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軍營,劉泰才鬆了一口氣,果然還是跟猛士摔跤比對著一群鶯鶯燕燕舒服。
叔父十三歲就拉著自己去破身,是不是太著急了點,怎麽也要等到十六歲啊!
而麵對劉泰天生神力,劉泰軍營中與之摔跤的戰士們也都不需要留力。
因為你就算用盡全力,都未必都能夠打敗又漲了一歲的劉泰。
在軍隊中,硬實力就最是能讓人佩服的,如果這人能一連摔跤四個時辰都不帶休息的,那就更讓人佩服了。
劉泰跟著軍營中的戰士們訓練了一天,倒也不見什麽疲勞,每天晚上隻需要睡一覺,感覺自己便是精力滿滿了。
當然,也許是因為比較起在泫氏縣時,物資短缺都需要找當地的泫氏王氏幫忙,但迴到鄴城之後,至少許多基礎物資找去王璋,基本上都是會給的。
在鄴城,王璋的出麵調節的情況下,大大小小的世家願意拿出糧食供養王彌的軍隊。
所以,劉泰這兩千人的軍需雖然算不上多好,但至少不缺就是了,尤其三餐以及劉泰提出來的一些醫療物資,王璋也都盡可能的給劉泰弄過來。
這裏麵既有王璋王彌對劉泰的照顧,同樣也有劉泰打下鄴城,這次又救援上黨的功勞。
因劉泰年齡太小,讓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升官給劉泰獎賞,那便在軍隊輜重上加以賞賜,其他的人若看不過去,也立下功勳也就是了。
但實際上,類似奪取鄴城這樣北方關鍵城市的功勳,還真不好立下。
王彌麾下的眾人就先不多說了,麵對西晉的將帥,吃虧卻是比得勝多。
甚至就算石勒,在拿下邯鄲常山等地,想向幽州那邊進軍,卻是遇到把他爆錘的王浚。
可以說,雖然匈奴漢國的軍隊開始四麵出擊,但因為上黨郡被劉琨所奪,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幾分束手束腳,並沒剛出太行山攻下鄴城時那種虎踞雄視。
正如此,所以此刻周圍反而平靜了下來,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似的。
而對劉泰來說,自己有機會那就征伐,沒有機會那就抓緊訓練。
隨著麾下士卒的規模擴大,劉泰偶爾跟著士卒們摔跤增進感情,通過武勇在士卒們麵前展現自己的能力,從而讓士卒們對自己更加的有信心。
但同時,劉泰每周也都會把屯長跟軍史招募起來,一起進行思想上得討論。
劉泰來自現代,自然知道軍紀的重要性,但劉泰更知道,軍隊不能隻靠軍紀!
因為軍紀隻能解決士卒們不能做什麽,但不能解決士卒們為什麽去做的問題。
劉泰很清楚,思想與行動是必須要統一的,如果士卒們的思想與行動不統一,那就不能夠讓士卒們發揮出主觀能動性,以及更重要得不能讓士卒們去戰勝對死亡的恐懼!
而劉泰的目的,就是想訓練出一支能盡可能拔高他們在戰場上心理承受能力的軍隊。
不說能完成一個連陣亡百分之四百,但依舊還有戰士願意前赴後繼的軍魂。
但至少陣亡百分之四十,他們依舊願意為了自己戰鬥下去,那在冷兵器時代,自己就不用怕任何對手,哪怕是踩到了什麽陷阱,怕也能直接踩著陷阱爆殺對方。
而能夠達到這一種操作的最簡單方式就是去認識他們每一個人,去叫出他們的名字,去跟他們家長裏短的聊事情,讓他們有一種感覺,自己是懂他們的!
但現實是,劉泰嚐試了一下以後,不得不承認自己做不到。
自己穿越的時候,上天頂多看自己可憐給了自己天生神力這個能夠在戰場上活下來的本事,至於過目不忘,那是真沒有。
而這一條記住他們所有人名字的路走不通之後,那就隻有另外一條路了,自己許他們美好的期望,讓他們跟自己一起為這一個美好期望奮鬥,用他們作為翅膀,幫助自己飛翔。
劉泰看著被自己召集起來的軍吏與屯長,開口道,“以後每周當給將士一天休息,而我們也借助這一天來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解除疑惑,以誌同道合,砥礪同行。”
這些軍史看著劉泰把他們聚集了起來,卻忍不住麵麵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麽。
劉泰看著眾人說道,“大家覺得現在的晉廷好嗎?!”
