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進軍洛陽
劉泰一直都在繁忙春耕的事,所以司馬睿去世的消息傳過來時,都有幾分愕然。
確實沒想到跟自己一樣,隨著永嘉之亂而徹底改變了命運的司馬睿,居然死了。
說實話,雖然劉泰看不起晉廷,選擇投靠匈奴漢國也不投靠晉廷,但對司馬睿本人劉泰倒沒太多惡意。
因為當初石勒南下時,司馬睿到底選擇了拿出自己所剩不多的軍隊跟石勒對峙,就這表現,多少也比某位隻知道一路南逃的九姑娘要好很多了。
然後司馬睿又在晉帝北狩,都城被占的情況下,重舉晉廷大旗,在長江以南重建晉廷。
雖然這裏麵多少是有幾分的因緣際會的局勢使然,而不是靠著他一刀一槍拚搏出來的。
但轉念一想,首先如果司馬睿真地位顯赫,能力非凡,怕早就卷入八王之亂,又哪裏還有被司馬越好不容易想起這旁係親戚,讓司馬睿南下才能撿了便宜。
而司馬睿南下期間,整個南方未必比北方來得安穩,基本上也都是在各種的內亂。
王與馬的搭配,別說後麵有多麽尾大不掉,至少在當初王導負責安撫江南世家,王敦負責征戰討逆,至少把南方土地給平定了下來,完成了長江以南的力量整合。
至於倚重王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江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被朝廷嫌棄,東吳開始甚至到晉廷完成了統一,長江以南的地區也多圈地自萌。
莫說司馬睿,就算是司馬氏在江南的也影響都不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琅琊世家與江東士族多有勾勾搭搭,也就隻有琅琊王氏能讓江南豪強心服,至於司馬氏……在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那天,司馬氏就不被其他世家認可了。
而司馬氏也隻能用利益去交換其他的世家,而因利而聚,利盡則散而已。
司馬睿到底不是用鐵與血打下的江南,而是倚重琅琊王氏奪取的江南,自然就會被琅琊王氏掣肘,這幾乎是必然的,誰都沒任何辦法改變。
說實話,在後半生司馬睿也發現了這件事情,開始處理起了琅琊王氏。
但沒辦法,如果他已徹底收複了江東豪強,從而依仗陶侃,說不定能把王敦之亂徹底平定,但他任用的人沒有辦法平定王敦之亂,甚至連他的皇位都是王敦施舍給他的。
那麽司馬睿自然也就沒有任何未來了。
在權利的戰場,輸的人隻能一無所有,司馬睿隻能悲憤而亡。
而司馬睿死時到底是腦袋還是清醒的,選擇了琅琊王氏在朝堂的代表王導進行托孤。
至少王敦是不會反對這建議的,而王導也不知道是目光長遠,還是真切的厚道人,選擇接過了這個任務。
事實上,現在的司馬紹沒王導的支持,還真坐穩不了這位置。
“至少三年之內,不需要擔心晉廷北伐的事情了!”
劉泰唏噓完了馬上想到司馬睿之死所帶來的政治影響。
對剛剛登基的司馬紹來說,如果不解決完王敦,那就不需要去想什麽北伐了。
而對王敦來說,隨著司馬睿的死亡,司馬紹繼位,也是會本能的想要整合晉廷的資源,從而讓晉廷繼續的陷入到內鬥中。
至於北伐,王敦至少需要考慮到如果他北伐失敗,甚至惹怒了自己,那會不會被反推,又或者被司馬紹順勢收拾。
畢竟司馬睿他是熟悉,王與馬共天下搭檔了這麽久的時間,但剛上來的司馬紹他完全不熟悉,這就讓王敦也有幾分措手不及。
不論怎麽說,隨著司馬睿的死,肯定在晉廷內部引起了相當大的動亂。
“這樣自己倒能夠借助這時間,把百姓與人口向著洛陽遷徙,並且把洛陽打造成進攻隴右的前哨了!”
相對劉泰聽到司馬睿的死,開始從容的調度自己的資源,準備西進洛陽,算是正得天時,
這時候幾乎好不容易才來到了大晉的大趙使者,此刻卻有些想哭。
因為他絕對沒想到,自己千辛萬苦的攀爬山川,翻過河流,穿過交戰區,來到晉廷後,原本還想要跟晉廷商議,要不要一起出兵大漢,但自己人才剛來,結果司馬睿的死了。
這就讓大趙的使者感覺自己好憋屈啊,自己莫非千裏迢迢過來給司馬睿上墳的嗎?!
