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祖逖想要仰起頭來,在祖道重的攙扶下站起,但祖逖卻才發現,現在的自己卻連站起來的力量都沒有了。
枯瘦枯瘦的手臂,如同柴火一般幹煸,祖逖不由苦笑:
“誰能想到,幾個月之前,我這雙手都還是能夠拉得動五石強弓,騎得是高頭大馬!”
“阿耶養好身體,依舊能拉強弓騎大馬,指揮大軍戰偽漢!”祖重道不由道。
“我自己的身體,難道我還不知道嗎!”祖逖聽到祖道重的話,笑道,“不行了啊。
唯一可惜的是,沒在我身體好的時候跟劉泰交手一場,如今我的身體卻是不行了,以後卻是要辛苦你們了。
二弟,以後的北府軍便交給你了,你要帶著我們祖家落葉歸根啊!”
聽到這話,祖約上前對祖逖道,“兄長,我向伱保證,我們一定會迴範陽的!”
祖逖點點頭,繼續道,“小心劉泰,莫要看他現在的力量全都用在修建永濟渠上,但卻在積蓄力量,等到他力量積蓄完畢,必然會來討伐我們。
我走後,你們便把兗州修建好,尤其偽漢最是擅長野外決戰,到時若無把握,一定要以守城為主,決戰為輔,消耗下去,我們未必沒有機會。”
“嗯!”祖約聽著祖逖的教導,不知道怎麽的眼淚便是流淌了下來。
祖約知道,從祖逖的話語中能感受得出來,祖逖真的時日無多了。
而隨著對祖約完成囑咐,祖約不由看看祖道重和祖渙,略帶幾分坦然的笑道:
“做我的兒子卻要辛苦你們繼續鎮守好兗州,抵禦強敵了。”
祖逖說完不由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不論自己的弟弟,亦或者自己的兒子,祖逖都知道,他們並不是能托付大誌之人。
他們隻要能老實守好兗州,能順利抵擋住劉泰的進攻,那自己便不敢再奢求再多了。
此刻祖逖閉上眼睛,黑暗中自己看到自己與劉琨兩人,同睡同起,聞雞起舞,許下“如果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幹出一番事業!”的承諾。
畫麵又變成自己帶著家仆與追隨自己的義士鄉黨,橫渡長江北上中流擊楫時許下誓言。
畫麵又是一變,自己真的收複了洛陽故都,把晉廷旗幟插在洛陽城上的豪情。
但都過去了,此刻祖逖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發出了最後的咆哮,“北伐,北伐!”
聲音戛然而止,天空中卻也仿佛有一道彗星劃過,這時代最偉大的民族英雄祖逖到底沒撐過這寒冷的冬天,比較起他曆史上的死亡時間,更早了幾個月。
“所有考生,沐浴之後,穿上自己編號的服飾,進入考場之中。”
幾乎就是在祖逖去世的同一時間,劉泰在推行的考舉製正式開始了。
這些士子們沐浴熏香,穿上幹淨衣服,確保身無一物,欣喜而忐忑的進入考場。
筆墨紙硯全部都是朝廷統一購買,若出現紙筆不能用,水墨不能暈的情況,發現一個官員,便直接一路株連下去。
這世道很多東西,沒被發現倒沒什麽,但若被發現了,就是千斤都打不住。
更不要說這種為國取才了,誅三族起步,然後憑借劉泰的心情,看看會不會攀升到十族。
畢竟石勒已用性命已經解答了,劉泰所謂的第十族,那就是石勒認下來的各路義子們,至於放在文官身上的話,那就包括你們的師生關係。
因為是第一次考試,就算想作弊也非常難的,那種指望小抄帶進來的就不用去想了。
這次真的是純粹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完全就是靠著自己的硬實力進行考核,至於以後,肯定是會有人鑽製度的漏洞。
畢竟就算二十一世紀的高考,都有出現試卷題目被人偷竊的情況,就更不要說這時代了。
劉泰所能夠做得,就是發現一個,能株連全家就株連全家,讓他們清楚的知道,有些底線是不容易碰觸的。
原本劉泰第一波準備考的是《漢書》,但看到人數太多,毫不猶豫的調整了一下,先是考《九章算術》。
因為數學這種東西,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你懂你能寫滿整張,你要是不懂,那就隻能寫個解。
而第一道題目,便是雞兔同籠的來開開小菜,然後三元三次方程頂上,接著又考核正弦角度……
