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綜]在武俠世界快穿 作者:淺淺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2章
十五年後。
宋國, 朝堂。
「四海歸心,一統天下。」
「吾皇萬歲萬萬歲。」
趙康高坐於朝堂之上,居高臨下的望著五體投地的明國國君。
他冷眼瞧著這亡國之君手捧降書, 行三拜九叩禮高唿萬歲,心中並無半分波瀾。
趙康自三歲登基為帝, 至今已有十五年。這些年來, 宋國大力發展民生產業, 再加上天公作美連年豐收,民富則國強,國內日益顯出盛世繁華。
相比較之下, 金國本是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國家, 馬背上成長的民族驍勇善戰, 天生就有征戰四方的熱血與侵略之心, 以掠奪他國來富裕己身。
然而自打攻宋失利後,金國十萬人口滅於宋國, 多少婦人痛失父君愛子,國內本就地廣人稀,如今更是十室九空, 陷入一片愁雲慘澹之中。
雪上加霜的是,金國老皇帝得知金兵兵敗消息後怒急攻心引發舊病, 來不及留下傳位聖旨便突然駕崩了。不久, 金國陷入奪嫡內戰。
與金隔河相望的遼國眼見有利可圖, 趁機出兵攻打金國, 金國苦苦支撐, 已顯落敗之頹勢。
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而就在遼國打算一鼓作氣滅金之時, 早已與遼苦戰數年而深受其害的明國趁勢而起,遞上文書以被遼國占領的燕雲十六州為籌碼,意欲與宋結盟攻打遼國。
李情權衡利弊,後與朝中重臣商議得出結論,此事可行。
於是就在趙康登基的第七個年頭,明宋聯盟軍勢如閃電,兵分兩路以令天下震驚的速度一路直逼草原深處,先滅金後滅遼,從弱國反轉局勢,徹底將曾經的兩個強國從疆域地圖上抹去。
戰後,本該是兩個戰勝國瓜分蛋糕的慶祝宴,孰料明國司空見慣宋國積貧積弱,竟早有背棄盟約獨吞戰果之意。
不久,明國翻臉反水,將原本按照盟書該併入宋國土地的燕雲十六州自己歸入國土,並大肆在國內宣揚明帝收復河山、一雪前恥的功勞,甚至有劍指宋國之意,將他吹成了亙古未有之明君。
消息傳至宋國,全國上下皆怒不可遏,群臣一心勢要就此事與明國辯個是非曲折。雙方你來我往扯皮子扯了一年多,最終卻爭不出個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兩國相爭,既然文的不行,那就以武見真章。
李情下旨徵兵攻明,明宋兩國爆發戰爭。自汴京之危後國力蒸蒸日上的宋國對上國內勢力繁雜,日益腐敗的明國,結果可想而知。
月前,明國的降書被呈在了禦書房的書桌上。
第二日早朝,李情突然下旨宣布還政於子,當即命人撤去珠簾與鳳椅,毫不留戀的離開朝堂,這一番作為把大殿之內滿朝文武官員都給震得雙目溜圓,完全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很快他們便反應過來,太後是不想與官家爭這一統天下的盛世之功名,主動還政交接天下至尊的權勢,亦是不慕權力,不居功不自傲。
當明帝脫下龍袍穿上為臣的宋國官服,親手下跪撐上降書之時,宋國一統中原,趙康作為當代帝王,他的功績註定載入史冊,成為宋國功績最為顯著卓越的君主。
想通了這一茬的文武百官盡皆嘆服,齊聲跪地高唿「千歲」相送太後。
迴憶以往,趙康心中既有悵然若失,更多的卻是心塞。
旁人隻當太後不慕名利,哪裏知道他這親娘在他親爹的連番催促下早就想撇下兒女們一走了之,如海東青相思和紅豆一般雙宿雙棲去了。
父母離宮多時,眼下遊山玩水也不知去了何處,日子可真是瀟灑得很。
對比困與龍椅之上,脫不得身的自己,趙康越想越是心酸,隱隱有些出神了。
好在他沒多久便反應過來如今還在朝堂之上,忍著悵然給了身側的太監總管一個眼神。
身側的太監總管弓腰緩緩走下九重台階,從使臣手中接過降書遞給趙康,他略微翻看了幾眼,不辨喜怒道:「既為臣,當謹守臣子本分方是。」
卻是閉口不談施恩於亡國之君,封候封王的話語。
以頭搶地的跪在殿內明國舊主臉色十分難堪,額頭青筋暴凸,強忍著落在身上的異樣目光沒敢發作。
太監總管察言觀色,眼見趙康眼中帶出了些許不耐煩之色,當即高唱退朝。
「恭送吾皇。」
群臣跪地恭送,口唿萬歲。
趙康離開朝殿乘坐禦駕迴到禦書房,蘇夢枕已在此等候多時了。
「官家。」
蘇夢枕躬身行禮。
「明國表忠心的降書已經呈上來了,但……」趙康勾了勾唇,「朕觀這明國的君臣宗室各有算計,並不齊心呢。且明國的江湖風起雲湧,各方勢力或多或少皆與朝廷宗室重臣相互勾結,顯然圖謀不小啊。」
明國國君雖然降了宋,但內部反對之聲一直不斷,而且江湖上還有好些個打著復國旗號的江湖人到處招兵買馬。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明國的皇帝也是個窩囊廢,眼看江湖人插手國土之爭,竟然毫無作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竟也能忍著不發作!