但趙國使者能怎麽辦,來都來了。
就算晉廷短時間內不能北伐,自己也多少要表露出趙國願意跟晉廷結盟一起對抗劉泰的心思,畢竟再不聯合,我們都要被覆滅了!
趙國使者很順利的見到了王敦,正如同大趙想要晉廷作為炮灰吸引劉泰的注意力,對王敦來,他也很需要趙國作為炮灰吸引劉泰的注意力。
所以雙方結盟的意向,幾乎是非常快達成了。
但涉及到具體的聯手方式時,一個表示我家剛死了皇帝,實在不好出征,一個表示我家在洛陽城下跟劉泰主力大戰八百迴合,卻也是損失慘重,一時難以出兵。
總而言之,雙方大方向戰略達成的很順利,落實具體措施,那就先考慮考慮。
不論怎麽說,趙國使者的到來,多少給了晉廷幾分希望,畢竟當初蜀漢與東吳聯手給魏國造成了多大阻礙,如今這樣的局麵再次形成,他們自然感覺到欣喜。
而司馬紹對趙國的使者來到晉廷,不去拜見自己,而是先去拜見王敦,不由默默握緊了拳頭,但司馬紹麵對王導時更笑臉相迎,把什麽負麵情緒全部埋藏在心底。
司馬紹清楚,晉廷想要對抗劉泰,第一件事情便是要鏟除王敦,讓自己拿到晉廷的權利。
唯有如此,晉廷才能在劉泰的打壓下擁有自保資格。
否則現在劉泰不打晉廷,隻是劉泰想先打趙國,等到趙國覆滅,遲早還是會輪到晉廷的。
所以司馬紹開始吸取司馬睿的教訓,不再約束世家大族,而是展露出對世家大族的寬慰,以尋求他們對自己皇位的支持。
同時開始拉攏自己的太傅王導,以避免王導加上王敦的強勢組合,徹底掌握晉廷。
緊接著便尋找能適合替代王敦的掌兵武將,畢竟自己將來如果真與王敦攤牌,最終還是要看雙方實力,軍事上更少不了要做過一場。
所以,司馬紹除了梳理清楚朝廷,更需要在外在尋找到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武裝力量。
隨北地流民被劉泰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清掃,說實話司馬昭能選擇的武裝力量也就隻是剩下本地豪強而已。
而多次救援展露自身地位,現在更避禍在外的陶侃自然成為司馬紹的首選,司馬紹也開始找機會去跟陶侃接觸。
可以說,對比起司馬睿的魯莽,司馬紹目標明確,步步為營,該蟄伏的時候蟄伏,該拉攏的時候拉攏,在司馬紹坐上皇帝位置上開始,便開始為鏟除王敦而蓄力。
劉泰倒對司馬氏唯一一個水準上的皇帝司馬紹並不是非常了解,但趙國使者前往了王敦處跟著王敦建立了聯係,這點劉泰還是知道的。
沒辦法,劉泰也就跟著王敦做了一點小生意,賣了賣雪花鹽,龍紋瓷器,尤其是茶葉,隨著幾年的茶葉產量逐漸上升,已經能夠有一點點的剩餘,可以出售晉廷了。
至於價格也就跟等量黃金差不多,沒辦法,雖然茶葉的產量逐年增加,開始向著市場上投放,但真說起來也就隻是些山丘上能種植茶樹,就北方來說產量的確是不高。
更不要說需要給劉泰和漢朝朝臣,以及軍隊保存足夠的分量,能夠拿出來出售的量,自然也就是天價。
即使天價,這些茶葉到了南方,尤其對吃五石散吃得飛起的世家公子,甚至已經遁入玄門的道士們來說,這種清香撲鼻,迴味無窮的飲料,卻讓他們感受到了什麽叫做茶飲。
除了這些以外,像劉泰也在大力收購南方的各種原材料,像甘蔗,像生絲,甚至劉泰都讓張嵩,開始嚐試在南方收購糧食。
隻不過價格比甘蔗之類的產品要低得多,目的就是要做出一副,你們種植糧食不賺錢,但種植甘蔗,生產生絲之類的經濟產品賺錢。
當然,晉廷中也有人看到了這背後的危險,但沒意義。
因為晉廷是世家掌權,每個世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總不可能讓自己為晉廷而折損自家的經營收益。
而最上層的王敦,這是因為這麽做對琅琊王氏本身是有很大利益的。
真正有風險的是晉廷,對世家權貴來說,這種風險社會化,利益個人化的事為什麽不做。
說到底自己是琅琊王氏的王敦,又不是晉廷的王敦,哪怕現在自己把持朝政,但朝政對自己來說也不過隻是工具!
