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翰林院的住宿問題
夏言揮一揮衣袖,離開了北京城,卻也不是什麽都沒留下,比如,夏言就給朱載壡提供了一份人員名單。
這些人員都是夏言平時暗暗看好的青年才俊,離開前,夏言統統把他們推薦給了朱載壡。
朱載壡看著手裏的名單,他對名單裏的一個人倒是很感興趣。
張居正,字叔大,湖廣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今年二十三歲,如今是一個翰林院小庶吉士。
但這麽個低級別的小官,朱載壡想見也是不容易的。
今天北京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在下過一場雪,凍了人七八天後,北京城終於反應過來,原來已經是春天了。
溫度自此又像抽風了一般,一路拔高,到清明節前兩天,熱的幾乎讓人想穿短袖,如果這個時代有短袖的話。
紫禁城清寧宮,
頭戴紫金冠,穿著一件藍色雲紋暗花紗貼裏的朱載壡,麵前擺著一麵一人高的玻璃鏡子。
這塊玻璃鏡子是廣東巡撫進貢來了,說是一夥弗朗機人羨慕天朝威儀,獻此寶鏡特表孝心。
其實朱載壡知道,這是廣東商人借巡撫之手,試探朝廷與弗朗機人通商的口風。
商人們想通商,又怕朝廷不同意,所以特意先送這些奇技淫巧來勾引他們這些皇子皇孫們興趣,待到他們正式向朝廷提出通商的建議時,希望未來所造受的阻礙會小些。
朱載壡從早上到現在,一直一個人麵對鏡子練習微笑。
皇帝老子給他派了個差事,翰林院的老狀元楊維聰病了,太子將代表皇帝去慰問一下。
清明節去給人送上慰問?朱載壡覺得朱道長沒安好心。
關於這一點,其實朱載壡真是倒是誤會他老子了,朱道長雖然不喜歡楊維聰,這老小子曾經在大禮議之爭中,跟著楊廷和和他對著幹,氣的朱道長罰他去基層幹了幾年,
但朱道長不是一個喜歡記仇的人,沒幾年又把他調迴來,讓他進翰林院去補修正德實錄。
作為大明朝如今除楊慎外資格最老的狀元,楊維聰在士林中威望可知非一般,去看望他,即是為了表達皇帝對於士林的關懷,也是為了讓太子在這些大明朝未來的儲相麵前露露臉,算是皇室對於太子培養的一場實踐課。
北京的翰林院位於東江米巷北側,玉河北橋東側,這裏從北到南依次坐落的著鑾駕庫、翰林院與會同館,在翰林院西側則依次排列著六部衙門和太醫院。
朱載壡浩浩蕩蕩的隊伍出東華門,到達翰林院的時候已是午時。
翰林院日子清苦而悠閑,除了楊維聰這批一心撲在學術上的老學究,剩下的便是這一批批的新老入選的庶吉士們。
翰林院是培養儲相的地方,但這個規矩在嘉靖朝有了許多一些改變,縱觀嘉靖朝的這些首相,從張孚敬,到夏言,再到如今的嚴嵩,他們要不出身或完全與翰林院無關(張孚敬與夏言),或根本就沒有完成翰林院的學業(嚴嵩)。
張孚敬當權之初,翰林院曾受到格外冷落,張孚敬和夏言都不是翰林出身,沒有翰林這個出身光環,原本翰林出來的人跟他們便不是一條心,所以首相要打壓他們。
而這個現象在張孚敬入閣不久後便開始扭轉,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翰林院作為內閣的屬院,張閣老也要培養自己的人,那麽最方便就是從翰林院中提拔人,翰林院從被打壓到恢複原來的位置隻是時間問題。
如果按照以往的情形,翰林院的學子們聽說太子殿下來了,一定會紛紛放棄午休,一睹太子殿下真容。
但是今天,太子殿下的轎輦已經停在翰林院外大坪好一陣子,也沒見一個學生探頭探腦。
不是這些學生對朱載壡有什麽意見,而是他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翰林院要重新分配宿舍,一個不留神,他們今晚睡覺的地方可能就要搬到了崇文門外麵去了。
翰林院聚賢館,已經聚集了一大批新老生。
“喂,老高,你一定行的,我們可就剩下你了,你一定不能輸呀,我可不想搬到崇文門那邊去。”
