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陶侃來到揚州後,倒也沒貿貿然的進軍徐州,而是沉穩的在長江以南的揚州防禦布控。
雖然看起來劉泰攻下徐州便滿足,但要是劉泰突然進攻長江以南,自己多少要進行應對。
不過陶侃完成對揚州方便的布防,也沒見劉泰繼續進攻的意思,而是風風火火的在徐州進行土地與基層政治體製的改造。
倒有不少徐州的世家豪強,因為土地奴仆,甚至妻女會被劉泰奪走,所以選擇逃命到長江以南來。
這讓陶侃接待了不少的長江以北的世家,對劉泰在徐州那邊的政策更清晰了,當然對劉泰的抵抗心理也更堅固了幾分。
沒辦法,陶侃就是典型的江南強豪,哪怕他個人幾乎算這時代最頂尖的人才之一,但他到底沒脫離自己的階級,那自然對對抗劉泰的心思就會更加堅決。
“偽王劉泰看起來侵略如火,實際頗有章法,奪取兗豫徐幾州後便選擇見好就收。以革新吏治,耕耘田地,以恢複百姓生產為主。
而不是得隴望蜀繼續南下,比當初的魏武更難纏啊,根本就不給我們任何機會!”陶侃對毛寶沉聲道。
毛寶是知兵之人,自然清楚如果說對一般將領追求的是所謂什麽奇謀妙計,想要打出什麽匪夷所思的精彩操作。
但對真正兵道大家來說,比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自己的錯誤,以及盡可能發現對方錯誤。
而劉泰不主動打過來,自然也就暴露不出任何的問題。
想想,如果把劉泰換成曹操,這時候的劉泰怕不是已經開始組織強度長江,打算統一天下了。
哪像現在這樣,你妹的拿到長江以北的土地就心滿意足,壓根不過長江。
毛寶跟陶侃一樣,覺得劉泰若打過來,那王敦肯定要豁出性命跟劉泰拚搏,司馬氏也會繼續跟王敦合作,而晉廷世家們也肯定願意團結在王與馬共天下的搭配中。
而不像現在這樣,雖然晉廷看起來是個完整的國家,但實際卻是王敦執掌晉廷權柄,司馬氏琅琊王氏視之為死敵,至於其他的世家主要負責看戲。
沒錯,現在的晉廷內部可謂四分五裂,如果劉泰表示願意接受世家體係,那現在劉泰打過長江,晉廷怕會直接四分五裂,世家就好像是東吳降曹,蜀漢降晉一樣主動。
但問題就是劉泰不接受世家,天下所有世家都知道,劉泰認為漢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世家侵占大量良田,壟斷上升渠道導致漢朝覆滅。
這讓世家就算是有苦都說不出,畢竟明明造成天下大亂的是張角,霍亂朝廷的是董卓,改朝換代的是曹家,跟我們世家有什麽關係。
明明世家為了保護漢獻帝已經前赴後繼了啊!
但劉泰就是這般的不講道理,世家要麽接受針對世家的稅賦,要麽就等待劉泰的毀滅。
而劉泰倒也不僅是單純毀滅,因為劉泰雖然不用世家體係,但在重建大漢的過程中,劉泰寧願自己打造出軍史體係,打造出科舉製度,也不願意像劉秀那樣重用世家。
所以,世家能怎麽辦呢!要麽打敗劉泰,要麽就在晉廷擺爛,聽天由命。
王敦聽到劉泰打下了徐州,然後便停在長江以北的消息,多少算是鬆了一口氣。
這次,王敦算真正切身經曆了一次戰爭,而不是全部都依靠著自己的手下代打。
正因經曆過戰爭後,王敦對劉泰這種從漢晉長平之戰開始就一路戰爭到現在的猛人,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強度感受。
自己這次討伐司馬睿過程中犯下這麽多錯誤,能打贏純粹是天命所歸,但劉泰一路橫推,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真本事。
雖然自己的老家琅琊郡被劉泰輕輕鬆鬆的拿下了,但想一想苟曦那幾乎算得上是晉廷第一名將的家夥,被劉泰按著暴打,三戰三敗,如今更連兩個月都沒有堅持下去就戰死了。
若說自己跟這一種猛男動手心中沒有或多或少的忌憚,怎麽也不現實啊!