總而言之,因為劉泰跟著晉廷的通商暢通,所以劉泰對晉廷的消息探查到還是相當多的,像趙國派遣了使者前往晉廷這種事情,劉泰自然也知道了。
隻不過,在自己知道了司馬睿死後,所謂趙國跟晉廷結盟的事情劉泰也就不在乎了。
沒辦法,司馬睿雖然在王敦打贏了石頭城之戰後,基本上與傀儡無異,但司馬睿到底還是晉廷的皇帝,而且某種長度上來說,甚至能夠算是開國之君。
他的死亡必然造成晉廷動蕩,那晉廷不論有什麽樣心思,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再造兵戈。
而劉泰收到司馬睿死亡的消息後便果斷下令,開始遷徙百姓前往洛陽填充人口。
就算是自己,也帶上自己的禁衛軍本部,先一步前往洛陽,去完成洛陽的規劃。
現在有可能會主動攻擊自己的勢力,大概有三個。
一個是跟段氏部落死磕的慕容氏,一個是長江以南的晉廷,還有一個那就是趙國了。
雖然自己看不起司馬氏也看不起晉廷,但不可否認至少晉廷多少也是有北伐過的。
對比起某個給異族稱臣的國家,晉廷雖然垃圾,至少多少還是有幾分骨氣。
所以,現在隨著司馬睿的死亡,至少兩處地方都不再會生事端,那最後隻是剩下孤兒寡母的趙國。
如果他們敢放棄潼關,主動進攻自己,劉泰表示正合我意。
這樣的情況下,便帶著自己的本部大大方方來到洛陽,然後開始對整個洛陽的進行規劃。
當然,大軍向著洛陽而來,或多或少還是讓大趙相當的緊張,畢竟劉泰都親自行動了。
但見劉泰隻駐紮在洛陽,並沒下一步動作,卻讓他們鬆了一口氣。
至於調度力量主動進攻劉泰,這種事整個趙國上下都沒誰敢提出來。
因為提出來也沒什麽意義,因為他們非常清楚,主動進攻劉泰,是真打不過。
上一次主動進軍的舉動,直接讓大趙賠了一個皇帝,十萬精銳,直接把可能統一天下的勢力打成了風雨飄搖的小諸侯,靠著羊獻容縫縫補補才支撐下來,同樣的虧,總不能吃兩次。
哪怕他們也知道這樣的行為幾乎就是在等死,但就算等死,也總比送死的好。
劉泰倒是不知道,此刻趙國的上下的複雜心情,來到洛陽後,便好好誇獎了李矩的功勞。
雖說自己也知道李矩打敗趙固多少依賴戰卒的能力,他自己根本就沒幾分發揮,但對劉泰來說,樹立個降將標準也是相當不容易,需要一點點培養啊!
“世迴,你熟悉洛陽的環境,我聽聞諸葛武侯的後裔被遷徙到河東地界,如今我大漢光複有望,又豈可虧待賢達之後,你且去尋找尋找,等尋找到後稟報於我!”劉泰對李矩道。
“臣下遵命!”李矩聽到劉泰的話,卻也馬上應答了下來,心中卻也有幾分的愕然。
但是很快,這一份的愕然便是轉化成釋然,李矩也明白,劉泰想要去河東地界去打探諸葛亮的後代,便希望能給諸葛亮的後代一個身份。
而對劉泰來說,自己的國統來自匈奴漢國,而匈奴漢國又傳承自蜀漢,所以劉泰也是需要一些前朝的代表給自己裝點一下。
原本最好的選擇是,把劉禪的後代劃入到宗室中,充實自己有些單薄的宗室,畢竟宗室多少也算是拱衛皇室的關鍵力量。
但當初王彌跟著劉曜占領洛陽時,順手就把劉禪的後代給殺幹淨了,這讓劉泰想要弄一些宗室進來都不容易。
那隻能退而求其次,看看諸葛亮的後代還有沒有活著的,自己先拉攏拉攏再說。
樹立一個大漢是絕對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忠臣的,哪怕忠臣後裔也行。
至於標準,那就按出師表的來,凡上了出師表的大漢臣子後裔,現在大漢起來了,大漢罩著!
