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天氣漸漸熱了,巴蜀盆地的地形決定,這天氣是一日比一日更加悶熱。
剛剛過了清明,劉涚就感覺壞運氣像是在過去了。
首先就是大散關的吳璘等人,順順當當的撤下來了。雖說一開始吳璘等人死活不願意放棄付出血汗才守下來的關隘,但是在劉涚連續幾封信的勸說以及強硬的命令壓迫之下,吳璘等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撤退。
他們剛剛從大散關下來,駐守漢中城的韓世忠兵馬也跟著撤退下來,緊隨其後,一起向著益州府進發。他們一路走,一路收攏兵馬,當到了益州府邊境的時候,兵馬數量竟然已經高達六萬人!
這樣一支數量龐大的兵馬,哪怕就是嶽家軍看見了,也不敢貿然動手。對於劉家軍主動撤出漢中城等地,南宋朝廷自然是極高興的,能夠收複失地,任何將領都是樂見其成的,這畢竟是一件重大的功勞,能夠在趙構哪裏換迴一頂更大的帽子。
就在大多數將領喜滋滋的時候,嶽飛也是率領眾人進駐了漢中城。
漢中,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像劉涚這樣主動放棄的情況,簡直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固然有人以為,這是劉涚兵力不逮的原因,可嶽飛卻覺得其中必有隱情。
以他對劉家軍的了解來說,目前劉家軍想要守住這些重鎮,並不是捉襟見肘,隻要劉涚願意將老底亮出來,南宋朝廷包括他嶽飛在內,必定是拿劉涚毫無辦法。
但劉涚又是為何要主動放棄已經到手的城鎮,將勢力龜縮起來呢?這個問題,一開始嶽飛想不明白,等到他分兵駐守大散關的時候,才豁然開朗!
作為南宋朝廷全力支持的嶽家軍,在韓世忠已去的今日,總兵力已然高達七萬,其軍餉費用占據了朝廷所有軍費開支的四分之一強,在朝廷如此鼎力的條件之下,分兵駐紮大散關,整個嶽家軍的開銷,驟然就上升了三成之多,即便就是嶽飛,也為此皺眉不已。
可千萬不要以為古代的大將就是領兵打仗這麽簡單。在這個時代,將領的職責可不僅僅是領兵打仗,國家是沒有專門的後勤保障配備,即便有個兵部,人家也不是專門做後勤保障的活計,尤其是駐紮在前線陣地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後勤保障,都需要將領親自去操心。
簡單的說,朝廷撥付的糧草、軍餉等,該如何來有效分配,這些都是主將的事情,落在嶽家軍,那就是嶽飛必須經手的工作。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嶽飛才知道,長期駐紮大散關,帶來的耗費有多麽巨大。尤其是他們以外地兵的身份進駐,一開始根本得不到周邊老百姓的支持,更是舉步維艱。
如此一來,嶽飛反而是明白了劉涚下令撤軍的道理——大大縮減軍費開支,而這些縮減的經費,完全可以用來發展國計民生,製造軍械。反而是朝廷為了維係這些如今變成邊境重鎮的城池駐軍,要消耗掉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此消彼長,兩國的國力也必然會隨之而發生逆轉,或許用不了多久的時間,中央民國就能駕臨在南宋之上了。
打仗,固然打的是軍事實力,但同樣也是在考驗戰爭雙方韌性,誰的韌性更強,說不定誰就能笑在最後。
當嶽飛將自己得出的結論以奏折的形式報送給趙構,希望朝廷不要如此被動,盡快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趙構卻又沒有心思來理睬這邊的事情了。在趙構看來,大散關、漢中城,包括德陽郡這些地方,是原本屬於南宋朝廷控製的區域,既然已經拿迴來,那就好了。
至於說益州府一帶,朝廷實際上在很少以前就已經失去了管控的能力,被劉涚所掌握,如今既然劉涚已經主動示弱,那就暫且由之,他這個南宋皇帝可不樂意跟劉涚玩過家家的小遊戲,北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他去關注。
這個事情,就是金庭的巨變!
金兀術心中對完顏亶的不滿早就已經難以按耐,如今率領大軍返迴,哪有讓完顏亶輕鬆了的?
雖說這是金國人自己的內部矛盾,但作為締結盟約的雙方,不管是金彈子還是完顏亶,都希望趙構能夠在這件事情上,立場鮮明。
其實對金兀術和完顏亶之間的不和,趙構是早就已經有所了解,然而他優柔寡斷的性格,決定了他很難在一開始就旗幟鮮明的站在某一方陣營之中。
隨著金兀術跟完顏亶之間的矛盾白熱化,這個時候趙構才有些急了,時常沒日沒夜的召集秦儈等人商議,以便決定何去何從。
照理說,現在也不算太遲,隻要站對了隊伍,趙構這個南宋帝王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然而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趙構身邊的幾個臭皮匠,湊在一起愣是就沒湊出半個諸葛亮來,非但沒能給趙構指出一條陽關大道,更是直接將趙構給推上了獨木橋,讓他選擇支持如今是金國皇帝的完顏亶!
