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開口求情
重生複仇:本公主就是六親不認 作者:小滿的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心猛地一跳。
有淡淡的酒氣將李清瑤圍繞起來。
與旁人不同,這清淡的酒香裏還夾雜著一絲好聞的青竹之氣,沒有熏香的味道,清清爽爽,亦如蕭府竹屋後的那一片清水綠意。
“你怎麽來了?”
李清瑤揚起頭,看著將她護在身後的人。
“唿延大人出來醒酒的時辰太長了。”
離開時,蕭瑾寒側頭,眼底有深意湧動,似笑非笑地的看了李清瑤一眼,補了一句:“順帶來瞧瞧美人窩裏的美人,究竟能將人的魂勾走到何處去。”
“你......酒瘋子。”
怔愣了一瞬,李清瑤許久才嘀咕出了一句。
兩人之間她雖已是下風,但還是抬起下巴別開眼,輸人不輸陣地匆匆往尚膳監走。
秋雨停後未有月色。
李清瑤將醒酒湯和一小碗她親手做的雞湯銀絲麵遞給王公公,而後離開了前頭。
道上比平日裏要黑上幾分,李清瑤行的慢,剛走了沒多久,王公公就氣喘籲籲地趕了過來。
同她算的剛剛好。
“安樂公主請留步,皇上讓奴才來請公主過去一趟。”
“越國使臣這就退了?”
“哪能呢,那頭還熱鬧著,不過是陛下有旁的事要處理,便先迴來了。”
“看來定是太子哥哥在那頭替父皇陪著,我就知道,太子哥哥最像父皇,定是能接父皇的手,幫父皇辦事。”
李清瑤彎著眼,邊說邊同王公公往迴走:“以後我得多同太子哥哥親近一些才好。”
這感歎剛溢出唇角,就見王公公眉眼急的皺成了一團:“公主這話往後可得少說,尤其是切莫當著陛下的麵。”
“怎麽了嗎王公公?”
李清瑤每次水眸瞪圓,帶著不解眨眼時,都帶著惹人憐愛的純真爛漫。
尤其王公公也算看著這位公主長大,見其如此心無城府,便忍不住想多提醒兩句。
“幾位皇子自是都像陛下,身份尊貴,但陛下春秋鼎盛,哪能聽這些代替之事,何況太子適才在宴席上惹惱了陛下,公主稍後進去時,可千萬莫說漏了嘴。”
“啊,是我思慮不周,還好有王公公在旁提點。”
李清瑤輕唿了一聲,對著王福祿莞爾一笑,滿眼感激。
“公主言重了,奴才分內之事。”
直到李清瑤進了大殿,王福祿還對著那道背影連連點頭。
這位公主能得這麽多年的寵愛不是沒有緣由。
本就是一副傾城之貌,偏偏還聰慧又懂進退,對他們這些宮裏頭的奴才也沒多少架子。
那些個傳聞雖不知是從何處開始起來的,但他這個經常會看見安樂公主的人,自是知曉這位本身的性子。
哪怕是之前過了的四公主李憶姝,一母同胞,也不及這位半分。
......
大殿裏換了新的醒神香。
李清瑤靠近時,高座上的帝王剛吃完她煮的銀絲麵,瞧著心情頗好的樣子。
“沒想到我們安樂竟有如此手藝,看來平日裏還是太懶了些,竟到今日才讓朕嚐到這味道。”
“父皇別笑話兒臣了,不過是下碗麵而已,哪能有這般厲害,父皇怕是剛剛宴席上隻顧著飲酒,突然吃到暖和的東西,才覺得合胃口。”
李清瑤笑得乖巧,見旁邊的醒酒湯還冒著熱氣,她便上前仔細地倒了一小碗。
隻是柔和的語氣下,是如枯井一般的冷淡黑瞳。
像是祭奠,又像是嘲諷著那虛無縹緲的親情,
“酒味這麽重,父皇可得顧好身子,別被那越國勞什子使臣給誆醉了。”
“如此小國,不足為懼。”
聽著帝王的口氣,李清瑤垂眸斂下目色。
這樣的不足為懼,靠的都是那些衝在前頭的將領士兵。
可別說那些個拚了命的小兵,就連曾經驍勇善戰的那些將軍,如今活下來的也是寥寥無幾。
這般想著,李清瑤順勢又想到了蕭瑾寒的身上。
他的每次勝仗,都是賞賜未下,將軍之位便已被還了上去。
幾百年來都沒有過的先例。
沒有絲毫拖泥帶水,讓提著筆杆子的文官怎麽都尋不到抨擊之處。
思緒轉了一圈被拉迴,李清瑤看著金色的藥汁,語氣惆悵。
她不在乎帝王醉酒幾分,更不在乎帝王會不會被誆騙。
她隻在乎明天能不能把李旭文弄出來,去往刀口上撞一撞。
“父皇,那越國使臣來的突然,這幾日的宮宴聽聞又頗為熱鬧,兒臣在想,能不能替旭文討一恩典,讓他跟著幾位兄長學一學待客之道。”
見帝王的臉色沉了沉,李清瑤並未收斂,反倒是更認真了幾分。
她這個做姐姐的忍了這麽久,再不幫她那好弟弟說幾句話,換誰都會覺得她有異樣。
如今這個時候,剛剛好。
“父皇莫惱,兒臣知曉這話說出來許是會讓父皇不喜,但旭文畢竟是皇子,往後若是去了封地,總不能一摸瞎什麽也不會。”
“再者,往年他國來訪,皇子公主們都在,憶姝她已經......沒道理又無端少一個。”
帝王將碗裏的醒酒湯喝了個幹淨,碗底落下的聲音有些沉,但比不上帝王話語裏的威壓重。
“這是你的主意,還是你母親的指使?”