“晉廷自然不好!”在場很快便是有人道,“若晉廷好的話,我們又何必要反晉廷!”
說實話,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在所有人的心中。
因為這裏的人要麽是反派出身,而另外一批人則是豪族寒門中的旁支。
他們的地位到底有多尷尬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他們如果不是劉泰真的很需要會《漢書》的人,說不定那些落魄的豪族世家都不會讓他們背了一兩章漢書然後就丟到劉泰這裏,用他們的剩餘價值來盡可能的庇護家族。
他們讀過書認識字,在晉廷天生便超過95%的人,但正是因為讀過書認識字,所以他們才更加的絕望。
因為他們麵對得是橫亙在了他們麵前的《九品中正製》,在這套製度下,他們讀書,識字,然後他們發現自己沒任何階梯,看到得隻是出身決定命運。
這就就好像現代本科生占了總人口的3.69%,他們通過完整的學習來到社會上,卻發現社會上的生產資料早就已經被他們的前輩給占領了。
他們的晉升通道,就好像越來越高難度的論文查重率一樣,肉眼可見得變得不斷狹窄,令人感覺到窒息。
當然,現代社會再卷,至少還有上升的渠道,但對魏晉南北朝那些寒門旁支來說,他們甚至連讓他們卷的渠道都沒有。
這讓他們多麽的絕望。
正是如此,麵對著劉泰的迴答,越底層的人就越是堅定,不論是底層的百姓,還是底層的讀書人,所需要得絕對不是一個自己一眼就能看到頭頂的天花板。
劉泰聽到這話,繼續道,“晉廷不好,對內不能安撫百姓,對外不能驅逐異族,是注定要被毀滅的,但我們這就必須要談到下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麽要複漢!”
劉泰說到這裏,示意眾人繼續的討論,其他的人,卻也在這時候小心翼翼談論起來:
“司馬乃是劉姓,複漢豈不是理所當然之事!”
“我們現在乃是跟著漢國,若不複漢,難道還能複其他的國不成!”
“劉姓到底是國姓,若是不跟著劉姓複漢,那我們還怎麽複興!”……
很快,眾人紛紛議論,談論著,談論著,卻有人道,“劉司馬您有什麽高見!”
劉泰看眾人的注意力重新放到自己的身上,從容笑了笑,然後道:“高見當不上,隻不過,我們大家都算閱讀過《漢書》。
清楚知道自從始皇帝崩,高祖統一天下,王莽篡位,光武複興大漢。
如今司馬氏先指洛河為誓,後當街殺皇帝,乃天下最無恥之輩竊取高位,所以晉廷一統便遲暮,如今山河鼎沸,當是漢室三興,取此天下!”
“司馬您的意思是,這晉廷必備大漢所滅?!”眾人聽著劉泰的話,卻有幾分難以置信!
而劉泰此刻斬釘截鐵道,“此事必然!複漢並不是我胡言亂語,隨便說說的。
你們且想,為什麽霸王縱橫一世,卻偏偏敗於高祖,王莽一手遮天,卻遮不住光武流星。
至少史書之上,每當天下統一卻生民鼎沸之時,不都是漢家大興,撥亂反正!
我華夏自從始皇稱帝起,不全是這樣的曆史嗎!
也許道路曲折,但曆史上的漢字,不都是在華夏黯淡時閃耀嗎!”
劉泰自然知道,接下來是五胡亂華,是整個華夏最黑暗的曆史。
但眼前的這些人不知道啊!