一群編修試講們把老高拱衛在其間,不停的加油打氣,好似後世要上擂台的拳擊手,他的教練不斷的錘擊著他肌肉發達的胸口。
‘嗨,小子一定要贏呀,這場比賽要是輸了,咱們都得去睡馬路。’
被稱作老高的,便是嘉靖二十年便選入翰林院的老庶吉士,新鄭人高拱。高拱今年三十五歲,讓人難以想象的在翰林院熬了七年,最終成功留任成為一名編修。
其實也有人勸過高拱,離開翰林院吧,別熬了,有了在翰林院的這些年經曆,去混個給事中禦史不成問題,最不齊去六部混個六品主事當當。
高拱對於這些人的勸說隻是搖搖頭,一句也沒反駁,他要繼續熬下去。
而坐在高拱對麵的便是一年級新生,最近風頭最盛,連前任掌院都親自誇過的人物,小張,張居正。
小張是個特別的人,在家鄉就一直頂著個神童的稱號,可能這樣一路優等生考上來,使得小張有一種特別的傲氣,但傲氣卻不驕氣,張居正很快就成為了新生們的領袖。
今日這批新生老生們聚在這裏,爭奪的目標便是宿舍。
大明朝官員配發的俸祿不高,翰林院本身又很清苦,所以為了保證學業,翰林院會給每個新入學的庶吉士們配發宿舍,但由於翰林院的房間是有數的,而那些老生們留館越來越多,新生們又陸陸續續搬進來,很快便導致了住房緊張。
前任掌院學士徐階看此情況,便又在崇文門外修建了一片新宿舍,但顯然與原來的宿舍相比,新宿舍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來往翰林院花費,都遠遠不如原來的地方。
新老生因為住宿問題起過幾次爭端,新任掌院便想出了個主意,讓新生老生各派出幾個代表,兩方比賽,誰輸了,就搬去崇文門。
幾輪下來,老生隊隻剩下高新鄭一人,而新生隊這邊也隻剩下張江陵一人。
決賽的主持人清清嗓子,拿出了最後一道題卡。
“好了,各位優秀的庶吉士編修侍講們,剛才經史子集我們都比了一遍,現在剩下的最後一道題就屬於數了,你們仔細聽好了,本次掌院出的題目是:”
“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
夏言揮一揮衣袖,離開了北京城,卻也不是什麽都沒留下,比如,夏言就給朱載壡提供了一份人員名單。
這些人員都是夏言平時暗暗看好的青年才俊,離開前,夏言統統把他們推薦給了朱載壡。
朱載壡看著手裏的名單,他對名單裏的一個人倒是很感興趣。
張居正,字叔大,湖廣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今年二十三歲,如今是一個翰林院小庶吉士。
但這麽個低級別的小官,朱載壡想見也是不容易的。
今天北京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在下過一場雪,凍了人七八天後,北京城終於反應過來,原來已經是春天了。
溫度自此又像抽風了一般,一路拔高,到清明節前兩天,熱的幾乎讓人想穿短袖,如果這個時代有短袖的話。
紫禁城清寧宮,
頭戴紫金冠,穿著一件藍色雲紋暗花紗貼裏的朱載壡,麵前擺著一麵一人高的玻璃鏡子。
這塊玻璃鏡子是廣東巡撫進貢來了,說是一夥弗朗機人羨慕天朝威儀,獻此寶鏡特表孝心。
其實朱載壡知道,這是廣東商人借巡撫之手,試探朝廷與弗朗機人通商的口風。
商人們想通商,又怕朝廷不同意,所以特意先送這些奇技淫巧來勾引他們這些皇子皇孫們興趣,待到他們正式向朝廷提出通商的建議時,希望未來所造受的阻礙會小些。
朱載壡從早上到現在,一直一個人麵對鏡子練習微笑。
皇帝老子給他派了個差事,翰林院的老狀元楊維聰病了,太子將代表皇帝去慰問一下。
清明節去給人送上慰問?朱載壡覺得朱道長沒安好心。
關於這一點,其實朱載壡真是倒是誤會他老子了,朱道長雖然不喜歡楊維聰,這老小子曾經在大禮議之爭中,跟著楊廷和和他對著幹,氣的朱道長罰他去基層幹了幾年,
但朱道長不是一個喜歡記仇的人,沒幾年又把他調迴來,讓他進翰林院去補修正德實錄。