最終說服趙構的人是誰,恐怕除了趙構心中清楚之外,是誰都不知道,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因為趙構錯誤的選擇,才會有後麵一係列事情的發生。
且不論南宋朝廷內部的問題,對於劉涚來說,第二個好消息,就是終於有王重陽的消息了!
漢中附近的影隊成員,在苦苦搜尋王重陽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後,終於,在距離漢中城極其遙遠的地方,發現了王重陽的身影。
也幸虧劉涚和張漢從不曾放棄過尋找王重陽,影隊的探子才會將搜索麵擴張到如此程度,否則也不會在荒郊野外的地方,發現受傷的王重陽!
雖說當時王重陽的傷勢,即便沒有影隊探子的幫助,也不會危機性命,但畢竟還是有風險,哪有被影隊探子安全送進城中治療來的妥當?
這邊王重陽還在將養治療,那邊影隊就將消息送到劉涚手中,可惜這個時候馬鈺已經離開新都城,去找那個不著邊的小師叔柴胡去了。
聽說柴胡竟然偷跑去了大理國,剛剛從大散關撤下來的柴青源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如果不是劉涚攔著,身上傷勢還未痊愈的柴青源,必然會單槍匹馬的殺去大理國,將他那個無法無天的弟弟生擒活捉——以兄弟兩人如今的功夫水平,究竟誰活捉誰,還真是說不定呢。
一開始聽說王重陽竟然受傷了,劉涚倒是緊張不已,究竟王重陽是遇上什麽樣的敵人,才會在失蹤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後,負傷出現?可惜影隊沒有給劉涚帶迴這方麵的情報,也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因為王重陽壓根就不想說。
如果不是因為頭上那頂“首相”的帽子,讓劉涚無法脫身,他必然會第一時間去見王重陽,至少他手中還有來自後世的消炎靈藥,可以避免王重陽傷勢惡化。
好在影隊的消息當中,王重陽的傷勢並非致命,而且已然在穩定的恢複之中,加上劉涚這邊也的確是脫不開身,就隻能是給王重陽去了一封信,其中也提及劉涚需要王重陽來主持加冕儀式的要求,想來王重陽在傷勢恢複之後,也不會拒絕。
對於劉涚來說,第三個好消息,就是金彈子終於確定投誠,並且已經開始行動,軍隊不斷調轉長矛,向著巴蜀方向,屬於南宋朝廷的城鎮發動進攻。
金彈子軍隊的這種變化,自然引起了圍攻巴蜀的南宋兵馬的緊張,尤其是那些本打算撈一筆戰績就撤退的將領,更是緊張不已,深恐金彈子將矛頭對準自己。包括嶽飛等在內的一種南宋將領,根本就沒有料到,劉涚竟然能夠說服金彈子加盟!
站在這些南宋高級將領的角度來看,劉涚目前的實力和勢力,是遠遠不足以讓金彈子主動投誠的,必定是劉涚用了什麽巨大的利益作為代價,來換取跟金彈子結盟的資格。
甚至於有將領認為,劉涚這種行徑,數典忘祖,根本就是宋人的恥辱!他們可以接受劉涚自立為王,卻是不能接受劉涚勾結異族的這種行徑。隻不過,這樣的言論無法登上大雅之堂,也隻能是在暗中流傳,畢竟眼下南宋最高領導者,趙構,就是一個主動“勾結”異族,丟盡宋人顏麵的人。
對於外界流傳的這種說法,劉涚倒也沒有想過要去糾正,在他看來,別人怎麽說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民國發展前進的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寬敞。
金彈子的加盟,隻能說是讓中央民國錦上添花,還達不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在一眾好消息之中,唯一讓劉涚感覺到警惕的,還是嶽家軍的動態。
占據了漢中城等有利戰略地位的嶽家軍,已經形成了一種從東北方向壓迫中央民國的態勢,一旦嶽家軍發動進攻,雙方必定會有一場大戰。
然而這樣的一場戰鬥,卻是劉涚不想看到,想要竭力避免的。
誰也不知道嶽飛什麽時候會發動進攻,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隻有嶽飛,和趙構心中才最為明白。而劉涚,他隻能是被動的應對。然而站在一個國家統治者的立場上,劉涚卻覺得自己應該做的更多。
剛剛過了清明,劉涚就感覺壞運氣像是在過去了。
首先就是大散關的吳璘等人,順順當當的撤下來了。雖說一開始吳璘等人死活不願意放棄付出血汗才守下來的關隘,但是在劉涚連續幾封信的勸說以及強硬的命令壓迫之下,吳璘等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撤退。
他們剛剛從大散關下來,駐守漢中城的韓世忠兵馬也跟著撤退下來,緊隨其後,一起向著益州府進發。他們一路走,一路收攏兵馬,當到了益州府邊境的時候,兵馬數量竟然已經高達六萬人!
