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林氏神情懇切,握住陸姚氏的手,笑道:「久聞侯夫人美名,一直想結識於您,無奈沒有機會,還是我這胡塗女兒,說起在臨城時曾受陸大公子照拂,應當上門致謝,我延宕至今才拜訪,實在慚愧!」
陸姚氏聽著這話,睜大了眼,打量起在旁邊的那位姑娘,隻見那位姑娘臉頰泛紅,低下頭去,陸姚氏心裏嘀咕,莫非陸行墨在臨城與這姑娘有什麽……
陸姚氏客氣笑道:「不瞞您說,我見了您的帖子,也是滿頭霧水,墨哥兒性格穩重,在家裏從不提起臨城的事,他又年輕,恐怕是耽擱了些人情,今日您先上門,少不得外頭還有許多人情要還呢!」
陸姚氏這話說得滴水不漏,她怕隨便替陸行墨附和了對方的話,對方畢竟帶著個妙齡未嫁的姑娘,若傳出去,還不知被誤會成怎樣。
蕭林氏見她迴得這樣客套,愣了一下,但還是笑著又閑談幾句,陸姚氏又贊了那姑娘幾句,問道:「這是您閨女?在家行幾呢?」
蕭林氏迴道:「她行長,是我嫡親大姑娘,家裏男人雖從武居多,但養的姑娘都寄望能秀氣溫柔些,因此取名『吟月』。」
陸姚氏聽她自報女兒閨名,心中瞭然,向一旁的大丫鬟秋桃拊掌拍了兩聲,說:「初次見麵,沒準備什麽好的,拿著玩吧!」
秋桃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表禮,蕭吟月謝過,接來一看,是一方硯台,她不由滯了一下,但不清楚陸姚氏脾性,隻以為陸姚氏喜好文墨,才選了這表禮。
其實陸姚氏也是有講究的,事先知道人家要帶女兒來,一般給晚輩姑娘,她都是準備金銀瑪瑙的小件首飾,但因著家中有兩個,不,現在是三個了,到了議親年紀的少爺,這表禮就要小心些,若她拍了兩次手,秋桃就會拿出比較安全的硯台當表禮。
其實對陸姚氏來說,這是警惕著對方的意思。
蕭林氏母女自然沒有發覺。
陸姚氏將她們讓進花廳,上了茶果,陸姚氏才問:「說來真讓人不好意思,還不知道您家姑娘說的,在臨城受過墨哥兒照拂,是什麽情況?」
蕭吟月不知想起什麽,又低下頭去,臉上紅紅的,這種舉動,叫見者容易誤會,陸姚氏不免更加懷疑陸行墨與這姑娘有什麽不為人知的事。
蕭林氏便答:「原是去年時候,我們一家人去臨城探親,吟月她大伯父在臨城置辦了洗塵酒席,您家大公子在席上對我家老爺十分親切,我家老爺感念在心,卻是胡塗的,一直沒有對我提起,是吟月提醒了我,我這才慌慌張張地來上門致謝,禮數不周,還請侯夫人不要見怪!」
陸姚氏聽著,越聽越奇怪。
所以是兵部右侍郎與陸行墨同吃了一席,這母女也不在場,那為何不讓兵部右侍郎本人來侯府向陸行墨致謝呢?
她又想起,去年與今年都非考核之年,那麽去年這兵部右侍郎肯定還在職的,京官為何能到臨城探親?蕭林氏說的大伯父又是誰?
