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為大清尋得良將!
綜武:天機不可泄露?我知無不言 作者:烽火戲曹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玉真子也猜到皇太極的想法,所以他便想早一步先將袁承誌折磨一番,讓他不敢也來到清朝。”
“誰知道皇太極直接下令,不允許任何人為難袁承誌,他要親自過問,親自審問他。”
“袁承誌被抓,他受傷嚴重,不過沒有人為他上藥,他全靠自己硬撐過來。”。
“他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京都城外的那幾人,如果到約定的時間,他沒有出去,隻怕他們也要殺進清宮。”
“他知道皇太極不會讓他好過,不過他既然落到仇人手中,就要做好赴死的準備。”
“當年他的父親什麽都沒做,隻是因為別人的一些閑言碎語,皇太極就不再相信他,殺了他,滅了他的全族。”
“更別提如今袁承誌是來刺殺他的刺客,如果不是由玉真子阻擋,也許此時的皇太極已經死了。”
“沒有人會放過刺殺自己的人,沒有人會放過意圖殺自己的刺客,何況這個人還是皇帝。”
“袁承誌對自己的下場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不畏懼,如果不能複仇,死了也是一條路。”
“次日,晚清皇帝親自提審,見袁承誌年紀輕輕武功修為,竟如此了得,自然是想為大清尋得良將。”
“不過皇太極越看袁承誌越覺得他很眼熟,但很奇怪,他並不覺得自己見過他。”
“要說皇上見過的人也不少,說眼熟,那肯定是經常見的,可硬是沒想起來這人是誰?”
“當聽到玉真子說起,對方是袁崇煥之兒後,皇太極更是感慨,嘴裏一邊說著江門虎父無犬子,一邊用奇怪的目光看著他。”
“畢竟皇太極還記得袁崇煥是怎麽死的,還記得袁家是怎麽被滅門的,那麽今日袁承誌到這裏來很可能是為了複仇。”
“看袁承誌這滿臉恨意的樣子,就知道無論他說什麽,對方都不可能消除恨意,更別提效忠清朝。”
“所以他想要將對方收入麾下,光是這一條都不可能成功,沒有人會跪在自己殺父仇人的腳下。”
李長安說到此處,眾人皆紛紛議論起來。
“袁承誌根本不可能臣服,所以他打的算盤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殺他的父親,滅他冤家滿門,這樣的仇又如何能忘?”
“換成玉真子那樣的人,別說滅門之仇了,就是其他的深仇大恨也能忘。”
“還好袁承誌不是別人,還好他記得袁家的仇恨。”
“下場當然不會好,不過不至於死。”
即便被抓住又怎麽樣?隻要我不說,誰能察覺到我背後的人?
我真正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殺皇太極,可誰能知道我背後站的人不隻是我自己。
李長安看著眾人,他繼續說道。
“除了那些為功名利祿出賣自己的人,袁承誌這樣的人,看起來就是個英雄,他不可能做這樣的事。”
“果不其然,盡管他一頓海誇,袁承誌卻絲毫不為所動,他仍舊一臉平靜的被人壓著,跪在下方。”
“似乎是注意到了皇太極的眼神,他臉色平靜的看著皇太極,眼中充滿仇恨,可卻沒有上前一步。”
“可他卻是咬牙切齒的說道:你們侵犯我大明江山,我成千上萬大明子民,恨不得食你之肉,今日前來行刺,乃是為我爹報仇,為我成千上萬的大明子民報仇。”
“袁承誌雖然是這樣說的,可隻有他自己知道,他來此的目的是為何?他雖是為報仇,卻也不全是為報仇。”
“他這麽說,隻是不想讓人察覺他真正的目的,畢竟現在闖王等人也還算是~亂軍。”
“如果此事與他們扯上關係,就會讓天下的人知道,是他們讓人來刺殺皇太極,到時與他們的名聲不利,所以袁承誌不想讓人知道這個目的。”。
“還好他本身就與皇太極有仇,如今刺殺失敗,他被抓住,就說他是來為父報仇,也沒有人會懷疑。”