劉泰一直都在繁忙春耕的事,所以司馬睿去世的消息傳過來時,都有幾分愕然。
確實沒想到跟自己一樣,隨著永嘉之亂而徹底改變了命運的司馬睿,居然死了。
說實話,雖然劉泰看不起晉廷,選擇投靠匈奴漢國也不投靠晉廷,但對司馬睿本人劉泰倒沒太多惡意。
因為當初石勒南下時,司馬睿到底選擇了拿出自己所剩不多的軍隊跟石勒對峙,就這表現,多少也比某位隻知道一路南逃的九姑娘要好很多了。
然後司馬睿又在晉帝北狩,都城被占的情況下,重舉晉廷大旗,在長江以南重建晉廷。
雖然這裏麵多少是有幾分的因緣際會的局勢使然,而不是靠著他一刀一槍拚搏出來的。
但轉念一想,首先如果司馬睿真地位顯赫,能力非凡,怕早就卷入八王之亂,又哪裏還有被司馬越好不容易想起這旁係親戚,讓司馬睿南下才能撿了便宜。
而司馬睿南下期間,整個南方未必比北方來得安穩,基本上也都是在各種的內亂。
王與馬的搭配,別說後麵有多麽尾大不掉,至少在當初王導負責安撫江南世家,王敦負責征戰討逆,至少把南方土地給平定了下來,完成了長江以南的力量整合。
至於倚重王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江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被朝廷嫌棄,東吳開始甚至到晉廷完成了統一,長江以南的地區也多圈地自萌。
莫說司馬睿,就算是司馬氏在江南的也影響都不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琅琊世家與江東士族多有勾勾搭搭,也就隻有琅琊王氏能讓江南豪強心服,至於司馬氏……在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那天,司馬氏就不被其他世家認可了。
而司馬氏也隻能用利益去交換其他的世家,而因利而聚,利盡則散而已。
司馬睿到底不是用鐵與血打下的江南,而是倚重琅琊王氏奪取的江南,自然就會被琅琊王氏掣肘,這幾乎是必然的,誰都沒任何辦法改變。
說實話,在後半生司馬睿也發現了這件事情,開始處理起了琅琊王氏。
但沒辦法,如果他已徹底收複了江東豪強,從而依仗陶侃,說不定能把王敦之亂徹底平定,但他任用的人沒有辦法平定王敦之亂,甚至連他的皇位都是王敦施舍給他的。
那麽司馬睿自然也就沒有任何未來了。
在權利的戰場,輸的人隻能一無所有,司馬睿隻能悲憤而亡。
而司馬睿死時到底是腦袋還是清醒的,選擇了琅琊王氏在朝堂的代表王導進行托孤。
至少王敦是不會反對這建議的,而王導也不知道是目光長遠,還是真切的厚道人,選擇接過了這個任務。
事實上,現在的司馬紹沒王導的支持,還真坐穩不了這位置。
“至少三年之內,不需要擔心晉廷北伐的事情了!”
劉泰唏噓完了馬上想到司馬睿之死所帶來的政治影響。
對剛剛登基的司馬紹來說,如果不解決完王敦,那就不需要去想什麽北伐了。
而對王敦來說,隨著司馬睿的死亡,司馬紹繼位,也是會本能的想要整合晉廷的資源,從而讓晉廷繼續的陷入到內鬥中。
至於北伐,王敦至少需要考慮到如果他北伐失敗,甚至惹怒了自己,那會不會被反推,又或者被司馬紹順勢收拾。
畢竟司馬睿他是熟悉,王與馬共天下搭檔了這麽久的時間,但剛上來的司馬紹他完全不熟悉,這就讓王敦也有幾分措手不及。
不論怎麽說,隨著司馬睿的死,肯定在晉廷內部引起了相當大的動亂。
“這樣自己倒能夠借助這時間,把百姓與人口向著洛陽遷徙,並且把洛陽打造成進攻隴右的前哨了!”
相對劉泰聽到司馬睿的死,開始從容的調度自己的資源,準備西進洛陽,算是正得天時,
這時候幾乎好不容易才來到了大晉的大趙使者,此刻卻有些想哭。
因為他絕對沒想到,自己千辛萬苦的攀爬山川,翻過河流,穿過交戰區,來到晉廷後,原本還想要跟晉廷商議,要不要一起出兵大漢,但自己人才剛來,結果司馬睿的死了。
這就讓大趙的使者感覺自己好憋屈啊,自己莫非千裏迢迢過來給司馬睿上墳的嗎?!