所以,如果陶侃第一封信表明劉泰擊潰苟曦,讓王敦不由感覺到驚懼,但第二封信件表明劉泰並沒要強度長江與自己決戰的想法,卻讓王敦長鬆了一口氣。
甚至王敦開始下令,把自己在武昌的治所,遷移到了姑孰,屯駐於城東的於湖,並自領揚州牧,直接控製了京畿地區,一切政治命令全部都出於控製朝堂為主。
至於北伐劉泰,整個朝廷就沒有任何人去提這件事。
對王敦來說,把握住自己的權勢,讓自己做朝廷的權臣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司馬氏來說,想辦法幹掉王敦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其他的世家,則就是看王敦與司馬氏誰給出的好處更好,自己便站在誰那邊。
對比起曆史上,還有北地流亡而來的平民,或多或少還會想著北伐蠻夷,恢複舊都。
現在因北地流亡的渠帥與百姓投降的投降,戰敗的戰敗,劉泰更通過查抄世家,收迴田地,更利用府兵製很好安置了絕大多數北地流亡的百姓。
實在想迴家的,劉泰也安排他們迴家,隻不過迴去後想拿到田地是不可能了,不過多少會給與開墾指標,進行開墾。
而縱然士族中會出現些想收服故土的仁人誌士,但沒有了底層百姓組織的支持,這些仁人誌士的哪怕發自內心的呐喊,卻也仿佛置身荒原一樣根本就無人迴應。
因為晉廷那邊的製度保留了江東的部曲製,對底層百姓來說,自己隻要依附在江東強豪,世家豪族的身邊自己就能活下去。
沒有製度的保證,底層百姓就算努力北伐了,功勞是上級的,利益是關係戶的,隻有傷痛與小命是自己的,自己憑什麽去支持北伐。
而江東的世家豪強,更出了名的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對他們來說,如果自己不需要出力那就能獲取到土地,那他們還是很樂意北伐的。
但如果需要把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部曲砸在這裏,那就沒什麽江東強豪願意這麽做。
如果劉泰打過來,並且劉泰的律法禁止他們私自蓄養武裝,會剝奪他們的土地,拿走屬於他們的財富,他們自然會跟劉泰拚命,但問題是,劉泰沒打過來啊。
總不能指望自古以來就隻把目光放在長江以南一畝三分地的江東鼠輩,突然變得氣度恢弘,目光高遠吧。
就算是這裏麵出了一個這樣的奇葩,但江東強豪的整體視野真不高遠。
所以,對現在的晉廷來說,能靠著長江黃河一線守住現在的晉廷就很不錯了。
沒人想北伐,更準確得說,是沒一個上得了台麵的政治團體能去支持北伐。
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沒有提出要收複中原地區,能夠得過且過就很不錯了。
而劉泰自然也不會想要討伐晉廷,畢竟整個晉廷的世家全部都匯聚到長江以南了。
雖然劉泰不是很想承認,但卻不得不說,他們算這時代掌握了最高生產力的這批人。
現在這批人盤踞在長江以南,不論他們願意或者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會對長江以南的土地進行開發,從客觀上促進長江以南區域的發展。
而對劉泰來說在這時候,最重要得是把剛剛奪下來的重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區徹底的納入到自己的政治管理中。