“袁承誌就怕自己被抓住,所以就選擇自己來刺殺,就算任務失敗,也可說是來尋仇的。”
“這一切如他所料,他被抓住了,可他身後的人也沒有暴露,說他是來尋仇的,人人都信。”
“皇太極見袁承誌頗有骨氣,一時間引起了愛才之心,於是他命人叫了祖大壽。”
“非要祖大壽帶袁承誌迴去,好好將其調教一番,希望日後他能夠為清朝效力。”
“不過這顯然是有些多慮了,無論怎麽說,怎麽做,袁承誌都不可能為他效力。”
“這祖大壽曾是袁崇煥新任的副將,袁崇煥死後,他帶領著部下繼續抵抗清軍。”
“誰知,在此後的戰鬥中,他兩次被擒之後,又被勸降,現在一家幾十口人已經在盛京安了家。”
“他是非常崇拜袁崇煥的,袁崇煥給他的感覺絕不像是一個武將,他做的事也不像是一個武將做的事。”
“隻是當年的一切實在是太快了,快到他來不及反應,很快,袁家皆被滿門抄斬。”
“他後來也想著要找到袁承誌,好好保護他,誰料到,在他找袁承誌的時候,袁承誌已經不知所蹤。”
李長安說到此處,眾人紛紛議論起來了。
“想必當年有很多人想要救袁崇煥,隻是皇帝的速度太快,很多人沒來得及反應。”
“要知道聖旨難違,沒有人願意為了他去抗旨。”
“也有些人願意去做,隻是他們沒來得及反應。”
“現在說什麽都晚了,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
“所以他選擇自己來刺殺,是從一開始就選擇的好的路。”
本以為此次必死無疑,卻不料車到山前,居然真的有路。。
他的路不是別的,是袁崇煥曾經的副將祖大壽給的。
李長安慢悠悠地看著眾人,他繼續說道。
“從那以後,祖大壽就在盛京住了下來,說是投靠清朝,可其實皇太極也並沒有很信任他。”
“所以他這些年一直在盛京好好待著,並沒有機會出去打仗,對皇太極來說,他並不會讓兵權落入他之手。”
“要知道,兵權可是很重要的東西,怎麽可能交給一個曾經是他國的將軍?”
“誰知道皇太極直接下令,不允許任何人為難袁承誌,他要親自過問,親自審問他。”
“袁承誌被抓,他受傷嚴重,不過沒有人為他上藥,他全靠自己硬撐過來。”。
“他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京都城外的那幾人,如果到約定的時間,他沒有出去,隻怕他們也要殺進清宮。”
“他知道皇太極不會讓他好過,不過他既然落到仇人手中,就要做好赴死的準備。”
“當年他的父親什麽都沒做,隻是因為別人的一些閑言碎語,皇太極就不再相信他,殺了他,滅了他的全族。”
“更別提如今袁承誌是來刺殺他的刺客,如果不是由玉真子阻擋,也許此時的皇太極已經死了。”
“沒有人會放過刺殺自己的人,沒有人會放過意圖殺自己的刺客,何況這個人還是皇帝。”
“袁承誌對自己的下場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不畏懼,如果不能複仇,死了也是一條路。”
“次日,晚清皇帝親自提審,見袁承誌年紀輕輕武功修為,竟如此了得,自然是想為大清尋得良將。”
“不過皇太極越看袁承誌越覺得他很眼熟,但很奇怪,他並不覺得自己見過他。”
“要說皇上見過的人也不少,說眼熟,那肯定是經常見的,可硬是沒想起來這人是誰?”
“當聽到玉真子說起,對方是袁崇煥之兒後,皇太極更是感慨,嘴裏一邊說著江門虎父無犬子,一邊用奇怪的目光看著他。”
“畢竟皇太極還記得袁崇煥是怎麽死的,還記得袁家是怎麽被滅門的,那麽今日袁承誌到這裏來很可能是為了複仇。”
“看袁承誌這滿臉恨意的樣子,就知道無論他說什麽,對方都不可能消除恨意,更別提效忠清朝。”
“所以他想要將對方收入麾下,光是這一條都不可能成功,沒有人會跪在自己殺父仇人的腳下。”
李長安說到此處,眾人皆紛紛議論起來。
“袁承誌根本不可能臣服,所以他打的算盤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殺他的父親,滅他冤家滿門,這樣的仇又如何能忘?”
