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侍的引領下兩人直接來到了楊廣的麵前。
君臣之禮行完後,裴矩直接開口道:“不知陛下喚我二人前來所為何事?”
在這兩個老臣麵前,楊廣直接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兩位卿家這太子儲君關乎我大隋未來的國運,你們是朕最信任的人,可要直言不諱啊。”
裴矩略作思索,便說道:“自古以來臣隻聽說過皇位傳子傳弟,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傳給孫子的。”
裴矩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顯然他是不支持楊廣立孫子當太子的。
楊廣既然已經發問了,即使是秉持著明哲保身之道的宇文士及可不得不開口了。
“陛下您的皇孫尚且年幼,不能給他太大的壓力,而趙王楊杲也不過才十三歲,立為儲君您還可以好好培養一番,將來定能繼承大統。”
既然他們兩人是這樣的想法,那麽朝中的大臣恐怕有一多半人都是這樣想的。
楊廣畢竟是一個殺伐果斷之人,既然自己的心腹之人支持立趙王楊杲為太子,那麽自己也就順水推舟好了。
“好,朕明日就宣布太子的人選。”
裴矩和宇文士及都是聰明人,自然自己兩人說了自己的想法,陛下沒有說其他的,那麽這太子的人選必然就是趙王楊杲了。
第二天早朝。
楊廣對眾位大臣道:“太子是國之邦本,朕今日決議冊立太子,以安社稷,諸位以為如何?”
左丞相蕭瑀出列道:“敢問陛下欲立何人為太子?”
滿朝文物敢如此直接問楊廣的,也就隻有這位丞相大人了。
原本蕭瑀隻是右丞相,但是去年宇文化及主動辭去了左丞相之職,所以楊廣就把蕭瑀直接提拔為了左丞相。
如果是以前的楊廣,恐怕早就憤怒的讓人把蕭瑀拉下去了,但是現在的他已經認識到身邊多兩個蕭瑀這樣的臣子,才是皇帝的幸事,所以現在對於蕭瑀問出這話來,他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很是欣賞蕭瑀的作風。
“朕以為趙王楊杲有仁孝之心,可以肩負重任,所以欲立趙王為太子,不知諸位以為可否?”
聽聞此話,裴矩這個老狐狸連忙出列道:“陛下英明,趙王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接下來就是滿朝的稱頌聲,楊廣心裏明白這裏麵有些人是心口不一。
不過楊廣這也不能怪罪他們,畢竟遲遲不立太子是自己的堅持,所以難免讓群臣心中有了別的想法。
楊廣冊立太子一事很快就傳到了關中和並州。
李淵得知這個消息後,笑著對裴寂說道:“看來我這個表弟是徹底服老了。”
李淵的年齡還要比楊廣大幾歲,所以他的心中也難免有這樣的想法,不過裴寂到底是李淵的老相識了,他笑著對李淵說道:“但是國公您卻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大公子和二公子聯手打敗了宇文成都的五十萬大軍,我並州現在可是如日中天啊。”
“哈哈哈,裴寂啊裴寂,還是你說話讓人愛聽啊。”
趁著李淵高興,裴寂連忙拜倒在地道:“如今我軍已經進占洛陽,士氣正盛,國公理應順天應命登基稱帝,如此一來將士必然更加用命,我軍討伐關中李密,還有暴君楊廣也就師出有名了。”
看到李淵臉上尚有遲疑之色,裴寂連忙繼續說道:“那李密不過是後起之秀,能夠有今日的作為,還不是因為他提前稱帝,讓手下的人有了盼頭,所以才能有今日的局麵,如果國公遲遲不稱帝,恐怕會讓手下將士失望,到時可就一切晚矣。”
“還有國公現在還是隋臣,卻主動攻打大隋的軍隊,已經是大隋的逆臣,難道您不稱帝,楊廣就不記恨您了嗎?”
