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沒人願意讓劉涚親自領兵去營救金彈子,畢竟在眾人看來,一萬個金彈子的性命,也未必就比的過一個劉涚。
為此,劉涚自覺鬱悶的緊,卻也不知道該如何分說,隻得是等到會議結束之後,迴家向高玉娘訴苦。凡別的事情,高玉娘也就罷了,涉及到劉涚性命安全,高玉娘怎地也隻會站在高進等人的一方,對劉涚那種冒險心理提出嚴厲的批評。
“我的老天啊,那豈不是說,我這輩子都隻能躲在新都城裏,是哪裏都不能去了?”在等高玉娘一番說教之後,劉涚發出慘嚎,差點沒將睡著的孩子給驚醒過來。
“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你以為你還是牛頭山上的那個小俘虜麽?”因為有著太多共同經曆,在私底下,高玉娘的嘴巴也是不會饒人的。
如果說就這樣認命,那他就不是劉涚了。表麵上,劉涚像是默認了此事,但在其心中,卻在偷偷謀劃,等待著時機。
趙構的一道旨意,讓嶽飛不得不班師,甚至於都沒有留給嶽飛迴家一趟的時間,大軍直接就奔赴長江沿岸的防線,準備迎擊來自北方的大隊金兵。
這一次,金兀術再沒有想過要討巧,他就是打算一鼓作氣,重現當年的威風。十來萬金兵,兵分三路傾巢而下,半路上也曾遇上過朝廷兵馬的攔截,然而金兵如今正是興頭之上,加上朝廷兵馬對金兵那種慣常的畏懼心理,往往是戰鬥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出現了逃兵。
這樣的仗如何能打呢?如果說一路上南宋軍隊都有嶽家軍那種勇敢的迎戰精神,即便是戰鬥力不如嶽家軍,恐怕金兵也不會這樣的輕鬆,關鍵還是在於如今的南宋,從上到下,都有那麽一種恐戰的情緒,在蔓延著。
之所以說是從上到下,那是因為就連趙構這個當皇帝的,從骨子裏就是個免戰派啊!在趙構哪裏,打了敗仗不要緊,反倒是打了勝仗,會讓趙構感覺心驚肉跳,不知所以。
就比如說如今,那些從長江以北退迴來的,吃了敗仗的將領,壓根就沒有受到趙構太多的責罰,大不了就是降點職,然後就在臨安城裏好吃好喝的住下來了。
甚至於,趙構為了不讓前方的官兵能夠大勝仗,不僅不增補人員,甚至是連必須的軍餉補給都不會按時提供,如此一來,軍隊的士氣上不去,想打勝仗根本不可能。
也就是像嶽家軍這樣的隊伍,至今還能各方麵獲得保證,其中固然有趙構自覺,這是自己最後依仗故而特殊照顧之外,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嶽飛這個當主帥的做好表率,軍隊之中從上到下都兩袖清風、愛兵如子,保證每一份物資,都用到了士兵身上。
縱然如此,嶽家軍各方麵仍舊是遠遠不如中央民國那些普通軍隊的,更不用說跟劉涚麾下最為精銳的那些隊伍相比。其實,如果不是嶽家軍是常勝軍隊,時常都能從敵人手中繳獲物資的話,恐怕比現在更慘。
也就是像嶽飛這樣意誌堅定的人,才會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之下,初衷不改,甚至於劉涚都覺著,換成是他,絕對是堅持不下去的。
麵對兵分三路的金國大軍,嶽飛並不想被動的將自己麾下兵馬也分成三路去迎擊,在他看來那就是被金兵牽著鼻子走,落入人家的算計這種,想要獲勝就比登天還難。
如果說,南宋朝廷此時還有實力的話,嶽飛或者可以找人聯手,策劃一次大型的戰略,可惜的是,如今韓世忠敵友難辨,其他將領又不具備這般能力,不是老了,就是骨頭軟了。
接了趙構聖諭的嶽飛,並沒有將自己的生家性命放在心上,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戰勝金兵,保家衛國。縱然在軍隊數量上,嶽家軍不能跟金兵相提並論,但在嶽飛看來,優秀的戰術,完全可以彌補數量上的優勢。
經過對所掌握的情報進行綜合分析之後,嶽飛決定集中優勢兵力,迎擊金兀術的中軍,也就是中路大軍。