陸姚氏頓了會兒,才淺笑道:「原來如此,我自然不會見怪的,我從未聽墨哥兒提起這事,想來不足為道,您也不必掛懷。」
蕭林氏這才有些困窘的樣子。「侯夫人別怪我貿貿然登門,原想著都在京裏,若在宴席上碰麵,那麽再朝您致謝,也自然些。隻是這些日子見您都沒有在別人家中席上,若我自家辦宴,也不好直接發帖子勞您駕臨,所以這才腆顏登門,侯夫人若不嫌棄,相逢即是緣分,咱們兩家今後長來長往,也是佳事一樁。」
陸姚氏又看了看一旁羞澀的蕭吟月,心中十分明白了。
隻是不知陸行墨對這蕭大姑娘是什麽想法,她便說得模稜兩可:「您實在客氣了,前陣子我身子不適,懶怠出門,還勞得您親自登門,是我的罪過!您實在也無須著急,都在京中住著,今日這家辦宴,明日那家置席,總有相見的時候!」
蕭林氏見陸姚氏話說得這樣漂亮,想鑽空子都不能夠,再搭話幾句,也探不出什麽,想著今日就是來看一看陸行墨這個嫡母行事,總之先攀上關係再說,於是說了一會兒話,便要告辭。
陸姚氏挽留再三,蕭林氏自恃女家,也要矜持些,堅持要走,陸姚氏也就送她們出門。
大丫鬟秋桃這才問陸姚氏:「大少爺是不是在臨城跟那蕭大姑娘有什麽?看大少爺迴京這麽久,從未提起什麽蕭家,那邊便急了,想討您的口風?」
陸姚氏沉吟了會兒,偏頭道:「若是那樣,還是那位兵部右侍郎直接找墨哥兒談,不是更快?我瞧著不像有什麽……她們來訪的時間有些意思,說是那蕭大姑娘提醒才記得,之前碰不到我,因此登門。但我前些日子推了宴會,是因著墨哥兒被禁足在家,我不好到外麵張揚,但她們今日都敢貿然來訪,難道前些日子就不敢?而墨哥兒解了禁足,她們就急匆匆來了,之前莫不是擔心皇上會降罪墨哥兒,所以不敢來?」
秋桃咋舌,那母女看起來還有幾分富貴模樣,尤其蕭大姑娘,看著清新脫俗,沒想到竟是趨炎附勢的。
陸姚氏讓秋桃去傳消息給憑陵院,說蕭氏母女今日來家與大少爺有點幹係,秋桃得了迴話,一路竊笑著來迴陸姚氏。
「真真有趣兒,大少爺讓那長隨山子迴奴婢,說並不認識她們,還要奴婢跟您說一句,兵部右侍郎的大哥曾是臨城主帥蕭隆義,如今免職在京。」
陸姚氏聽著這話,睜大了眼,打量起在旁邊的那位姑娘,隻見那位姑娘臉頰泛紅,低下頭去,陸姚氏心裏嘀咕,莫非陸行墨在臨城與這姑娘有什麽……
陸姚氏客氣笑道:「不瞞您說,我見了您的帖子,也是滿頭霧水,墨哥兒性格穩重,在家裏從不提起臨城的事,他又年輕,恐怕是耽擱了些人情,今日您先上門,少不得外頭還有許多人情要還呢!」
陸姚氏這話說得滴水不漏,她怕隨便替陸行墨附和了對方的話,對方畢竟帶著個妙齡未嫁的姑娘,若傳出去,還不知被誤會成怎樣。
蕭林氏見她迴得這樣客套,愣了一下,但還是笑著又閑談幾句,陸姚氏又贊了那姑娘幾句,問道:「這是您閨女?在家行幾呢?」
蕭林氏迴道:「她行長,是我嫡親大姑娘,家裏男人雖從武居多,但養的姑娘都寄望能秀氣溫柔些,因此取名『吟月』。」
陸姚氏聽她自報女兒閨名,心中瞭然,向一旁的大丫鬟秋桃拊掌拍了兩聲,說:「初次見麵,沒準備什麽好的,拿著玩吧!」
秋桃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表禮,蕭吟月謝過,接來一看,是一方硯台,她不由滯了一下,但不清楚陸姚氏脾性,隻以為陸姚氏喜好文墨,才選了這表禮。
其實陸姚氏也是有講究的,事先知道人家要帶女兒來,一般給晚輩姑娘,她都是準備金銀瑪瑙的小件首飾,但因著家中有兩個,不,現在是三個了,到了議親年紀的少爺,這表禮就要小心些,若她拍了兩次手,秋桃就會拿出比較安全的硯台當表禮。
其實對陸姚氏來說,這是警惕著對方的意思。
蕭林氏母女自然沒有發覺。
陸姚氏將她們讓進花廳,上了茶果,陸姚氏才問:「說來真讓人不好意思,還不知道您家姑娘說的,在臨城受過墨哥兒照拂,是什麽情況?」
蕭吟月不知想起什麽,又低下頭去,臉上紅紅的,這種舉動,叫見者容易誤會,陸姚氏不免更加懷疑陸行墨與這姑娘有什麽不為人知的事。
蕭林氏便答:「原是去年時候,我們一家人去臨城探親,吟月她大伯父在臨城置辦了洗塵酒席,您家大公子在席上對我家老爺十分親切,我家老爺感念在心,卻是胡塗的,一直沒有對我提起,是吟月提醒了我,我這才慌慌張張地來上門致謝,禮數不周,還請侯夫人不要見怪!」
陸姚氏聽著,越聽越奇怪。
所以是兵部右侍郎與陸行墨同吃了一席,這母女也不在場,那為何不讓兵部右侍郎本人來侯府向陸行墨致謝呢?