反正這試卷交給劉泰做,也要抓耳撓腮,完全沒那種滿分大佬進入新手村的暢快感。
劉泰從頭到尾巴的看完題目,便把考卷乖乖還給郗鑒,讓他繼續加油。
這一輪的篩選算最嚴苛的,等到所有試卷都收上來就開始批改。
這些舉子則被送出考場,隨便他們去哪裏都可以,整個考場會在下一周科考開啟,同時所有人的號碼牌與衣服也是會重新換過。
因為這科舉考試要持續整整一個月時間,每周便考舉一門,從而持續不斷的淘汰掉那些過來考核的士子。
而這波淘汰的也是最多的,基本上幾萬人的學子都直接被淘汰,隻剩下了差不多三千人。
與此同時,正確答案也貼在門口,舉子可以看看自己錯在哪裏。
而過了這關後,剩下來的幾道關卡相對來說要容易的多。
因為《漢書》隻是把人數淘汰剩下來千人左右,大約是三取一。
而最後的倫策則是把人數淘汰到三百六十人的周天之數,也一樣是三取一。
可以說,論起淘汰比例,第一題《九章》算最殘酷,接下來第二場考得就是《漢書》了。
對比起《九章》,《漢書》的難度直接就下降了一個檔次。
第一題:“漢王輟飯吐哺,曰:“xxxxxxxx!”令趨銷印.”填寫好這幾個字就好。
基本上凡是背誦過的《漢書》的人都鬆了一口氣,馬上把“豎儒幾敗乃公事”寫好。
看吧,第一題非常簡單,所有人馬上信心滿滿,投入到下一題之中。
第二題,景帝順利平定七國之亂傳承給武帝一個統一的大漢。
“請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寫一篇三百字的評論,詳細論述晉廷沒有吸取景帝教訓,結果因八王之亂導致民不聊生,硝煙四起,以及大漢三興的必然性。”
……
總而言之,所謂文科,本來就是不懂可以亂寫,隻要言之有物那就可以了。
第一題,就是標準的記憶力篩選題目,標準的送分題。
劉泰表示,連第一題都過不了的,那就不用去看下麵的題目了。
畢竟自己招募的這些官員,肯定是從最小的將仕郎開始做起,記憶力的強大,對於他們以後的工作生涯肯定不會有什麽壞處也就是了。
第一場的《九章》比拚的是邏輯能力,第二場《漢書》比拚的就是細節,積累和字本身。
就好像學霸跟普通學生間的分差是數學,而學霸跟學神之間的分差就是語文一樣。
不過,《九章》是貼出正確答案,而第二場《漢書》則把考第一的那位貼出來。
名叫荀誌,是荀綽的兒子,跟荀綽也一樣立誌寫史書的家夥。
隨著第二場考試過去,舉子們有的為自己選入而欣喜,也有人為自己落榜而遺憾。
當然,對荀誌這種拿到了第一名,甚至能作為標杆的人更讓人充滿了羨慕嫉妒。
因為他們隱約聽到風聲,作為第二場的第一名,第三場後就注定被錄取的,雖隻是《漢書》一科,卻也多少有幾分奪盡同輩風采的感覺。
不過,所有通過了第二場考試的學子們,卻也沒心思再去談論什麽了,馬上便進入到最關鍵的第三場考試。
經過第二場考試篩選後,隻剩下了一千舉子,所有人都知道,隻要這一關過去了,那等待自己的便是通天大道。
因為大漢朝廷已說明了,這三百六十人將會進入到殿試,殿試隻是重新進行排名,不會再進行篩選。
對進入冬日後,就抉擇殘酷命運的舉子們來說,他們終於見到了命運的盡頭。
所以這時候的他們深吸一口氣,做好了最後的準備。
荀誌算是最從容的,因為他從荀綽那裏已知道,自己隻要四平八穩的寫出一篇倫策,自己就會穩穩入選這三百六十人之一,這是他《漢書》第一的榮耀。
褚裒雖知道這次考試並不容易,但不論怎麽說,至少《九章》和《漢書》兩關算是過去了,接下來自己的目標便是倫策,無論如何要爭一爭頭名。
就好像荀誌從荀綽那裏知道消息,褚裒也從自己堂兄那裏獲得到更具體的消息。
就是三場考試的榜首,實際上都會被直接錄入到殿試前二十的成績中,算是保送之人。
對比起這兩個官二代的躊躇滿誌,王度與鄭略卻在相互鼓勵,因為一個是寒門出生,一個是來自黃河對岸,他們都非常清楚,接下來這關對他們來說,就真的是最重要的一關了。
過去了自己便是能夠出將入仕,過不去,下次的機會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所以,兩人依依惜別後,便馬上投入到第三場的倫策考試中,這次的考試題目是昭烈!