如今明國併入宋國版圖,那些爛攤子也一併落到了趙康的頭上,他光是想想都覺得頭昏腦脹。
「明國江湖近來發生了三件極為有趣之事。」
十五年後。
宋國, 朝堂。
「四海歸心,一統天下。」
「吾皇萬歲萬萬歲。」
趙康高坐於朝堂之上,居高臨下的望著五體投地的明國國君。
他冷眼瞧著這亡國之君手捧降書, 行三拜九叩禮高唿萬歲,心中並無半分波瀾。
趙康自三歲登基為帝, 至今已有十五年。這些年來, 宋國大力發展民生產業, 再加上天公作美連年豐收,民富則國強,國內日益顯出盛世繁華。
相比較之下, 金國本是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國家, 馬背上成長的民族驍勇善戰, 天生就有征戰四方的熱血與侵略之心, 以掠奪他國來富裕己身。
然而自打攻宋失利後,金國十萬人口滅於宋國, 多少婦人痛失父君愛子,國內本就地廣人稀,如今更是十室九空, 陷入一片愁雲慘澹之中。
雪上加霜的是,金國老皇帝得知金兵兵敗消息後怒急攻心引發舊病, 來不及留下傳位聖旨便突然駕崩了。不久, 金國陷入奪嫡內戰。
與金隔河相望的遼國眼見有利可圖, 趁機出兵攻打金國, 金國苦苦支撐, 已顯落敗之頹勢。
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而就在遼國打算一鼓作氣滅金之時, 早已與遼苦戰數年而深受其害的明國趁勢而起,遞上文書以被遼國占領的燕雲十六州為籌碼,意欲與宋結盟攻打遼國。
李情權衡利弊,後與朝中重臣商議得出結論,此事可行。
於是就在趙康登基的第七個年頭,明宋聯盟軍勢如閃電,兵分兩路以令天下震驚的速度一路直逼草原深處,先滅金後滅遼,從弱國反轉局勢,徹底將曾經的兩個強國從疆域地圖上抹去。
戰後,本該是兩個戰勝國瓜分蛋糕的慶祝宴,孰料明國司空見慣宋國積貧積弱,竟早有背棄盟約獨吞戰果之意。
不久,明國翻臉反水,將原本按照盟書該併入宋國土地的燕雲十六州自己歸入國土,並大肆在國內宣揚明帝收復河山、一雪前恥的功勞,甚至有劍指宋國之意,將他吹成了亙古未有之明君。
消息傳至宋國,全國上下皆怒不可遏,群臣一心勢要就此事與明國辯個是非曲折。雙方你來我往扯皮子扯了一年多,最終卻爭不出個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兩國相爭,既然文的不行,那就以武見真章。
李情下旨徵兵攻明,明宋兩國爆發戰爭。自汴京之危後國力蒸蒸日上的宋國對上國內勢力繁雜,日益腐敗的明國,結果可想而知。
月前,明國的降書被呈在了禦書房的書桌上。
第二日早朝,李情突然下旨宣布還政於子,當即命人撤去珠簾與鳳椅,毫不留戀的離開朝堂,這一番作為把大殿之內滿朝文武官員都給震得雙目溜圓,完全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很快他們便反應過來,太後是不想與官家爭這一統天下的盛世之功名,主動還政交接天下至尊的權勢,亦是不慕權力,不居功不自傲。
當明帝脫下龍袍穿上為臣的宋國官服,親手下跪撐上降書之時,宋國一統中原,趙康作為當代帝王,他的功績註定載入史冊,成為宋國功績最為顯著卓越的君主。
想通了這一茬的文武百官盡皆嘆服,齊聲跪地高唿「千歲」相送太後。
迴憶以往,趙康心中既有悵然若失,更多的卻是心塞。
旁人隻當太後不慕名利,哪裏知道他這親娘在他親爹的連番催促下早就想撇下兒女們一走了之,如海東青相思和紅豆一般雙宿雙棲去了。
父母離宮多時,眼下遊山玩水也不知去了何處,日子可真是瀟灑得很。
對比困與龍椅之上,脫不得身的自己,趙康越想越是心酸,隱隱有些出神了。
好在他沒多久便反應過來如今還在朝堂之上,忍著悵然給了身側的太監總管一個眼神。
身側的太監總管弓腰緩緩走下九重台階,從使臣手中接過降書遞給趙康,他略微翻看了幾眼,不辨喜怒道:「既為臣,當謹守臣子本分方是。」
卻是閉口不談施恩於亡國之君,封候封王的話語。
以頭搶地的跪在殿內明國舊主臉色十分難堪,額頭青筋暴凸,強忍著落在身上的異樣目光沒敢發作。
太監總管察言觀色,眼見趙康眼中帶出了些許不耐煩之色,當即高唱退朝。
「恭送吾皇。」
群臣跪地恭送,口唿萬歲。
趙康離開朝殿乘坐禦駕迴到禦書房,蘇夢枕已在此等候多時了。
「官家。」
蘇夢枕躬身行禮。
「明國表忠心的降書已經呈上來了,但……」趙康勾了勾唇,「朕觀這明國的君臣宗室各有算計,並不齊心呢。且明國的江湖風起雲湧,各方勢力或多或少皆與朝廷宗室重臣相互勾結,顯然圖謀不小啊。」
明國國君雖然降了宋,但內部反對之聲一直不斷,而且江湖上還有好些個打著復國旗號的江湖人到處招兵買馬。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明國的皇帝也是個窩囊廢,眼看江湖人插手國土之爭,竟然毫無作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竟也能忍著不發作!
如今明國併入宋國版圖,那些爛攤子也一併落到了趙康的頭上,他光是想想都覺得頭昏腦脹。
「明國江湖近來發生了三件極為有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