但趙國使者能怎麽辦,來都來了。
就算晉廷短時間內不能北伐,自己也多少要表露出趙國願意跟晉廷結盟一起對抗劉泰的心思,畢竟再不聯合,我們都要被覆滅了!
趙國使者很順利的見到了王敦,正如同大趙想要晉廷作為炮灰吸引劉泰的注意力,對王敦來,他也很需要趙國作為炮灰吸引劉泰的注意力。
所以雙方結盟的意向,幾乎是非常快達成了。
但涉及到具體的聯手方式時,一個表示我家剛死了皇帝,實在不好出征,一個表示我家在洛陽城下跟劉泰主力大戰八百迴合,卻也是損失慘重,一時難以出兵。
總而言之,雙方大方向戰略達成的很順利,落實具體措施,那就先考慮考慮。
不論怎麽說,趙國使者的到來,多少給了晉廷幾分希望,畢竟當初蜀漢與東吳聯手給魏國造成了多大阻礙,如今這樣的局麵再次形成,他們自然感覺到欣喜。
而司馬紹對趙國的使者來到晉廷,不去拜見自己,而是先去拜見王敦,不由默默握緊了拳頭,但司馬紹麵對王導時更笑臉相迎,把什麽負麵情緒全部埋藏在心底。
司馬紹清楚,晉廷想要對抗劉泰,第一件事情便是要鏟除王敦,讓自己拿到晉廷的權利。
唯有如此,晉廷才能在劉泰的打壓下擁有自保資格。
否則現在劉泰不打晉廷,隻是劉泰想先打趙國,等到趙國覆滅,遲早還是會輪到晉廷的。
所以司馬紹開始吸取司馬睿的教訓,不再約束世家大族,而是展露出對世家大族的寬慰,以尋求他們對自己皇位的支持。
同時開始拉攏自己的太傅王導,以避免王導加上王敦的強勢組合,徹底掌握晉廷。
緊接著便尋找能適合替代王敦的掌兵武將,畢竟自己將來如果真與王敦攤牌,最終還是要看雙方實力,軍事上更少不了要做過一場。
所以,司馬紹除了梳理清楚朝廷,更需要在外在尋找到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武裝力量。
隨北地流民被劉泰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清掃,說實話司馬昭能選擇的武裝力量也就隻是剩下本地豪強而已。
而多次救援展露自身地位,現在更避禍在外的陶侃自然成為司馬紹的首選,司馬紹也開始找機會去跟陶侃接觸。
可以說,對比起司馬睿的魯莽,司馬紹目標明確,步步為營,該蟄伏的時候蟄伏,該拉攏的時候拉攏,在司馬紹坐上皇帝位置上開始,便開始為鏟除王敦而蓄力。
劉泰倒對司馬氏唯一一個水準上的皇帝司馬紹並不是非常了解,但趙國使者前往了王敦處跟著王敦建立了聯係,這點劉泰還是知道的。
沒辦法,劉泰也就跟著王敦做了一點小生意,賣了賣雪花鹽,龍紋瓷器,尤其是茶葉,隨著幾年的茶葉產量逐漸上升,已經能夠有一點點的剩餘,可以出售晉廷了。
至於價格也就跟等量黃金差不多,沒辦法,雖然茶葉的產量逐年增加,開始向著市場上投放,但真說起來也就隻是些山丘上能種植茶樹,就北方來說產量的確是不高。
更不要說需要給劉泰和漢朝朝臣,以及軍隊保存足夠的分量,能夠拿出來出售的量,自然也就是天價。
即使天價,這些茶葉到了南方,尤其對吃五石散吃得飛起的世家公子,甚至已經遁入玄門的道士們來說,這種清香撲鼻,迴味無窮的飲料,卻讓他們感受到了什麽叫做茶飲。
除了這些以外,像劉泰也在大力收購南方的各種原材料,像甘蔗,像生絲,甚至劉泰都讓張嵩,開始嚐試在南方收購糧食。
隻不過價格比甘蔗之類的產品要低得多,目的就是要做出一副,你們種植糧食不賺錢,但種植甘蔗,生產生絲之類的經濟產品賺錢。
當然,晉廷中也有人看到了這背後的危險,但沒意義。
因為晉廷是世家掌權,每個世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總不可能讓自己為晉廷而折損自家的經營收益。
而最上層的王敦,這是因為這麽做對琅琊王氏本身是有很大利益的。
真正有風險的是晉廷,對世家權貴來說,這種風險社會化,利益個人化的事為什麽不做。
說到底自己是琅琊王氏的王敦,又不是晉廷的王敦,哪怕現在自己把持朝政,但朝政對自己來說也不過隻是工具!