這題雖然超過了《漢書》的內容,但就這麽簡單的兩個字,隻要對曆史有所研究的學子都非常清楚,這撲麵而來的便是統一天下,還於舊都的滄桑。
所有人飛快的開始按照自己的辦法開始寫起倫策來,基本生取得都是還於舊都的意!
很快第三考也很快考核完畢,而第三考考官在統一收卷後,看著眾人道:
“諸位能過前麵《九章》與《漢書》兩關,已是千裏挑一的俊才。
縱然沒位列周天之數,也可以憑借自己進入過兩關的成績,直接前去軍史府報到,成為見習軍史。
見習軍史雖非九品之列,但卻同時擁有軍功與教化兩種功勳,算我文臣序列中晉升最快的,定然不會埋沒諸位!”
聽到這話,對世家出身的人來說,自然沒任何興趣。
因為他們追求的是製定規則與利用規則,跟底層那種路摸爬滾打攀爬到規則巔峰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但對一些寒門出身的人來說,軍史體係就是一處不錯的去處了。
畢竟經過前麵兩輪的考試進入到了這一千名,在軍史體係中是能直接授課《漢書》的。
而隻要能授課《漢書》,就算熬資曆熬三年,就能成為正式軍史,就是從九品了。
不要看軍史的品級低,軍史所在的軍隊隻要立下團體功勳,那軍史都是能分潤到功勳的。
褚翜的軍功爵製雖然還沒拿出來,但怎麽樣把軍史納入到軍功爵製中,卻跟劉泰仔細商討過的。
劉泰表示,軍史跟戰士不同,講究的是能把所在部隊擰成一股繩,所以雖然軍史同時擁有軍功與教化兩條功勳路線,但軍功路線隻是跟集體立功有關。
所有關乎將士個人的榮譽,都跟軍史沒有任何的關係。
軍史是部隊的大腦,也是部隊的皮鞭,怎麽讓部隊維持住士氣,怎麽樣擰繩,甚至在跟主力失去聯係時,軍史都能對軍隊整體進行管理。
而且,在漢代或者說整個封建時代,軍功都是最上等的功勳。
軍史這條體係對很多沒背景的人來說,真算得上是條通天大道。
當然前提是戰爭沒有打完,如果戰爭打完了,那軍隊的整體晉升就成了熬資曆。
軍史的教化體係雖然也能讓軍史晉升,但比較起純粹的文官治理,那就要差太多了。
對劉泰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讓這些落榜的人才有個去處,起到一個兜底的作用,而不是直接讓一群懂得曆史,懂得數學的人直接清退迴家裏取!
簡單的說,經過了前麵兩層考試的人,就算不是人才,至少也是硬才。
既然是人才,除非是自己心高氣傲的想要衝擊三百六十周天的殿試,否則隻是想要找一個糊口的職業,成為軍史絕對已經足夠了。
對人才,劉泰自然是要尊重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穩定,軍史製度也需要進行革新。
像現在這般把稍微失意的有才之人吸納到軍史中寫史,而那些依舊還有衝勁的人才,則是為大漢進行儲才,隻能說大家都是有美好的未來。
(本章完)
<b><\/b>
枯瘦枯瘦的手臂,如同柴火一般幹煸,祖逖不由苦笑:
“誰能想到,幾個月之前,我這雙手都還是能夠拉得動五石強弓,騎得是高頭大馬!”
