步走向小販,隻見攤子上陳列著各色花燈。


    有紅色的喜鵲花燈,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有藍色的蓮花燈,花瓣盈盈,宛如水中仙蕊;有黃色的牡丹花燈,花朵繁茂,猶如金光閃耀。


    王詡伸手欲拿一隻鳳凰花燈,卻與一隻玉手同時觸碰到了那隻花燈。


    那隻鳳凰花燈造型精美,由紅、黃、橙三色絲線編織而成,栩栩如生。


    鳳凰展翅欲飛,羽毛細膩,仿佛隨時要騰空而起。花燈上還點綴著金絲珠寶,閃爍著微光,猶如星辰點點。


    王詡仰首觀望,見玉手主人為一絕色女子,身著華麗衣裳,月光下更顯妖嬈。


    大紅衣裳,金線彩絲繡成,熠熠生輝。


    其容貌婉約秀麗,眉如遠山,眼似明星,深邃智慧。鼻梁挺秀,唇紅齒白,微笑如春風。肌膚白皙細膩,長發黑亮如鴉羽,微飄花香。


    女子氣質高貴神秘,帶一金色發簪,美麗令人心醉,宛如仙境仙子。


    雖謂修士多貌美者,然此女於修士之中,亦如鶴立雞群。


    王詡細觀之下,見眼前女子乃【玉液】境修士,急忙鬆手,拱手道歉,謙稱不敢與前輩爭奪,鳳凰花燈宜讓於前輩。


    女子聞言狡黠一笑,問道:爾喜鳳凰乎?


    王詡聞言一時不知所答,女子見其窘迫,笑道:“勿須稱我前輩,觀爾貌亦端正,可稱我玄凰師姐也。今夜熱鬧非常,我未曾見過,可否與我同去放此花燈?”


    皓月當空,溪水潺潺,榕樹婆娑。玄凰蹲身將花燈放入溪水,祈願一族榮光複,不再受人驅使。王詡靜立其旁,默默觀望,夜幕下美不勝收。


    正是:《溪水賦》


    皓月當空照溪水,榕樹婆娑撫紅衣。


    翠蓋牽凰,綽約翩翩動。火樹銀花,月明夜半魚龍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門尊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語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語春秋並收藏道門尊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