基層管理體係的更換,對當地世家強豪的打壓,以及對於土地的重新劃分,這些對劉泰來說都是必然要進行的政策。
並且苟純那家夥也是時候調度到這片區域開始進行大規模巡視,教育教育當地的世家應該怎麽在現在新的大漢體係下生存下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對中原區域恢複生產,開墾土地,讓所有在這裏的百姓,至少能有自己的土地,從而讓這些百姓徹底安心下來,真正歸劉泰所用。
劉泰倒也沒有在徐州一直待下去,基本上在徐州順利的架構出了基層的運轉組織之後,劉泰便是任免了陽裕為徐州刺史,卞壺為徐州都督,帶著周平和趙安兩部迴鄴城了。
不過,王桑和郗鑒還是留了下來,其中張嵩負責的是清剿這三州的逃兵與潰兵。
畢竟大戰後,清理潰兵逃兵的工作可以說是最繁瑣,也是最不可以避免的。
而郗鑒則是負責勸課農桑和開墾田地,尤其想辦法吸納逃兵潰兵進入到集體農莊中開墾,從而給當地那些活不下來的百姓找到一條活路來。
隨著戰爭逐漸結束,時間也不知不覺到達深秋,雖然現在黃河還沒結冰,但北方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下雪。
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絕大多數逃兵想在這白皚皚的冬日存活下來,這本身就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
而有著北方運輸糧食過來支撐的集體農莊,至少會組織徭役們幹活,從而給一些吃食。
對這時代的中原百姓來說已是個不錯的歸屬,也能盡可能幫助百姓渡過這寒冷的冬天,從而讓更多的人在這亂世中存續下來。
與此同時,劉泰讓崔悅出使晉廷,與晉廷表達了以長江為界,雙方暫時休戰,互相通商。
而在這朝廷之上,崔悅就表示,傾盡洛河之水,都洗不淨司馬氏的毀諾之言,所以我大漢縱然簽訂停戰協定,也是跟琅琊王氏簽,而不跟司馬氏的人簽約。
總而言之,崔悅突出的就是,我們大漢站琅琊王氏,不站司馬氏,這讓王敦相當誌得意滿,而司馬睿原本就灰白的臉色,更增添了幾分抑鬱。
對劉泰來說,王敦越強,晉廷越亂,甚至如果王敦以後真的要篡位,自己也能順勢以,自己跟不忠不孝之人所簽約定又怎麽能夠算數,直接就把這跳躍給撕掉了。
如果王敦不篡位,那現在王敦多少歲,自己多少歲,自己完全耗得起。
等到王敦死了,自己不續約也就是了,畢竟現在的晉廷,已沒北伐的政治團體,自己完全能拿捏他們。
而崔悅主動站台王敦,王敦雖然知道這裏麵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問題是王敦現在也需要劉泰的支持啊。
至少接受劉泰的善意,那劉泰就不會打過來,這可就太重要了,這就是外交的勝利,戰勝於朝廷啊!
別管自己信不信,至少能帶來和平這一點,就足以讓王敦的位置坐得更穩。
而對劉泰來說,與王敦交好那麽自己的各種商品,也就能順利進入到晉廷中。
與此同時劉泰還讓崔悅向著晉廷透露,表示大漢非常喜歡甘蔗,有多少的甘蔗生產出來,那大漢這邊都會收取。
這就讓一部分江南世家躍躍欲試,畢竟甘蔗的價格可比糧食要高得多。
最重要得是,還有大漢這大客戶無限量兜底,這又怎麽可能不讓這些世家心動呢!
當然,晉廷朝堂上,還是有一部分如鄧攸諸葛恢的有識之士表示,劉泰這樣是在實行管仲之策,若大量良田改種甘蔗,等到劉泰要打過來時,我們可就沒有糧食了啊!
