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從來不是個強勢的人,向來聽丈夫的,丈夫不在時便聽兒子的,現在丈夫和兒子都不在跟前,婆婆老了全然不理事,她看著幾個媳婦裏,也就三兒媳婦見識多,連兒子都誇了,可見是好的。
李氏搶先道:「可不是,總不會來,愁死個人了。」
「我瞧著倒是有好消息了。」蘇婉笑了笑,道,「娘您想想,隔壁這些鎮子雖不近,也遠不到哪裏去,爹他們天沒亮便出發了,若是談不攏,便不會逗留下去,這一家趕下一家,算下來這個時間也該到家了,隻是談攏了一切事宜,那果園的主人添了進項,正高興著,又怎會讓爹他們匆忙趕路?少不得要好生招待一迴,明日他們就迴來了。」
聽得這番分析,宋母終於沉下心來,點頭露出了些許笑意,道:「可不是,說不準遇到個熱情好客的,他們今日迴不來也正常。」
第二日中午,宋子恆一行人堪堪到家,去的時候父子四人很是低調,迴來時卻一大幫子,浩浩蕩蕩,拖了兩車果苗迴來,還有請的五個果農五個長工,幫工說好了到村子裏請,村長早已安排下去,就等著他們開始幹活了。
依然沒蘇婉她們什麽事,宋母照例帶了張氏李氏去鋤地,便是種了葡萄樹,他們也不能不吃菜,幾個孩子倒是湊熱鬧也去了山上種樹,蘇婉沒了教學對象,每日隻跟坐在宋小妹屋裏一塊兒打絡子聊天。
往常大妞二妞都在,宋奶奶也在,不好說了些閨中密話,這日宋奶奶卻忽然想去山上瞧瞧,隻她一個老人家,誰也不放心讓她一個人去,蘇婉原想陪著,宋奶奶不願生事,宋小妹也大了,不方便往那全是男人的地兒去,便隻讓兩個曾孫女扶了自己,索性她們還小。
屋裏便剩了蘇婉與宋小妹,蘇婉照舊打著絡子,宋小妹臉上卻有些扭捏,眼神寫滿了欲說還休,蘇婉自迴來便覺得宋小妹有心事,如今一見她神情,更像是少女情懷初開的樣子,不禁有些好奇,到底是什麽事讓宋小妹一下子開竅了?
隻不過蘇婉也裝作不知,等宋小妹自己開口,果然過不了半刻鍾,宋小妹終於吞吞吐吐的道:「三嫂,我娘前些日子……見了那媒人……」這話宋小妹不敢對任何人說,傳出去就是她恨嫁心切,說親的這個當口傳出這種名聲,她就別想說個好人家了,宋小妹也心中有數,更知道奶奶與娘都不能說,除了被她們罵迴來,毫無意義。
沒人跟她說的話,隻三嫂先前便教過她,說要找三哥這種有擔當的男人,她當時羞得沒敢迴話,記在了心裏,後麵瞧著三哥三嫂感情越來越好,她高興之餘,也隱隱有些羨慕,三哥平日那般自持的人,四妹喜歡再喜歡他都不敢在他跟前露一句,對著三嫂卻像變了模樣。她心底便琢磨著,難怪三嫂那時無論如何也要嫁給三哥,原就看出她三哥是這般體恤的丈夫,是不是也該讓三嫂替自己瞧一瞧?