“如若稱帝,那麽國公就算是不能一統天下,也可以和李密、楊廣三足鼎立。”
“您和李密、楊廣相比有一很大的優勢,那就是您有兩個出色的兒子,而且都可以獨當一麵。”
“反觀李密年歲也不算小了,膝下才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楊廣雖然比李密強點,但是楊倓卻也不過是十二三歲的少年。”
“所以即使您有生之年無法統一天下,但是您的兒子卻可以啊。”
“現在您已經被李密和楊廣視為心腹大患,現在就如同逆水行舟一般,不進則退啊。請國公為天下黎民計,為手下將士著想,早日登基。”
“此事等建成和世民他們迴來再說吧。”
裴寂大喜,李淵說出這話來證明是同意稱帝了。
看來自己得給兩位公子寫上兩封信,讓他們料理完手中之事後,即刻返迴並州了。
說完登基之事後,李密又對裴寂道:“元吉今年也十六歲了,我想讓你給他說一門親事,不知你可有什麽合適的人家?”
裴寂笑道:“國公現在讓我做媒可是巧了,前兩天範陽盧氏的家主盧玄升前來我家,說是他膝下有一女,今年十四歲,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倒是卻米有合適的人家,想讓我給介紹一戶人家呢,國公你說此事是不是太巧了?”
李淵撫須大笑道:“這可真是無巧不成書啊,這簡直是送上門來的姻緣啊。”
範陽盧氏出自薑姓,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世祖盧敖(約公元前275-前195),號雍熙,秦始皇召為五經博士,徙居範陽(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子孫遷居至涿水(今河北涿州)一帶之後,定居涿地,以範陽為郡望,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後盧欽、盧珽、盧誌、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盧氏成為北方一流高門。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這五姓隻指北方,不指國),經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經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曆史名人達840多人,範陽盧氏,賢良輩出,勳業燦爛,文豪蜚馨。
原本按照曆史的正常軌跡,李淵父子在關中建國後,采取的是打壓關東世家大族的措施,但是由於李密這個穿越者的橫插一腳,李淵未能如願入主關中,關東世家大族轉而支持李密。
現在李淵父子的基業在關東建立,那麽最起碼在天下一統之前就必須依仗關東世家,和關東世家聯姻就成為了一條世界大族經常采取的一種方式了。
君臣之禮行完後,裴矩直接開口道:“不知陛下喚我二人前來所為何事?”
在這兩個老臣麵前,楊廣直接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兩位卿家這太子儲君關乎我大隋未來的國運,你們是朕最信任的人,可要直言不諱啊。”
裴矩略作思索,便說道:“自古以來臣隻聽說過皇位傳子傳弟,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傳給孫子的。”
裴矩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顯然他是不支持楊廣立孫子當太子的。
楊廣既然已經發問了,即使是秉持著明哲保身之道的宇文士及可不得不開口了。
“陛下您的皇孫尚且年幼,不能給他太大的壓力,而趙王楊杲也不過才十三歲,立為儲君您還可以好好培養一番,將來定能繼承大統。”
既然他們兩人是這樣的想法,那麽朝中的大臣恐怕有一多半人都是這樣想的。
楊廣畢竟是一個殺伐果斷之人,既然自己的心腹之人支持立趙王楊杲為太子,那麽自己也就順水推舟好了。
“好,朕明日就宣布太子的人選。”
裴矩和宇文士及都是聰明人,自然自己兩人說了自己的想法,陛下沒有說其他的,那麽這太子的人選必然就是趙王楊杲了。
第二天早朝。
楊廣對眾位大臣道:“太子是國之邦本,朕今日決議冊立太子,以安社稷,諸位以為如何?”
左丞相蕭瑀出列道:“敢問陛下欲立何人為太子?”
滿朝文物敢如此直接問楊廣的,也就隻有這位丞相大人了。
原本蕭瑀隻是右丞相,但是去年宇文化及主動辭去了左丞相之職,所以楊廣就把蕭瑀直接提拔為了左丞相。
如果是以前的楊廣,恐怕早就憤怒的讓人把蕭瑀拉下去了,但是現在的他已經認識到身邊多兩個蕭瑀這樣的臣子,才是皇帝的幸事,所以現在對於蕭瑀問出這話來,他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很是欣賞蕭瑀的作風。
“朕以為趙王楊杲有仁孝之心,可以肩負重任,所以欲立趙王為太子,不知諸位以為可否?”
