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廟算
大明:我的萬界打工人 作者:民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大明士子聚在一起說怪話,當然被附近的大臣們發現。
但這些大臣們當然不會為了高麗士子,來斥責自己人,所以隻是咳嗽幾聲,讓他們注意一些,別搞得太過分。
過了許久,朱由檢終於安撫完高麗士子。這時,禮部各官員們也審閱完了卷子,把幾百名士子的名次排好了。
剛才那咆哮朝堂的士子,不出所料地排到了最後一名。
朱由檢看完之後,輕輕點頭,隨即便蓋上皇帝之寶,昭告天下。
這一套流程,其實不怎麽符合大明祖製,但皇帝的權威日盛,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上,朝臣們也懶得和皇帝爭辯。
等皇榜貼出之後,順天府立刻歡騰起來。
從宋代開始,但凡能中貢士的士子,輕易便不會被黜落,一定能中進士。
但貢士和進士的身份畢竟不同,對著新科進士,順天府的百姓都到禦道兩旁圍觀。
這時代的百姓,都把進士老爺看作是文曲星下凡,雖然京城百姓見多識廣,每天出門都能碰到一打進士出身的窮禦史在街頭吃燒餅。
但對著新科進士,也總還帶著濾鏡,都圍過去,向他們扔去鮮花。
朱由檢站在宮樓之上,遠遠看過去,互相想到什麽。
他笑著對來宗道問道:“愛卿當年中進士時,想來也是意氣風發吧?”
來宗道聽到這話,趕忙說道:“臣當年隻是三甲同進士出身,在科舉這一途上,考得還真不算好。”
若非天啟朝被閹黨搞得烏煙瘴氣,來宗道這麽個三甲出身的同進士,恐怕根本沒有入閣的機會。
朱由檢聽完搖頭一笑,便也不再關注。考中進士隻是個開始,日後前途如何,總還要看這些士子的自我奮鬥。
何況新科進士要想大用,怎麽也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對於現在的朱由檢來說,倒也確實沒必要太過關注。
他此時最關心的事情,還是西域那邊的戰事。
此時的大明朝廷內外,都還不知道羅刹的厲害,隻當它是萬裏之外的一個蠻夷國度,雖然能拉出不少軍隊,但卻根本威脅不到天朝的安危。
但朱由檢卻不同,他知道這羅刹如果放任不管,早晚要成為華夏北方的大患,當然不會放鬆。
又過了十餘日,郭靖和眾將的奏折,先後送迴順天府,朱由檢看完之後,哈哈一笑,轉而下令召集群臣,一起商議前線的軍事。
大臣們看到兩份互相衝突的奏折,意見竟然也是兩極分化。
武將們都讚同郭靖的做法,覺得打持久戰極為穩妥。
反倒是文官們,一個個都喊打喊殺,恨不得立刻急破羅刹大軍。
朱由檢皺起眉頭,看向韓信,開口問道:
“韓愛卿,你是如何看的?”
韓信起身行禮,然後才說道:“我軍現在占據地利與人和,郭靖的戰略,確實是老成持重。”
朱由檢聽完,輕輕點頭,但是文官們立刻站出來反駁。
“郭靖麾下足足二十萬大軍,又剛剛擊敗羅刹的總督,正是士氣旺盛的時候,可以一鼓作氣,徹底擊敗羅刹大軍,怎麽反倒要再等一個冬天呢?”
朱由檢抬眼一看,見是戶部尚書說話,當即明白他的意思。
大明此次西征,雖然多數是從蒙古各部和建奴抽調的騎兵,不需要大明朝廷開出軍餉。
但那兩萬多近衛騎兵的軍餉,卻還是要朝廷掏錢。
而且大軍的後勤開支,以及武器裝備,也都是朝廷在負責。
高麗設省之後,免稅三年,但官員們的俸祿卻不能省。幸好是朝廷把高麗兵馬拉去西域,不然遣散這些士兵的開支,也還有戶部頭疼的地方。
這戶部尚書整天往外掏錢,身上壓力巨大,自然要出言反駁。
朱由檢揮手道:“最近這半年多,範蠡在江南經營市舶司,又有許多進項,朕本來想著是拿去在江南鼓勵生絲織造,但既然戶部壓力較大,朕便命他向國庫押解五百萬兩銀子。”
聽到這話,戶部尚書喜形於色,馬上改換陣腳,他笑著說道:“既然如此,臣便不再多言!”
其他文官見了,心裏暗罵一句戶部尚書沒有骨氣,但卻不好再說什麽。
不過朱由檢提到銀子的事情,心中卻突然一動,這數個月來,他要麽在關注高麗的事情,要麽就專注於西域的軍事。
對於朝政的事情,倒確實是荒廢了不少。
他轉向蕭何,開口問道:“今年朝廷開支如何?”
