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先鋒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仁貴聽了頓時眉開眼笑,李績和契苾何力當然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將,但是跟他都不熟。
相比而言,他跟蘇定方要熟悉的多,上次出征,他就在蘇定方麾下,跟著蘇定方學了不少東西,他對蘇定方也佩服的很。
“原來是蘇老將軍做副總管,這可真是太好了。”薛仁貴說完之後,突然有點疑惑,“蘇老將軍做副總管,還有誰能做大總管?盧國公嗎?可我聽說盧國公最近身體不適。”
薛仁貴心裏飛快的思索起來,資曆深厚能壓蘇定方一頭的大將還真不多了,除了李績、契苾何力,他能想到的就是程咬金、尉遲恭和阿史那社爾。
尉遲恭和阿史那社爾都有病在身,已經無力再領軍,程咬金入冬之後也染病,聽說還沒好利索。
房遺愛笑道:“陛下想讓我做大總管。”
薛仁貴一聽高興的直接跳了起來。
“國公做大總管,蘇老將軍做副總管,這太好了!末將願給國公做先鋒!”
如果說之前薛仁貴還有些猶豫要不要隨軍出征,這會兒他已經鐵了心要隨軍出征。
房遺愛笑道:“陛下也隻是有這個想法,還沒跟宰相們商議,做不得準,你也別外傳。”
“末將絕不會外傳,末將這就去跟陛下請戰。”
話都還沒說完,薛仁貴就急不可耐的一溜煙跑了。
兩儀殿,李治雖然和房遺愛一起愜意的小酌了幾杯,但是在房遺愛離開之後,他還是埋頭看起了奏章。
之前隻想著打仗來彰顯威望了,此刻真的要發動戰爭,卻又要忙碌起來。
要想當初也打了不少仗,他也沒見到父皇有多忙碌,到了他這兒仿佛又看不完的賬冊、奏章,還得反複核對思索好一會兒。
範雲仙躡手躡腳的走了過來,輕聲道:“陛下,千牛衛將軍薛仁貴求見。”
李治依然在翻看著賬冊,頭也沒抬的說道:“宣他進來吧。”
魁梧的薛仁貴走進了兩儀殿,拱手道:“末將拜見陛下。”
李治放下了手裏的奏章,笑問道:“朕記得不是輪到你休息了嗎?怎麽還跑宮裏來求見?”
薛仁貴憨笑道:“陛下,末將聽說朝廷要出兵攻打新羅、百濟,末將哪還在家裏坐的住?”
李治聽了不由恍然,這小子一身勇力,武藝高強,偏還熟讀兵法,妥妥的好戰分子,一心就想著打仗。
薛仁貴來宮裏也兩年多了,李治對他也了解,笑道:“你是來請戰的?”
薛仁貴拱手道:“陛下,末將身為千牛衛將軍本不該擅離職守,但是新羅和百濟如此囂張,竟然還敢鼓動遼東人造反,末將實在看不得這等卑劣行跡,更不能容忍他們惹怒陛下,末將願請戰去遼東,多砍幾個人頭為陛下出氣。”
一個忠厚老實,勇猛好戰的將軍,試問哪個皇帝不喜歡?
事實上,李治也覺得薛仁貴是個好苗子,一直放在攻城有些可惜,更希望把薛仁貴培養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麵的大將軍。
李績、蘇定方、契苾何力等人雖然英勇善戰,卻都年紀大了,不知道還能征戰幾年。
他身為大唐之主,不能隻顧著眼前,也得為將來考慮。
李治笑問道:“你是個可造之材,朕對你寄予厚望,你上次隨蘇定方出征可有收獲?”
