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陛下交辦的重任
成親後,我玩刀的娘子開始嬌羞了 作者:佐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公公見李想收了銀票,頓時眉開眼笑起來。
李想收了銀票,就等於認可了他。
陛下和魏大監對李想的看重,外人可能隻知道一些皮毛,但是作為魏大監的身邊人,自然要知道的多一些。
在他看來,可能李想自己都不知道,他在陛下和魏大監那裏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洪公公和李想交好,那就等於搭上了一隻大船。
然而,李想並沒有將銀票收起來,反而從袖袋中抽了兩張銀票出來,朝著洪公公笑道:“這段時日,多虧了你們,戶部這才維持住,如今,戶部又這樣的局麵,也多虧了你們,這些銀子,就當本官請小公公們喝酒。”
洪公公愣愣的看著李想遞過來的銀票,“李大人,您這是?”
李想將銀票塞進他的手裏,“你們心意我收了,這些是我請你們喝酒的,有來有往,才是相處之道。”
洪公公聽到這話,頓時笑了起來,“李大人所言有理,日後,大人就是咱家的朋友,若有差遣,咱家一定義不容辭。”
李想哈哈一笑,“洪公公客氣了!”
隨後,洪公公將銀票收了起來,他看的清楚,李想加的那張銀票可是有兩千兩。
這禮送的,不僅沒虧,反而賺了兩千兩。
一時間,洪公公笑的眼睛都眯了起來。
李想又說了一陣,這才起身告辭。
出了洪公公的公房,李想又來到戶部司。
吳郎中聽到消息,立馬小跑著過來。
“李大人,找下官可有要事?”
尼瑪,連下官都出來了,看來這吳郎中對自己的地位,認識很清楚嘛!
李想擺了擺手,“吳郎中,麻煩你將江主事請來,我有話與他說。”
吳郎中頓時一愣,“江臣?”
李想點了點頭。
吳郎中不由提醒道:“李大人,他可是魏王的人。”
李想聞言,更是滿意,看樣子,吳郎中已經將自己完全靠向趙醇這邊了,從這些小事上,就可以看出來。
“無妨,吳大人盡管將他叫來!”
見李想這麽說,吳郎中也不再堅持。
將李想請進自己的公房之後,便轉身而去。
不到一會,便帶著江臣過來。
李想微微一笑,朝著吳郎中說道:“吳大人,你先出去吧,本官和江主事敘敘舊。”
吳郎中頓時一愣,看了李想一眼,這才迴過神來,微笑道:“李大人請便,下官去度支司處理些公務。”
說著,便走出公房,還貼心的關上了門。
江臣正在忙著,就被吳郎中拉了過來,此時見到李想,不由內心忐忑。
大朝會的事情,他已經聽說了,魏王讓人來通知他,想讓他接任郎中之位。
不得不說,江臣當初選擇留在戶部,是一步好棋。
對於魏王來說,將江臣提上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有他在,魏王在戶部又多了一顆棋子。
江臣收到魏王傳過來的話,也為自己的選擇感到慶幸。
他又重新獲得了魏王的重視。
這個時候,李想要見他,自然令他心裏忐忑。
李想看了江臣一眼,這才說道:“魏王遞了份名單上來,舉薦你,接任度支司的郎中,不過我拒絕了。”
一句話,頓時令江臣的臉色,漲紅起來,他沒想到,自己在忍辱負重,在戶部幹死幹活,才得來的進階之路,竟然會被李想一句話給攔住了。
看著江臣充滿怨氣的眼神,李想微微一笑,“江兄切勿動怒,本官還有更好的路給你。”
江臣聞言,頓時甕聲甕氣的說道:“李大人,如今是陛下的紅人,即便離開戶部,日後陛下也會委以重任,不似江某,自入官場一來,便處處碰壁,如今好不容易熬到貴人的重視,卻也抵不過李大人的一句話。”
李想不由哈哈一笑,“江兄誤會了,李某與江兄有同年之誼,怎麽會害你呢。”
頓了頓又說道,“實不相瞞,陛下讓我離開戶部,是想讓我去國子監任司業,掌儒學之政。”
這裏的國子監,可不隻是一所高等學府那麽簡單,還監管全國的學政之事,各省的學政宗師,也都是在國子監任職的。
江臣聽到李想的話,不由露出驚訝之色,他也沒想到,陛下會讓李想去國子監,還以為陛下會給李想安排個更重要的崗位呢。
不過,他去國子監關自己什麽事?
