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一早拜完租,村長便叫幾個兒子在大院燒起了火,沒那麽大的火盆,便搬些石頭圍成一圈,村民也會自發過去幫忙,還帶了不少柴火堆在那兒,陸續有村民帶了自家的凳子過去烤火聊天,男人們聚在一起玩牌九,女人們則拿竹子插著麻糍遞到火堆中間去烤,也有烤紅薯的,香味飄滿整個大院,在外麵跑累的孩子們便衝進來,趴進女人的懷裏催一聲拷好了沒,得到否定的答複,抹了把滿腦門的汗,又一頭栽到外麵去了。
這畫麵竟是如此鮮活,她原先穿越到這兒,滿心的不樂意,也總是用一種憐憫的心態對著古代原住民,豈知他們沒有自己的快樂?蘇婉剛在心底驚歎了一迴,腳一踏進人群,便被眾人熱情的包圍住了,實是蘇婉平日大門不邁,卻滿村子都是她的傳說,那些大嫂大嬸沒甚顧忌的,一好奇便直接去宋家瞧瞧新鮮,像宋小妹這般的姑娘們,常日聽人提起,但除了一些關係近,那住得遠幾乎要繞過大半個村子才能到宋家,又沒甚個理由,哪好平白無故的登門,便隻能聽聽過個癮了,今兒終於見到,眼神堪稱閃亮。
蘇婉被七大姑八大婆圍住,宋子恆還未出門的妹子也同樣受此待遇,讓蘇婉覺得心理平衡了許多,宋子恆兄弟三個也被幾個熱情的漢子拉了去玩牌,就此分成了兩撥人。
大夥兒對蘇婉和宋小妹的熱情,也就維持了半刻鍾,之後便丟開了,蘇婉便安靜的坐在一旁聽她們八卦,雖然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卻也別有意趣,且讓蘇婉十分好奇甚至驚歎的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大娘們情報簡直驚人,陸續來了好幾個跟蘇婉一樣的新媳婦,大娘們一聽她們娘家是哪兒,爹叫什麽,便能知道她們娘家的許些事,話題還能由此展開到新媳婦們娘家姐妹嫁的婆家那些事,有個大娘聽說某家媳婦娘家有個妹子還沒說親,一拍大腿就道她娘家有個侄子,長得那是一表人才,田產頗豐,改明兒迴了娘家定要說道說道,如此誇了一陣,然後新媳婦就在一旁點頭,道明兒定與爹娘稟明之類的,似乎就這麽說定了的樣子。
這就叫說媒嗎?能不能嚴肅點?
蘇婉在旁邊聽得目瞪口呆,第一次認同原主自個兒選丈夫的行為,她早知古代都是盲婚啞嫁,群沒料到連媒人都如此不靠譜。
大年初一這般熱熱鬧鬧的過去了,初二新嫁娘迴娘家,江州一帶的風俗,初二初四都是迴娘家的日子,往常初二都是宋有根兄弟輪著去接了出嫁的妹子迴來,初四張氏和李氏迴娘家,不過今年蘇婉新嫁,便由著她先,大姑子初四再迴來,張氏李氏索性也都初二迴去。
張氏李氏娘家離宋家村都不遠,步行大概一個半時辰便到了,車便給宋子恆和蘇婉用,因去縣裏與張氏李氏娘家順了半條路,出發前牛車上便拉了十來個人,再加上各自準備的年禮,真真是滿滿的一車子,當然也有好處,人多暖和,中途宋有根宋有福兩家下車,蘇婉又覺得蓋著被子也風颼颼的了。
宋老爹體諒親家就這麽個女兒,蘇婉出嫁後,就他們兩口子在家過年,想來甚是孤單,便叮囑他們在蘇家住一晚,第二日再迴家便是,蘇太太卻甚是不舍,想要多留他們住兩晚,大過年眼睛都紅了,道:「子恆別見怪,往常我們一家三口過年,倒是清靜,隻是今年婉婉不在家,這個年都過得不像樣子了,我心裏頭空蕩蕩的,總覺得少了什麽似的……」