而且就算五胡亂華,到底是匈奴漢國滅得西晉,劉泰的這套理論絕對也是能經曆得起實踐檢驗得真理。
至少在接下來一二十年,誰都不能否認這理論的真實性。
而劉泰所要做得,就是要先把漢室三興,劉氏迴歸的名頭先吹出去,成不成的不重要。
重要得是要讓自己手下的人有信心,相信司馬氏必滅,劉氏必勝。
也就隻有如此,思想上才能完成真正的統一,也正是如此,才能統一眾人的信念。
此刻,這時候聽著劉泰話語的眾人卻麵麵相覷,有些難以相信劉泰的論斷,
“司馬的話是有道理的!”習主薄走出來,看著劉泰道,“但匈奴漢國,真的是大漢嗎?!”
劉泰聽到這話,不由深吸了一口氣。
自己這套理論在正常情況下是沒問題的,為了大漢而奮鬥,至少在司馬家掌權的這些年來,絕對是一個相當能讓人舍身奮鬥的口號,尤其司馬家越墮落,那這個口號就更響亮。
但劉泰必須要直麵一個問題,那就是匈奴不是大漢,哪怕匈奴自身不論是多麽的標榜自己是大漢,但是在漢人的眼中,他們便是不是!
廢話,如果他們是大漢的話,自己怎麽可能跟著他們混,自己還怎麽接手他們改革失敗的遺產!
“隻要是著漢衣,寫漢字,說漢話,行漢禮,尤其他們所尊的國號為漢,那就是漢!”劉泰看著習主薄並沒任何迴避,“我華夏不看血統,我華夏看重得是文華。”
“那如果等到匈奴勢力成長,終究露出了異族麵孔,不再以漢自稱呢!”習主薄麵對劉泰卻沒後退,而是繼續道。
“我乃景王之後,為大漢我可以九死不悔,若最終匈奴與大漢兩分,我必然與之決裂。
但現在,我們的敵人是晉廷,我們的歸屬是大漢,我們的目標便是反晉複漢!”
劉泰看著習主薄,卻是坦然表露自己的立場,並沒有絲毫的動搖。
而聽到劉泰的話,習主薄對著劉泰恭敬的行禮,很快便又有其他的人,開始跟著劉泰討論了其他有關的話題。
說實話,這些人之中對於劉泰有著太多想要討論的東西了,比如為什麽教授漢書,比如對於接下來的局勢,又比如軍營之中的二三事。
總而言之,劉泰就是需要通過這樣的談論,讓自己了解基層的信息,同時也要傳達自己的意誌。
最重要得是需要讓麾下士卒在思想上明白自己因何而戰,自己又為何而戰。
當然,這時候還隻是開始,思想力量還沒真正展露出來,那種為了信念而奮不顧身燃燒的感覺,還沒有在自己麾下的戰士們身上出現。
因為現在的劉泰官職也不過隻是一個司馬,一個小小司馬,這樣的職務是支撐不起劉泰給他們灌輸的思想。
但對劉泰來說,隻是來掃清他們眼前的蒙昧,讓他們主動去學習漢書就足夠了。
因為曆史本身就是培養民族主義最好的養分,這些養分在漢這個大旗下。
他們,甚至包括劉泰自己都會成為匈奴漢國最好的打手,但當匈奴漢國沒完成漢化,南匈奴與漢人徹底爆發衝突時,那自己便能憑借這些事先灑下的種子,狠撈一筆政治資產。
畢竟整個魏晉南北朝,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少數民族征服漢民族,但又被漢民族的文化同化的過程。
而南匈奴非常的不幸,他完全可以說為王前驅了。
因為至少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所有少數民族都盲人過河般摸索如何去統治漢民族。
但他們並沒發覺哪怕他們靠著武力打敗了腐朽的漢民族之後,依舊需要麵對韌性十足的漢文化的反噬。
這漢文化處理好了,他們成為漢民族,處理不好,就跟漢民族爆發必然的矛盾與戰爭。
而劉泰則是開始拿出民族主義的這個武器至少在二十一世紀都能夠仰臥起坐的先進思想作為武器,有意識的去培養民族主義的火種。
真到五胡亂華時,在麵對自己的主要對手之時,那就能取得絕對的版本優勢。
劉泰明白,因為自己的年齡,這時段不是自己的版本。
但自己可以去準備下一個版本專屬於自己的神兵利器,那就是大漢的民族主義。
叔父十三歲就拉著自己去破身,是不是太著急了點,怎麽也要等到十六歲啊!