“阿耶養好身體,依舊能拉強弓騎大馬,指揮大軍戰偽漢!”祖重道不由道。
“我自己的身體,難道我還不知道嗎!”祖逖聽到祖道重的話,笑道,“不行了啊。
唯一可惜的是,沒在我身體好的時候跟劉泰交手一場,如今我的身體卻是不行了,以後卻是要辛苦你們了。
二弟,以後的北府軍便交給你了,你要帶著我們祖家落葉歸根啊!”
聽到這話,祖約上前對祖逖道,“兄長,我向伱保證,我們一定會迴範陽的!”
祖逖點點頭,繼續道,“小心劉泰,莫要看他現在的力量全都用在修建永濟渠上,但卻在積蓄力量,等到他力量積蓄完畢,必然會來討伐我們。
我走後,你們便把兗州修建好,尤其偽漢最是擅長野外決戰,到時若無把握,一定要以守城為主,決戰為輔,消耗下去,我們未必沒有機會。”
“嗯!”祖約聽著祖逖的教導,不知道怎麽的眼淚便是流淌了下來。
祖約知道,從祖逖的話語中能感受得出來,祖逖真的時日無多了。
而隨著對祖約完成囑咐,祖約不由看看祖道重和祖渙,略帶幾分坦然的笑道:
“做我的兒子卻要辛苦你們繼續鎮守好兗州,抵禦強敵了。”
祖逖說完不由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不論自己的弟弟,亦或者自己的兒子,祖逖都知道,他們並不是能托付大誌之人。
他們隻要能老實守好兗州,能順利抵擋住劉泰的進攻,那自己便不敢再奢求再多了。
此刻祖逖閉上眼睛,黑暗中自己看到自己與劉琨兩人,同睡同起,聞雞起舞,許下“如果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幹出一番事業!”的承諾。
畫麵又變成自己帶著家仆與追隨自己的義士鄉黨,橫渡長江北上中流擊楫時許下誓言。
畫麵又是一變,自己真的收複了洛陽故都,把晉廷旗幟插在洛陽城上的豪情。
但都過去了,此刻祖逖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發出了最後的咆哮,“北伐,北伐!”
聲音戛然而止,天空中卻也仿佛有一道彗星劃過,這時代最偉大的民族英雄祖逖到底沒撐過這寒冷的冬天,比較起他曆史上的死亡時間,更早了幾個月。
“所有考生,沐浴之後,穿上自己編號的服飾,進入考場之中。”
幾乎就是在祖逖去世的同一時間,劉泰在推行的考舉製正式開始了。
這些士子們沐浴熏香,穿上幹淨衣服,確保身無一物,欣喜而忐忑的進入考場。
筆墨紙硯全部都是朝廷統一購買,若出現紙筆不能用,水墨不能暈的情況,發現一個官員,便直接一路株連下去。
這世道很多東西,沒被發現倒沒什麽,但若被發現了,就是千斤都打不住。
更不要說這種為國取才了,誅三族起步,然後憑借劉泰的心情,看看會不會攀升到十族。
畢竟石勒已用性命已經解答了,劉泰所謂的第十族,那就是石勒認下來的各路義子們,至於放在文官身上的話,那就包括你們的師生關係。
因為是第一次考試,就算想作弊也非常難的,那種指望小抄帶進來的就不用去想了。
這次真的是純粹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完全就是靠著自己的硬實力進行考核,至於以後,肯定是會有人鑽製度的漏洞。
畢竟就算二十一世紀的高考,都有出現試卷題目被人偷竊的情況,就更不要說這時代了。
劉泰所能夠做得,就是發現一個,能株連全家就株連全家,讓他們清楚的知道,有些底線是不容易碰觸的。
原本劉泰第一波準備考的是《漢書》,但看到人數太多,毫不猶豫的調整了一下,先是考《九章算術》。
因為數學這種東西,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你懂你能寫滿整張,你要是不懂,那就隻能寫個解。
而第一道題目,便是雞兔同籠的來開開小菜,然後三元三次方程頂上,接著又考核正弦角度……
反正這試卷交給劉泰做,也要抓耳撓腮,完全沒那種滿分大佬進入新手村的暢快感。
劉泰從頭到尾巴的看完題目,便把考卷乖乖還給郗鑒,讓他繼續加油。