擒賊先擒王,隻要能夠將金兀術的中軍擊敗,其左右翼自然不敢過於向南深入,甚至於不一定要擊敗,隻需要將中軍頂住,困住,那麽另外兩路金兵,也就自然迴援,臨安的危局自解。
嶽飛的這個考慮,算是極為周全,至少從理論上來說,沒有半點錯漏。
但是在這個戰略計劃之中,卻有不少很關鍵的因素,比如說,金兀術會如何來應對嶽飛的戰術,再比如說,嶽飛這個戰術能不能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如果換成劉涚在這個位置,他必定會將這些方方麵麵都考慮進去,然而嶽飛不是他,在嶽飛的心中,隻要保家衛國,不惜犧牲,哪怕就是肝腦塗地,那也是在所不惜。
不僅僅是嶽飛,其下將士多少受到嶽飛這種精神的感召和感染,明知道孤軍迎擊金兀術,麵臨的是什麽,卻是幾乎沒人猶豫過。
事實上,就在嶽飛製定戰術並且開始執行的時候,遊蕩在益州北方的韓世忠隊伍,也收到了來自劉涚的命令。
在命令中劉涚告訴韓世忠,補給的隊伍隨後就到,然而這些補給不是讓韓世忠去攻打南宋軍隊,而是要讓他做好協助嶽飛的準備。甚至劉涚還直接告訴了韓世忠,他會將高寵調迴來,配合行動。
不管怎麽說,金國都是劉涚的眼中之釘,劉涚縱然是有千萬大計,也必須將金國這個宿敵幹掉,才能做後麵的事情。
將高寵調迴來,打金人,劉涚相信高寵一定不會反對,而且還會很開心。說到底,高寵還是不願意跟自己人打仗,殺自己人的頭。
韓世忠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都已經掃蕩七八支大小不一的朝廷軍隊,說起來,嶽家軍還在的時候,這些朝廷軍隊還能撐上一撐,嶽家軍這麽一走,那些南宋軍隊更是無心應戰,跟韓世忠稍有接觸,立馬就潰散了,打的韓世忠臉上半點喜色都沒有,僅剩下搖頭歎氣了。
如今劉涚讓他放過朝廷軍隊,倒是合他的胃口,別說高寵不喜歡跟自己人交戰,韓世忠同樣也是不喜歡的。若是能夠跟高寵聯手,去鬥一鬥金兵,那才是最好不過的事兒。恐怕就連嶽飛都想不到,劉涚雖然沒有同意接受詔安,卻是已經給他安排好了援兵,隻要他那邊跟金兵一接觸,以劉涚和韓世忠軍事思維,必然就能明白,該要如何去配合嶽飛的行動。
事情的發展,其實是在向著趙構希望的反方向前進著。
皇宮裏,趙構接到消息,說嶽飛已經領著嶽家軍前往陣地布防時,臉上卻沒有露出太多喜色,反而追問起,那福州知州張浚,如今是到了哪裏了。
嶽飛僅僅是將朝廷準備詔安劉涚的消息傳遞給了劉涚,但真正實行詔安這件事情的人,是張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浚才是正牌的詔安使,從劉涚得知消息到張浚趕赴新都城,這個時間差,就是給劉涚他們商議,做出決定的。
接了皇命的張浚,不敢稍有延遲,拖著老邁的身軀,一路馬不停蹄的從福州趕赴巴蜀。此時進出巴蜀的道路仍舊艱難,虧的老人家這一路上沒有出什麽雜症,順順當當的踏進了益州府的範圍。
張浚也是從不曾來過益州府,中央民國治下的一切,對於張浚來說,那都是異常新鮮,尤其是走出馬車,像個普通人一般在集市上找人聊天,閑扯,往往才能得到一些真實的了解。
這種新鮮感阻止了張浚的步伐,他甚至沒有第一時間趕赴新都城,而是在距離新都城極近的一個古老城鎮,嘉定,居留了三天時間。嘉定有名,在於有個大佛。
到張浚這個年紀,多少都會對宗教有自己的理解,到巴蜀不可能不去嘉定,更不能不去拜一拜大佛。
跟後世劉涚見過的樂山大佛不同,張浚去到樂山大佛的時候,樂山大佛還不是露天的,還有層層的閣樓保護著,也就能夠讓人近距離的感受這座曠世奇作的宏偉。
大佛寺裏的僧侶也很多,張浚憑借著不凡的氣度和談吐,得以跟大佛寺的主持見麵,坐在臨江的靜室裏麵,一麵品茶,一麵居高臨下,觀望著那波濤洶湧的三江匯合之處。
江麵上,船來船往,張浚坐的一陣,突然開口道:“大師,這中央民國和朝廷,誰才是佛祖所保佑的?”
張浚的這個問題,乍一聽,真是很難迴答。主持大師早已經知道張浚的身份,甚至連張浚的來意都已知曉,然而如今的嘉定,卻又是在中央民國的統治之下,要如何迴答張浚這個問題?
“張檀越,你看這大佛,大否?”
