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浩雲是很想去京都一趟的。
因為他來到這個世界一年多,始終都是在這青田鄉、河濱鄉打轉。
青田鄉還全部地方都去溜達過,河濱鄉卻隻在岩上家的地盤溜達過。
所以很想去外麵見見世麵。
但顯然現在是不可能的。
他身為織田家的家督,而且還是沒有繼承人的家督,織田家上下人等,根本就沒人敢讓他溜達出織田家勢力範圍。
因為外麵太危險了,而陳浩雲一旦出意外完蛋,現在這個在開墾完畢後,知行可能會暴增到百萬石的織田家,就會瞬間崩塌。
誰都承受不住這樣的代價。
所以陳浩雲就隻能縮在自己地盤,伸長脖子眼睜睜的打量著四周。
他知道自己要去京都玩,那就隻有帶著大軍出動的一個可能。
不過京都好像距離青田鄉不遠,因為大概一個月,之前派遣去京都上貢,負責申請封爵任務的武士們,就已經屁顛顛喜氣洋洋的迴來了。
他們有些得意有些顯擺的向眾人展示三份綢緞卷軸。
這三個玩意一拿出來,圍觀的武士們齊刷刷的歡唿起來。
然後一票人,就這麽非常有秩序和規矩的跪坐,看著那票前往京都執行任務的武士,用托盤托著三份卷軸的向陳浩雲奉上。
侍從把卷軸接過,送到陳浩雲麵前。
帶隊的武士立刻很恰好的說道:“主公,這次朝廷非常大方,在聽聞主公的功績後,不但直接冊封主公為青田鄉侯,還額外賜予了河濱鄉侯和山嵐鄉侯這兩個鄉侯身份。”
“臣等恭賀主公成為鄉侯,恭賀主公擁有對河濱鄉和山嵐鄉的宣示權!願我織田家光照千古!”其他武士們立刻整齊劃一的高唿道。
陳浩雲挑挑眉,這幫家夥能夠喊得這麽整齊,不是遇到這事時,就必須如此說話,那就是他們私底下經過訓練了。
“還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達成所願。”陳浩雲也如此謙虛的說。
然後讓眾武士起身,這才拿起一份卷軸打開,自動認識這個世界的文字,上麵廢話一大段,意思就一個,冊封織田信長為青田鄉侯,負責青田鄉一切事務,封領禦民防敵。
有了這個玩意,自己就是公認的青田鄉侯,有資格玩鄉戰。
是的,別看陳浩雲之前已經徹底的統治了青田鄉,他也可以直接調集全鄉的力量對外開戰。
但那隻是武家戰爭,不是鄉戰。
武家戰爭是,一個武家對另一個武家發起戰爭,兩個武家的所屬勢力,盟友,甚至是親族,都能夠參與進來。
是屬於不控製住,可以越打越打的戰爭。
為毛越打越打?
很簡單,誰都有盟友誰都有親族,親族的親族,盟友的盟友,在給夠利益下,那都是能夠牽連進來的。
曆史上就曾經發生過,原本隻是兩個百石武家的戰爭,然後開始蔓延成遍及全世界的戰爭。
為了限製這點,所以後麵才會潛規則的規定,小武家之間的戰爭,大武家不得參與,因為大武家一參與立刻就會引發大戰,這是誰都不樂意看到的。
而這也是當初織田家和渡口家開打,其他人隻是邊上看熱鬧,沒摻和進來的緣故。
反正簡單來說,武家戰爭,沒有地域限製,隻有親緣盟約限製。
就是隔著天遠,你要樂意,你也可以宣布要參加某個武家和某個武家的戰爭,表態要支持他們中的某一個。
要是你周邊有人支持另一個,那麽就可以開打了。
而鄉戰、郡戰、國戰這類。
那就是限製了地域戰爭範圍。
不是這個範圍的,潛規則規定不要摻和。
當然,你硬要摻和,那也沒人奈你何,但破壞潛規則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
就比如之前河濱鄉和青田鄉開打,這兩個鄉內擁有土地的武家,都必須參加戰爭。
不是主要勢力的,比如不是岩上家和青田家所屬以及盟友,可以不用傾盡全力,派出標準血稅兵額參與就行。
當然,你想要從中獲得利益,自然可以加大兵力。
這點很自由的。
一般來說,這種鄉戰,鄉黨們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參與。
敗了,不是主力的鄉黨,其實損失不大。
勝了,不是主力的鄉黨,獲得的利益也不大。
按理來說,這種戰爭關外圍勢力屁事哦。
但沒奈何,潛規則,鄉戰,身為鄉黨就必須參與,參與力度深不深就另一迴事。
之所以有這樣的潛規則,恐怕是怕主力在前麵打生打死,然後外圍趁機占便宜,甚至掏後肛,讓主力功虧一簣。