蕭何起身拱手道:“陛下洪福,崇禎四年竟是難得的風調雨順,各地的民亂也幾乎平息。隻有陝南的王自用,在數月前起兵,不過規模也不大,被我軍一舉擊潰。”
“至於湖廣等地,雖有地震,但傷亡不過數十,當地官員也已經開倉賑濟。”
朱由檢聽完,滿意點頭。小冰河期說起來厲害,但也不是每年都大災大難。
看見皇帝點頭,蕭何又說道:“朝廷在山、陝等地多年賑災,而且又征兵外調,這幾年之中,當地百姓的生活已經安穩不少。”
經過四年多的整頓,大明不僅是對外連戰連捷,連國內的事情,也梳理得幹淨了不少。
朱由檢想了一下,開口說道:“這十數年來,天災連連,今年雖然風調雨順,但明年如何,誰也說不好。”
“你轉告各省府,讓他們務必不要放鬆警惕,趁著秋糧征收,定要把府庫填滿,萬一明年有災,也好直接賑濟。”
蕭何聽完,連連點頭。
朱由檢說到這裏,輕輕揮手,示意眾臣退下,然而群臣之中卻留下一人。
朱由檢抬眼看去,見是孫承宗,不由笑著問道:“孫愛卿還有何事?”
最近這兩年,孫承宗不怎麽領兵,一直留在京城,倒是跟皇帝關係近了許多。
孫承宗笑著說道:“陛下,您可知道那些文官,為何反對郭靖將軍的持久戰略?”
朱由檢搖頭道:“還不是擔心開支過大。”
孫承宗說道:“陛下此言差矣。那戶部尚書出言反對,或許確實是如此,但其他文官們也跟著反對,裏麵的原因可沒有那麽簡單。”
朱由檢聽到這裏,不由得皺起眉頭,問說:“愛卿先坐下,把此事細細道來。”
孫承宗也不客氣,坐了迴去,說道:“這些文官反對的原因,其實正是因為這哈薩克部的歸屬。”
朱由檢曾經有意設下西域都護府,這當然要歸屬大明朝廷管轄,派遣文臣武將前去治理。
但現在前線正在交戰,這都護府的攤子還設立不起來,隻能讓郭靖先行代管。
這些文官們擔心時間一長,哈薩克部反倒如同蒙古本部一般,獨立於大明之外,所以才反對持久戰。
孫承宗說道:“陛下,隻要您先下命令,讓哈薩克各部都向朝中派來質子,同時定下西域都護府的範圍,想來滿朝的文官,便不會再反對了。”
朱由檢聽完這話,輕輕點頭,但卻沒有答應的意思,隻是笑了一下,說道:
“朕對中亞另有安排。”
但這些大臣們當然不會為了高麗士子,來斥責自己人,所以隻是咳嗽幾聲,讓他們注意一些,別搞得太過分。
過了許久,朱由檢終於安撫完高麗士子。這時,禮部各官員們也審閱完了卷子,把幾百名士子的名次排好了。
剛才那咆哮朝堂的士子,不出所料地排到了最後一名。
朱由檢看完之後,輕輕點頭,隨即便蓋上皇帝之寶,昭告天下。
這一套流程,其實不怎麽符合大明祖製,但皇帝的權威日盛,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上,朝臣們也懶得和皇帝爭辯。
等皇榜貼出之後,順天府立刻歡騰起來。
從宋代開始,但凡能中貢士的士子,輕易便不會被黜落,一定能中進士。
但貢士和進士的身份畢竟不同,對著新科進士,順天府的百姓都到禦道兩旁圍觀。
這時代的百姓,都把進士老爺看作是文曲星下凡,雖然京城百姓見多識廣,每天出門都能碰到一打進士出身的窮禦史在街頭吃燒餅。
但對著新科進士,也總還帶著濾鏡,都圍過去,向他們扔去鮮花。
朱由檢站在宮樓之上,遠遠看過去,互相想到什麽。
他笑著對來宗道問道:“愛卿當年中進士時,想來也是意氣風發吧?”
來宗道聽到這話,趕忙說道:“臣當年隻是三甲同進士出身,在科舉這一途上,考得還真不算好。”
若非天啟朝被閹黨搞得烏煙瘴氣,來宗道這麽個三甲出身的同進士,恐怕根本沒有入閣的機會。
朱由檢聽完搖頭一笑,便也不再關注。考中進士隻是個開始,日後前途如何,總還要看這些士子的自我奮鬥。
何況新科進士要想大用,怎麽也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對於現在的朱由檢來說,倒也確實沒必要太過關注。
他此時最關心的事情,還是西域那邊的戰事。
此時的大明朝廷內外,都還不知道羅刹的厲害,隻當它是萬裏之外的一個蠻夷國度,雖然能拉出不少軍隊,但卻根本威脅不到天朝的安危。
但朱由檢卻不同,他知道這羅刹如果放任不管,早晚要成為華夏北方的大患,當然不會放鬆。
又過了十餘日,郭靖和眾將的奏折,先後送迴順天府,朱由檢看完之後,哈哈一笑,轉而下令召集群臣,一起商議前線的軍事。
大臣們看到兩份互相衝突的奏折,意見竟然也是兩極分化。
武將們都讚同郭靖的做法,覺得打持久戰極為穩妥。
反倒是文官們,一個個都喊打喊殺,恨不得立刻急破羅刹大軍。
朱由檢皺起眉頭,看向韓信,開口問道:
“韓愛卿,你是如何看的?”