那主持也是佛理精通的高僧,倒是不至於被張浚這個問題就給難住了,微微一笑,隨即就開口反問張浚。
嘉定大佛自然是大的,不僅是巴蜀第一大,中原第一大,事實上,還是世界第一大。
“大,大到沒邊了。”
張浚毫不猶豫的就迴答了主持,等到他的迴答,那主持卻是笑了。
為此,劉涚自覺鬱悶的緊,卻也不知道該如何分說,隻得是等到會議結束之後,迴家向高玉娘訴苦。凡別的事情,高玉娘也就罷了,涉及到劉涚性命安全,高玉娘怎地也隻會站在高進等人的一方,對劉涚那種冒險心理提出嚴厲的批評。
“我的老天啊,那豈不是說,我這輩子都隻能躲在新都城裏,是哪裏都不能去了?”在等高玉娘一番說教之後,劉涚發出慘嚎,差點沒將睡著的孩子給驚醒過來。
“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你以為你還是牛頭山上的那個小俘虜麽?”因為有著太多共同經曆,在私底下,高玉娘的嘴巴也是不會饒人的。
如果說就這樣認命,那他就不是劉涚了。表麵上,劉涚像是默認了此事,但在其心中,卻在偷偷謀劃,等待著時機。
趙構的一道旨意,讓嶽飛不得不班師,甚至於都沒有留給嶽飛迴家一趟的時間,大軍直接就奔赴長江沿岸的防線,準備迎擊來自北方的大隊金兵。
這一次,金兀術再沒有想過要討巧,他就是打算一鼓作氣,重現當年的威風。十來萬金兵,兵分三路傾巢而下,半路上也曾遇上過朝廷兵馬的攔截,然而金兵如今正是興頭之上,加上朝廷兵馬對金兵那種慣常的畏懼心理,往往是戰鬥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出現了逃兵。
這樣的仗如何能打呢?如果說一路上南宋軍隊都有嶽家軍那種勇敢的迎戰精神,即便是戰鬥力不如嶽家軍,恐怕金兵也不會這樣的輕鬆,關鍵還是在於如今的南宋,從上到下,都有那麽一種恐戰的情緒,在蔓延著。
之所以說是從上到下,那是因為就連趙構這個當皇帝的,從骨子裏就是個免戰派啊!在趙構哪裏,打了敗仗不要緊,反倒是打了勝仗,會讓趙構感覺心驚肉跳,不知所以。
就比如說如今,那些從長江以北退迴來的,吃了敗仗的將領,壓根就沒有受到趙構太多的責罰,大不了就是降點職,然後就在臨安城裏好吃好喝的住下來了。
甚至於,趙構為了不讓前方的官兵能夠大勝仗,不僅不增補人員,甚至是連必須的軍餉補給都不會按時提供,如此一來,軍隊的士氣上不去,想打勝仗根本不可能。
也就是像嶽家軍這樣的隊伍,至今還能各方麵獲得保證,其中固然有趙構自覺,這是自己最後依仗故而特殊照顧之外,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嶽飛這個當主帥的做好表率,軍隊之中從上到下都兩袖清風、愛兵如子,保證每一份物資,都用到了士兵身上。
縱然如此,嶽家軍各方麵仍舊是遠遠不如中央民國那些普通軍隊的,更不用說跟劉涚麾下最為精銳的那些隊伍相比。其實,如果不是嶽家軍是常勝軍隊,時常都能從敵人手中繳獲物資的話,恐怕比現在更慘。
也就是像嶽飛這樣意誌堅定的人,才會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之下,初衷不改,甚至於劉涚都覺著,換成是他,絕對是堅持不下去的。
麵對兵分三路的金國大軍,嶽飛並不想被動的將自己麾下兵馬也分成三路去迎擊,在他看來那就是被金兵牽著鼻子走,落入人家的算計這種,想要獲勝就比登天還難。
如果說,南宋朝廷此時還有實力的話,嶽飛或者可以找人聯手,策劃一次大型的戰略,可惜的是,如今韓世忠敵友難辨,其他將領又不具備這般能力,不是老了,就是骨頭軟了。
接了趙構聖諭的嶽飛,並沒有將自己的生家性命放在心上,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戰勝金兵,保家衛國。縱然在軍隊數量上,嶽家軍不能跟金兵相提並論,但在嶽飛看來,優秀的戰術,完全可以彌補數量上的優勢。
經過對所掌握的情報進行綜合分析之後,嶽飛決定集中優勢兵力,迎擊金兀術的中軍,也就是中路大軍。
擒賊先擒王,隻要能夠將金兀術的中軍擊敗,其左右翼自然不敢過於向南深入,甚至於不一定要擊敗,隻需要將中軍頂住,困住,那麽另外兩路金兵,也就自然迴援,臨安的危局自解。
嶽飛的這個考慮,算是極為周全,至少從理論上來說,沒有半點錯漏。