但現在的朝廷不說王敦一手遮天,就算在正常情況下,什麽時候司馬氏的皇帝,管得了世家的事。
對很多江東強豪,或者北邊來得世家來說,糧食若短缺了那是大家的事,但是自己種植甘蔗有劉泰兜底,那賺得錢糧可都是自己的,會怎麽選擇自然是可想而知。
至於王敦,他見劉泰這般的支持自己,而想要得也隻是在晉廷這邊收些甘蔗而已,這樣的事情又算是什麽事情,自然是大開綠燈怎麽可能會去阻止。
而對劉泰來說,自己雖然幹掉了晉廷最具有北伐潛力的團體,但因為自己手上沒有足夠的管理人才來協助自己管理基層而放棄了對晉廷的征伐。
但這可不代表著自己對晉廷就這麽放過了,相反,這次停戰隻是為了下次戰爭爭取時間。
如果在這過程中,自己能順手削弱對方的戰爭潛力,充實自己的戰爭底蘊,反正劉泰對於這樣的政策可不會拒絕。
而眼下,最方便的就是讓晉廷種植甘蔗,自己收割過來製作蔗糖,然後重新販賣給晉廷。
畢竟在任何時代,除了食鹽以外,白糖就是最不缺少銷路的物資了。
(本章完)
<b><\/b>
雖然看起來劉泰攻下徐州便滿足,但要是劉泰突然進攻長江以南,自己多少要進行應對。
不過陶侃完成對揚州方便的布防,也沒見劉泰繼續進攻的意思,而是風風火火的在徐州進行土地與基層政治體製的改造。
倒有不少徐州的世家豪強,因為土地奴仆,甚至妻女會被劉泰奪走,所以選擇逃命到長江以南來。
這讓陶侃接待了不少的長江以北的世家,對劉泰在徐州那邊的政策更清晰了,當然對劉泰的抵抗心理也更堅固了幾分。
沒辦法,陶侃就是典型的江南強豪,哪怕他個人幾乎算這時代最頂尖的人才之一,但他到底沒脫離自己的階級,那自然對對抗劉泰的心思就會更加堅決。
“偽王劉泰看起來侵略如火,實際頗有章法,奪取兗豫徐幾州後便選擇見好就收。以革新吏治,耕耘田地,以恢複百姓生產為主。
而不是得隴望蜀繼續南下,比當初的魏武更難纏啊,根本就不給我們任何機會!”陶侃對毛寶沉聲道。
毛寶是知兵之人,自然清楚如果說對一般將領追求的是所謂什麽奇謀妙計,想要打出什麽匪夷所思的精彩操作。
但對真正兵道大家來說,比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自己的錯誤,以及盡可能發現對方錯誤。
而劉泰不主動打過來,自然也就暴露不出任何的問題。
想想,如果把劉泰換成曹操,這時候的劉泰怕不是已經開始組織強度長江,打算統一天下了。
哪像現在這樣,你妹的拿到長江以北的土地就心滿意足,壓根不過長江。
毛寶跟陶侃一樣,覺得劉泰若打過來,那王敦肯定要豁出性命跟劉泰拚搏,司馬氏也會繼續跟王敦合作,而晉廷世家們也肯定願意團結在王與馬共天下的搭配中。
而不像現在這樣,雖然晉廷看起來是個完整的國家,但實際卻是王敦執掌晉廷權柄,司馬氏琅琊王氏視之為死敵,至於其他的世家主要負責看戲。
沒錯,現在的晉廷內部可謂四分五裂,如果劉泰表示願意接受世家體係,那現在劉泰打過長江,晉廷怕會直接四分五裂,世家就好像是東吳降曹,蜀漢降晉一樣主動。
但問題就是劉泰不接受世家,天下所有世家都知道,劉泰認為漢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世家侵占大量良田,壟斷上升渠道導致漢朝覆滅。
這讓世家就算是有苦都說不出,畢竟明明造成天下大亂的是張角,霍亂朝廷的是董卓,改朝換代的是曹家,跟我們世家有什麽關係。
明明世家為了保護漢獻帝已經前赴後繼了啊!
但劉泰就是這般的不講道理,世家要麽接受針對世家的稅賦,要麽就等待劉泰的毀滅。
而劉泰倒也不僅是單純毀滅,因為劉泰雖然不用世家體係,但在重建大漢的過程中,劉泰寧願自己打造出軍史體係,打造出科舉製度,也不願意像劉秀那樣重用世家。
所以,世家能怎麽辦呢!要麽打敗劉泰,要麽就在晉廷擺爛,聽天由命。
王敦聽到劉泰打下了徐州,然後便停在長江以北的消息,多少算是鬆了一口氣。
這次,王敦算真正切身經曆了一次戰爭,而不是全部都依靠著自己的手下代打。
正因經曆過戰爭後,王敦對劉泰這種從漢晉長平之戰開始就一路戰爭到現在的猛人,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強度感受。
自己這次討伐司馬睿過程中犯下這麽多錯誤,能打贏純粹是天命所歸,但劉泰一路橫推,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真本事。
雖然自己的老家琅琊郡被劉泰輕輕鬆鬆的拿下了,但想一想苟曦那幾乎算得上是晉廷第一名將的家夥,被劉泰按著暴打,三戰三敗,如今更連兩個月都沒有堅持下去就戰死了。
若說自己跟這一種猛男動手心中沒有或多或少的忌憚,怎麽也不現實啊!