這樣一支數量龐大的兵馬,哪怕就是嶽家軍看見了,也不敢貿然動手。對於劉家軍主動撤出漢中城等地,南宋朝廷自然是極高興的,能夠收複失地,任何將領都是樂見其成的,這畢竟是一件重大的功勞,能夠在趙構哪裏換迴一頂更大的帽子。
就在大多數將領喜滋滋的時候,嶽飛也是率領眾人進駐了漢中城。
漢中,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像劉涚這樣主動放棄的情況,簡直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固然有人以為,這是劉涚兵力不逮的原因,可嶽飛卻覺得其中必有隱情。
以他對劉家軍的了解來說,目前劉家軍想要守住這些重鎮,並不是捉襟見肘,隻要劉涚願意將老底亮出來,南宋朝廷包括他嶽飛在內,必定是拿劉涚毫無辦法。
但劉涚又是為何要主動放棄已經到手的城鎮,將勢力龜縮起來呢?這個問題,一開始嶽飛想不明白,等到他分兵駐守大散關的時候,才豁然開朗!
作為南宋朝廷全力支持的嶽家軍,在韓世忠已去的今日,總兵力已然高達七萬,其軍餉費用占據了朝廷所有軍費開支的四分之一強,在朝廷如此鼎力的條件之下,分兵駐紮大散關,整個嶽家軍的開銷,驟然就上升了三成之多,即便就是嶽飛,也為此皺眉不已。
可千萬不要以為古代的大將就是領兵打仗這麽簡單。在這個時代,將領的職責可不僅僅是領兵打仗,國家是沒有專門的後勤保障配備,即便有個兵部,人家也不是專門做後勤保障的活計,尤其是駐紮在前線陣地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後勤保障,都需要將領親自去操心。
簡單的說,朝廷撥付的糧草、軍餉等,該如何來有效分配,這些都是主將的事情,落在嶽家軍,那就是嶽飛必須經手的工作。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嶽飛才知道,長期駐紮大散關,帶來的耗費有多麽巨大。尤其是他們以外地兵的身份進駐,一開始根本得不到周邊老百姓的支持,更是舉步維艱。
如此一來,嶽飛反而是明白了劉涚下令撤軍的道理——大大縮減軍費開支,而這些縮減的經費,完全可以用來發展國計民生,製造軍械。反而是朝廷為了維係這些如今變成邊境重鎮的城池駐軍,要消耗掉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此消彼長,兩國的國力也必然會隨之而發生逆轉,或許用不了多久的時間,中央民國就能駕臨在南宋之上了。
打仗,固然打的是軍事實力,但同樣也是在考驗戰爭雙方韌性,誰的韌性更強,說不定誰就能笑在最後。
當嶽飛將自己得出的結論以奏折的形式報送給趙構,希望朝廷不要如此被動,盡快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趙構卻又沒有心思來理睬這邊的事情了。在趙構看來,大散關、漢中城,包括德陽郡這些地方,是原本屬於南宋朝廷控製的區域,既然已經拿迴來,那就好了。
至於說益州府一帶,朝廷實際上在很少以前就已經失去了管控的能力,被劉涚所掌握,如今既然劉涚已經主動示弱,那就暫且由之,他這個南宋皇帝可不樂意跟劉涚玩過家家的小遊戲,北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他去關注。
這個事情,就是金庭的巨變!
金兀術心中對完顏亶的不滿早就已經難以按耐,如今率領大軍返迴,哪有讓完顏亶輕鬆了的?
雖說這是金國人自己的內部矛盾,但作為締結盟約的雙方,不管是金彈子還是完顏亶,都希望趙構能夠在這件事情上,立場鮮明。
其實對金兀術和完顏亶之間的不和,趙構是早就已經有所了解,然而他優柔寡斷的性格,決定了他很難在一開始就旗幟鮮明的站在某一方陣營之中。
隨著金兀術跟完顏亶之間的矛盾白熱化,這個時候趙構才有些急了,時常沒日沒夜的召集秦儈等人商議,以便決定何去何從。
照理說,現在也不算太遲,隻要站對了隊伍,趙構這個南宋帝王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然而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趙構身邊的幾個臭皮匠,湊在一起愣是就沒湊出半個諸葛亮來,非但沒能給趙構指出一條陽關大道,更是直接將趙構給推上了獨木橋,讓他選擇支持如今是金國皇帝的完顏亶!
