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方向,一座土山突兀聳立於薄霧之中。


    其巔漆黑如墨,山體怪石嶙峋,猶如鱗甲繚繞,陰煞神秘,寸草不生。


    其四周陰風蕩蕩,有湛藍濃霧籠罩,似有靈異之氣彌漫其中,使人心蕩神馳,不知所措。


    山下暗河橫流,幽深無底,凜冽寒風襲人骨,令人背脊一涼。


    如同幽冥世界,鬼神所居,明明隻是一方土山,不過數百米高,卻險峻異常,令人望而生畏。


    王詡踏上崎嶇的山道,突險絕壑,左有溝壑,右有深潭,一路崖崩石陷,猶如險象環生。


    所幸王詡身具法力,登山之間,穩若飛鳥。


    山道愈往上行,陰暗濃烈,風聲唿嘯,涼氣侵體。


    終見山巔,一平台宛現眼前,平台上淒風唿嘯,若有幽魂唿嘯,讓人心生寒意。


    中心黑石,高約一尺五寸,闊三尺,厚三尺;岩質黑幽,散發神秘氣息,令人心神動搖。


    王詡定睛注視,見黑石間隱隱浮動一道幽影,似要破石而出。


    刹那間,李泊身影緩緩出現,其身著鎧甲,鎧甲綴以銀邊,靈動華彩,令人心悸。


    雙目幽深,目光若電,神采飄逸,身姿傲然,更為邪氣勃發。


    手持一劍,銀光閃爍,淩厲如虎,刻刃寒光映照周圍一片昏暗之地。


    李泊見到王詡瞬間,揮劍如風,如猛龍騰空,氣勢洶洶,兇煞萬端,王詡殺來。


    與此同時,王詡腦後白光閃現,兩把金銀飛劍化作流光飛舞,如靈蛇盤旋,迎向李泊。


    二人在看到對方時,同時出手,全然不語,見此情景王詡不無遺憾的感歎其學聰明了。


    隨後王詡手中的【焚離焰光圖】驀然浮現,神威凜凜,火焰熊熊燃燒,再次將李泊纏繞其間。


    李泊感受到灼熱刺骨的焚離焰光圖的侵蝕,心頭壓抑的恐懼和絕望逐漸蔓延開來。


    然而,突然間,他露出一抹詭異的微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隨即,【焚離焰光圖】內傳來一陣轟隆巨響,一道火光猛然噴射,形成熾烈烈焰,將李泊緊緊包裹其中,瞬間再次李泊化為灰燼。