所以,如果陶侃第一封信表明劉泰擊潰苟曦,讓王敦不由感覺到驚懼,但第二封信件表明劉泰並沒要強度長江與自己決戰的想法,卻讓王敦長鬆了一口氣。
甚至王敦開始下令,把自己在武昌的治所,遷移到了姑孰,屯駐於城東的於湖,並自領揚州牧,直接控製了京畿地區,一切政治命令全部都出於控製朝堂為主。
至於北伐劉泰,整個朝廷就沒有任何人去提這件事。
對王敦來說,把握住自己的權勢,讓自己做朝廷的權臣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司馬氏來說,想辦法幹掉王敦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其他的世家,則就是看王敦與司馬氏誰給出的好處更好,自己便站在誰那邊。
對比起曆史上,還有北地流亡而來的平民,或多或少還會想著北伐蠻夷,恢複舊都。
現在因北地流亡的渠帥與百姓投降的投降,戰敗的戰敗,劉泰更通過查抄世家,收迴田地,更利用府兵製很好安置了絕大多數北地流亡的百姓。
實在想迴家的,劉泰也安排他們迴家,隻不過迴去後想拿到田地是不可能了,不過多少會給與開墾指標,進行開墾。
而縱然士族中會出現些想收服故土的仁人誌士,但沒有了底層百姓組織的支持,這些仁人誌士的哪怕發自內心的呐喊,卻也仿佛置身荒原一樣根本就無人迴應。
因為晉廷那邊的製度保留了江東的部曲製,對底層百姓來說,自己隻要依附在江東強豪,世家豪族的身邊自己就能活下去。
沒有製度的保證,底層百姓就算努力北伐了,功勞是上級的,利益是關係戶的,隻有傷痛與小命是自己的,自己憑什麽去支持北伐。
而江東的世家豪強,更出了名的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對他們來說,如果自己不需要出力那就能獲取到土地,那他們還是很樂意北伐的。
但如果需要把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部曲砸在這裏,那就沒什麽江東強豪願意這麽做。
如果劉泰打過來,並且劉泰的律法禁止他們私自蓄養武裝,會剝奪他們的土地,拿走屬於他們的財富,他們自然會跟劉泰拚命,但問題是,劉泰沒打過來啊。
總不能指望自古以來就隻把目光放在長江以南一畝三分地的江東鼠輩,突然變得氣度恢弘,目光高遠吧。
就算是這裏麵出了一個這樣的奇葩,但江東強豪的整體視野真不高遠。
所以,對現在的晉廷來說,能靠著長江黃河一線守住現在的晉廷就很不錯了。
沒人想北伐,更準確得說,是沒一個上得了台麵的政治團體能去支持北伐。
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沒有提出要收複中原地區,能夠得過且過就很不錯了。
而劉泰自然也不會想要討伐晉廷,畢竟整個晉廷的世家全部都匯聚到長江以南了。
雖然劉泰不是很想承認,但卻不得不說,他們算這時代掌握了最高生產力的這批人。
現在這批人盤踞在長江以南,不論他們願意或者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會對長江以南的土地進行開發,從客觀上促進長江以南區域的發展。
而對劉泰來說在這時候,最重要得是把剛剛奪下來的重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區徹底的納入到自己的政治管理中。
基層管理體係的更換,對當地世家強豪的打壓,以及對於土地的重新劃分,這些對劉泰來說都是必然要進行的政策。
並且苟純那家夥也是時候調度到這片區域開始進行大規模巡視,教育教育當地的世家應該怎麽在現在新的大漢體係下生存下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對中原區域恢複生產,開墾土地,讓所有在這裏的百姓,至少能有自己的土地,從而讓這些百姓徹底安心下來,真正歸劉泰所用。