蘇婉聽了便笑:「我們小妹出落得亭亭玉立,日後怕是媒人都要踏破門檻了,快說說是誰家如此有眼光,竟這麽快搶先了?」
宋小妹紅了半邊臉,囁嚅道:「我,我怎的知道,隻是……不小心聽了半耳朵,那人好像是說林……林財主家的孫子……」
一句話說的如此百轉千迴,蘇婉隻想歎一聲,難怪說少女情懷總是詩。麵上還是很疑惑:「林財主……是哪位?」
宋小妹的臉都快埋進自己胸前了:「就是去年從杭州迴咱們鎮上定居,花了價錢請人起大房子,那時爹娘也去幫工了的。」
「哦,我想起來了,如今改叫林員外,是捐了官的,前些日子我娘家來了些太太們做客,我聽著他們提起這家,像是在杭州賺了大錢的,他們家大兒子也捐了個官,林員外如今迴來,據說是老了,便想迴老家落葉歸根,產業還在杭州。他們林家的家底,便是在咱們整個縣也能排的上名號了。」
宋小妹臉更紅了,垂著頭,恰好錯過了蘇婉臉上那一閃而逝的怔忪,宋小妹低聲問:「那三嫂覺,覺得他們家……如何?」
蘇婉心頭充滿複雜,不知如何作答,按著宋家現在的境況,宋小妹進林家的門是高攀了,宋母先前便為著給女兒說個好婆家,特特推了上門的媒人,一心等宋子恆考中,到那時給女兒說的便不是農戶,有底子找讀書人了,然宋母雖然對宋子恆充滿期待和信心,想來也沒指望真的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兒子高中了,當了官,也是從七品外官做起,配個員外的孫子頂天了,且不說萬一有個什麽這迴沒考中,再考都正常,但女兒大了拖不起,如今有這麽個對象在,以爹娘的心態怕是都不喜歡女兒遠嫁,鎮上剛剛好,平日往來也方便,女兒若在婆家受了欺負,一個消息遞迴來,立馬能扛了家夥去找婆家算賬——如此一想,這門親事再沒不好的了。
蘇婉揣摩著宋母的心理,猜想她是再滿意不行的,如今或許還在猶豫,應該也是怕自家家底不夠,女兒進去受氣罷。而看著宋小妹的樣子,怕是也心動的,這個更好說,誰沒個向往啊,當日宋母他們去鎮上幫工迴來,說起那林家仆婦成群,也都是羨慕的不行,宋小妹連聽到三百兩銀子都驚喜成那樣,想來是從來沒奢望能過那種生活,如今機會擺在麵前,如何不心動?
蘇婉很能理解她們的心態,古人科舉考試跟現代高考可不一樣,比考公最熱門的時候競爭還要激烈許多倍,這才是真正的殘酷,大把人將活到老考到老的精神徹底落實,三十歲之前能考中進士授了官的,絕對能稱一句年輕有為,國之棟梁,參加科考一次就中的更是鳳毛麟角了,宋家人對宋子恆充滿了信心,卻也做好了他再考無數次的準備,不然也不會這麽賣命幹活,知道葡萄酒賣得好,仍然不肯放心享受,拚命的攢錢。
而蘇婉也不能拉著他們說放心吧,宋子恆科考一次就中,他還是要成為狀元的男人——任何人聽到這樣的話,都隻會一笑而過,當她開玩笑,而不是認真。
所以現在知道宋母他們的考量,蘇婉也沒什麽理由勸說他們,連宋小妹自己都心動了。
李氏搶先道:「可不是,總不會來,愁死個人了。」
「我瞧著倒是有好消息了。」蘇婉笑了笑,道,「娘您想想,隔壁這些鎮子雖不近,也遠不到哪裏去,爹他們天沒亮便出發了,若是談不攏,便不會逗留下去,這一家趕下一家,算下來這個時間也該到家了,隻是談攏了一切事宜,那果園的主人添了進項,正高興著,又怎會讓爹他們匆忙趕路?少不得要好生招待一迴,明日他們就迴來了。」
聽得這番分析,宋母終於沉下心來,點頭露出了些許笑意,道:「可不是,說不準遇到個熱情好客的,他們今日迴不來也正常。」
第二日中午,宋子恆一行人堪堪到家,去的時候父子四人很是低調,迴來時卻一大幫子,浩浩蕩蕩,拖了兩車果苗迴來,還有請的五個果農五個長工,幫工說好了到村子裏請,村長早已安排下去,就等著他們開始幹活了。
依然沒蘇婉她們什麽事,宋母照例帶了張氏李氏去鋤地,便是種了葡萄樹,他們也不能不吃菜,幾個孩子倒是湊熱鬧也去了山上種樹,蘇婉沒了教學對象,每日隻跟坐在宋小妹屋裏一塊兒打絡子聊天。
往常大妞二妞都在,宋奶奶也在,不好說了些閨中密話,這日宋奶奶卻忽然想去山上瞧瞧,隻她一個老人家,誰也不放心讓她一個人去,蘇婉原想陪著,宋奶奶不願生事,宋小妹也大了,不方便往那全是男人的地兒去,便隻讓兩個曾孫女扶了自己,索性她們還小。
屋裏便剩了蘇婉與宋小妹,蘇婉照舊打著絡子,宋小妹臉上卻有些扭捏,眼神寫滿了欲說還休,蘇婉自迴來便覺得宋小妹有心事,如今一見她神情,更像是少女情懷初開的樣子,不禁有些好奇,到底是什麽事讓宋小妹一下子開竅了?