作為大明朝如今除楊慎外資格最老的狀元,楊維聰在士林中威望可知非一般,去看望他,即是為了表達皇帝對於士林的關懷,也是為了讓太子在這些大明朝未來的儲相麵前露露臉,算是皇室對於太子培養的一場實踐課。
北京的翰林院位於東江米巷北側,玉河北橋東側,這裏從北到南依次坐落的著鑾駕庫、翰林院與會同館,在翰林院西側則依次排列著六部衙門和太醫院。
朱載壡浩浩蕩蕩的隊伍出東華門,到達翰林院的時候已是午時。
翰林院日子清苦而悠閑,除了楊維聰這批一心撲在學術上的老學究,剩下的便是這一批批的新老入選的庶吉士們。
翰林院是培養儲相的地方,但這個規矩在嘉靖朝有了許多一些改變,縱觀嘉靖朝的這些首相,從張孚敬,到夏言,再到如今的嚴嵩,他們要不出身或完全與翰林院無關(張孚敬與夏言),或根本就沒有完成翰林院的學業(嚴嵩)。
張孚敬當權之初,翰林院曾受到格外冷落,張孚敬和夏言都不是翰林出身,沒有翰林這個出身光環,原本翰林出來的人跟他們便不是一條心,所以首相要打壓他們。
而這個現象在張孚敬入閣不久後便開始扭轉,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翰林院作為內閣的屬院,張閣老也要培養自己的人,那麽最方便就是從翰林院中提拔人,翰林院從被打壓到恢複原來的位置隻是時間問題。
如果按照以往的情形,翰林院的學子們聽說太子殿下來了,一定會紛紛放棄午休,一睹太子殿下真容。
但是今天,太子殿下的轎輦已經停在翰林院外大坪好一陣子,也沒見一個學生探頭探腦。
不是這些學生對朱載壡有什麽意見,而是他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翰林院要重新分配宿舍,一個不留神,他們今晚睡覺的地方可能就要搬到了崇文門外麵去了。
翰林院聚賢館,已經聚集了一大批新老生。
“喂,老高,你一定行的,我們可就剩下你了,你一定不能輸呀,我可不想搬到崇文門那邊去。”
一群編修試講們把老高拱衛在其間,不停的加油打氣,好似後世要上擂台的拳擊手,他的教練不斷的錘擊著他肌肉發達的胸口。
‘嗨,小子一定要贏呀,這場比賽要是輸了,咱們都得去睡馬路。’
被稱作老高的,便是嘉靖二十年便選入翰林院的老庶吉士,新鄭人高拱。高拱今年三十五歲,讓人難以想象的在翰林院熬了七年,最終成功留任成為一名編修。
其實也有人勸過高拱,離開翰林院吧,別熬了,有了在翰林院的這些年經曆,去混個給事中禦史不成問題,最不齊去六部混個六品主事當當。
高拱對於這些人的勸說隻是搖搖頭,一句也沒反駁,他要繼續熬下去。
而坐在高拱對麵的便是一年級新生,最近風頭最盛,連前任掌院都親自誇過的人物,小張,張居正。
小張是個特別的人,在家鄉就一直頂著個神童的稱號,可能這樣一路優等生考上來,使得小張有一種特別的傲氣,但傲氣卻不驕氣,張居正很快就成為了新生們的領袖。
今日這批新生老生們聚在這裏,爭奪的目標便是宿舍。
大明朝官員配發的俸祿不高,翰林院本身又很清苦,所以為了保證學業,翰林院會給每個新入學的庶吉士們配發宿舍,但由於翰林院的房間是有數的,而那些老生們留館越來越多,新生們又陸陸續續搬進來,很快便導致了住房緊張。
前任掌院學士徐階看此情況,便又在崇文門外修建了一片新宿舍,但顯然與原來的宿舍相比,新宿舍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來往翰林院花費,都遠遠不如原來的地方。
新老生因為住宿問題起過幾次爭端,新任掌院便想出了個主意,讓新生老生各派出幾個代表,兩方比賽,誰輸了,就搬去崇文門。
幾輪下來,老生隊隻剩下高新鄭一人,而新生隊這邊也隻剩下張江陵一人。
決賽的主持人清清嗓子,拿出了最後一道題卡。
“好了,各位優秀的庶吉士編修侍講們,剛才經史子集我們都比了一遍,現在剩下的最後一道題就屬於數了,你們仔細聽好了,本次掌院出的題目是:”
“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