劉泰倒也沒有在徐州一直待下去,基本上在徐州順利的架構出了基層的運轉組織之後,劉泰便是任免了陽裕為徐州刺史,卞壺為徐州都督,帶著周平和趙安兩部迴鄴城了。
不過,王桑和郗鑒還是留了下來,其中張嵩負責的是清剿這三州的逃兵與潰兵。
畢竟大戰後,清理潰兵逃兵的工作可以說是最繁瑣,也是最不可以避免的。
而郗鑒則是負責勸課農桑和開墾田地,尤其想辦法吸納逃兵潰兵進入到集體農莊中開墾,從而給當地那些活不下來的百姓找到一條活路來。
隨著戰爭逐漸結束,時間也不知不覺到達深秋,雖然現在黃河還沒結冰,但北方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下雪。
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絕大多數逃兵想在這白皚皚的冬日存活下來,這本身就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
而有著北方運輸糧食過來支撐的集體農莊,至少會組織徭役們幹活,從而給一些吃食。
對這時代的中原百姓來說已是個不錯的歸屬,也能盡可能幫助百姓渡過這寒冷的冬天,從而讓更多的人在這亂世中存續下來。
與此同時,劉泰讓崔悅出使晉廷,與晉廷表達了以長江為界,雙方暫時休戰,互相通商。
而在這朝廷之上,崔悅就表示,傾盡洛河之水,都洗不淨司馬氏的毀諾之言,所以我大漢縱然簽訂停戰協定,也是跟琅琊王氏簽,而不跟司馬氏的人簽約。
總而言之,崔悅突出的就是,我們大漢站琅琊王氏,不站司馬氏,這讓王敦相當誌得意滿,而司馬睿原本就灰白的臉色,更增添了幾分抑鬱。
對劉泰來說,王敦越強,晉廷越亂,甚至如果王敦以後真的要篡位,自己也能順勢以,自己跟不忠不孝之人所簽約定又怎麽能夠算數,直接就把這跳躍給撕掉了。
如果王敦不篡位,那現在王敦多少歲,自己多少歲,自己完全耗得起。
等到王敦死了,自己不續約也就是了,畢竟現在的晉廷,已沒北伐的政治團體,自己完全能拿捏他們。
而崔悅主動站台王敦,王敦雖然知道這裏麵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問題是王敦現在也需要劉泰的支持啊。
至少接受劉泰的善意,那劉泰就不會打過來,這可就太重要了,這就是外交的勝利,戰勝於朝廷啊!
別管自己信不信,至少能帶來和平這一點,就足以讓王敦的位置坐得更穩。
而對劉泰來說,與王敦交好那麽自己的各種商品,也就能順利進入到晉廷中。
與此同時劉泰還讓崔悅向著晉廷透露,表示大漢非常喜歡甘蔗,有多少的甘蔗生產出來,那大漢這邊都會收取。
這就讓一部分江南世家躍躍欲試,畢竟甘蔗的價格可比糧食要高得多。
最重要得是,還有大漢這大客戶無限量兜底,這又怎麽可能不讓這些世家心動呢!
當然,晉廷朝堂上,還是有一部分如鄧攸諸葛恢的有識之士表示,劉泰這樣是在實行管仲之策,若大量良田改種甘蔗,等到劉泰要打過來時,我們可就沒有糧食了啊!
但現在的朝廷不說王敦一手遮天,就算在正常情況下,什麽時候司馬氏的皇帝,管得了世家的事。
對很多江東強豪,或者北邊來得世家來說,糧食若短缺了那是大家的事,但是自己種植甘蔗有劉泰兜底,那賺得錢糧可都是自己的,會怎麽選擇自然是可想而知。
至於王敦,他見劉泰這般的支持自己,而想要得也隻是在晉廷這邊收些甘蔗而已,這樣的事情又算是什麽事情,自然是大開綠燈怎麽可能會去阻止。
而對劉泰來說,自己雖然幹掉了晉廷最具有北伐潛力的團體,但因為自己手上沒有足夠的管理人才來協助自己管理基層而放棄了對晉廷的征伐。
但這可不代表著自己對晉廷就這麽放過了,相反,這次停戰隻是為了下次戰爭爭取時間。
如果在這過程中,自己能順手削弱對方的戰爭潛力,充實自己的戰爭底蘊,反正劉泰對於這樣的政策可不會拒絕。
而眼下,最方便的就是讓晉廷種植甘蔗,自己收割過來製作蔗糖,然後重新販賣給晉廷。
畢竟在任何時代,除了食鹽以外,白糖就是最不缺少銷路的物資了。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