隻不過蘇婉也裝作不知,等宋小妹自己開口,果然過不了半刻鍾,宋小妹終於吞吞吐吐的道:「三嫂,我娘前些日子……見了那媒人……」這話宋小妹不敢對任何人說,傳出去就是她恨嫁心切,說親的這個當口傳出這種名聲,她就別想說個好人家了,宋小妹也心中有數,更知道奶奶與娘都不能說,除了被她們罵迴來,毫無意義。
沒人跟她說的話,隻三嫂先前便教過她,說要找三哥這種有擔當的男人,她當時羞得沒敢迴話,記在了心裏,後麵瞧著三哥三嫂感情越來越好,她高興之餘,也隱隱有些羨慕,三哥平日那般自持的人,四妹喜歡再喜歡他都不敢在他跟前露一句,對著三嫂卻像變了模樣。她心底便琢磨著,難怪三嫂那時無論如何也要嫁給三哥,原就看出她三哥是這般體恤的丈夫,是不是也該讓三嫂替自己瞧一瞧?
蘇婉聽了便笑:「我們小妹出落得亭亭玉立,日後怕是媒人都要踏破門檻了,快說說是誰家如此有眼光,竟這麽快搶先了?」
宋小妹紅了半邊臉,囁嚅道:「我,我怎的知道,隻是……不小心聽了半耳朵,那人好像是說林……林財主家的孫子……」
一句話說的如此百轉千迴,蘇婉隻想歎一聲,難怪說少女情懷總是詩。麵上還是很疑惑:「林財主……是哪位?」
宋小妹的臉都快埋進自己胸前了:「就是去年從杭州迴咱們鎮上定居,花了價錢請人起大房子,那時爹娘也去幫工了的。」
「哦,我想起來了,如今改叫林員外,是捐了官的,前些日子我娘家來了些太太們做客,我聽著他們提起這家,像是在杭州賺了大錢的,他們家大兒子也捐了個官,林員外如今迴來,據說是老了,便想迴老家落葉歸根,產業還在杭州。他們林家的家底,便是在咱們整個縣也能排的上名號了。」
宋小妹臉更紅了,垂著頭,恰好錯過了蘇婉臉上那一閃而逝的怔忪,宋小妹低聲問:「那三嫂覺,覺得他們家……如何?」
蘇婉心頭充滿複雜,不知如何作答,按著宋家現在的境況,宋小妹進林家的門是高攀了,宋母先前便為著給女兒說個好婆家,特特推了上門的媒人,一心等宋子恆考中,到那時給女兒說的便不是農戶,有底子找讀書人了,然宋母雖然對宋子恆充滿期待和信心,想來也沒指望真的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兒子高中了,當了官,也是從七品外官做起,配個員外的孫子頂天了,且不說萬一有個什麽這迴沒考中,再考都正常,但女兒大了拖不起,如今有這麽個對象在,以爹娘的心態怕是都不喜歡女兒遠嫁,鎮上剛剛好,平日往來也方便,女兒若在婆家受了欺負,一個消息遞迴來,立馬能扛了家夥去找婆家算賬——如此一想,這門親事再沒不好的了。
蘇婉揣摩著宋母的心理,猜想她是再滿意不行的,如今或許還在猶豫,應該也是怕自家家底不夠,女兒進去受氣罷。而看著宋小妹的樣子,怕是也心動的,這個更好說,誰沒個向往啊,當日宋母他們去鎮上幫工迴來,說起那林家仆婦成群,也都是羨慕的不行,宋小妹連聽到三百兩銀子都驚喜成那樣,想來是從來沒奢望能過那種生活,如今機會擺在麵前,如何不心動?
蘇婉很能理解她們的心態,古人科舉考試跟現代高考可不一樣,比考公最熱門的時候競爭還要激烈許多倍,這才是真正的殘酷,大把人將活到老考到老的精神徹底落實,三十歲之前能考中進士授了官的,絕對能稱一句年輕有為,國之棟梁,參加科考一次就中的更是鳳毛麟角了,宋家人對宋子恆充滿了信心,卻也做好了他再考無數次的準備,不然也不會這麽賣命幹活,知道葡萄酒賣得好,仍然不肯放心享受,拚命的攢錢。
而蘇婉也不能拉著他們說放心吧,宋子恆科考一次就中,他還是要成為狀元的男人——任何人聽到這樣的話,都隻會一笑而過,當她開玩笑,而不是認真。
所以現在知道宋母他們的考量,蘇婉也沒什麽理由勸說他們,連宋小妹自己都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