但是在這個戰略計劃之中,卻有不少很關鍵的因素,比如說,金兀術會如何來應對嶽飛的戰術,再比如說,嶽飛這個戰術能不能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如果換成劉涚在這個位置,他必定會將這些方方麵麵都考慮進去,然而嶽飛不是他,在嶽飛的心中,隻要保家衛國,不惜犧牲,哪怕就是肝腦塗地,那也是在所不惜。
不僅僅是嶽飛,其下將士多少受到嶽飛這種精神的感召和感染,明知道孤軍迎擊金兀術,麵臨的是什麽,卻是幾乎沒人猶豫過。
事實上,就在嶽飛製定戰術並且開始執行的時候,遊蕩在益州北方的韓世忠隊伍,也收到了來自劉涚的命令。
在命令中劉涚告訴韓世忠,補給的隊伍隨後就到,然而這些補給不是讓韓世忠去攻打南宋軍隊,而是要讓他做好協助嶽飛的準備。甚至劉涚還直接告訴了韓世忠,他會將高寵調迴來,配合行動。
不管怎麽說,金國都是劉涚的眼中之釘,劉涚縱然是有千萬大計,也必須將金國這個宿敵幹掉,才能做後麵的事情。
將高寵調迴來,打金人,劉涚相信高寵一定不會反對,而且還會很開心。說到底,高寵還是不願意跟自己人打仗,殺自己人的頭。
韓世忠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都已經掃蕩七八支大小不一的朝廷軍隊,說起來,嶽家軍還在的時候,這些朝廷軍隊還能撐上一撐,嶽家軍這麽一走,那些南宋軍隊更是無心應戰,跟韓世忠稍有接觸,立馬就潰散了,打的韓世忠臉上半點喜色都沒有,僅剩下搖頭歎氣了。
如今劉涚讓他放過朝廷軍隊,倒是合他的胃口,別說高寵不喜歡跟自己人交戰,韓世忠同樣也是不喜歡的。若是能夠跟高寵聯手,去鬥一鬥金兵,那才是最好不過的事兒。恐怕就連嶽飛都想不到,劉涚雖然沒有同意接受詔安,卻是已經給他安排好了援兵,隻要他那邊跟金兵一接觸,以劉涚和韓世忠軍事思維,必然就能明白,該要如何去配合嶽飛的行動。
事情的發展,其實是在向著趙構希望的反方向前進著。
皇宮裏,趙構接到消息,說嶽飛已經領著嶽家軍前往陣地布防時,臉上卻沒有露出太多喜色,反而追問起,那福州知州張浚,如今是到了哪裏了。
嶽飛僅僅是將朝廷準備詔安劉涚的消息傳遞給了劉涚,但真正實行詔安這件事情的人,是張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浚才是正牌的詔安使,從劉涚得知消息到張浚趕赴新都城,這個時間差,就是給劉涚他們商議,做出決定的。
接了皇命的張浚,不敢稍有延遲,拖著老邁的身軀,一路馬不停蹄的從福州趕赴巴蜀。此時進出巴蜀的道路仍舊艱難,虧的老人家這一路上沒有出什麽雜症,順順當當的踏進了益州府的範圍。
張浚也是從不曾來過益州府,中央民國治下的一切,對於張浚來說,那都是異常新鮮,尤其是走出馬車,像個普通人一般在集市上找人聊天,閑扯,往往才能得到一些真實的了解。
這種新鮮感阻止了張浚的步伐,他甚至沒有第一時間趕赴新都城,而是在距離新都城極近的一個古老城鎮,嘉定,居留了三天時間。嘉定有名,在於有個大佛。
到張浚這個年紀,多少都會對宗教有自己的理解,到巴蜀不可能不去嘉定,更不能不去拜一拜大佛。
跟後世劉涚見過的樂山大佛不同,張浚去到樂山大佛的時候,樂山大佛還不是露天的,還有層層的閣樓保護著,也就能夠讓人近距離的感受這座曠世奇作的宏偉。
大佛寺裏的僧侶也很多,張浚憑借著不凡的氣度和談吐,得以跟大佛寺的主持見麵,坐在臨江的靜室裏麵,一麵品茶,一麵居高臨下,觀望著那波濤洶湧的三江匯合之處。
江麵上,船來船往,張浚坐的一陣,突然開口道:“大師,這中央民國和朝廷,誰才是佛祖所保佑的?”
張浚的這個問題,乍一聽,真是很難迴答。主持大師早已經知道張浚的身份,甚至連張浚的來意都已知曉,然而如今的嘉定,卻又是在中央民國的統治之下,要如何迴答張浚這個問題?
“張檀越,你看這大佛,大否?”
那主持也是佛理精通的高僧,倒是不至於被張浚這個問題就給難住了,微微一笑,隨即就開口反問張浚。
嘉定大佛自然是大的,不僅是巴蜀第一大,中原第一大,事實上,還是世界第一大。
“大,大到沒邊了。”
張浚毫不猶豫的就迴答了主持,等到他的迴答,那主持卻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