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騎兵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烏骨城的百姓心心念念的盼著唐軍的到來,倒是真的讓他們盼著了。
派出去的斥候飛馬迴來稟報,已經探查到了唐軍的蹤跡。
斥候剛剛迴來稟報,唐軍的騎兵就緊跟著到了。
數千騎兵縱馬疾馳而至,隻是可惜,烏骨城城門緊閉並沒有什麽可趁之機。
他們繞著城牆奔馳了一圈,距離城牆不遠不近,拿捏的正好,縱然城牆上射出了一陣箭雨,卻也沒有人中箭。
一眾騎兵見到無機可乘,便又退走了。
縱然看到大唐騎兵已經退走,然而烏骨城依然大門緊閉。
城牆上,城主宋孝直麵色凝重,滿心愁緒。
沒想到唐軍這麽快就來了!
城中的軍民百姓都歡欣鼓舞,可他們哪裏知道雖然有十五萬援軍卻還需要守城?
這城池怎麽守的住?
雖說這支唐軍退去了,但是城外卻依然不得安寧。
不時能看到唐軍的斥候小隊疾馳而過,甚至能遠遠看到斥候小隊之間的搏殺,另一方自然就是援軍的斥候。
高延壽他們雖然安營紮寨了,但是既然知道唐軍正在朝烏骨城進軍,自然要想方設法探查唐軍的行蹤。
十萬規模的大軍行進,不需要靠多近就能探查的到。
參將迴到大營,正向高延壽和高惠真稟報城主宋孝直的所作所為。
高延壽和高惠真聽了不禁都皺起了眉頭,他們沒想到宋孝直竟然如此膽小無能!
原本還想著烏骨城能拖著唐軍,如此看來烏骨城根本就指望不上。
高惠真不滿道:“這些城主都是些廢物,不指望他們能出城一戰,竟然連守城都不敢!”
高延壽猶豫道:“要不要分一萬兵馬入城協助他們守城?”
高惠真沉吟道:“咱們兵力占優,分一萬兵入城倒也無妨。”
就在兩人打算分一萬兵馬入城的時候,突然有士卒匆匆走了進來。
“將軍,大事不好了,斥候發現了唐軍的蹤跡,唐軍距離烏骨城不過二三十裏!”
“還有斥候遠遠發現唐軍的騎兵繞著烏骨城轉了一圈,好在烏骨城城門緊閉,沒有讓唐軍的騎兵有機可乘。”
高惠真聽了不由驚唿道:“唐軍來了!”
驚訝過後,兩人臉上反倒是露出了喜色。
高延壽笑嗬斥道:“什麽大事不好了?胡說八道!唐軍來了,這是好事!早點擊敗大軍就早點收複失地,我們也能早日凱旋!”
高惠真笑道:“說的是,唐軍來的正好!隻是,唐軍的騎兵已經到了烏骨城,倒是不好再派一萬兵馬去烏骨城了。”
既然唐軍的騎兵已經出沒,派這一萬兵馬去烏骨城隻怕會有些危險,反倒是讓唐軍有機可乘。
高延壽哈哈笑道:“別說烏骨城隻要矗立那裏就能吸引唐軍的注意力,就算沒有烏骨城,你我手握十五萬大軍,還怕唐軍不成?”
高惠真同樣信心滿滿,哈哈笑道:“是這個道理,建功立業,就在眼前!”
烏骨城下,斥候小隊縱橫搏殺,還是唐軍的斥候裝備精良占據了上風。
一開始,唐軍前鋒還以為那是烏骨城的斥候,後來發現斥候殺之不盡,越向東敵軍的斥候小隊越多,他們也察覺到了不對勁兒。
於是,唐軍前鋒開始多派斥候越過烏骨城繼續向東探查。
夜晚時分,唐軍已經在距離烏骨城二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
中軍大帳,李世民沉聲道:“高句麗的援軍果然已經到了,據斥候探查,營帳連綿不絕,怕不是有十數萬大軍!”