宋子恆不停作揖道:「嶽母心情小婿甚是理解,平日不能帶娘子迴來多看望二老,也甚是愧疚不安,然小婿家就這一輛牛車,明日要去接大姐迴來,委實不能再住了,還望嶽母理解,待走完親戚,元宵節前,女婿定陪娘子迴來多住幾日。」
蘇老爹問:「子恆是元宵後迴書院嗎?」
「正是。」
「如此甚好,別理你嶽母,天色不早,你們自去罷。」蘇老爹擺擺手,爽快道。
宋母一早便在等,兩個大的昨兒下午便迴來了,小的是他們體諒媳婦離家遠,一日來迴太趕,便是她大女兒宋小芬,每每也是初二來,住一晚再迴去。宋母這一等便等到日落時分,宋子恆趕著牛車姍姍歸來。
剛進到院子,牛還沒牽進牛棚,宋子恆便被他娘拉住了胳膊,宋母緊張又急切的問:「為何這麽晚才迴來,可是……生意之事耽擱了?」
「與生意無關,嶽父道紅酒賣得比預期還好許多,自從前些日子與縣裏最好的酒樓合作,光是酒樓每日都要銷掉十幾斤酒,店裏的生意也不差,嶽父想著如此一來,那些酒絕對撐不到新酒釀上來了,便打出了限量的牌子,每日隻賣五斤,想多買一斤便要加一倍的價格。」
「加……加一倍?」宋母聲音都變了,「這可有人買?」
宋子恆無奈點頭,「不但有人買,連帶著紅酒名氣越發大了,那些酒怕是撐不到六月末了。」
宋母聞言既是高興又是後悔:「早知如此,當日就該釀一些便是。」
「我聽聞爹娘將村裏能收的葡萄都收迴來了,也是盡了力的,當下應該多種些葡萄才是,這些酒咱們縣裏都不夠賣,更別提去江州城開鋪子了。」
宋子恆說這話時,已經進了堂屋,宋老爹並其他兩兄弟也俱在,聽得他這麽說,宋老爹敲了敲煙槍:「親家竟想去江州城做生意?」
這畫麵竟是如此鮮活,她原先穿越到這兒,滿心的不樂意,也總是用一種憐憫的心態對著古代原住民,豈知他們沒有自己的快樂?蘇婉剛在心底驚歎了一迴,腳一踏進人群,便被眾人熱情的包圍住了,實是蘇婉平日大門不邁,卻滿村子都是她的傳說,那些大嫂大嬸沒甚顧忌的,一好奇便直接去宋家瞧瞧新鮮,像宋小妹這般的姑娘們,常日聽人提起,但除了一些關係近,那住得遠幾乎要繞過大半個村子才能到宋家,又沒甚個理由,哪好平白無故的登門,便隻能聽聽過個癮了,今兒終於見到,眼神堪稱閃亮。
蘇婉被七大姑八大婆圍住,宋子恆還未出門的妹子也同樣受此待遇,讓蘇婉覺得心理平衡了許多,宋子恆兄弟三個也被幾個熱情的漢子拉了去玩牌,就此分成了兩撥人。
大夥兒對蘇婉和宋小妹的熱情,也就維持了半刻鍾,之後便丟開了,蘇婉便安靜的坐在一旁聽她們八卦,雖然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卻也別有意趣,且讓蘇婉十分好奇甚至驚歎的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大娘們情報簡直驚人,陸續來了好幾個跟蘇婉一樣的新媳婦,大娘們一聽她們娘家是哪兒,爹叫什麽,便能知道她們娘家的許些事,話題還能由此展開到新媳婦們娘家姐妹嫁的婆家那些事,有個大娘聽說某家媳婦娘家有個妹子還沒說親,一拍大腿就道她娘家有個侄子,長得那是一表人才,田產頗豐,改明兒迴了娘家定要說道說道,如此誇了一陣,然後新媳婦就在一旁點頭,道明兒定與爹娘稟明之類的,似乎就這麽說定了的樣子。
這就叫說媒嗎?能不能嚴肅點?