江臣不明就裏的情況下,朝著李想拱手道:“下官恭賀李大人高升了。”
這話是沒錯的,國子監司業乃是從四品官職,李想這也算是升官了。
李想卻是擺了擺手,“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交給我一件重任,李某一人恐難勝任,還需要江臣來幫襯一二。”
李想赤裸裸的招攬,頓時讓江臣陷入了沉思。
他在思考,李想到底是什麽意思?
他可是魏王的人,陛下交給他的重任,為何要讓自己來幫他?
這裏麵會不會有陰謀?
想到這裏,江臣就更謹慎了。
“既是陛下交予的重任,下官才疏學淺,恐怕幫不上大人的忙,大人還是另擇賢才為好。”
李想微微一笑,“看來江兄還是不信任李某,真是可惜啊!”
“既然如此,李某也隻能另選人手了。”
說著便站起身,表達了送客的意思。
江臣見狀,不由一愣。
按照正常情況,如果是個坑,李想不可能就這麽放棄的,現在這是什麽情況?
以退為進?
江臣懷著滿身的疑惑,告辭而去。
李想也不阻攔,依舊笑眯眯的,還親自送他出門。
然而,就在走到門邊的時候,江榜眼實在沒忍住,問道:“李大人,陛下到底交給你什麽重任?”
李想嗬嗬一笑,“也沒什麽,陛下有感我大乾學子讀書不易,就打算開辦免費官學,讓那些聰慧卻家境不好的孩子,有一條讀聖學之路。”
一聽這話,江臣頓時就邁不動腳了,全身僵硬在那裏。
開辦免費官學,以前也有人提出過,以此,開民智,傳聖學,無論是對百姓和朝廷來說,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奈何朝廷窮的叮當響,即便富裕的朝代,也支撐不起這等開支。
李想收了銀票,就等於認可了他。
陛下和魏大監對李想的看重,外人可能隻知道一些皮毛,但是作為魏大監的身邊人,自然要知道的多一些。
在他看來,可能李想自己都不知道,他在陛下和魏大監那裏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洪公公和李想交好,那就等於搭上了一隻大船。
然而,李想並沒有將銀票收起來,反而從袖袋中抽了兩張銀票出來,朝著洪公公笑道:“這段時日,多虧了你們,戶部這才維持住,如今,戶部又這樣的局麵,也多虧了你們,這些銀子,就當本官請小公公們喝酒。”
洪公公愣愣的看著李想遞過來的銀票,“李大人,您這是?”
李想將銀票塞進他的手裏,“你們心意我收了,這些是我請你們喝酒的,有來有往,才是相處之道。”
洪公公聽到這話,頓時笑了起來,“李大人所言有理,日後,大人就是咱家的朋友,若有差遣,咱家一定義不容辭。”
李想哈哈一笑,“洪公公客氣了!”
隨後,洪公公將銀票收了起來,他看的清楚,李想加的那張銀票可是有兩千兩。
這禮送的,不僅沒虧,反而賺了兩千兩。
一時間,洪公公笑的眼睛都眯了起來。
李想又說了一陣,這才起身告辭。
出了洪公公的公房,李想又來到戶部司。
吳郎中聽到消息,立馬小跑著過來。
“李大人,找下官可有要事?”
尼瑪,連下官都出來了,看來這吳郎中對自己的地位,認識很清楚嘛!
李想擺了擺手,“吳郎中,麻煩你將江主事請來,我有話與他說。”
吳郎中頓時一愣,“江臣?”
李想點了點頭。
吳郎中不由提醒道:“李大人,他可是魏王的人。”
李想聞言,更是滿意,看樣子,吳郎中已經將自己完全靠向趙醇這邊了,從這些小事上,就可以看出來。
“無妨,吳大人盡管將他叫來!”