聽聞此話,裴矩這個老狐狸連忙出列道:“陛下英明,趙王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接下來就是滿朝的稱頌聲,楊廣心裏明白這裏麵有些人是心口不一。
不過楊廣這也不能怪罪他們,畢竟遲遲不立太子是自己的堅持,所以難免讓群臣心中有了別的想法。
楊廣冊立太子一事很快就傳到了關中和並州。
李淵得知這個消息後,笑著對裴寂說道:“看來我這個表弟是徹底服老了。”
李淵的年齡還要比楊廣大幾歲,所以他的心中也難免有這樣的想法,不過裴寂到底是李淵的老相識了,他笑著對李淵說道:“但是國公您卻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大公子和二公子聯手打敗了宇文成都的五十萬大軍,我並州現在可是如日中天啊。”
“哈哈哈,裴寂啊裴寂,還是你說話讓人愛聽啊。”
趁著李淵高興,裴寂連忙拜倒在地道:“如今我軍已經進占洛陽,士氣正盛,國公理應順天應命登基稱帝,如此一來將士必然更加用命,我軍討伐關中李密,還有暴君楊廣也就師出有名了。”
看到李淵臉上尚有遲疑之色,裴寂連忙繼續說道:“那李密不過是後起之秀,能夠有今日的作為,還不是因為他提前稱帝,讓手下的人有了盼頭,所以才能有今日的局麵,如果國公遲遲不稱帝,恐怕會讓手下將士失望,到時可就一切晚矣。”
“還有國公現在還是隋臣,卻主動攻打大隋的軍隊,已經是大隋的逆臣,難道您不稱帝,楊廣就不記恨您了嗎?”
“如若稱帝,那麽國公就算是不能一統天下,也可以和李密、楊廣三足鼎立。”
“您和李密、楊廣相比有一很大的優勢,那就是您有兩個出色的兒子,而且都可以獨當一麵。”
“反觀李密年歲也不算小了,膝下才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楊廣雖然比李密強點,但是楊倓卻也不過是十二三歲的少年。”
“所以即使您有生之年無法統一天下,但是您的兒子卻可以啊。”
“現在您已經被李密和楊廣視為心腹大患,現在就如同逆水行舟一般,不進則退啊。請國公為天下黎民計,為手下將士著想,早日登基。”
“此事等建成和世民他們迴來再說吧。”
裴寂大喜,李淵說出這話來證明是同意稱帝了。
看來自己得給兩位公子寫上兩封信,讓他們料理完手中之事後,即刻返迴並州了。
說完登基之事後,李密又對裴寂道:“元吉今年也十六歲了,我想讓你給他說一門親事,不知你可有什麽合適的人家?”
裴寂笑道:“國公現在讓我做媒可是巧了,前兩天範陽盧氏的家主盧玄升前來我家,說是他膝下有一女,今年十四歲,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倒是卻米有合適的人家,想讓我給介紹一戶人家呢,國公你說此事是不是太巧了?”
李淵撫須大笑道:“這可真是無巧不成書啊,這簡直是送上門來的姻緣啊。”
範陽盧氏出自薑姓,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世祖盧敖(約公元前275-前195),號雍熙,秦始皇召為五經博士,徙居範陽(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子孫遷居至涿水(今河北涿州)一帶之後,定居涿地,以範陽為郡望,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後盧欽、盧珽、盧誌、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盧氏成為北方一流高門。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這五姓隻指北方,不指國),經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經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曆史名人達840多人,範陽盧氏,賢良輩出,勳業燦爛,文豪蜚馨。
原本按照曆史的正常軌跡,李淵父子在關中建國後,采取的是打壓關東世家大族的措施,但是由於李密這個穿越者的橫插一腳,李淵未能如願入主關中,關東世家大族轉而支持李密。
現在李淵父子的基業在關東建立,那麽最起碼在天下一統之前就必須依仗關東世家,和關東世家聯姻就成為了一條世界大族經常采取的一種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