蘇婉在旁邊聽得目瞪口呆,第一次認同原主自個兒選丈夫的行為,她早知古代都是盲婚啞嫁,群沒料到連媒人都如此不靠譜。
大年初一這般熱熱鬧鬧的過去了,初二新嫁娘迴娘家,江州一帶的風俗,初二初四都是迴娘家的日子,往常初二都是宋有根兄弟輪著去接了出嫁的妹子迴來,初四張氏和李氏迴娘家,不過今年蘇婉新嫁,便由著她先,大姑子初四再迴來,張氏李氏索性也都初二迴去。
張氏李氏娘家離宋家村都不遠,步行大概一個半時辰便到了,車便給宋子恆和蘇婉用,因去縣裏與張氏李氏娘家順了半條路,出發前牛車上便拉了十來個人,再加上各自準備的年禮,真真是滿滿的一車子,當然也有好處,人多暖和,中途宋有根宋有福兩家下車,蘇婉又覺得蓋著被子也風颼颼的了。
宋老爹體諒親家就這麽個女兒,蘇婉出嫁後,就他們兩口子在家過年,想來甚是孤單,便叮囑他們在蘇家住一晚,第二日再迴家便是,蘇太太卻甚是不舍,想要多留他們住兩晚,大過年眼睛都紅了,道:「子恆別見怪,往常我們一家三口過年,倒是清靜,隻是今年婉婉不在家,這個年都過得不像樣子了,我心裏頭空蕩蕩的,總覺得少了什麽似的……」
宋子恆不停作揖道:「嶽母心情小婿甚是理解,平日不能帶娘子迴來多看望二老,也甚是愧疚不安,然小婿家就這一輛牛車,明日要去接大姐迴來,委實不能再住了,還望嶽母理解,待走完親戚,元宵節前,女婿定陪娘子迴來多住幾日。」
蘇老爹問:「子恆是元宵後迴書院嗎?」
「正是。」
「如此甚好,別理你嶽母,天色不早,你們自去罷。」蘇老爹擺擺手,爽快道。
宋母一早便在等,兩個大的昨兒下午便迴來了,小的是他們體諒媳婦離家遠,一日來迴太趕,便是她大女兒宋小芬,每每也是初二來,住一晚再迴去。宋母這一等便等到日落時分,宋子恆趕著牛車姍姍歸來。
剛進到院子,牛還沒牽進牛棚,宋子恆便被他娘拉住了胳膊,宋母緊張又急切的問:「為何這麽晚才迴來,可是……生意之事耽擱了?」
「與生意無關,嶽父道紅酒賣得比預期還好許多,自從前些日子與縣裏最好的酒樓合作,光是酒樓每日都要銷掉十幾斤酒,店裏的生意也不差,嶽父想著如此一來,那些酒絕對撐不到新酒釀上來了,便打出了限量的牌子,每日隻賣五斤,想多買一斤便要加一倍的價格。」
「加……加一倍?」宋母聲音都變了,「這可有人買?」
宋子恆無奈點頭,「不但有人買,連帶著紅酒名氣越發大了,那些酒怕是撐不到六月末了。」
宋母聞言既是高興又是後悔:「早知如此,當日就該釀一些便是。」
「我聽聞爹娘將村裏能收的葡萄都收迴來了,也是盡了力的,當下應該多種些葡萄才是,這些酒咱們縣裏都不夠賣,更別提去江州城開鋪子了。」
宋子恆說這話時,已經進了堂屋,宋老爹並其他兩兄弟也俱在,聽得他這麽說,宋老爹敲了敲煙槍:「親家竟想去江州城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