“換成玉真子那樣的人,別說滅門之仇了,就是其他的深仇大恨也能忘。”
“還好袁承誌不是別人,還好他記得袁家的仇恨。”
“下場當然不會好,不過不至於死。”
即便被抓住又怎麽樣?隻要我不說,誰能察覺到我背後的人?
我真正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殺皇太極,可誰能知道我背後站的人不隻是我自己。
李長安看著眾人,他繼續說道。
“除了那些為功名利祿出賣自己的人,袁承誌這樣的人,看起來就是個英雄,他不可能做這樣的事。”
“果不其然,盡管他一頓海誇,袁承誌卻絲毫不為所動,他仍舊一臉平靜的被人壓著,跪在下方。”
“似乎是注意到了皇太極的眼神,他臉色平靜的看著皇太極,眼中充滿仇恨,可卻沒有上前一步。”
“可他卻是咬牙切齒的說道:你們侵犯我大明江山,我成千上萬大明子民,恨不得食你之肉,今日前來行刺,乃是為我爹報仇,為我成千上萬的大明子民報仇。”
“袁承誌雖然是這樣說的,可隻有他自己知道,他來此的目的是為何?他雖是為報仇,卻也不全是為報仇。”
“他這麽說,隻是不想讓人察覺他真正的目的,畢竟現在闖王等人也還算是~亂軍。”
“如果此事與他們扯上關係,就會讓天下的人知道,是他們讓人來刺殺皇太極,到時與他們的名聲不利,所以袁承誌不想讓人知道這個目的。”。
“還好他本身就與皇太極有仇,如今刺殺失敗,他被抓住,就說他是來為父報仇,也沒有人會懷疑。”
“袁承誌就怕自己被抓住,所以就選擇自己來刺殺,就算任務失敗,也可說是來尋仇的。”
“這一切如他所料,他被抓住了,可他身後的人也沒有暴露,說他是來尋仇的,人人都信。”
“皇太極見袁承誌頗有骨氣,一時間引起了愛才之心,於是他命人叫了祖大壽。”
“非要祖大壽帶袁承誌迴去,好好將其調教一番,希望日後他能夠為清朝效力。”
“不過這顯然是有些多慮了,無論怎麽說,怎麽做,袁承誌都不可能為他效力。”
“這祖大壽曾是袁崇煥新任的副將,袁崇煥死後,他帶領著部下繼續抵抗清軍。”
“誰知,在此後的戰鬥中,他兩次被擒之後,又被勸降,現在一家幾十口人已經在盛京安了家。”
“他是非常崇拜袁崇煥的,袁崇煥給他的感覺絕不像是一個武將,他做的事也不像是一個武將做的事。”
“隻是當年的一切實在是太快了,快到他來不及反應,很快,袁家皆被滿門抄斬。”
“他後來也想著要找到袁承誌,好好保護他,誰料到,在他找袁承誌的時候,袁承誌已經不知所蹤。”
李長安說到此處,眾人紛紛議論起來了。
“想必當年有很多人想要救袁崇煥,隻是皇帝的速度太快,很多人沒來得及反應。”
“要知道聖旨難違,沒有人願意為了他去抗旨。”
“也有些人願意去做,隻是他們沒來得及反應。”
“現在說什麽都晚了,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
“所以他選擇自己來刺殺,是從一開始就選擇的好的路。”
本以為此次必死無疑,卻不料車到山前,居然真的有路。。
他的路不是別的,是袁崇煥曾經的副將祖大壽給的。
李長安慢悠悠地看著眾人,他繼續說道。
“從那以後,祖大壽就在盛京住了下來,說是投靠清朝,可其實皇太極也並沒有很信任他。”
“所以他這些年一直在盛京好好待著,並沒有機會出去打仗,對皇太極來說,他並不會讓兵權落入他之手。”
“要知道,兵權可是很重要的東西,怎麽可能交給一個曾經是他國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