最終說服趙構的人是誰,恐怕除了趙構心中清楚之外,是誰都不知道,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因為趙構錯誤的選擇,才會有後麵一係列事情的發生。
且不論南宋朝廷內部的問題,對於劉涚來說,第二個好消息,就是終於有王重陽的消息了!
漢中附近的影隊成員,在苦苦搜尋王重陽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後,終於,在距離漢中城極其遙遠的地方,發現了王重陽的身影。
也幸虧劉涚和張漢從不曾放棄過尋找王重陽,影隊的探子才會將搜索麵擴張到如此程度,否則也不會在荒郊野外的地方,發現受傷的王重陽!
雖說當時王重陽的傷勢,即便沒有影隊探子的幫助,也不會危機性命,但畢竟還是有風險,哪有被影隊探子安全送進城中治療來的妥當?
這邊王重陽還在將養治療,那邊影隊就將消息送到劉涚手中,可惜這個時候馬鈺已經離開新都城,去找那個不著邊的小師叔柴胡去了。
聽說柴胡竟然偷跑去了大理國,剛剛從大散關撤下來的柴青源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如果不是劉涚攔著,身上傷勢還未痊愈的柴青源,必然會單槍匹馬的殺去大理國,將他那個無法無天的弟弟生擒活捉——以兄弟兩人如今的功夫水平,究竟誰活捉誰,還真是說不定呢。
一開始聽說王重陽竟然受傷了,劉涚倒是緊張不已,究竟王重陽是遇上什麽樣的敵人,才會在失蹤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後,負傷出現?可惜影隊沒有給劉涚帶迴這方麵的情報,也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因為王重陽壓根就不想說。
如果不是因為頭上那頂“首相”的帽子,讓劉涚無法脫身,他必然會第一時間去見王重陽,至少他手中還有來自後世的消炎靈藥,可以避免王重陽傷勢惡化。
好在影隊的消息當中,王重陽的傷勢並非致命,而且已然在穩定的恢複之中,加上劉涚這邊也的確是脫不開身,就隻能是給王重陽去了一封信,其中也提及劉涚需要王重陽來主持加冕儀式的要求,想來王重陽在傷勢恢複之後,也不會拒絕。
對於劉涚來說,第三個好消息,就是金彈子終於確定投誠,並且已經開始行動,軍隊不斷調轉長矛,向著巴蜀方向,屬於南宋朝廷的城鎮發動進攻。
金彈子軍隊的這種變化,自然引起了圍攻巴蜀的南宋兵馬的緊張,尤其是那些本打算撈一筆戰績就撤退的將領,更是緊張不已,深恐金彈子將矛頭對準自己。包括嶽飛等在內的一種南宋將領,根本就沒有料到,劉涚竟然能夠說服金彈子加盟!
站在這些南宋高級將領的角度來看,劉涚目前的實力和勢力,是遠遠不足以讓金彈子主動投誠的,必定是劉涚用了什麽巨大的利益作為代價,來換取跟金彈子結盟的資格。
甚至於有將領認為,劉涚這種行徑,數典忘祖,根本就是宋人的恥辱!他們可以接受劉涚自立為王,卻是不能接受劉涚勾結異族的這種行徑。隻不過,這樣的言論無法登上大雅之堂,也隻能是在暗中流傳,畢竟眼下南宋最高領導者,趙構,就是一個主動“勾結”異族,丟盡宋人顏麵的人。
對於外界流傳的這種說法,劉涚倒也沒有想過要去糾正,在他看來,別人怎麽說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民國發展前進的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寬敞。
金彈子的加盟,隻能說是讓中央民國錦上添花,還達不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在一眾好消息之中,唯一讓劉涚感覺到警惕的,還是嶽家軍的動態。
占據了漢中城等有利戰略地位的嶽家軍,已經形成了一種從東北方向壓迫中央民國的態勢,一旦嶽家軍發動進攻,雙方必定會有一場大戰。
然而這樣的一場戰鬥,卻是劉涚不想看到,想要竭力避免的。
誰也不知道嶽飛什麽時候會發動進攻,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隻有嶽飛,和趙構心中才最為明白。而劉涚,他隻能是被動的應對。然而站在一個國家統治者的立場上,劉涚卻覺得自己應該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