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二樓沒什麽好看的
六識蘇醒後,竟成了江家孫女婿 作者:阿土伯的點金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延年連忙走出去,卻見何欣拖著一個穿著西裝梳著背頭的老帥哥就往會所裏拽,而老帥哥卻顯得十分抗拒。
“老何,你別這麽拖著。這十裏洋場,我年輕時什麽鳥沒見過?論說誰手裏有元青花,我邱傑誌第一個抽他耳光。這年頭,把明青花迴青料認作元青花蘇麻青鈷料的太多了。我告訴你,國內元青花為什麽存世那麽少,那是因為元青花都是外貿品,那時有伊朗人在景德鎮做監官。”
“哈哈,老邱,我知道你是鑒定大家,但今天你這牌匾你是吃定了。”
“老何,你邀我到魔都是為了欣賞《沂蒙頌》的,拉我來這……你這老小子藏私啊,我可先聲明,不站台,誰拉我都不站。”
何欣知道邱傑誌害怕站台的原因。前不久他一個後輩同事葉佩蘭,師從孫瀛洲,礙於朋友相邀,為一個拍賣公司站台,結果拍賣老板把從藏友手中收取的鑒定費,保證金席卷一空,逃之夭夭。
上當受騙的藏友把目標對準鑒寶專家,認為葉佩蘭、楊實、崔凱等這些名聲在外的專家是騙子,和拍賣公司配合搞套路拍。
於是把名聲搞得臭得不能再臭了。
“何老,那麽快就來啦!”江延年迎上去打聲招唿。
那邱傑誌一看,心裏暗想,“這老何和這年輕人分明認識,還不是想套路我,心裏打定主意,你想套路我,那我就一句話都不講,幹脆裝聾作啞。”
“何老,這位老帥哥是……?”
“故宮博物院的邱傑誌邱副院長,文物鑒定專家,瓷器、書畫、雜項無不精通。”
“邱院長您好,我是……”
邱傑誌打斷江延年的話,瞄了一眼會所裏麵。
“這院子是你的?能在舊租界擁有這一大別墅,這可是老古董,得好好傳承。”
裝修團隊在裝修時盡量地保持了原別墅的模樣,並對外牆進行了修繕和防滲處理。
邱傑誌一腔成熟男中音,讓人聽起來十分舒服。
隻聽他又道:“小夥子,家底殷實,並不意味著可以玩古玩。玩古玩搞得傾家蕩產的人比比皆是。這行水太深,講究的是眼力和學識,聽我一句勸,把這牌子趕緊的摘下來藏好了。”
江延年咧嘴一笑,“邱院長說的是。隻是東西有何老把關,是真是假我也不懂哇。”
邱傑誌一聽樂了。
“老何這半掉子水平,論經、史、哲我自愧不如,全國上下無人出其右,但論瓷器書畫卻不敢恭維了。在我看來隻有半掉子,甚至半掉子都沒有。”
何欣聽了也不惱怒,術業有專攻,自己在文物鑒賞方麵確實不如人。
“現在到飯點了,要不咱們先去吃個飯?”江延年提議。
“甚好,甚好!有段時間沒吃上海本幫菜了,我要吃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劃水、油醬毛蟹。糟豬爪、水晶蝦仁、冰糖甲魚、芙蓉雞片、扣三絲。”
邱傑誌一口氣點了十道本幫菜,看來他以前沒少吃過。
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
“好,我去附近酒店安排。外麵炎熱,兩位進去裏麵吹吹空調,順便欣賞欣賞我的館藏品。”
“有什麽好欣賞的?吹吹空調喝杯茶歇歇腳倒可以。你快叫人去安排,肚子都咕咕叫了。”
江延年連忙答應,叫過王健強,讓他去安排。
陪兩人進入館內,那邱傑誌正眼都不瞧一眼擺在展架上的元青花。
在小休息間江延年給何欣邱傑誌倒上一杯茶。
兩人喝了一口,滿嘴流香,從未喝過如此好喝的茶。
“咦,這茶不懶啊!”