崔為書歸順之後為了邀功就向李世民稟報過,說是楊萬春已經向淵蓋蘇文求援,如今安市城已經被攻破,高句麗內部空虛,必然會派大軍來援。
所以,李世民等人也早就猜測會有援兵前來,算著時間,就算高句麗的援軍就算還沒到烏骨城也差不多快到了。
對於斥候探查到了高句麗大軍的消息,李世民倒也不感到意外。
李績沉吟道:“十數萬大軍?要麽是高句麗人故意多紮寨虛張聲勢,要麽就是淵蓋蘇文提前從新羅撤迴了一部分兵馬。”
“如果是高句麗人虛張聲勢倒是不足為懼,若是淵蓋蘇文提前撤迴了兵馬,這十數萬大軍想必戰力不弱,不可小視。”
李世民正色道:“如今我大軍算的上是孤軍深入,無論敵方是真有十數萬大軍還是虛張聲勢,都不可大意!”
長孫無忌沉吟道:“陛下,有這十數萬大軍在旁虎視眈眈,我軍隻怕無法攻城,而這十數萬大軍若是紮營固守,隻怕也不易擊敗。”
眾人對於烏骨城周邊的地勢已經十分了解,所以在知道高句麗援軍的紮營的位置之後,心裏立即就有了清楚的認知。
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房遺愛不由微微一笑:“安營紮寨,遠不及城牆穩固,而且軍營裏的將士密集。”
“高句麗的援軍若不想出戰,直接用火炮轟擊,就不信他們還能一直躲在軍營中被轟炸。”
程咬金聽了不由哈哈笑道:“確實是這個道理,聽房遺愛這麽一說,若高句麗援軍固守營寨反倒是是件好事。”
“咱們用大炮轟擊,他們肯定損失不小,到時候被逼出來迎戰必然士氣低迷,咱們反而能一鼓作氣大敗高句麗援軍。”
長孫無忌聽了不由心中一沉,按照他以前的戰陣經驗,剛才確實沒有錯,卻忘了軍中還有大量的火炮。
我方有火炮,而敵方沒有火炮,那麽情形自然就有了不同。
尉遲恭笑道:“對,就用大炮轟他們,等他們被逼出戰,趁他們剛剛出營立足不穩,直接以重騎兵破之,然後大軍掩殺,定能畢其功於一役。”
岑文本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曾和一眾高句麗降將討論過,若是淵蓋蘇文派遣援軍很可能是以高延壽或者高惠真為帥。”
“此二人出身高門,雖然確有能力,卻大半生都順風順水,自視甚高,如今又帶領這麽多兵馬,以他們的性格隻怕不會固守。”
派出去的斥候飛馬迴來稟報,已經探查到了唐軍的蹤跡。
斥候剛剛迴來稟報,唐軍的騎兵就緊跟著到了。
數千騎兵縱馬疾馳而至,隻是可惜,烏骨城城門緊閉並沒有什麽可趁之機。
他們繞著城牆奔馳了一圈,距離城牆不遠不近,拿捏的正好,縱然城牆上射出了一陣箭雨,卻也沒有人中箭。
一眾騎兵見到無機可乘,便又退走了。
縱然看到大唐騎兵已經退走,然而烏骨城依然大門緊閉。
城牆上,城主宋孝直麵色凝重,滿心愁緒。
沒想到唐軍這麽快就來了!
城中的軍民百姓都歡欣鼓舞,可他們哪裏知道雖然有十五萬援軍卻還需要守城?
這城池怎麽守的住?
雖說這支唐軍退去了,但是城外卻依然不得安寧。
不時能看到唐軍的斥候小隊疾馳而過,甚至能遠遠看到斥候小隊之間的搏殺,另一方自然就是援軍的斥候。
高延壽他們雖然安營紮寨了,但是既然知道唐軍正在朝烏骨城進軍,自然要想方設法探查唐軍的行蹤。
十萬規模的大軍行進,不需要靠多近就能探查的到。
參將迴到大營,正向高延壽和高惠真稟報城主宋孝直的所作所為。
高延壽和高惠真聽了不禁都皺起了眉頭,他們沒想到宋孝直竟然如此膽小無能!
原本還想著烏骨城能拖著唐軍,如此看來烏骨城根本就指望不上。
高惠真不滿道:“這些城主都是些廢物,不指望他們能出城一戰,竟然連守城都不敢!”
高延壽猶豫道:“要不要分一萬兵馬入城協助他們守城?”
高惠真沉吟道:“咱們兵力占優,分一萬兵入城倒也無妨。”
就在兩人打算分一萬兵馬入城的時候,突然有士卒匆匆走了進來。
“將軍,大事不好了,斥候發現了唐軍的蹤跡,唐軍距離烏骨城不過二三十裏!”