李清瑤自嘲一笑,退到了前頭,讓帝王能瞧清自己的神色。
“若是母親指使,兒臣此刻求的,怕是讓金禧宮的人鬆一鬆了,可兒臣知曉,有些事該提,有些事卻是碰都不能碰,母親她一直以為是因著旭文的賭才失了勢,想來,也是沒能明白父皇的深意。”
“你母親若是有你一半聰慧,這貴妃之位也不會像如今一般,徹底與她失了緣分,但話既然說到了這裏,安樂,你該是知曉,你母親這人,身上背的可不僅僅是勾結外戚之罪。”
“淑妃娘娘提起過此事,還有之前父皇收進後宮的竹曲,她說的話,兒臣亦是信了幾分,所以替母親求情這等事,兒臣做不出來,還請父皇放心。”
治宗皇帝盯著下頭規規矩矩站著的女兒。
饒是她剛剛在前行了個大禮,那舉手投足間的姿態也透著旁人不可企及的優雅,讓人無端想起曾經朝明宮裏,那清冷孤傲的女子。
有淡淡的酒氣將李清瑤圍繞起來。
與旁人不同,這清淡的酒香裏還夾雜著一絲好聞的青竹之氣,沒有熏香的味道,清清爽爽,亦如蕭府竹屋後的那一片清水綠意。
“你怎麽來了?”
李清瑤揚起頭,看著將她護在身後的人。
“唿延大人出來醒酒的時辰太長了。”
離開時,蕭瑾寒側頭,眼底有深意湧動,似笑非笑地的看了李清瑤一眼,補了一句:“順帶來瞧瞧美人窩裏的美人,究竟能將人的魂勾走到何處去。”
“你......酒瘋子。”
怔愣了一瞬,李清瑤許久才嘀咕出了一句。
兩人之間她雖已是下風,但還是抬起下巴別開眼,輸人不輸陣地匆匆往尚膳監走。
秋雨停後未有月色。
李清瑤將醒酒湯和一小碗她親手做的雞湯銀絲麵遞給王公公,而後離開了前頭。
道上比平日裏要黑上幾分,李清瑤行的慢,剛走了沒多久,王公公就氣喘籲籲地趕了過來。
同她算的剛剛好。
“安樂公主請留步,皇上讓奴才來請公主過去一趟。”
“越國使臣這就退了?”
“哪能呢,那頭還熱鬧著,不過是陛下有旁的事要處理,便先迴來了。”
“看來定是太子哥哥在那頭替父皇陪著,我就知道,太子哥哥最像父皇,定是能接父皇的手,幫父皇辦事。”
李清瑤彎著眼,邊說邊同王公公往迴走:“以後我得多同太子哥哥親近一些才好。”
這感歎剛溢出唇角,就見王公公眉眼急的皺成了一團:“公主這話往後可得少說,尤其是切莫當著陛下的麵。”
“怎麽了嗎王公公?”