邱傑誌喝了一口,滿口稱讚。
這茶是江延年從乾坤袋茶商沉船中召喚出來的。那茶商長途跋涉,茶葉防水處理很好,拿出來時仿佛新的一般。
古時茶葉都是手工製作,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製作出的茶葉自然清香異常。
“邱院長既然喜歡,我這還有半斤,走時就送與你了。”
“這茶叫甚麽名?”邱傑誌看著茶杯中淡黃的茶湯,端起杯嗅了嗅。
“顧渚紫筍!”
“什麽?”邱傑誌驚叫起來。
顧渚紫筍產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水口鄉顧渚山一帶。是上品貢茶中的“老前輩”,早在唐代便被茶聖陸羽論為“茶中第一”。
當時,朝廷在顧渚山下設有規模宏大的貢茶院,從事采製的人員在產茶期達到三萬人。這座貢茶院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廠”,顧渚紫筍由此源源不斷地運往皇宮。“貢品”的曆史一直延續到明代,長達600年之久。
“可惜了,可惜了!”邱傑誌突然大喊起來。
見江延年、何欣露出不解的臉色,邱傑誌解釋道:“衝泡紫筍茶一定要當地的“金沙泉”不可。唐代進貢時,還必須用銀質的瓶子裝上金沙泉水,一並送到長安。所以民間有“顧渚茗金沙泉”之說。
“現在衝泡用的是礦泉水,這可要大打折扣。我們喝茶,喝下去是茶水,品得卻是文化,是意境。下次記得衝泡時一定要用長興人的金沙泉水。”
兩人點頭稱是。
“看在你請我喝茶的份上,我就幫你看一眼瓷器。”
說完起身轉入展覽大廳。
“咦,這就是傳聞的木蘭從軍罐?怎麽你手中?”
邱傑誌一眼看中大廳正中擺設的大罐,驚奇地問江延年。
“一直在我手中,上次馬觀複見到還問我肯不肯賣呢!”
“原來是江家少爺!怪不得有如此財力。”邱傑誌看了眼江延年,心道。
馬觀複在石頭城江家處看到過這罐,用手機拍過視頻和照片曾給他看過。當時說一個年輕人撿漏來著。
“把玻璃罩打開,我上手看看。”邱傑誌從口袋裏掏出副白手套穿上,又從上衣口袋掏出個放大鏡。
江延年一按手中的遙控器,那玻璃罩“嗒”地一聲底下開鎖,然後抱起放一邊。
邱傑誌抓起拎了拎重量,先在釉麵上放大鏡照了照,又在胎底胎沿望了望,還輕輕地彈了彈罐壁,傾聽罐體聲音。
隨後說道:“這木蘭從軍罐是真品,確實無疑。”
輕輕地放迴原處,又走到盤子的展區。看說明上寫著“疑是”兩字,說道:
“有這麽一個大罐,其它展品不真都無所謂。”
可是他上手一看,越看越心驚,沿壁上描繪成花紋狀的字分明是梵文。
“這件妥妥的是元青花!”
“這件也是……!”
“邊上的也是……!”
“這五個大盤居然都是元青花!”
邱傑誌努力地吞咽下口水。
又把目光看向四隻高矮不一的瓶子。
“這是人物梅瓶!畫的是呂洞賓戲何仙姑!這個題材可是第一次出現。天哪,這竟然也是真的!”
“這個瓶是雲龍紋帶蓋瓶,是真的!”
“這個瓶是纏枝花蓮葉瓶,也是真的!”
……
邱傑誌最後竟然麻木了。二十五件,件件是元青花真品!
邱傑誌眼睛死死地盯著眼前的江家少爺。馬觀複口中說木蘭從軍罐是少年撿漏來著,可是哪有一下撿如此多漏的?這分明是哪裏挖掘出來的!
江延年嘻嘻一笑,“發財了,發財了!想不到疑似竟然是真的!我得多叫幾個專家來看看。
“邱院長,還要再看嗎?酒店那準備好了,已經催了幾次了。要不我們吃完飯再看?”
“二樓展覽什麽?”