而麵對劉泰天生神力,劉泰軍營中與之摔跤的戰士們也都不需要留力。
因為你就算用盡全力,都未必都能夠打敗又漲了一歲的劉泰。
在軍隊中,硬實力就最是能讓人佩服的,如果這人能一連摔跤四個時辰都不帶休息的,那就更讓人佩服了。
劉泰跟著軍營中的戰士們訓練了一天,倒也不見什麽疲勞,每天晚上隻需要睡一覺,感覺自己便是精力滿滿了。
當然,也許是因為比較起在泫氏縣時,物資短缺都需要找當地的泫氏王氏幫忙,但迴到鄴城之後,至少許多基礎物資找去王璋,基本上都是會給的。
在鄴城,王璋的出麵調節的情況下,大大小小的世家願意拿出糧食供養王彌的軍隊。
所以,劉泰這兩千人的軍需雖然算不上多好,但至少不缺就是了,尤其三餐以及劉泰提出來的一些醫療物資,王璋也都盡可能的給劉泰弄過來。
這裏麵既有王璋王彌對劉泰的照顧,同樣也有劉泰打下鄴城,這次又救援上黨的功勞。
因劉泰年齡太小,讓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升官給劉泰獎賞,那便在軍隊輜重上加以賞賜,其他的人若看不過去,也立下功勳也就是了。
但實際上,類似奪取鄴城這樣北方關鍵城市的功勳,還真不好立下。
王彌麾下的眾人就先不多說了,麵對西晉的將帥,吃虧卻是比得勝多。
甚至就算石勒,在拿下邯鄲常山等地,想向幽州那邊進軍,卻是遇到把他爆錘的王浚。
可以說,雖然匈奴漢國的軍隊開始四麵出擊,但因為上黨郡被劉琨所奪,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幾分束手束腳,並沒剛出太行山攻下鄴城時那種虎踞雄視。
正如此,所以此刻周圍反而平靜了下來,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似的。
而對劉泰來說,自己有機會那就征伐,沒有機會那就抓緊訓練。
隨著麾下士卒的規模擴大,劉泰偶爾跟著士卒們摔跤增進感情,通過武勇在士卒們麵前展現自己的能力,從而讓士卒們對自己更加的有信心。
但同時,劉泰每周也都會把屯長跟軍史招募起來,一起進行思想上得討論。
劉泰來自現代,自然知道軍紀的重要性,但劉泰更知道,軍隊不能隻靠軍紀!
因為軍紀隻能解決士卒們不能做什麽,但不能解決士卒們為什麽去做的問題。
劉泰很清楚,思想與行動是必須要統一的,如果士卒們的思想與行動不統一,那就不能夠讓士卒們發揮出主觀能動性,以及更重要得不能讓士卒們去戰勝對死亡的恐懼!
而劉泰的目的,就是想訓練出一支能盡可能拔高他們在戰場上心理承受能力的軍隊。
不說能完成一個連陣亡百分之四百,但依舊還有戰士願意前赴後繼的軍魂。
但至少陣亡百分之四十,他們依舊願意為了自己戰鬥下去,那在冷兵器時代,自己就不用怕任何對手,哪怕是踩到了什麽陷阱,怕也能直接踩著陷阱爆殺對方。
而能夠達到這一種操作的最簡單方式就是去認識他們每一個人,去叫出他們的名字,去跟他們家長裏短的聊事情,讓他們有一種感覺,自己是懂他們的!
但現實是,劉泰嚐試了一下以後,不得不承認自己做不到。
自己穿越的時候,上天頂多看自己可憐給了自己天生神力這個能夠在戰場上活下來的本事,至於過目不忘,那是真沒有。
而這一條記住他們所有人名字的路走不通之後,那就隻有另外一條路了,自己許他們美好的期望,讓他們跟自己一起為這一個美好期望奮鬥,用他們作為翅膀,幫助自己飛翔。
劉泰看著被自己召集起來的軍吏與屯長,開口道,“以後每周當給將士一天休息,而我們也借助這一天來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解除疑惑,以誌同道合,砥礪同行。”
這些軍史看著劉泰把他們聚集了起來,卻忍不住麵麵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麽。
劉泰看著眾人說道,“大家覺得現在的晉廷好嗎?!”
