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亮斜掛在夜空中,星星在閃爍。
夜,挾著蕭瑟的微風,吹過滴著露珠的板栗葉,擦過嘩嘩作響的油桐,劃過閃著光亮的涇河,映在火光下一個個麵色凝重的麵頰上。
帳外傳來鑼鼓的聲音。
咚——
“點將時三通鼓畢,不到者斬。”關內侯威嚴的聲音響徹蕭關。
驀地,整個蕭關蘇醒了!
營帳內充滿了盔甲和武器的摩擦聲。
“陳文清,醒醒!”
“陳文清,陳文清!”
......
阿福用力地搖晃著他,陳文清在他的手中猶如浮萍一般。
漸漸地,陳文清緩緩地睜開了雙眼,目光迷惑地看著阿福,腦海中快速地閃爍著下午下午在比武場的畫麵,他勉強地舉起有些發麻的手臂,揉了揉眼睛後說道:“阿福,外麵在喊什麽呢?”
“別問了,快起來,點將時三通鼓畢,不到者斬!”
說完,阿福拎起陳文清就往外走。
咚——
“劍,我的劍!”
“給你背著呢,快走,來不及了!”
帳外火光映天,到處都是整裝待發的將士,他們身穿戰甲手執武器魚貫而出,一個個瞪著如狼似虎地眼神,眸光中流露出無盡的憤怒和嗜殺的決心。
遠方再次傳來緊促而有力的擂鼓聲,嘹亮的號角聲悠然響起,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諾大的演武場人山人海,所有的將士們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罕見的是所有人都沒有說話,哪怕是一絲輕語都沒有,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禁聲了一般,他們隻是靜靜地等待著,目光堅毅地望著高台。
咚——
莊嚴而又肅穆的鑼鼓聲再次響起,打破了平靜的人潮,振奮著每一個將士,無數的將士目光炯炯,表情凝重。
周圍靜得可怕,陳文清仿佛聽到了大家心跳的聲音,咚咚咚——那聲音中充滿了無邊的憤怒和殺意。
就在這時,大庶長肅穆的聲音響起。
“諸將出征,蕭關授兵十萬人,而即分為三軍,如或少,臨時更定。馬步統計,總當一萬四千人,共二百六十隊當戰,重騎三萬八千人,弓手一萬二千人,斥候六千人,餘三千人守輜重。”
聽到這裏,陳文清瞬間清醒,心中震驚,滿臉愕然,目光中透露著不可思議。
整個蕭關全軍出動,發生什麽事了?
難道胡人來犯?
還是,蕭關要失守?
......
不,這不可能!
蕭關依險而立,具有獨特的地形優勢,不但雄峰環拱,深穀險阻,易守難攻,而且有還有涇水南出,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陽城的通道,屏護大昰西北的安全,更守護了大昰所有百姓的安危,怎麽會輕易動用所有的兵力呢?
難道是胡人要來攻打蕭關?
蕭關內外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北出大昰第一關之稱。
在幾千年曆朝曆代漫長的歲月裏,這裏曾經反複出現無數強大的國家,並在商業、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在那些湮沒於黃沙中的殘垣和殘破烽堠上,記錄著他們昔日的悲壯與榮耀。
過了蕭關就是大昰,整個涼州最好的地方,土地肥沃,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對胡人的誘惑是無比巨大的,以至於每年都會有小部分的胡人來犯,搶些衣物、糧食、鹽巴就倉促迴去了,來年再犯。
如果胡人要來攻打蕭關,勢必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蕭關就在這裏,周圍方圓百裏再無大路,胡人不會犯險繞路而行,隻能強行破關,否則大軍與後勤輜重部隊就會脫節,被關隘所阻,後勤輜重部隊容易被關隘守軍襲擊,還有可能麵臨前後夾擊的危險,大軍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導致全軍覆滅。
陳文清不斷思忖著,心想胡人肯定不會將屠刀指向蕭關,那關內侯為何會動用全部守軍的力量呢?
到底是要去哪裏呢?
為什麽非要集結所有兵力呢?
莫非是遭受到什麽不可抗力的原因?
難道,是大昰都城!
