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趙固的猶豫


    從來沒有這般富裕過的桓宣,帶著幾分迷茫的便給士卒們分發物資。


    對比起他對這些事務不熟悉,戰卒們領物資領取的相當從容,顯然早就熟悉了。


    不過,李矩與桓宣對戰卒算不上非常熟悉,但當初跟隨自己投降的將領,倒加入其中。


    在一起救助過兗州後,大家也算一起出過任務,但即使如此,這次出征居然能調度這麽多資源,還是讓李矩與桓宣感覺到驚歎。


    正常來說,將領帶領算不得多麽熟悉的軍隊,想快速磨合好實際上是比較麻煩的。


    畢竟想統兵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讓士卒對你服氣,否則對你的命令陽奉陰違,那你想指揮這士卒就會非常麻煩。


    但眼前這些戰卒,雖然也未必多麽信服自己,但對自己下達的命令卻也不敢陽奉陰違,甚至自己指揮起來也很順利,這就讓李矩發現了軍隊中的軍史作用。


    因為軍史無權參與戰術指揮,但因為負責軍事記錄,以及擅長管理與安撫士卒,這就讓軍史在軍隊中的地位很超然。


    同時他們會協調將領下達的各種命令,在整個軍隊中起到非常好的潤滑劑,當然有時候的軍史則起到律法官的作用。


    總而言之,軍史雖並不直接參與戰術指揮,但軍隊中很多文職職業由他們承擔。


    李矩作為降將,對軍隊的規矩不敢有任何怠慢,不但自己對軍史尊重,同時也讓跟隨自己的舊部收斂些流民脾氣,對軍史們要多多尊重。


    當然,如果李矩的舊將得罪了軍史,軍史們一般上也就以軍規軍紀喝止,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舊將還不遵守軍紀軍規,那軍史們也不會硬碰硬。


    因為軍史會把他的表現記錄下來,上報上去後,便會派人下來查證,若所言屬實,基本上那些舊將就會從軍隊中踢出去,新的將領便是會補償進來。


    畢竟戰卒在劉泰的軍隊中的地位太特殊了,不想要幹,有得是人想要幹,更不要說多少也是個屯長或曲長,下麵有多少人等著位置升遷呢!


    不管怎麽說,因為有軍史體係的原因,這讓李矩想接手士卒,不需要像舊體係那般麻煩。


    要麽就是本領非凡,帶著軍隊打幾場勝仗,軍隊的凝聚力自然來了。


    要麽就是尋常老將,靠時間慢慢磨,把看中的人提拔到相應位置,從而如臂使指。


    現在,李矩指揮起這支軍隊來,還是相當順暢,李矩也或多或少看出來了,劉泰打造出來的這體係,好像士卒的歸屬感並不是在將領的身上,而是在一個個軍史身上。


    因為士卒訓練得相當優秀,所以將領好像換了誰,影響都不算太大。


    這也就導致一個將領統領這樣的軍隊,要麽這將領極其優秀,完成幾次奇跡般的任務,從而讓軍隊上下信服,從而打上自己的印記。


    否則好像隻要換個正常將領過來,都能發揮出非常不錯的下限來。


    劉泰弄出這個帶兵體係來,首先自然想把二戰證明過的政委指導員體係在這時代本土化。


    最開始的劉泰又不知道自己有帶兵天賦,居然一路就這麽順順利利的混到大軍團指揮。


    原本劉泰的想法隻是,自己差點就差點,但自己的士卒要足夠優秀,對比起其他名將治軍能力也許是s級,但劉泰希望自己的治軍能力直接爆表。


    自己不論下達多麽離譜的戰術命令,麾下士卒聽到了命令後就會用命撲出自己的勝利來。


    這就是劉泰建立整個體係的初衷,同時也是最適合大劉泰本人的體係。


    劉泰的戰場直覺,加上這由劉泰一手打造的士卒願意為劉泰赴死的意誌,能彌補很多劉泰在戰術指揮與戰術細節的不完美。


    畢竟有時士卒們願意為之奮鬥的意誌,在局部戰場上是真的能夠創造出奇跡的,尤其劉泰發現戰場指揮不動了,直接果斷自己帶著軍隊衝一波。


    就這麽說吧,如果是那種意誌改變物質的世界,那是神來了,劉泰都能殺給全軍看。


    但劉泰的這體係丟給其他人後,因為這體係一開始就是用來兜底的,所以任何將領過來,基本上都能發揮出這個體係至少八層的實力。


    因為對這體係來說,將領的主要作用是戰術布置與戰場指揮,至於士氣維護,意誌極限什麽的,那是軍史的事,跟將領沒關係。


    但這體係也有易學難精的一麵,或者更準確得說,一名將領想要發揮出這個體係的極限會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他除了要讓他麾下的士卒信服,更是需要讓軍史認可。