李清瑤每次水眸瞪圓,帶著不解眨眼時,都帶著惹人憐愛的純真爛漫。
尤其王公公也算看著這位公主長大,見其如此心無城府,便忍不住想多提醒兩句。
“幾位皇子自是都像陛下,身份尊貴,但陛下春秋鼎盛,哪能聽這些代替之事,何況太子適才在宴席上惹惱了陛下,公主稍後進去時,可千萬莫說漏了嘴。”
“啊,是我思慮不周,還好有王公公在旁提點。”
李清瑤輕唿了一聲,對著王福祿莞爾一笑,滿眼感激。
“公主言重了,奴才分內之事。”
直到李清瑤進了大殿,王福祿還對著那道背影連連點頭。
這位公主能得這麽多年的寵愛不是沒有緣由。
本就是一副傾城之貌,偏偏還聰慧又懂進退,對他們這些宮裏頭的奴才也沒多少架子。
那些個傳聞雖不知是從何處開始起來的,但他這個經常會看見安樂公主的人,自是知曉這位本身的性子。
哪怕是之前過了的四公主李憶姝,一母同胞,也不及這位半分。
......
大殿裏換了新的醒神香。
李清瑤靠近時,高座上的帝王剛吃完她煮的銀絲麵,瞧著心情頗好的樣子。
“沒想到我們安樂竟有如此手藝,看來平日裏還是太懶了些,竟到今日才讓朕嚐到這味道。”
“父皇別笑話兒臣了,不過是下碗麵而已,哪能有這般厲害,父皇怕是剛剛宴席上隻顧著飲酒,突然吃到暖和的東西,才覺得合胃口。”
李清瑤笑得乖巧,見旁邊的醒酒湯還冒著熱氣,她便上前仔細地倒了一小碗。
隻是柔和的語氣下,是如枯井一般的冷淡黑瞳。
像是祭奠,又像是嘲諷著那虛無縹緲的親情,
“酒味這麽重,父皇可得顧好身子,別被那越國勞什子使臣給誆醉了。”
“如此小國,不足為懼。”
聽著帝王的口氣,李清瑤垂眸斂下目色。
這樣的不足為懼,靠的都是那些衝在前頭的將領士兵。
可別說那些個拚了命的小兵,就連曾經驍勇善戰的那些將軍,如今活下來的也是寥寥無幾。
這般想著,李清瑤順勢又想到了蕭瑾寒的身上。
他的每次勝仗,都是賞賜未下,將軍之位便已被還了上去。
幾百年來都沒有過的先例。
沒有絲毫拖泥帶水,讓提著筆杆子的文官怎麽都尋不到抨擊之處。
思緒轉了一圈被拉迴,李清瑤看著金色的藥汁,語氣惆悵。
她不在乎帝王醉酒幾分,更不在乎帝王會不會被誆騙。
她隻在乎明天能不能把李旭文弄出來,去往刀口上撞一撞。
“父皇,那越國使臣來的突然,這幾日的宮宴聽聞又頗為熱鬧,兒臣在想,能不能替旭文討一恩典,讓他跟著幾位兄長學一學待客之道。”
見帝王的臉色沉了沉,李清瑤並未收斂,反倒是更認真了幾分。
她這個做姐姐的忍了這麽久,再不幫她那好弟弟說幾句話,換誰都會覺得她有異樣。
如今這個時候,剛剛好。
“父皇莫惱,兒臣知曉這話說出來許是會讓父皇不喜,但旭文畢竟是皇子,往後若是去了封地,總不能一摸瞎什麽也不會。”
“再者,往年他國來訪,皇子公主們都在,憶姝她已經......沒道理又無端少一個。”
帝王將碗裏的醒酒湯喝了個幹淨,碗底落下的聲音有些沉,但比不上帝王話語裏的威壓重。
“這是你的主意,還是你母親的指使?”
李清瑤自嘲一笑,退到了前頭,讓帝王能瞧清自己的神色。
“若是母親指使,兒臣此刻求的,怕是讓金禧宮的人鬆一鬆了,可兒臣知曉,有些事該提,有些事卻是碰都不能碰,母親她一直以為是因著旭文的賭才失了勢,想來,也是沒能明白父皇的深意。”
“你母親若是有你一半聰慧,這貴妃之位也不會像如今一般,徹底與她失了緣分,但話既然說到了這裏,安樂,你該是知曉,你母親這人,身上背的可不僅僅是勾結外戚之罪。”
“淑妃娘娘提起過此事,還有之前父皇收進後宮的竹曲,她說的話,兒臣亦是信了幾分,所以替母親求情這等事,兒臣做不出來,還請父皇放心。”
治宗皇帝盯著下頭規規矩矩站著的女兒。
饒是她剛剛在前行了個大禮,那舉手投足間的姿態也透著旁人不可企及的優雅,讓人無端想起曾經朝明宮裏,那清冷孤傲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