陳文清心中一動,想起了華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的一個“短命王朝”。
沒錯,就是秦朝。
秦帝國崛起於列強與鐵血相爭的森林中,它崇尚法家,徹底改弦更張,努力建設,統一政令,經過六代國君的努力,終於在嬴政時代橫掃六國,建立了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帝國,統一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築長城,創造了一個文明的新時代。
這樣的一個強大的帝國卻隻統治了十五年。
秦帝國之所以在統一十五年後就轟然倒塌,和它忙於擴張和建設忽視民生了有關,和焚書坑儒寒了關東人的心有關,和中央集權不肯分封和郡縣並存有關。
但是,這些原因隻會導致如果有人起義,振臂一唿,定會有人揭竿而起,卻不會導致秦真正的滅亡。
始皇帝統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國,內憂外患無時無刻不再折磨著他,但是最終他還是做出了決定,八十萬王者之師分成兩支,一支駐守嶺南,抵禦百越,另一支是屯駐在長城沿線,主要防備匈奴的“北部軍”,這個決定讓大秦帝國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朵璀璨的浪花。
令人唏噓的是帝國遭遇滅亡危機的時候,王離率領的二十萬大軍趕迴救駕,留下十萬大軍繼續守衛邊疆,防止匈奴乘虛而入,最終死於巨鹿。
然而,這支橫掃六國駐守在嶺南的五十萬鐵騎並沒有支援,強大的大秦帝國僅靠一些囚犯組成的臨時軍隊抵抗,結果可想而知。
陳文清不是趙陀,並不明白趙佗為什麽沒有帶兵迴去護駕,而是留在嶺南靜觀其變。
但是,如果陽城真的失守了,關內侯會如何決斷呢?
他會率領蕭關所有的將士支援陽城嗎?
還是他也會等待一個“建國”的時機?
這一切的一切,並沒有人告訴陳文清,似乎他身邊的每一個將士都不知道,但是他們都整裝待發,隨時聽從號令全軍出擊。
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隨吾出征——”
“殺——”
“殺——”
“殺——”
......
霎那間,喊聲震天,宛如滾雷,戰旗獵獵,猶如驚濤駭浪......
夜,挾著蕭瑟的微風,吹過滴著露珠的板栗葉,擦過嘩嘩作響的油桐,劃過閃著光亮的涇河,映在火光下一個個麵色凝重的麵頰上。
帳外傳來鑼鼓的聲音。
咚——
“點將時三通鼓畢,不到者斬。”關內侯威嚴的聲音響徹蕭關。
驀地,整個蕭關蘇醒了!
營帳內充滿了盔甲和武器的摩擦聲。
“陳文清,醒醒!”
“陳文清,陳文清!”
......
阿福用力地搖晃著他,陳文清在他的手中猶如浮萍一般。
漸漸地,陳文清緩緩地睜開了雙眼,目光迷惑地看著阿福,腦海中快速地閃爍著下午下午在比武場的畫麵,他勉強地舉起有些發麻的手臂,揉了揉眼睛後說道:“阿福,外麵在喊什麽呢?”
“別問了,快起來,點將時三通鼓畢,不到者斬!”
說完,阿福拎起陳文清就往外走。
咚——
“劍,我的劍!”
“給你背著呢,快走,來不及了!”
帳外火光映天,到處都是整裝待發的將士,他們身穿戰甲手執武器魚貫而出,一個個瞪著如狼似虎地眼神,眸光中流露出無盡的憤怒和嗜殺的決心。
遠方再次傳來緊促而有力的擂鼓聲,嘹亮的號角聲悠然響起,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諾大的演武場人山人海,所有的將士們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罕見的是所有人都沒有說話,哪怕是一絲輕語都沒有,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禁聲了一般,他們隻是靜靜地等待著,目光堅毅地望著高台。
咚——
莊嚴而又肅穆的鑼鼓聲再次響起,打破了平靜的人潮,振奮著每一個將士,無數的將士目光炯炯,表情凝重。
周圍靜得可怕,陳文清仿佛聽到了大家心跳的聲音,咚咚咚——那聲音中充滿了無邊的憤怒和殺意。
就在這時,大庶長肅穆的聲音響起。
“諸將出征,蕭關授兵十萬人,而即分為三軍,如或少,臨時更定。馬步統計,總當一萬四千人,共二百六十隊當戰,重騎三萬八千人,弓手一萬二千人,斥候六千人,餘三千人守輜重。”
聽到這裏,陳文清瞬間清醒,心中震驚,滿臉愕然,目光中透露著不可思議。
整個蕭關全軍出動,發生什麽事了?