    因為劉泰軍隊中的軍史,往往會出現神狗二象性。


    軍法允許他們隻要帶著自身的軍史日記就能逃跑,並且對部隊來說,隻要他們部隊的軍史存在就能重建編製,那自然軍史到了戰局不利時便會脫戰,從而影響軍隊的整體士氣。


    但同時,想要讓整隻軍隊的士氣發揮到最高,就需要軍史哪怕被戰士按著,但他依舊抄起自己手中竹簡便跟著衝鋒,甚至衝在最前麵,那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會提升到極致。


    隻不過,能夠讓士卒為之效死,但同時又讓軍史真正認可的人實在太少了。


    自然的,想把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的可能自然也小了下來。


    隻能說,劉泰的這個體係絕大多數時候所能發揮出來的也就隻是它的下限能力。


    像李矩掌兵後,何參軍主動的參與進來幫助李矩跑清了大大小小的後勤部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軍史在軍隊中多多少少兼職後勤的工作,所以李矩掌握起來很順手。


    不過,這樣的軍製在李矩與桓宣看來已經是相當的先進了。


    最起碼對比起晉廷豪族掌握私兵部曲,晉廷的每一支官方部隊或是跟地方強豪,或是跟世家名流或是跟宗室重臣有關係,再看看劉泰的軍製,自己一個降兵指揮起來不說行雲流水卻也算得上是令行禁止。


    最重要的,還是這些士卒們的後勤與裝備,以及足夠保證士卒的戰鬥力。


    作為一直以來都是跟著流民打交道,跟劉泰交流才勉勉強強擠出錢財來給士卒裝備皮甲的李矩來說,這輩子真沒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每名士卒哪怕行軍作戰居然能吃到肉食,每名士卒居然是擁有魚鱗甲的甲士,甚至連進攻城池的攻城武器,後方都給你製作成零件,然後送到戰場上來。


    李矩實在不知道,自己率領這樣的軍隊去打洛陽,自己怎麽輸。


    這一刻,不論李矩亦或者桓宣,都充滿了絕對自信,前往征伐洛陽。


    因為他們真的相信,這次就是劉泰給了自己等人機會,若劉泰什麽都準備好了,自己都還拿不下洛陽,那自己還不如抹脖子算了。


    而等到了他們做好準備,便過來跟著劉泰告辭,然後出征討伐洛陽。


    劉泰稍稍詢問了一下他們的準備情況,便調度了一千匹的戰馬給他們,讓他們兩個分了,作為自己親衛之用。


    畢竟他們想要騎兵,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但給些戰馬讓他們擁有自己的親衛,這點馬匹劉泰還是能調度的出來的。