    王詡見此情景,心頭卻突生畏兆,忽見背後劍光乍現,迅如電霆襲來。


    王詡急忙躲閃,金銀二劍幻化出劍影交錯,金劍護身,銀劍迎敵,試圖抵擋那突如其來的劍光。


    然而,即便避開了致命一擊,王詡仍不幸受到了劍光的襲擊,劍鋒劃過他的背部,刺入肌膚,帶來劇烈的刺痛。


    若非銀色劍丸擋住了此劍的去路,隻怕此刻自己已被利劍穿胸了。


    王詡強忍著痛楚,穩住身形,輕輕轉身,眼前景象果然不出其所料。


    李泊再度現身,身姿矯健,鎧甲華麗,手持利劍,步履從容,目光冷峻。


    王詡眼中閃過一絲震驚之色,不敢置信地望著這如幻似真的李泊。


    金銀二劍飛舞,光芒絢爛,神采奕奕。


    寶劍閃爍,劍招變幻莫測,應對李泊的攻勢,化解每一次致命威脅。


    然而,李泊本身修為便是【玄光境】修為,而王詡戰力已有些受損,處境極為危險。


    逆境之中,王詡身中一劍,修為又不及李泊,此處更是李泊老巢,詭秘奇異非常。


    自己貿然間闖進來,太過冒失,皆因自己手上法寶犀利失了警覺之心。


    來不及細想,王詡取出一張【雷火符】拋出,隻見雷火符發出一道璀璨雷火,熊熊烈焰繚繞,將李泊逼退,掀起漫天風雲,山巔瞬間成為雷火燎原之勢。


    李泊臨之,身形微抖,神色不禁一震,齜牙咧嘴間透出一絲驚驚訝之色。


    雷火符所釋雷電熊熊,火焰熾烈,充滿威能,宛若雷神降臨,將周圍瞬間點燃。


    李泊心神震懾,隻得連連後退,被雷火符之力暫時壓製。


    王詡見機不可失,一瞬之間,轉身迅猛向山下奔逃。


    他淩空拔地,腳踏飄浮,避開雷電火焰的肆虐,身形矯健,飛奔如電,身影漸漸消失在山巔的迷霧之中。


    李泊在雷火符的威壓下,眼睜睜見王詡逃離,心頭怒火難消,卻無奈追逐。


    山巔上雷火交加,火光閃耀,炸雷轟鳴,形勢駭人。


    王詡疾奔至山半腰,迴首望去,見身後空無一人追蹤,心中稍感寬慰。


    當即凝神默念咒語,突然間,手中【焚離焰光圖】散發出璀璨光芒,瞬間擴大到百米之巨,如烈焰鳳凰般翱翔於天空,飄飄蕩蕩飛向山巔。


    【焚離焰光圖】如流光溢彩,絢麗奪目,輕盈而飄逸,轉瞬間飄然至山巔處。


    【焚離焰光圖】內所蘊含“先天丙丁之火”瞬間噴發,磅礴火焰卷起滾滾濃煙,將整座土山頂端緊緊裹住。


    那“先天丙丁之火”湧動火海中,如古神怒火湧卷,猛烈燃燒,映紅入雲的天空。


    火焰舞動,土山山巔瞬間成為烈焰熊熊,煙火騰騰,化作一縷縷灰煙直衝雲霄。


    整座土山仿佛置身火爐之中,嶄然焚燒,呈現一幕地動山搖的驚天動地的場麵。


    王詡目睹【焚離焰光圖】中的“先天丙丁之火”瞬間燃起山頂,場麵煞是壯觀,火焰熊熊,烈焰卷卷,熾熱之勢彌漫,使得整座土山在焚灼之下瞬間化為火海,燃燒成一片焦土。


    王詡急忙從半山腰疾馳而下,望見那座五百米左右的土山繚繞在“先天丙丁之火”之中。


    這股火焰熾熱不休,如閃電交織,如烈焰雷霆,將土山上的一切盡毀。


    土山之上,火焰熊熊卷卷,肆虐一切,化作黑色灰煙,漸漸彌漫,讓一切逐漸在烈火之中湮滅。


    土山被“先天丙丁之火”的焚燒所吞噬,瞬間如風中殘燭,萬物在火焰的吞噬之下,漸漸溶解,破碎,最終變成虛無。


    火光閃耀,煙霧彌漫,土山逐漸消失在焰火之中,凋零崩塌,化為烏有。


    整座土山在【焚離焰光圖】中的那股“先天丙丁之火”的焚燒下,漸漸被摧毀殆盡,煙塵散漫,破碎消弭。


    王詡目睹那座五百米左右的土山,在【焚離焰光圖】中的“先天丙丁之火”焚燒下,瞬間化為虛無,心中感慨萬千,慨歎:“今日方知【焚離焰光圖】之威力,非仙人之寶,能如此神妙?”


    隨後王詡念動咒語,周圍火焰如飛鳥歸林,紛紛匯聚,徑直濃縮融入【焚離焰光圖】之中。


    烈焰迴歸,宛若燃燭之滅,熊熊火焰漸漸消散,如夢如幻,片刻間褪去不見。


    當所有火焰迴歸【焚離焰光圖】,周圍寂靜無聲,一片幽暗黑色籠罩大地。


    然而,在這幽黑之中,王詡眼角餘光忽然瞥見一抹微光,憑借靈敏的直覺,朝著微光所在方向慢慢靠近。


    那微光閃現,卻又朦朧不清,如幻似實,猶如孤星寂滅其中,引人遐想。


    及至走近,發現是一拳頭大小土黃色石頭,其色如琥珀,晶瑩剔透,於熄滅的火焰中映照出微光,如瑰麗寶石,奪目耀眼。


    冉冉步履而前,伸手欲將石頭攬於掌心,然而卻見其紋絲不動,似乎根植於大地一般。


    待王詡仔細端詳,卻發現這土黃色石頭的神奇之處。


    石頭綻放出淡淡黃光,似含著大地之精魄,像是天書中所記載的“大地之根”,俗稱【戊土之精】。


    據天書記載,戌土之精蘊含著大地之力,是天地開辟之時演化大地的根本物品。


    古神天尊、純陽道君開辟洞天福地時,常以此演化大地。


    王詡震驚不已,遂又細細端詳,見其色如土,卻非凡之物;其質如石,卻具神秘之力。


    見此【戊土之精】,王詡心中疑惑頓解。


    李泊能夠幻化出無數分身的奇異能耐,或許正是借助了這【戊土之精】之力。


    因【戊土之精】是大地之本源,具有生生不息之力,可孕育萬物。


    李泊或許將魂魄寄托在戌土之精之上,方能控製幻化分身。


    若李泊神魂能與【戊土之精】融為一體,且不被同化消弭,保持神智。


    或許億萬年後周天宇宙內又可生成一位先天大神也不無可能。


    徒憾今昔,此或已泯矣。


    王詡俯首將手掌覆於拳頭大小的【戊土之精】之上,感其沉重異常。


    王詡躊躇再三,斟酌思索片刻後,心意恍惚間決定運用這【戊土之精】修煉【土行術】也被稱為【土遁】。


    天書記載:《五行大遁》,是高深神通之術,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遁法,且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相變之道。


    而王詡欲修習的【土行術】即是以土行瑰寶為引,煉化於己身運用大地之法,掌控土之力量,行走於土中如履平地,潛行不露,隱匿行蹤。


    此土行寶物,珍貴愈益,其【土行術】之力愈為強大,於土中之速度亦愈迅疾。


    且隨修行逐深,進境亦有餘地。


    王詡隨即用法力包裹這【戊土之精】,催動天書記載之咒語。


    熊熊法力躍騰,【戊土之精】似有搖曳,隨法力運轉,有天書記載經文咒語加持,那【戊土之精】漸漸化為一道黃色氣體。


    王詡身側黃煙繚繞,似浮土黃色光暈,氣息流轉間,周圍土地,仿若聽其號令。


    意識沉浸於大地深層之中,可感悟土行之力;【戊土之精】悄然流轉於王詡體內,身體似逐漸融為大地之一部分。


    似乎無窮時光流逝,王詡心神一震,睜眼之際,身周一片黃土升騰,貫穿他周身,其仿佛大地之神。


    身體沉入大地數丈,渾身每一根毛發都散發出土之光芒,仿佛成為大地的化身,於地下行走如飛,無阻礙無束縛,逍遙於無盡大地間。


    正是:


    大地之根化石黃,王詡修成土行功。


    戊土之精融體內,行走大地如履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門尊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語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語春秋並收藏道門尊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