見李想這麽說,吳郎中也不再堅持。
將李想請進自己的公房之後,便轉身而去。
不到一會,便帶著江臣過來。
李想微微一笑,朝著吳郎中說道:“吳大人,你先出去吧,本官和江主事敘敘舊。”
吳郎中頓時一愣,看了李想一眼,這才迴過神來,微笑道:“李大人請便,下官去度支司處理些公務。”
說著,便走出公房,還貼心的關上了門。
江臣正在忙著,就被吳郎中拉了過來,此時見到李想,不由內心忐忑。
大朝會的事情,他已經聽說了,魏王讓人來通知他,想讓他接任郎中之位。
不得不說,江臣當初選擇留在戶部,是一步好棋。
對於魏王來說,將江臣提上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有他在,魏王在戶部又多了一顆棋子。
江臣收到魏王傳過來的話,也為自己的選擇感到慶幸。
他又重新獲得了魏王的重視。
這個時候,李想要見他,自然令他心裏忐忑。
李想看了江臣一眼,這才說道:“魏王遞了份名單上來,舉薦你,接任度支司的郎中,不過我拒絕了。”
一句話,頓時令江臣的臉色,漲紅起來,他沒想到,自己在忍辱負重,在戶部幹死幹活,才得來的進階之路,竟然會被李想一句話給攔住了。
看著江臣充滿怨氣的眼神,李想微微一笑,“江兄切勿動怒,本官還有更好的路給你。”
江臣聞言,頓時甕聲甕氣的說道:“李大人,如今是陛下的紅人,即便離開戶部,日後陛下也會委以重任,不似江某,自入官場一來,便處處碰壁,如今好不容易熬到貴人的重視,卻也抵不過李大人的一句話。”
李想不由哈哈一笑,“江兄誤會了,李某與江兄有同年之誼,怎麽會害你呢。”
頓了頓又說道,“實不相瞞,陛下讓我離開戶部,是想讓我去國子監任司業,掌儒學之政。”
這裏的國子監,可不隻是一所高等學府那麽簡單,還監管全國的學政之事,各省的學政宗師,也都是在國子監任職的。
江臣聽到李想的話,不由露出驚訝之色,他也沒想到,陛下會讓李想去國子監,還以為陛下會給李想安排個更重要的崗位呢。
不過,他去國子監關自己什麽事?
江臣不明就裏的情況下,朝著李想拱手道:“下官恭賀李大人高升了。”
這話是沒錯的,國子監司業乃是從四品官職,李想這也算是升官了。
李想卻是擺了擺手,“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交給我一件重任,李某一人恐難勝任,還需要江臣來幫襯一二。”
李想赤裸裸的招攬,頓時讓江臣陷入了沉思。
他在思考,李想到底是什麽意思?
他可是魏王的人,陛下交給他的重任,為何要讓自己來幫他?
這裏麵會不會有陰謀?
想到這裏,江臣就更謹慎了。
“既是陛下交予的重任,下官才疏學淺,恐怕幫不上大人的忙,大人還是另擇賢才為好。”
李想微微一笑,“看來江兄還是不信任李某,真是可惜啊!”
“既然如此,李某也隻能另選人手了。”
說著便站起身,表達了送客的意思。
江臣見狀,不由一愣。
按照正常情況,如果是個坑,李想不可能就這麽放棄的,現在這是什麽情況?
以退為進?
江臣懷著滿身的疑惑,告辭而去。
李想也不阻攔,依舊笑眯眯的,還親自送他出門。
然而,就在走到門邊的時候,江榜眼實在沒忍住,問道:“李大人,陛下到底交給你什麽重任?”
李想嗬嗬一笑,“也沒什麽,陛下有感我大乾學子讀書不易,就打算開辦免費官學,讓那些聰慧卻家境不好的孩子,有一條讀聖學之路。”
一聽這話,江臣頓時就邁不動腳了,全身僵硬在那裏。
開辦免費官學,以前也有人提出過,以此,開民智,傳聖學,無論是對百姓和朝廷來說,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奈何朝廷窮的叮當響,即便富裕的朝代,也支撐不起這等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