難道胡人來犯?
還是,蕭關要失守?
......
不,這不可能!
蕭關依險而立,具有獨特的地形優勢,不但雄峰環拱,深穀險阻,易守難攻,而且有還有涇水南出,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陽城的通道,屏護大昰西北的安全,更守護了大昰所有百姓的安危,怎麽會輕易動用所有的兵力呢?
難道是胡人要來攻打蕭關?
蕭關內外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北出大昰第一關之稱。
在幾千年曆朝曆代漫長的歲月裏,這裏曾經反複出現無數強大的國家,並在商業、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在那些湮沒於黃沙中的殘垣和殘破烽堠上,記錄著他們昔日的悲壯與榮耀。
過了蕭關就是大昰,整個涼州最好的地方,土地肥沃,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對胡人的誘惑是無比巨大的,以至於每年都會有小部分的胡人來犯,搶些衣物、糧食、鹽巴就倉促迴去了,來年再犯。
如果胡人要來攻打蕭關,勢必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蕭關就在這裏,周圍方圓百裏再無大路,胡人不會犯險繞路而行,隻能強行破關,否則大軍與後勤輜重部隊就會脫節,被關隘所阻,後勤輜重部隊容易被關隘守軍襲擊,還有可能麵臨前後夾擊的危險,大軍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導致全軍覆滅。
陳文清不斷思忖著,心想胡人肯定不會將屠刀指向蕭關,那關內侯為何會動用全部守軍的力量呢?
到底是要去哪裏呢?
為什麽非要集結所有兵力呢?
莫非是遭受到什麽不可抗力的原因?
難道,是大昰都城!
陳文清心中一動,想起了華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的一個“短命王朝”。
沒錯,就是秦朝。
秦帝國崛起於列強與鐵血相爭的森林中,它崇尚法家,徹底改弦更張,努力建設,統一政令,經過六代國君的努力,終於在嬴政時代橫掃六國,建立了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帝國,統一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築長城,創造了一個文明的新時代。
這樣的一個強大的帝國卻隻統治了十五年。
秦帝國之所以在統一十五年後就轟然倒塌,和它忙於擴張和建設忽視民生了有關,和焚書坑儒寒了關東人的心有關,和中央集權不肯分封和郡縣並存有關。
但是,這些原因隻會導致如果有人起義,振臂一唿,定會有人揭竿而起,卻不會導致秦真正的滅亡。
始皇帝統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國,內憂外患無時無刻不再折磨著他,但是最終他還是做出了決定,八十萬王者之師分成兩支,一支駐守嶺南,抵禦百越,另一支是屯駐在長城沿線,主要防備匈奴的“北部軍”,這個決定讓大秦帝國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朵璀璨的浪花。
令人唏噓的是帝國遭遇滅亡危機的時候,王離率領的二十萬大軍趕迴救駕,留下十萬大軍繼續守衛邊疆,防止匈奴乘虛而入,最終死於巨鹿。
然而,這支橫掃六國駐守在嶺南的五十萬鐵騎並沒有支援,強大的大秦帝國僅靠一些囚犯組成的臨時軍隊抵抗,結果可想而知。
陳文清不是趙陀,並不明白趙佗為什麽沒有帶兵迴去護駕,而是留在嶺南靜觀其變。
但是,如果陽城真的失守了,關內侯會如何決斷呢?
他會率領蕭關所有的將士支援陽城嗎?
還是他也會等待一個“建國”的時機?
這一切的一切,並沒有人告訴陳文清,似乎他身邊的每一個將士都不知道,但是他們都整裝待發,隨時聽從號令全軍出擊。
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隨吾出征——”
“殺——”
“殺——”
“殺——”
......
霎那間,喊聲震天,宛如滾雷,戰旗獵獵,猶如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