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私人秘方調製出的蘸料加以湯水交融,曬幹的部分海椒磨製麵狀,是這一味的點睛之筆。
熱湯的溫度不能太高,高了不夠香。低了又無法完全勾出食物的甜辣感。
眼看眾人嚐過之後,大多是低聲議論,不斷點頭的樣子,趙玲瓏轉頭示意。
第二聲鑼鼓之後,新的第二道涼菜進入眾人眼中。
「此一味乃是口水雞。」
新鮮的雞腿涼水下鍋,煮熟之後,輔以蜀薑片、少許清酒用大火再次熬煮。
大約半刻鍾後,撈出冷卻,切成長條狀擺在白色的滿月狀盤子中。
名曰口水雞,一是從色相看,讓人食指大動,口舌生津。二則是從湯料來看。
小米辣圈,蔥段,蕪菜,蜀薑等尋常可見的原料和口感脆的花生碎放在一起,點醋,加海椒滾油,部分綿密的白糖和漢源花椒沫。
所有的一切同方才熬煮後的雞湯攪拌成湯,然後與雞肉搭配。
這一道重點則是對於漢源花椒和小米辣圈的把控。
數量少了,或者過麻或者過辣。
她特意盯了韋二身後的小廝一眼,見他盯著對方下筷子的頻率,這才轉眸。
鑼鼓三聲,趙玲瓏麵上一笑,「此一味乃是我趙家涼式中的新創,名曰麻辣佛手。」
佛手?
眾人凝神看去,這不就是嬌耳嘛
隻是看著怎麽黏黏糊糊的?
有一同行忍不住開口,「這不就是嬌耳嘛?」
明明是嬌耳卻偏偏說什麽佛手,這不是欺詐?
趙玲瓏並不著惱,從盤子捏起一隻完整的嬌耳,向四周展示,「此嬌耳非尋常嬌耳。我趙家尋新奇包的樣式,其狀若寶蓮,形若佛祖拈花,小巧精緻,便是這皮都和尋常的不一般。」
眾人細細瞧著被她舉在燈下的小小蓮花,「喲,瞧著倒像是有一隻完整的蝦呢?」
「可不是嘛?這嬌耳外衣如此薄透,不會沸水一走,輕易破肚子吧?」
「諸位請吃。」趙玲瓏示意他們看桌上的青玉海棠碗。
那詢問會不會破的人仔細翻,見碗中十數個蓮花嬌耳,個個肚包渾圓,完整如初,「是我等想多了。」
他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為其中的細嫩爽滑的口感而讚嘆,猛地埋頭吃個幹淨。
席間一片片吸溜聲起,趙玲瓏看一會,親自上前將刺史大人食案的白瓷蓋子揭開,其中湯白濃香,「您若是耐不住這辣,便將此湯加入佛手之中,可沖淡幾分。」
這名為番椒的東西的確是讓人慾罷不能呀。
刺史大人一邊嗦著舌頭,心中喊辣,偏手中的筷子捨不得放,正說三道菜之後若還是這般,他隻怕就要前一陣韋家二郎一般,為了美味付出點脾胃代價了。
卻不想,兩勺濃湯倒入碗中,不僅沖淡了麻舌頭的辣味,同時還將嬌耳之中餡料的香醇升華不少。
嗯......好湯。
不少人看到這邊的動靜,照貓畫虎,忙不迭將這自己案前的蓋子揭開,不耐小廝動手自顧開始舀湯水。
一時席間安靜無聲,隻有『咕咚』『咕咚』的吞咽聲。
趙玲瓏樂見此景。
在這之後的上的菜式便尋常一些。
隻不過經過她指點,小弟子們做菜的火候,出菜的鮮美等改進許多。
倒不是她江郎才盡,而是番椒一道,原料本就稀缺,如此大場麵下來,所費頗多。
此一次宴會的目的就是將眾人品出番椒的價值。
前麵三三道新菜足夠說服力了。
/
宴罷,眾人乘興而來,興致離去。
這一遭,他們算是徹底明白所謂番椒到底有何魅力。
這一天的渝州城,所有人都默認—趙家此後的風光,不可限量呀。
--------------------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
小可愛們,大年初一快樂,有收藏給一個不?
啵啵~~~
第39章
辛香匯一炮打響,以官府菜正式出現在渝州城人的視線中。
趙玲瓏當日以趙家女的身份,開山一宴,高調又張揚,蜀中菜式派係冗雜,眉山一味,青城一道,各家都說自己才是最正統的川菜,而趙玲瓏的趙家菜,宣稱自此開山立派。
趙家
祠堂
這一日從雞鳴三聲後,趙父就起身,一身白衣肅穆,未帶襆頭,隻一頂青色羽冠。
在他之後,趙秋意同樣裝扮,父子二人並非親緣血脈,但此刻一般無二的嚴肅神情,叫受邀前來的人莫名有了『後繼有人』的感慨。
第一抹天光亮起,祠堂朱紅色的大門『吱呀』一聲,內裏香火不斷,祖宗排位並不多,卻隱帶世家大族的底蘊。
趙玲瓏隨著一聲唱,率先跪倒在地。
其後趙父和趙秋意如她一般,恭恭敬敬地叩首。
「忝後世趙三代女,玲瓏,於大唐玄皇庚子年七月廿十,祭祖焚香,敬告後世子孫,蜀中渝州趙氏於今朝開山立派,傳家世菜,弘劍南之味,萬民不敢乞,為茲上皇家庇護,共天下品。」
女郎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自今日起,渝州趙家便不隻是一普通商戶。
看著女兒瘦削卻依舊挺直的背影,趙父眼窩一酸,自來江山難打亦難守,他心中自豪卻又愧疚。
熱湯的溫度不能太高,高了不夠香。低了又無法完全勾出食物的甜辣感。
眼看眾人嚐過之後,大多是低聲議論,不斷點頭的樣子,趙玲瓏轉頭示意。
第二聲鑼鼓之後,新的第二道涼菜進入眾人眼中。
「此一味乃是口水雞。」
新鮮的雞腿涼水下鍋,煮熟之後,輔以蜀薑片、少許清酒用大火再次熬煮。
大約半刻鍾後,撈出冷卻,切成長條狀擺在白色的滿月狀盤子中。
名曰口水雞,一是從色相看,讓人食指大動,口舌生津。二則是從湯料來看。
小米辣圈,蔥段,蕪菜,蜀薑等尋常可見的原料和口感脆的花生碎放在一起,點醋,加海椒滾油,部分綿密的白糖和漢源花椒沫。
所有的一切同方才熬煮後的雞湯攪拌成湯,然後與雞肉搭配。
這一道重點則是對於漢源花椒和小米辣圈的把控。
數量少了,或者過麻或者過辣。
她特意盯了韋二身後的小廝一眼,見他盯著對方下筷子的頻率,這才轉眸。
鑼鼓三聲,趙玲瓏麵上一笑,「此一味乃是我趙家涼式中的新創,名曰麻辣佛手。」
佛手?