總而言之,因為劉泰跟著晉廷的通商暢通,所以劉泰對晉廷的消息探查到還是相當多的,像趙國派遣了使者前往晉廷這種事情,劉泰自然也知道了。
隻不過,在自己知道了司馬睿死後,所謂趙國跟晉廷結盟的事情劉泰也就不在乎了。
沒辦法,司馬睿雖然在王敦打贏了石頭城之戰後,基本上與傀儡無異,但司馬睿到底還是晉廷的皇帝,而且某種長度上來說,甚至能夠算是開國之君。
他的死亡必然造成晉廷動蕩,那晉廷不論有什麽樣心思,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再造兵戈。
而劉泰收到司馬睿死亡的消息後便果斷下令,開始遷徙百姓前往洛陽填充人口。
就算是自己,也帶上自己的禁衛軍本部,先一步前往洛陽,去完成洛陽的規劃。
現在有可能會主動攻擊自己的勢力,大概有三個。
一個是跟段氏部落死磕的慕容氏,一個是長江以南的晉廷,還有一個那就是趙國了。
雖然自己看不起司馬氏也看不起晉廷,但不可否認至少晉廷多少也是有北伐過的。
對比起某個給異族稱臣的國家,晉廷雖然垃圾,至少多少還是有幾分骨氣。
所以,現在隨著司馬睿的死亡,至少兩處地方都不再會生事端,那最後隻是剩下孤兒寡母的趙國。
如果他們敢放棄潼關,主動進攻自己,劉泰表示正合我意。
這樣的情況下,便帶著自己的本部大大方方來到洛陽,然後開始對整個洛陽的進行規劃。
當然,大軍向著洛陽而來,或多或少還是讓大趙相當的緊張,畢竟劉泰都親自行動了。
但見劉泰隻駐紮在洛陽,並沒下一步動作,卻讓他們鬆了一口氣。
至於調度力量主動進攻劉泰,這種事整個趙國上下都沒誰敢提出來。
因為提出來也沒什麽意義,因為他們非常清楚,主動進攻劉泰,是真打不過。
上一次主動進軍的舉動,直接讓大趙賠了一個皇帝,十萬精銳,直接把可能統一天下的勢力打成了風雨飄搖的小諸侯,靠著羊獻容縫縫補補才支撐下來,同樣的虧,總不能吃兩次。
哪怕他們也知道這樣的行為幾乎就是在等死,但就算等死,也總比送死的好。
劉泰倒是不知道,此刻趙國的上下的複雜心情,來到洛陽後,便好好誇獎了李矩的功勞。
雖說自己也知道李矩打敗趙固多少依賴戰卒的能力,他自己根本就沒幾分發揮,但對劉泰來說,樹立個降將標準也是相當不容易,需要一點點培養啊!
“世迴,你熟悉洛陽的環境,我聽聞諸葛武侯的後裔被遷徙到河東地界,如今我大漢光複有望,又豈可虧待賢達之後,你且去尋找尋找,等尋找到後稟報於我!”劉泰對李矩道。
“臣下遵命!”李矩聽到劉泰的話,卻也馬上應答了下來,心中卻也有幾分的愕然。
但是很快,這一份的愕然便是轉化成釋然,李矩也明白,劉泰想要去河東地界去打探諸葛亮的後代,便希望能給諸葛亮的後代一個身份。
而對劉泰來說,自己的國統來自匈奴漢國,而匈奴漢國又傳承自蜀漢,所以劉泰也是需要一些前朝的代表給自己裝點一下。
原本最好的選擇是,把劉禪的後代劃入到宗室中,充實自己有些單薄的宗室,畢竟宗室多少也算是拱衛皇室的關鍵力量。
但當初王彌跟著劉曜占領洛陽時,順手就把劉禪的後代給殺幹淨了,這讓劉泰想要弄一些宗室進來都不容易。
那隻能退而求其次,看看諸葛亮的後代還有沒有活著的,自己先拉攏拉攏再說。
樹立一個大漢是絕對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忠臣的,哪怕忠臣後裔也行。
至於標準,那就按出師表的來,凡上了出師表的大漢臣子後裔,現在大漢起來了,大漢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