“還有斥候遠遠發現唐軍的騎兵繞著烏骨城轉了一圈,好在烏骨城城門緊閉,沒有讓唐軍的騎兵有機可乘。”
高惠真聽了不由驚唿道:“唐軍來了!”
驚訝過後,兩人臉上反倒是露出了喜色。
高延壽笑嗬斥道:“什麽大事不好了?胡說八道!唐軍來了,這是好事!早點擊敗大軍就早點收複失地,我們也能早日凱旋!”
高惠真笑道:“說的是,唐軍來的正好!隻是,唐軍的騎兵已經到了烏骨城,倒是不好再派一萬兵馬去烏骨城了。”
既然唐軍的騎兵已經出沒,派這一萬兵馬去烏骨城隻怕會有些危險,反倒是讓唐軍有機可乘。
高延壽哈哈笑道:“別說烏骨城隻要矗立那裏就能吸引唐軍的注意力,就算沒有烏骨城,你我手握十五萬大軍,還怕唐軍不成?”
高惠真同樣信心滿滿,哈哈笑道:“是這個道理,建功立業,就在眼前!”
烏骨城下,斥候小隊縱橫搏殺,還是唐軍的斥候裝備精良占據了上風。
一開始,唐軍前鋒還以為那是烏骨城的斥候,後來發現斥候殺之不盡,越向東敵軍的斥候小隊越多,他們也察覺到了不對勁兒。
於是,唐軍前鋒開始多派斥候越過烏骨城繼續向東探查。
夜晚時分,唐軍已經在距離烏骨城二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
中軍大帳,李世民沉聲道:“高句麗的援軍果然已經到了,據斥候探查,營帳連綿不絕,怕不是有十數萬大軍!”
崔為書歸順之後為了邀功就向李世民稟報過,說是楊萬春已經向淵蓋蘇文求援,如今安市城已經被攻破,高句麗內部空虛,必然會派大軍來援。
所以,李世民等人也早就猜測會有援兵前來,算著時間,就算高句麗的援軍就算還沒到烏骨城也差不多快到了。
對於斥候探查到了高句麗大軍的消息,李世民倒也不感到意外。
李績沉吟道:“十數萬大軍?要麽是高句麗人故意多紮寨虛張聲勢,要麽就是淵蓋蘇文提前從新羅撤迴了一部分兵馬。”
“如果是高句麗人虛張聲勢倒是不足為懼,若是淵蓋蘇文提前撤迴了兵馬,這十數萬大軍想必戰力不弱,不可小視。”
李世民正色道:“如今我大軍算的上是孤軍深入,無論敵方是真有十數萬大軍還是虛張聲勢,都不可大意!”
長孫無忌沉吟道:“陛下,有這十數萬大軍在旁虎視眈眈,我軍隻怕無法攻城,而這十數萬大軍若是紮營固守,隻怕也不易擊敗。”
眾人對於烏骨城周邊的地勢已經十分了解,所以在知道高句麗援軍的紮營的位置之後,心裏立即就有了清楚的認知。
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房遺愛不由微微一笑:“安營紮寨,遠不及城牆穩固,而且軍營裏的將士密集。”
“高句麗的援軍若不想出戰,直接用火炮轟擊,就不信他們還能一直躲在軍營中被轟炸。”
程咬金聽了不由哈哈笑道:“確實是這個道理,聽房遺愛這麽一說,若高句麗援軍固守營寨反倒是是件好事。”
“咱們用大炮轟擊,他們肯定損失不小,到時候被逼出來迎戰必然士氣低迷,咱們反而能一鼓作氣大敗高句麗援軍。”
長孫無忌聽了不由心中一沉,按照他以前的戰陣經驗,剛才確實沒有錯,卻忘了軍中還有大量的火炮。
我方有火炮,而敵方沒有火炮,那麽情形自然就有了不同。
尉遲恭笑道:“對,就用大炮轟他們,等他們被逼出戰,趁他們剛剛出營立足不穩,直接以重騎兵破之,然後大軍掩殺,定能畢其功於一役。”
岑文本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曾和一眾高句麗降將討論過,若是淵蓋蘇文派遣援軍很可能是以高延壽或者高惠真為帥。”
“此二人出身高門,雖然確有能力,卻大半生都順風順水,自視甚高,如今又帶領這麽多兵馬,以他們的性格隻怕不會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