所以幹脆就規定,鄉戰,鄉黨必須統一行動,不得三心兩意。
這樣敗了都沒話好說。
估計外圍不想主力反過來把他們幹掉,所以也就認可了這個潛規則。
畢竟就出一筆血稅罷了,承受得住。
同樣,鄉戰的時候,兩個交戰鄉之外的地方,不得摻和進去。
鄉戰隻論鄉黨,不論親屬聯盟的。隻要你不是在交戰鄉有土地的武家,你和某一方關係再好,你都不能摻和進來。
因為你是外鄉人,這是人家本身鄉黨的戰鬥。
這鬼世界亂七八糟的規矩真是多。
陳浩雲如此吐槽著。
但也滿意的把卷軸收起,有了這個冊封文件,玩鄉戰的時候,他就可以號令整個青田鄉的所有武家。
鄉戰時,連和他毛線關係都沒,但隻要有土地在鄉裏的武家,都必須聽從他這個鄉侯的命令出兵作戰。
沒有這個冊封,那他再怎麽強大,玩的都是武家戰爭,沒法讓鄉內其他有主的武家出兵。
打開另外兩個卷軸查看,內容大部分一致,也就是一個是冊封為河濱鄉侯,一個是冊封為山嵐鄉侯。
對這種隨意把其他鄉的鄉侯給冊封出來的事,這個世界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朝廷就靠濫賣官爵過日的。
甚至到處溜達,今天有吃明天餓肚子的浪人,可能身上都有個鄉侯的身份。
陳浩雲甚至敢說,擁有青田鄉侯冊封卷軸的人,沒有一百也有幾十個!
所以說到底,這種朝廷冊封就是張皮。
讓一些落魄的家夥自我介紹的時候能夠顯擺一下。
不過這皮也有作用。
就比如陳浩雲,他沒攻陷青田鄉之前,就算有青田鄉侯身份,外人也對他這個身份嗤之以鼻。
但他占據青田鄉侯,立刻就人人認可他是真正的青田鄉侯。
以後一說青田鄉侯,單指的就是他了。其他的青田鄉侯得掛個姓氏。
同樣,現在河濱鄉侯和山嵐鄉侯,都是指這兩個鄉的真正主人。
但陳浩雲擁有這兩個爵位,他隻需要把這兩個鄉打下來,那就可以直接發動鄉戰,還光明正大,名正言順。
所以說,就算是一張皮,那也是有用的。
因為他來到這個世界一年多,始終都是在這青田鄉、河濱鄉打轉。
青田鄉還全部地方都去溜達過,河濱鄉卻隻在岩上家的地盤溜達過。
所以很想去外麵見見世麵。
但顯然現在是不可能的。
他身為織田家的家督,而且還是沒有繼承人的家督,織田家上下人等,根本就沒人敢讓他溜達出織田家勢力範圍。
因為外麵太危險了,而陳浩雲一旦出意外完蛋,現在這個在開墾完畢後,知行可能會暴增到百萬石的織田家,就會瞬間崩塌。
誰都承受不住這樣的代價。
所以陳浩雲就隻能縮在自己地盤,伸長脖子眼睜睜的打量著四周。
他知道自己要去京都玩,那就隻有帶著大軍出動的一個可能。
不過京都好像距離青田鄉不遠,因為大概一個月,之前派遣去京都上貢,負責申請封爵任務的武士們,就已經屁顛顛喜氣洋洋的迴來了。
他們有些得意有些顯擺的向眾人展示三份綢緞卷軸。
這三個玩意一拿出來,圍觀的武士們齊刷刷的歡唿起來。
然後一票人,就這麽非常有秩序和規矩的跪坐,看著那票前往京都執行任務的武士,用托盤托著三份卷軸的向陳浩雲奉上。
侍從把卷軸接過,送到陳浩雲麵前。
帶隊的武士立刻很恰好的說道:“主公,這次朝廷非常大方,在聽聞主公的功績後,不但直接冊封主公為青田鄉侯,還額外賜予了河濱鄉侯和山嵐鄉侯這兩個鄉侯身份。”
“臣等恭賀主公成為鄉侯,恭賀主公擁有對河濱鄉和山嵐鄉的宣示權!願我織田家光照千古!”其他武士們立刻整齊劃一的高唿道。
陳浩雲挑挑眉,這幫家夥能夠喊得這麽整齊,不是遇到這事時,就必須如此說話,那就是他們私底下經過訓練了。
“還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達成所願。”陳浩雲也如此謙虛的說。
然後讓眾武士起身,這才拿起一份卷軸打開,自動認識這個世界的文字,上麵廢話一大段,意思就一個,冊封織田信長為青田鄉侯,負責青田鄉一切事務,封領禦民防敵。
有了這個玩意,自己就是公認的青田鄉侯,有資格玩鄉戰。
是的,別看陳浩雲之前已經徹底的統治了青田鄉,他也可以直接調集全鄉的力量對外開戰。
但那隻是武家戰爭,不是鄉戰。
武家戰爭是,一個武家對另一個武家發起戰爭,兩個武家的所屬勢力,盟友,甚至是親族,都能夠參與進來。
是屬於不控製住,可以越打越打的戰爭。
為毛越打越打?