這一輪的篩選算最嚴苛的,等到所有試卷都收上來就開始批改。
這些舉子則被送出考場,隨便他們去哪裏都可以,整個考場會在下一周科考開啟,同時所有人的號碼牌與衣服也是會重新換過。
因為這科舉考試要持續整整一個月時間,每周便考舉一門,從而持續不斷的淘汰掉那些過來考核的士子。
而這波淘汰的也是最多的,基本上幾萬人的學子都直接被淘汰,隻剩下了差不多三千人。
與此同時,正確答案也貼在門口,舉子可以看看自己錯在哪裏。
而過了這關後,剩下來的幾道關卡相對來說要容易的多。
因為《漢書》隻是把人數淘汰剩下來千人左右,大約是三取一。
而最後的倫策則是把人數淘汰到三百六十人的周天之數,也一樣是三取一。
可以說,論起淘汰比例,第一題《九章》算最殘酷,接下來第二場考得就是《漢書》了。
對比起《九章》,《漢書》的難度直接就下降了一個檔次。
第一題:“漢王輟飯吐哺,曰:“xxxxxxxx!”令趨銷印.”填寫好這幾個字就好。
基本上凡是背誦過的《漢書》的人都鬆了一口氣,馬上把“豎儒幾敗乃公事”寫好。
看吧,第一題非常簡單,所有人馬上信心滿滿,投入到下一題之中。
第二題,景帝順利平定七國之亂傳承給武帝一個統一的大漢。
“請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寫一篇三百字的評論,詳細論述晉廷沒有吸取景帝教訓,結果因八王之亂導致民不聊生,硝煙四起,以及大漢三興的必然性。”
……
總而言之,所謂文科,本來就是不懂可以亂寫,隻要言之有物那就可以了。
第一題,就是標準的記憶力篩選題目,標準的送分題。
劉泰表示,連第一題都過不了的,那就不用去看下麵的題目了。
畢竟自己招募的這些官員,肯定是從最小的將仕郎開始做起,記憶力的強大,對於他們以後的工作生涯肯定不會有什麽壞處也就是了。
第一場的《九章》比拚的是邏輯能力,第二場《漢書》比拚的就是細節,積累和字本身。
就好像學霸跟普通學生間的分差是數學,而學霸跟學神之間的分差就是語文一樣。
不過,《九章》是貼出正確答案,而第二場《漢書》則把考第一的那位貼出來。
名叫荀誌,是荀綽的兒子,跟荀綽也一樣立誌寫史書的家夥。
隨著第二場考試過去,舉子們有的為自己選入而欣喜,也有人為自己落榜而遺憾。
當然,對荀誌這種拿到了第一名,甚至能作為標杆的人更讓人充滿了羨慕嫉妒。
因為他們隱約聽到風聲,作為第二場的第一名,第三場後就注定被錄取的,雖隻是《漢書》一科,卻也多少有幾分奪盡同輩風采的感覺。
不過,所有通過了第二場考試的學子們,卻也沒心思再去談論什麽了,馬上便進入到最關鍵的第三場考試。
經過第二場考試篩選後,隻剩下了一千舉子,所有人都知道,隻要這一關過去了,那等待自己的便是通天大道。
因為大漢朝廷已說明了,這三百六十人將會進入到殿試,殿試隻是重新進行排名,不會再進行篩選。
對進入冬日後,就抉擇殘酷命運的舉子們來說,他們終於見到了命運的盡頭。
所以這時候的他們深吸一口氣,做好了最後的準備。
荀誌算是最從容的,因為他從荀綽那裏已知道,自己隻要四平八穩的寫出一篇倫策,自己就會穩穩入選這三百六十人之一,這是他《漢書》第一的榮耀。
褚裒雖知道這次考試並不容易,但不論怎麽說,至少《九章》和《漢書》兩關算是過去了,接下來自己的目標便是倫策,無論如何要爭一爭頭名。
就好像荀誌從荀綽那裏知道消息,褚裒也從自己堂兄那裏獲得到更具體的消息。
就是三場考試的榜首,實際上都會被直接錄入到殿試前二十的成績中,算是保送之人。
對比起這兩個官二代的躊躇滿誌,王度與鄭略卻在相互鼓勵,因為一個是寒門出生,一個是來自黃河對岸,他們都非常清楚,接下來這關對他們來說,就真的是最重要的一關了。
過去了自己便是能夠出將入仕,過不去,下次的機會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所以,兩人依依惜別後,便馬上投入到第三場的倫策考試中,這次的考試題目是昭烈!