韓信起身行禮,然後才說道:“我軍現在占據地利與人和,郭靖的戰略,確實是老成持重。”
朱由檢聽完,輕輕點頭,但是文官們立刻站出來反駁。
“郭靖麾下足足二十萬大軍,又剛剛擊敗羅刹的總督,正是士氣旺盛的時候,可以一鼓作氣,徹底擊敗羅刹大軍,怎麽反倒要再等一個冬天呢?”
朱由檢抬眼一看,見是戶部尚書說話,當即明白他的意思。
大明此次西征,雖然多數是從蒙古各部和建奴抽調的騎兵,不需要大明朝廷開出軍餉。
但那兩萬多近衛騎兵的軍餉,卻還是要朝廷掏錢。
而且大軍的後勤開支,以及武器裝備,也都是朝廷在負責。
高麗設省之後,免稅三年,但官員們的俸祿卻不能省。幸好是朝廷把高麗兵馬拉去西域,不然遣散這些士兵的開支,也還有戶部頭疼的地方。
這戶部尚書整天往外掏錢,身上壓力巨大,自然要出言反駁。
朱由檢揮手道:“最近這半年多,範蠡在江南經營市舶司,又有許多進項,朕本來想著是拿去在江南鼓勵生絲織造,但既然戶部壓力較大,朕便命他向國庫押解五百萬兩銀子。”
聽到這話,戶部尚書喜形於色,馬上改換陣腳,他笑著說道:“既然如此,臣便不再多言!”
其他文官見了,心裏暗罵一句戶部尚書沒有骨氣,但卻不好再說什麽。
不過朱由檢提到銀子的事情,心中卻突然一動,這數個月來,他要麽在關注高麗的事情,要麽就專注於西域的軍事。
對於朝政的事情,倒確實是荒廢了不少。
他轉向蕭何,開口問道:“今年朝廷開支如何?”
蕭何起身拱手道:“陛下洪福,崇禎四年竟是難得的風調雨順,各地的民亂也幾乎平息。隻有陝南的王自用,在數月前起兵,不過規模也不大,被我軍一舉擊潰。”
“至於湖廣等地,雖有地震,但傷亡不過數十,當地官員也已經開倉賑濟。”
朱由檢聽完,滿意點頭。小冰河期說起來厲害,但也不是每年都大災大難。
看見皇帝點頭,蕭何又說道:“朝廷在山、陝等地多年賑災,而且又征兵外調,這幾年之中,當地百姓的生活已經安穩不少。”
經過四年多的整頓,大明不僅是對外連戰連捷,連國內的事情,也梳理得幹淨了不少。
朱由檢想了一下,開口說道:“這十數年來,天災連連,今年雖然風調雨順,但明年如何,誰也說不好。”
“你轉告各省府,讓他們務必不要放鬆警惕,趁著秋糧征收,定要把府庫填滿,萬一明年有災,也好直接賑濟。”
蕭何聽完,連連點頭。
朱由檢說到這裏,輕輕揮手,示意眾臣退下,然而群臣之中卻留下一人。
朱由檢抬眼看去,見是孫承宗,不由笑著問道:“孫愛卿還有何事?”
最近這兩年,孫承宗不怎麽領兵,一直留在京城,倒是跟皇帝關係近了許多。
孫承宗笑著說道:“陛下,您可知道那些文官,為何反對郭靖將軍的持久戰略?”
朱由檢搖頭道:“還不是擔心開支過大。”
孫承宗說道:“陛下此言差矣。那戶部尚書出言反對,或許確實是如此,但其他文官們也跟著反對,裏麵的原因可沒有那麽簡單。”
朱由檢聽到這裏,不由得皺起眉頭,問說:“愛卿先坐下,把此事細細道來。”
孫承宗也不客氣,坐了迴去,說道:“這些文官反對的原因,其實正是因為這哈薩克部的歸屬。”
朱由檢曾經有意設下西域都護府,這當然要歸屬大明朝廷管轄,派遣文臣武將前去治理。
但現在前線正在交戰,這都護府的攤子還設立不起來,隻能讓郭靖先行代管。
這些文官們擔心時間一長,哈薩克部反倒如同蒙古本部一般,獨立於大明之外,所以才反對持久戰。
孫承宗說道:“陛下,隻要您先下命令,讓哈薩克各部都向朝中派來質子,同時定下西域都護府的範圍,想來滿朝的文官,便不會再反對了。”
朱由檢聽完這話,輕輕點頭,但卻沒有答應的意思,隻是笑了一下,說道:
“朕對中亞另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