“二樓是些雜項。展示的是龍服、汝瓷、劉伯溫的書畫和宋徽宗的《銅雀台斌》帖等,沒什麽好看的。”
“老何,你別這麽拖著。這十裏洋場,我年輕時什麽鳥沒見過?論說誰手裏有元青花,我邱傑誌第一個抽他耳光。這年頭,把明青花迴青料認作元青花蘇麻青鈷料的太多了。我告訴你,國內元青花為什麽存世那麽少,那是因為元青花都是外貿品,那時有伊朗人在景德鎮做監官。”
“哈哈,老邱,我知道你是鑒定大家,但今天你這牌匾你是吃定了。”
“老何,你邀我到魔都是為了欣賞《沂蒙頌》的,拉我來這……你這老小子藏私啊,我可先聲明,不站台,誰拉我都不站。”
何欣知道邱傑誌害怕站台的原因。前不久他一個後輩同事葉佩蘭,師從孫瀛洲,礙於朋友相邀,為一個拍賣公司站台,結果拍賣老板把從藏友手中收取的鑒定費,保證金席卷一空,逃之夭夭。
上當受騙的藏友把目標對準鑒寶專家,認為葉佩蘭、楊實、崔凱等這些名聲在外的專家是騙子,和拍賣公司配合搞套路拍。
於是把名聲搞得臭得不能再臭了。
“何老,那麽快就來啦!”江延年迎上去打聲招唿。
那邱傑誌一看,心裏暗想,“這老何和這年輕人分明認識,還不是想套路我,心裏打定主意,你想套路我,那我就一句話都不講,幹脆裝聾作啞。”
“何老,這位老帥哥是……?”
“故宮博物院的邱傑誌邱副院長,文物鑒定專家,瓷器、書畫、雜項無不精通。”
“邱院長您好,我是……”
邱傑誌打斷江延年的話,瞄了一眼會所裏麵。
“這院子是你的?能在舊租界擁有這一大別墅,這可是老古董,得好好傳承。”
裝修團隊在裝修時盡量地保持了原別墅的模樣,並對外牆進行了修繕和防滲處理。
邱傑誌一腔成熟男中音,讓人聽起來十分舒服。
隻聽他又道:“小夥子,家底殷實,並不意味著可以玩古玩。玩古玩搞得傾家蕩產的人比比皆是。這行水太深,講究的是眼力和學識,聽我一句勸,把這牌子趕緊的摘下來藏好了。”
江延年咧嘴一笑,“邱院長說的是。隻是東西有何老把關,是真是假我也不懂哇。”
邱傑誌一聽樂了。
“老何這半掉子水平,論經、史、哲我自愧不如,全國上下無人出其右,但論瓷器書畫卻不敢恭維了。在我看來隻有半掉子,甚至半掉子都沒有。”
何欣聽了也不惱怒,術業有專攻,自己在文物鑒賞方麵確實不如人。
“現在到飯點了,要不咱們先去吃個飯?”江延年提議。
“甚好,甚好!有段時間沒吃上海本幫菜了,我要吃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劃水、油醬毛蟹。糟豬爪、水晶蝦仁、冰糖甲魚、芙蓉雞片、扣三絲。”
邱傑誌一口氣點了十道本幫菜,看來他以前沒少吃過。
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
“好,我去附近酒店安排。外麵炎熱,兩位進去裏麵吹吹空調,順便欣賞欣賞我的館藏品。”
“有什麽好欣賞的?吹吹空調喝杯茶歇歇腳倒可以。你快叫人去安排,肚子都咕咕叫了。”
江延年連忙答應,叫過王健強,讓他去安排。
陪兩人進入館內,那邱傑誌正眼都不瞧一眼擺在展架上的元青花。
在小休息間江延年給何欣邱傑誌倒上一杯茶。
兩人喝了一口,滿嘴流香,從未喝過如此好喝的茶。
“咦,這茶不懶啊!”