“晉廷自然不好!”在場很快便是有人道,“若晉廷好的話,我們又何必要反晉廷!”
說實話,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在所有人的心中。
因為這裏的人要麽是反派出身,而另外一批人則是豪族寒門中的旁支。
他們的地位到底有多尷尬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他們如果不是劉泰真的很需要會《漢書》的人,說不定那些落魄的豪族世家都不會讓他們背了一兩章漢書然後就丟到劉泰這裏,用他們的剩餘價值來盡可能的庇護家族。
他們讀過書認識字,在晉廷天生便超過95%的人,但正是因為讀過書認識字,所以他們才更加的絕望。
因為他們麵對得是橫亙在了他們麵前的《九品中正製》,在這套製度下,他們讀書,識字,然後他們發現自己沒任何階梯,看到得隻是出身決定命運。
這就就好像現代本科生占了總人口的3.69%,他們通過完整的學習來到社會上,卻發現社會上的生產資料早就已經被他們的前輩給占領了。
他們的晉升通道,就好像越來越高難度的論文查重率一樣,肉眼可見得變得不斷狹窄,令人感覺到窒息。
當然,現代社會再卷,至少還有上升的渠道,但對魏晉南北朝那些寒門旁支來說,他們甚至連讓他們卷的渠道都沒有。
這讓他們多麽的絕望。
正是如此,麵對著劉泰的迴答,越底層的人就越是堅定,不論是底層的百姓,還是底層的讀書人,所需要得絕對不是一個自己一眼就能看到頭頂的天花板。
劉泰聽到這話,繼續道,“晉廷不好,對內不能安撫百姓,對外不能驅逐異族,是注定要被毀滅的,但我們這就必須要談到下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麽要複漢!”
劉泰說到這裏,示意眾人繼續的討論,其他的人,卻也在這時候小心翼翼談論起來:
“司馬乃是劉姓,複漢豈不是理所當然之事!”
“我們現在乃是跟著漢國,若不複漢,難道還能複其他的國不成!”
“劉姓到底是國姓,若是不跟著劉姓複漢,那我們還怎麽複興!”……
很快,眾人紛紛議論,談論著,談論著,卻有人道,“劉司馬您有什麽高見!”
劉泰看眾人的注意力重新放到自己的身上,從容笑了笑,然後道:“高見當不上,隻不過,我們大家都算閱讀過《漢書》。
清楚知道自從始皇帝崩,高祖統一天下,王莽篡位,光武複興大漢。
如今司馬氏先指洛河為誓,後當街殺皇帝,乃天下最無恥之輩竊取高位,所以晉廷一統便遲暮,如今山河鼎沸,當是漢室三興,取此天下!”
“司馬您的意思是,這晉廷必備大漢所滅?!”眾人聽著劉泰的話,卻有幾分難以置信!
而劉泰此刻斬釘截鐵道,“此事必然!複漢並不是我胡言亂語,隨便說說的。
你們且想,為什麽霸王縱橫一世,卻偏偏敗於高祖,王莽一手遮天,卻遮不住光武流星。
至少史書之上,每當天下統一卻生民鼎沸之時,不都是漢家大興,撥亂反正!
我華夏自從始皇稱帝起,不全是這樣的曆史嗎!
也許道路曲折,但曆史上的漢字,不都是在華夏黯淡時閃耀嗎!”
劉泰自然知道,接下來是五胡亂華,是整個華夏最黑暗的曆史。
但眼前的這些人不知道啊!