眾人凝神看去,這不就是嬌耳嘛
隻是看著怎麽黏黏糊糊的?
有一同行忍不住開口,「這不就是嬌耳嘛?」
明明是嬌耳卻偏偏說什麽佛手,這不是欺詐?
趙玲瓏並不著惱,從盤子捏起一隻完整的嬌耳,向四周展示,「此嬌耳非尋常嬌耳。我趙家尋新奇包的樣式,其狀若寶蓮,形若佛祖拈花,小巧精緻,便是這皮都和尋常的不一般。」
眾人細細瞧著被她舉在燈下的小小蓮花,「喲,瞧著倒像是有一隻完整的蝦呢?」
「可不是嘛?這嬌耳外衣如此薄透,不會沸水一走,輕易破肚子吧?」
「諸位請吃。」趙玲瓏示意他們看桌上的青玉海棠碗。
那詢問會不會破的人仔細翻,見碗中十數個蓮花嬌耳,個個肚包渾圓,完整如初,「是我等想多了。」
他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為其中的細嫩爽滑的口感而讚嘆,猛地埋頭吃個幹淨。
席間一片片吸溜聲起,趙玲瓏看一會,親自上前將刺史大人食案的白瓷蓋子揭開,其中湯白濃香,「您若是耐不住這辣,便將此湯加入佛手之中,可沖淡幾分。」
這名為番椒的東西的確是讓人慾罷不能呀。
刺史大人一邊嗦著舌頭,心中喊辣,偏手中的筷子捨不得放,正說三道菜之後若還是這般,他隻怕就要前一陣韋家二郎一般,為了美味付出點脾胃代價了。
卻不想,兩勺濃湯倒入碗中,不僅沖淡了麻舌頭的辣味,同時還將嬌耳之中餡料的香醇升華不少。
嗯......好湯。
不少人看到這邊的動靜,照貓畫虎,忙不迭將這自己案前的蓋子揭開,不耐小廝動手自顧開始舀湯水。
一時席間安靜無聲,隻有『咕咚』『咕咚』的吞咽聲。
趙玲瓏樂見此景。
在這之後的上的菜式便尋常一些。
隻不過經過她指點,小弟子們做菜的火候,出菜的鮮美等改進許多。
倒不是她江郎才盡,而是番椒一道,原料本就稀缺,如此大場麵下來,所費頗多。
此一次宴會的目的就是將眾人品出番椒的價值。
前麵三三道新菜足夠說服力了。
/
宴罷,眾人乘興而來,興致離去。
這一遭,他們算是徹底明白所謂番椒到底有何魅力。
這一天的渝州城,所有人都默認—趙家此後的風光,不可限量呀。
--------------------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
小可愛們,大年初一快樂,有收藏給一個不?
啵啵~~~
第39章
辛香匯一炮打響,以官府菜正式出現在渝州城人的視線中。
趙玲瓏當日以趙家女的身份,開山一宴,高調又張揚,蜀中菜式派係冗雜,眉山一味,青城一道,各家都說自己才是最正統的川菜,而趙玲瓏的趙家菜,宣稱自此開山立派。
趙家
祠堂
這一日從雞鳴三聲後,趙父就起身,一身白衣肅穆,未帶襆頭,隻一頂青色羽冠。
在他之後,趙秋意同樣裝扮,父子二人並非親緣血脈,但此刻一般無二的嚴肅神情,叫受邀前來的人莫名有了『後繼有人』的感慨。
第一抹天光亮起,祠堂朱紅色的大門『吱呀』一聲,內裏香火不斷,祖宗排位並不多,卻隱帶世家大族的底蘊。
趙玲瓏隨著一聲唱,率先跪倒在地。
其後趙父和趙秋意如她一般,恭恭敬敬地叩首。
「忝後世趙三代女,玲瓏,於大唐玄皇庚子年七月廿十,祭祖焚香,敬告後世子孫,蜀中渝州趙氏於今朝開山立派,傳家世菜,弘劍南之味,萬民不敢乞,為茲上皇家庇護,共天下品。」
女郎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自今日起,渝州趙家便不隻是一普通商戶。
看著女兒瘦削卻依舊挺直的背影,趙父眼窩一酸,自來江山難打亦難守,他心中自豪卻又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