    當然,這也是劉泰原本進攻中原地區,以為自己手上騎兵的戰馬非常容易成為損耗品。


    畢竟真的發生了戰爭,對手都是衝著馬匹招唿,畢竟射人先射馬這一句是戰場名言。


    而騎兵若失去馬匹,在戰場上的確是很危險,但倒也不是必死的。


    畢竟這些騎兵都是經過了千錘百煉,常人以為的騎兵是失去了馬匹以後任人宰割,但實際上的騎兵,那是能打的才有坐騎,弱雞怎麽可能會成為高貴的騎兵。


    所以,實際上騎兵失去了戰馬,如果沒在衝鋒時直接死在戰馬倒下那刻,那騎兵的生存概率反而會有所提升,而劉泰的軍隊打晉軍,騎兵都是贏得多。


    而劉泰進攻滎陽,兗州,豫州與徐州,隻有徐州的苟真正跟劉泰打過。


    別看劉遐率領重騎兵衝鋒時,充滿了魄力與強度的美感,但每一次衝鋒後,都有士卒與馬匹出現非戰鬥減員,大漢的戰馬主要便補充在這上麵了。


    除了這些以外,實際上今年原本以為會全部打完的戰馬儲備,居然還剩下了不少。


    劉泰以自己馬匹現在的成長指數,後年的馬匹出欄數量怕是能夠到達兩萬皮的以上。


    畢竟戰馬的養殖跟很多其他牲畜的養殖也還是一樣的,等到養殖的規模到達了一定程度後,都會順利的指數級增長。


    當然真的說起來,還是自己在幽州嚐試的讓遊牧民族從遊牧業向著畜牧業的發展模式的順利改變,從而讓遊牧民族牧養牲畜的規模與數量能夠順利的提升,從而反哺了了大漢。


    隨著這些年的改革期鎮痛開始過去,擁有了更加優良的模式後,這所帶來的產量,讓這些邊疆地區的異族,開始逐漸成為大漢的一員,也為大漢提供自己的生產力。


    “大王為李矩與桓宣倒是準備的妥帖!”褚看著劉泰的命令不由感慨說道。


    “戰爭嘛,多準備一點終歸是沒錯的!”劉泰從容道,“而且,他們到底是晉廷那邊過來的降將,若能順利一個標杆,自然還是樹立一個標杆的好。”


    褚聽到劉泰這話說倒也是認可的點點頭,對於劉泰這次讓李矩與桓宣率領一萬戰卒去試著收服洛陽的事,褚多少也是支持的。


    畢竟虎牢關一直都是在李矩手裏,當初劉曜雖然留下了將領進行接應,但卻也從沒有想到直接在黃河以北就被劉泰俘虜了。


    褚想到這裏,目光卻是不由向著劉泰看了過去。


    說實話,褚作為劉泰的大總管,自然清楚當初的劉泰幹掉了石虎與劉曜之後,哪怕有祖逖威脅在側,但劉泰想要收複關中的實力也是有的,頂多就是這條路子風險高了一點。


    但是以劉泰的帶兵能力,褚認為劉泰並沒有他表現的那麽忌憚祖逖。


    真正原因,還是軍史與退役士卒不夠劉泰一下子囊括整個匈奴漢國的疆域。


    所以劉泰選擇隻要了黃河以北的土地,寧可穩紮穩打,也絕不一口氣把所有土地給鯨吞。


    說實話,褚知道,劉泰隻要打出大漢的旗幟,並且願意接納世家進入基層管理,那絕對不會這般的束手束腳。


    但劉泰選擇忍耐了下來,一直到自己手上重新積累了足夠的基層管理者,才對中原發動進攻。


    等到中原拿下,這才開始對洛陽發動進攻。


    可以說,這幾年的修養,關中中劉曜自稱的趙國,自然還沒有完全的恢複國力,但也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風雨飄搖。


    羊獻容以皇後之身監國,這在亂世中到底是最大弱勢,哪怕她的政治手腕高超,順利完成了趙國內部的政治平衡以期待自己的兒子長大,但也不可避免自己身邊開始出現諸侯。


    不論當初劉曜留在洛陽進行看守的李固,亦或者在趙國西邊逐漸鬧騰起來的陳安,都逐漸成為了現在趙國的心腹之患。


    同時羊獻容展現出了她身為羊氏女的能力,她籠絡了名將遊子遠委以重任,借用平定羌族的威勢,震懾周圍諸侯,同時更是借助劉泰的威勢,開始籠絡與拉攏陳安和趙國。


    因為羊獻容要的不是天下,要得隻是一個在亂世中安穩的家。


    結果自己的兩任丈夫都靠不住,那就隻有自己盡可能的支撐起這樣一個家來。


    在這樣的政治理念下,她反而果斷的減輕徭役與賦稅,盡量安撫種族不同的百姓,不說讓百姓們信服,但至少不會給自己生亂。


    隨著一係列的政策實行下來,原本風雨飄搖的趙國倒安穩得多了。


    而周圍諸位也感覺到跟羊獻容混著倒還好,甚至也都主動的與羊獻容交易。


    因為他們也清楚,要是自己打下了趙國,就必須要麵對已有統一勢頭的劉泰。


    到時候劉泰打自己怎麽辦,畢竟任何時候作為將領被俘虜多少還有可能被接受,自己換個主公投靠就是了。


    但自己作為一個勢力的君主被劉泰打敗,那劉泰會接受自己才怪。


    可讓他們放棄手中的兵權,去投靠劉泰他們又舍不得手中的權勢,所以便決定先這麽消耗著,畢竟說不定天下有變呢!


    隻不過,隨著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到現在,駐守洛陽的趙固明白,探聽到了劉泰讓李矩與桓宣出兵洛陽的消息,卻也讓趙固不由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因為趙固明白,是到了自己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的卯金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倚夜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倚夜聽雨並收藏晉末的卯金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