薛仁貴連忙道:“謝陛下賞識,上次出征,末將跟在蘇老將軍身邊收獲良多,蘇老將軍知無不言,可惜時間太短暫。”
原本李治還在思索要不要讓薛仁貴去李績的麾下磨練一番,聽薛仁貴這麽說,他也就改了主意。
“既然如此,那你就再隨著蘇定方征新羅吧,這次是晉國公掛帥,蘇定方為副。”
“你曾是晉國公的親兵,這次做他麾下的將領,倒也不枉他對你的栽培。”
薛仁貴高興道:“末將遵命,末將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退出了兩儀殿,薛仁貴激動的揮了揮拳頭。
相比在長安值守皇宮,他當然更希望出兵打仗。
雖然在皇帝身邊也能熬到大將軍,或許也能得到爵位,但是在他看來卻不如憑戰功得到的官爵更有含金量。
他也很享受馳騁沙場的感覺。
這次不但能隨軍出征,還能在國公的麾下,薛仁貴更感到高興。
薛仁貴又來到了左侯衛,喜滋滋的稟報道:“國公,陛下已經準了。”
房遺愛對此並不感到意外,李治是個聰明人,他應該能看出薛仁貴身上的潛力,肯定不會把薛仁貴當做一個侍衛頭領去培養,而是選擇把薛仁貴當做一個馳騁沙場的將軍去培養。
其他守衛攻城的將領想請戰,皇帝未必會同意,但是薛仁貴請戰,皇帝極有可能會同意。
若不是李治剛剛繼位,需要信任的人在旁守衛,說不定早就將薛仁貴放出去帶兵一方磨練本領了。
房遺愛笑道:“你小子很有領兵打仗的天賦,陛下也想多磨練,將來也好獨擋一方。”
薛仁貴初出茅廬的時候還很不自信,但是這好幾年過去了,他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了解,自然也變得自信了起來。
薛仁貴憨笑道:“這都多虧陛下和國公的賞識和栽培,不然末將還在鄉下種田呢。”
房遺愛笑嗬嗬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既然你已經定下要隨軍出征,這段時間就多陪陪家人,把家裏安頓好,路上也少些牽掛。”
薛仁貴重重的點了點頭:“放心吧國公。”
說了會話,薛仁貴就告辭離去,他得趕緊迴去準備準備,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北上呢。
處理了一個多時辰的軍務,然後又在皇城裏巡視了一遍,房遺愛這才往家裏走。
這時候房遺愛才突然想起來,還有三個女人需要應付呢。
這次皇帝突然要他領兵出征,不知道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知道後會是什麽反應。
說起來,昨天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還一起去了一趟皇宮,姐弟、兄妹三個肯定見過麵聊過家常,皇帝竟然沒提?
相比而言,他跟蘇定方要熟悉的多,上次出征,他就在蘇定方麾下,跟著蘇定方學了不少東西,他對蘇定方也佩服的很。
“原來是蘇老將軍做副總管,這可真是太好了。”薛仁貴說完之後,突然有點疑惑,“蘇老將軍做副總管,還有誰能做大總管?盧國公嗎?可我聽說盧國公最近身體不適。”
薛仁貴心裏飛快的思索起來,資曆深厚能壓蘇定方一頭的大將還真不多了,除了李績、契苾何力,他能想到的就是程咬金、尉遲恭和阿史那社爾。
尉遲恭和阿史那社爾都有病在身,已經無力再領軍,程咬金入冬之後也染病,聽說還沒好利索。
房遺愛笑道:“陛下想讓我做大總管。”
薛仁貴一聽高興的直接跳了起來。
“國公做大總管,蘇老將軍做副總管,這太好了!末將願給國公做先鋒!”
如果說之前薛仁貴還有些猶豫要不要隨軍出征,這會兒他已經鐵了心要隨軍出征。
房遺愛笑道:“陛下也隻是有這個想法,還沒跟宰相們商議,做不得準,你也別外傳。”
“末將絕不會外傳,末將這就去跟陛下請戰。”
話都還沒說完,薛仁貴就急不可耐的一溜煙跑了。
兩儀殿,李治雖然和房遺愛一起愜意的小酌了幾杯,但是在房遺愛離開之後,他還是埋頭看起了奏章。
之前隻想著打仗來彰顯威望了,此刻真的要發動戰爭,卻又要忙碌起來。
要想當初也打了不少仗,他也沒見到父皇有多忙碌,到了他這兒仿佛又看不完的賬冊、奏章,還得反複核對思索好一會兒。
範雲仙躡手躡腳的走了過來,輕聲道:“陛下,千牛衛將軍薛仁貴求見。”
李治依然在翻看著賬冊,頭也沒抬的說道:“宣他進來吧。”
魁梧的薛仁貴走進了兩儀殿,拱手道:“末將拜見陛下。”
李治放下了手裏的奏章,笑問道:“朕記得不是輪到你休息了嗎?怎麽還跑宮裏來求見?”