這題雖然超過了《漢書》的內容,但就這麽簡單的兩個字,隻要對曆史有所研究的學子都非常清楚,這撲麵而來的便是統一天下,還於舊都的滄桑。
所有人飛快的開始按照自己的辦法開始寫起倫策來,基本生取得都是還於舊都的意!
很快第三考也很快考核完畢,而第三考考官在統一收卷後,看著眾人道:
“諸位能過前麵《九章》與《漢書》兩關,已是千裏挑一的俊才。
縱然沒位列周天之數,也可以憑借自己進入過兩關的成績,直接前去軍史府報到,成為見習軍史。
見習軍史雖非九品之列,但卻同時擁有軍功與教化兩種功勳,算我文臣序列中晉升最快的,定然不會埋沒諸位!”
聽到這話,對世家出身的人來說,自然沒任何興趣。
因為他們追求的是製定規則與利用規則,跟底層那種路摸爬滾打攀爬到規則巔峰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但對一些寒門出身的人來說,軍史體係就是一處不錯的去處了。
畢竟經過前麵兩輪的考試進入到了這一千名,在軍史體係中是能直接授課《漢書》的。
而隻要能授課《漢書》,就算熬資曆熬三年,就能成為正式軍史,就是從九品了。
不要看軍史的品級低,軍史所在的軍隊隻要立下團體功勳,那軍史都是能分潤到功勳的。
褚翜的軍功爵製雖然還沒拿出來,但怎麽樣把軍史納入到軍功爵製中,卻跟劉泰仔細商討過的。
劉泰表示,軍史跟戰士不同,講究的是能把所在部隊擰成一股繩,所以雖然軍史同時擁有軍功與教化兩條功勳路線,但軍功路線隻是跟集體立功有關。
所有關乎將士個人的榮譽,都跟軍史沒有任何的關係。
軍史是部隊的大腦,也是部隊的皮鞭,怎麽讓部隊維持住士氣,怎麽樣擰繩,甚至在跟主力失去聯係時,軍史都能對軍隊整體進行管理。
而且,在漢代或者說整個封建時代,軍功都是最上等的功勳。
軍史這條體係對很多沒背景的人來說,真算得上是條通天大道。
當然前提是戰爭沒有打完,如果戰爭打完了,那軍隊的整體晉升就成了熬資曆。
軍史的教化體係雖然也能讓軍史晉升,但比較起純粹的文官治理,那就要差太多了。
對劉泰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讓這些落榜的人才有個去處,起到一個兜底的作用,而不是直接讓一群懂得曆史,懂得數學的人直接清退迴家裏取!
簡單的說,經過了前麵兩層考試的人,就算不是人才,至少也是硬才。
既然是人才,除非是自己心高氣傲的想要衝擊三百六十周天的殿試,否則隻是想要找一個糊口的職業,成為軍史絕對已經足夠了。
對人才,劉泰自然是要尊重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穩定,軍史製度也需要進行革新。
像現在這般把稍微失意的有才之人吸納到軍史中寫史,而那些依舊還有衝勁的人才,則是為大漢進行儲才,隻能說大家都是有美好的未來。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