邱傑誌喝了一口,滿口稱讚。
這茶是江延年從乾坤袋茶商沉船中召喚出來的。那茶商長途跋涉,茶葉防水處理很好,拿出來時仿佛新的一般。
古時茶葉都是手工製作,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製作出的茶葉自然清香異常。
“邱院長既然喜歡,我這還有半斤,走時就送與你了。”
“這茶叫甚麽名?”邱傑誌看著茶杯中淡黃的茶湯,端起杯嗅了嗅。
“顧渚紫筍!”
“什麽?”邱傑誌驚叫起來。
顧渚紫筍產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水口鄉顧渚山一帶。是上品貢茶中的“老前輩”,早在唐代便被茶聖陸羽論為“茶中第一”。
當時,朝廷在顧渚山下設有規模宏大的貢茶院,從事采製的人員在產茶期達到三萬人。這座貢茶院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廠”,顧渚紫筍由此源源不斷地運往皇宮。“貢品”的曆史一直延續到明代,長達600年之久。
“可惜了,可惜了!”邱傑誌突然大喊起來。
見江延年、何欣露出不解的臉色,邱傑誌解釋道:“衝泡紫筍茶一定要當地的“金沙泉”不可。唐代進貢時,還必須用銀質的瓶子裝上金沙泉水,一並送到長安。所以民間有“顧渚茗金沙泉”之說。
“現在衝泡用的是礦泉水,這可要大打折扣。我們喝茶,喝下去是茶水,品得卻是文化,是意境。下次記得衝泡時一定要用長興人的金沙泉水。”
兩人點頭稱是。
“看在你請我喝茶的份上,我就幫你看一眼瓷器。”
說完起身轉入展覽大廳。
“咦,這就是傳聞的木蘭從軍罐?怎麽你手中?”
邱傑誌一眼看中大廳正中擺設的大罐,驚奇地問江延年。
“一直在我手中,上次馬觀複見到還問我肯不肯賣呢!”
“原來是江家少爺!怪不得有如此財力。”邱傑誌看了眼江延年,心道。
馬觀複在石頭城江家處看到過這罐,用手機拍過視頻和照片曾給他看過。當時說一個年輕人撿漏來著。
“把玻璃罩打開,我上手看看。”邱傑誌從口袋裏掏出副白手套穿上,又從上衣口袋掏出個放大鏡。
江延年一按手中的遙控器,那玻璃罩“嗒”地一聲底下開鎖,然後抱起放一邊。
邱傑誌抓起拎了拎重量,先在釉麵上放大鏡照了照,又在胎底胎沿望了望,還輕輕地彈了彈罐壁,傾聽罐體聲音。
隨後說道:“這木蘭從軍罐是真品,確實無疑。”
輕輕地放迴原處,又走到盤子的展區。看說明上寫著“疑是”兩字,說道:
“有這麽一個大罐,其它展品不真都無所謂。”
可是他上手一看,越看越心驚,沿壁上描繪成花紋狀的字分明是梵文。
“這件妥妥的是元青花!”
“這件也是……!”
“邊上的也是……!”
“這五個大盤居然都是元青花!”
邱傑誌努力地吞咽下口水。
又把目光看向四隻高矮不一的瓶子。
“這是人物梅瓶!畫的是呂洞賓戲何仙姑!這個題材可是第一次出現。天哪,這竟然也是真的!”
“這個瓶是雲龍紋帶蓋瓶,是真的!”
“這個瓶是纏枝花蓮葉瓶,也是真的!”
……
邱傑誌最後竟然麻木了。二十五件,件件是元青花真品!
邱傑誌眼睛死死地盯著眼前的江家少爺。馬觀複口中說木蘭從軍罐是少年撿漏來著,可是哪有一下撿如此多漏的?這分明是哪裏挖掘出來的!
江延年嘻嘻一笑,“發財了,發財了!想不到疑似竟然是真的!我得多叫幾個專家來看看。
“邱院長,還要再看嗎?酒店那準備好了,已經催了幾次了。要不我們吃完飯再看?”
“二樓展覽什麽?”
“二樓是些雜項。展示的是龍服、汝瓷、劉伯溫的書畫和宋徽宗的《銅雀台斌》帖等,沒什麽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