而且就算五胡亂華,到底是匈奴漢國滅得西晉,劉泰的這套理論絕對也是能經曆得起實踐檢驗得真理。
至少在接下來一二十年,誰都不能否認這理論的真實性。
而劉泰所要做得,就是要先把漢室三興,劉氏迴歸的名頭先吹出去,成不成的不重要。
重要得是要讓自己手下的人有信心,相信司馬氏必滅,劉氏必勝。
也就隻有如此,思想上才能完成真正的統一,也正是如此,才能統一眾人的信念。
此刻,這時候聽著劉泰話語的眾人卻麵麵相覷,有些難以相信劉泰的論斷,
“司馬的話是有道理的!”習主薄走出來,看著劉泰道,“但匈奴漢國,真的是大漢嗎?!”
劉泰聽到這話,不由深吸了一口氣。
自己這套理論在正常情況下是沒問題的,為了大漢而奮鬥,至少在司馬家掌權的這些年來,絕對是一個相當能讓人舍身奮鬥的口號,尤其司馬家越墮落,那這個口號就更響亮。
但劉泰必須要直麵一個問題,那就是匈奴不是大漢,哪怕匈奴自身不論是多麽的標榜自己是大漢,但是在漢人的眼中,他們便是不是!
廢話,如果他們是大漢的話,自己怎麽可能跟著他們混,自己還怎麽接手他們改革失敗的遺產!
“隻要是著漢衣,寫漢字,說漢話,行漢禮,尤其他們所尊的國號為漢,那就是漢!”劉泰看著習主薄並沒任何迴避,“我華夏不看血統,我華夏看重得是文華。”
“那如果等到匈奴勢力成長,終究露出了異族麵孔,不再以漢自稱呢!”習主薄麵對劉泰卻沒後退,而是繼續道。
“我乃景王之後,為大漢我可以九死不悔,若最終匈奴與大漢兩分,我必然與之決裂。
但現在,我們的敵人是晉廷,我們的歸屬是大漢,我們的目標便是反晉複漢!”
劉泰看著習主薄,卻是坦然表露自己的立場,並沒有絲毫的動搖。
而聽到劉泰的話,習主薄對著劉泰恭敬的行禮,很快便又有其他的人,開始跟著劉泰討論了其他有關的話題。
說實話,這些人之中對於劉泰有著太多想要討論的東西了,比如為什麽教授漢書,比如對於接下來的局勢,又比如軍營之中的二三事。
總而言之,劉泰就是需要通過這樣的談論,讓自己了解基層的信息,同時也要傳達自己的意誌。
最重要得是需要讓麾下士卒在思想上明白自己因何而戰,自己又為何而戰。
當然,這時候還隻是開始,思想力量還沒真正展露出來,那種為了信念而奮不顧身燃燒的感覺,還沒有在自己麾下的戰士們身上出現。
因為現在的劉泰官職也不過隻是一個司馬,一個小小司馬,這樣的職務是支撐不起劉泰給他們灌輸的思想。
但對劉泰來說,隻是來掃清他們眼前的蒙昧,讓他們主動去學習漢書就足夠了。
因為曆史本身就是培養民族主義最好的養分,這些養分在漢這個大旗下。
他們,甚至包括劉泰自己都會成為匈奴漢國最好的打手,但當匈奴漢國沒完成漢化,南匈奴與漢人徹底爆發衝突時,那自己便能憑借這些事先灑下的種子,狠撈一筆政治資產。
畢竟整個魏晉南北朝,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少數民族征服漢民族,但又被漢民族的文化同化的過程。
而南匈奴非常的不幸,他完全可以說為王前驅了。
因為至少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所有少數民族都盲人過河般摸索如何去統治漢民族。
但他們並沒發覺哪怕他們靠著武力打敗了腐朽的漢民族之後,依舊需要麵對韌性十足的漢文化的反噬。
這漢文化處理好了,他們成為漢民族,處理不好,就跟漢民族爆發必然的矛盾與戰爭。
而劉泰則是開始拿出民族主義的這個武器至少在二十一世紀都能夠仰臥起坐的先進思想作為武器,有意識的去培養民族主義的火種。
真到五胡亂華時,在麵對自己的主要對手之時,那就能取得絕對的版本優勢。
劉泰明白,因為自己的年齡,這時段不是自己的版本。
但自己可以去準備下一個版本專屬於自己的神兵利器,那就是大漢的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