很簡單,誰都有盟友誰都有親族,親族的親族,盟友的盟友,在給夠利益下,那都是能夠牽連進來的。
曆史上就曾經發生過,原本隻是兩個百石武家的戰爭,然後開始蔓延成遍及全世界的戰爭。
為了限製這點,所以後麵才會潛規則的規定,小武家之間的戰爭,大武家不得參與,因為大武家一參與立刻就會引發大戰,這是誰都不樂意看到的。
而這也是當初織田家和渡口家開打,其他人隻是邊上看熱鬧,沒摻和進來的緣故。
反正簡單來說,武家戰爭,沒有地域限製,隻有親緣盟約限製。
就是隔著天遠,你要樂意,你也可以宣布要參加某個武家和某個武家的戰爭,表態要支持他們中的某一個。
要是你周邊有人支持另一個,那麽就可以開打了。
而鄉戰、郡戰、國戰這類。
那就是限製了地域戰爭範圍。
不是這個範圍的,潛規則規定不要摻和。
當然,你硬要摻和,那也沒人奈你何,但破壞潛規則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
就比如之前河濱鄉和青田鄉開打,這兩個鄉內擁有土地的武家,都必須參加戰爭。
不是主要勢力的,比如不是岩上家和青田家所屬以及盟友,可以不用傾盡全力,派出標準血稅兵額參與就行。
當然,你想要從中獲得利益,自然可以加大兵力。
這點很自由的。
一般來說,這種鄉戰,鄉黨們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參與。
敗了,不是主力的鄉黨,其實損失不大。
勝了,不是主力的鄉黨,獲得的利益也不大。
按理來說,這種戰爭關外圍勢力屁事哦。
但沒奈何,潛規則,鄉戰,身為鄉黨就必須參與,參與力度深不深就另一迴事。
之所以有這樣的潛規則,恐怕是怕主力在前麵打生打死,然後外圍趁機占便宜,甚至掏後肛,讓主力功虧一簣。
所以幹脆就規定,鄉戰,鄉黨必須統一行動,不得三心兩意。
這樣敗了都沒話好說。
估計外圍不想主力反過來把他們幹掉,所以也就認可了這個潛規則。
畢竟就出一筆血稅罷了,承受得住。
同樣,鄉戰的時候,兩個交戰鄉之外的地方,不得摻和進去。
鄉戰隻論鄉黨,不論親屬聯盟的。隻要你不是在交戰鄉有土地的武家,你和某一方關係再好,你都不能摻和進來。
因為你是外鄉人,這是人家本身鄉黨的戰鬥。
這鬼世界亂七八糟的規矩真是多。
陳浩雲如此吐槽著。
但也滿意的把卷軸收起,有了這個冊封文件,玩鄉戰的時候,他就可以號令整個青田鄉的所有武家。
鄉戰時,連和他毛線關係都沒,但隻要有土地在鄉裏的武家,都必須聽從他這個鄉侯的命令出兵作戰。
沒有這個冊封,那他再怎麽強大,玩的都是武家戰爭,沒法讓鄉內其他有主的武家出兵。
打開另外兩個卷軸查看,內容大部分一致,也就是一個是冊封為河濱鄉侯,一個是冊封為山嵐鄉侯。
對這種隨意把其他鄉的鄉侯給冊封出來的事,這個世界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朝廷就靠濫賣官爵過日的。
甚至到處溜達,今天有吃明天餓肚子的浪人,可能身上都有個鄉侯的身份。
陳浩雲甚至敢說,擁有青田鄉侯冊封卷軸的人,沒有一百也有幾十個!
所以說到底,這種朝廷冊封就是張皮。
讓一些落魄的家夥自我介紹的時候能夠顯擺一下。
不過這皮也有作用。
就比如陳浩雲,他沒攻陷青田鄉之前,就算有青田鄉侯身份,外人也對他這個身份嗤之以鼻。
但他占據青田鄉侯,立刻就人人認可他是真正的青田鄉侯。
以後一說青田鄉侯,單指的就是他了。其他的青田鄉侯得掛個姓氏。
同樣,現在河濱鄉侯和山嵐鄉侯,都是指這兩個鄉的真正主人。
但陳浩雲擁有這兩個爵位,他隻需要把這兩個鄉打下來,那就可以直接發動鄉戰,還光明正大,名正言順。
所以說,就算是一張皮,那也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