她又想起,去年與今年都非考核之年,那麽去年這兵部右侍郎肯定還在職的,京官為何能到臨城探親?蕭林氏說的大伯父又是誰?
陸姚氏頓了會兒,才淺笑道:「原來如此,我自然不會見怪的,我從未聽墨哥兒提起這事,想來不足為道,您也不必掛懷。」
蕭林氏這才有些困窘的樣子。「侯夫人別怪我貿貿然登門,原想著都在京裏,若在宴席上碰麵,那麽再朝您致謝,也自然些。隻是這些日子見您都沒有在別人家中席上,若我自家辦宴,也不好直接發帖子勞您駕臨,所以這才腆顏登門,侯夫人若不嫌棄,相逢即是緣分,咱們兩家今後長來長往,也是佳事一樁。」
陸姚氏又看了看一旁羞澀的蕭吟月,心中十分明白了。
隻是不知陸行墨對這蕭大姑娘是什麽想法,她便說得模稜兩可:「您實在客氣了,前陣子我身子不適,懶怠出門,還勞得您親自登門,是我的罪過!您實在也無須著急,都在京中住著,今日這家辦宴,明日那家置席,總有相見的時候!」
蕭林氏見陸姚氏話說得這樣漂亮,想鑽空子都不能夠,再搭話幾句,也探不出什麽,想著今日就是來看一看陸行墨這個嫡母行事,總之先攀上關係再說,於是說了一會兒話,便要告辭。
陸姚氏挽留再三,蕭林氏自恃女家,也要矜持些,堅持要走,陸姚氏也就送她們出門。
大丫鬟秋桃這才問陸姚氏:「大少爺是不是在臨城跟那蕭大姑娘有什麽?看大少爺迴京這麽久,從未提起什麽蕭家,那邊便急了,想討您的口風?」
陸姚氏沉吟了會兒,偏頭道:「若是那樣,還是那位兵部右侍郎直接找墨哥兒談,不是更快?我瞧著不像有什麽……她們來訪的時間有些意思,說是那蕭大姑娘提醒才記得,之前碰不到我,因此登門。但我前些日子推了宴會,是因著墨哥兒被禁足在家,我不好到外麵張揚,但她們今日都敢貿然來訪,難道前些日子就不敢?而墨哥兒解了禁足,她們就急匆匆來了,之前莫不是擔心皇上會降罪墨哥兒,所以不敢來?」
秋桃咋舌,那母女看起來還有幾分富貴模樣,尤其蕭大姑娘,看著清新脫俗,沒想到竟是趨炎附勢的。
陸姚氏讓秋桃去傳消息給憑陵院,說蕭氏母女今日來家與大少爺有點幹係,秋桃得了迴話,一路竊笑著來迴陸姚氏。
「真真有趣兒,大少爺讓那長隨山子迴奴婢,說並不認識她們,還要奴婢跟您說一句,兵部右侍郎的大哥曾是臨城主帥蕭隆義,如今免職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