薛仁貴憨笑道:“陛下,末將聽說朝廷要出兵攻打新羅、百濟,末將哪還在家裏坐的住?”
李治聽了不由恍然,這小子一身勇力,武藝高強,偏還熟讀兵法,妥妥的好戰分子,一心就想著打仗。
薛仁貴來宮裏也兩年多了,李治對他也了解,笑道:“你是來請戰的?”
薛仁貴拱手道:“陛下,末將身為千牛衛將軍本不該擅離職守,但是新羅和百濟如此囂張,竟然還敢鼓動遼東人造反,末將實在看不得這等卑劣行跡,更不能容忍他們惹怒陛下,末將願請戰去遼東,多砍幾個人頭為陛下出氣。”
一個忠厚老實,勇猛好戰的將軍,試問哪個皇帝不喜歡?
事實上,李治也覺得薛仁貴是個好苗子,一直放在攻城有些可惜,更希望把薛仁貴培養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麵的大將軍。
李績、蘇定方、契苾何力等人雖然英勇善戰,卻都年紀大了,不知道還能征戰幾年。
他身為大唐之主,不能隻顧著眼前,也得為將來考慮。
李治笑問道:“你是個可造之材,朕對你寄予厚望,你上次隨蘇定方出征可有收獲?”
薛仁貴連忙道:“謝陛下賞識,上次出征,末將跟在蘇老將軍身邊收獲良多,蘇老將軍知無不言,可惜時間太短暫。”
原本李治還在思索要不要讓薛仁貴去李績的麾下磨練一番,聽薛仁貴這麽說,他也就改了主意。
“既然如此,那你就再隨著蘇定方征新羅吧,這次是晉國公掛帥,蘇定方為副。”
“你曾是晉國公的親兵,這次做他麾下的將領,倒也不枉他對你的栽培。”
薛仁貴高興道:“末將遵命,末將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退出了兩儀殿,薛仁貴激動的揮了揮拳頭。
相比在長安值守皇宮,他當然更希望出兵打仗。
雖然在皇帝身邊也能熬到大將軍,或許也能得到爵位,但是在他看來卻不如憑戰功得到的官爵更有含金量。
他也很享受馳騁沙場的感覺。
這次不但能隨軍出征,還能在國公的麾下,薛仁貴更感到高興。
薛仁貴又來到了左侯衛,喜滋滋的稟報道:“國公,陛下已經準了。”
房遺愛對此並不感到意外,李治是個聰明人,他應該能看出薛仁貴身上的潛力,肯定不會把薛仁貴當做一個侍衛頭領去培養,而是選擇把薛仁貴當做一個馳騁沙場的將軍去培養。
其他守衛攻城的將領想請戰,皇帝未必會同意,但是薛仁貴請戰,皇帝極有可能會同意。
若不是李治剛剛繼位,需要信任的人在旁守衛,說不定早就將薛仁貴放出去帶兵一方磨練本領了。
房遺愛笑道:“你小子很有領兵打仗的天賦,陛下也想多磨練,將來也好獨擋一方。”
薛仁貴初出茅廬的時候還很不自信,但是這好幾年過去了,他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了解,自然也變得自信了起來。
薛仁貴憨笑道:“這都多虧陛下和國公的賞識和栽培,不然末將還在鄉下種田呢。”
房遺愛笑嗬嗬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既然你已經定下要隨軍出征,這段時間就多陪陪家人,把家裏安頓好,路上也少些牽掛。”
薛仁貴重重的點了點頭:“放心吧國公。”
說了會話,薛仁貴就告辭離去,他得趕緊迴去準備準備,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北上呢。
處理了一個多時辰的軍務,然後又在皇城裏巡視了一遍,房遺愛這才往家裏走。
這時候房遺愛才突然想起來,還有三個女人需要應付呢。
這次皇帝突然要他領兵出征,不知道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知道後會是什麽反應。
說起來,昨天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還一起去了一趟皇宮,姐弟、兄妹三個肯定見過麵聊過家常,皇帝竟然沒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