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墨聽她這樣形容,又笑出來,便問她:「我也不與郡主打啞謎, 這個蕭大姑娘我是知道的, 郡主既說起她,可曾調查過這蕭大姑娘的出身?」
趙永樂聽他說知道蕭大姑娘是誰,心中更加不悅, 但還是搖了搖頭。「沒有,宴上那麽多姑娘, 也不知是不是寧平侯夫人的親戚。」
陸行墨輕嘆口氣,才解釋:「這蕭大姑娘是蕭隆義的侄女,去歲他們一家人至臨城探親,蕭隆義辦了洗塵宴招待, 臨城文武官員都去了,席上隻有男賓,我從未親眼見過這位蕭大姑娘,不知她是不是躲在一旁看見我。實在我並不認識這位蕭大姑娘,還是我有一位朋友是寧平侯夫人的娘家外甥,聽到了那天潘姑娘與蕭大姑娘的對話,說給我聽,我才知道有這麽一樁事。郡主難道覺得我會與蕭隆義的侄女往來嗎?」
趙永樂聽了這番話,登時有些慚愧,她當時用逃避的心情不去查實這蕭大姑娘出身,自己生悶氣,卻是白忙一場。
陸行墨對蕭隆義的態度這麽明確,就算那蕭大姑娘貌若天仙,也不會看上她。
自己到底在糾結什麽……
趙永樂便悶聲道:「原來你朋友也在宴上,都聽見了……我既誤會了你,是我不對。」她又想到當時宴上她說過的話,心中有些尷尬,梗著嗓音又說:「潘玲說了一些你的壞話,那蕭大姑娘很賞識你,便出來反駁幾句,我想著在外人看來,我與你素不相識,也不好出麵替你辯解,落後才訓了那潘玲幾句。」
既然被陸行墨的朋友聽見那天的對話,趙永樂忍不住想對他解釋。
陸行墨麵色卻沒有絲毫不悅,目光柔和地對她說:「郡主的顧慮我都明白,也不曾埋怨過郡主,管那些口舌之爭有何用?郡主與我一起做的事,本來就不能期待天下人了解。」
趙永樂讓他這麽一說,不由心中一暖。
他倆努力的方向確實不能拘泥閨閣之間,這讓趙永樂忽然有種感覺,彷佛這世上隻有他們彼此才能理解對方,無需言語也能體會。
她正心緒翻湧之際,卻又聽陸行墨聲音裏帶著笑意道:「郡主誤會我身邊有其他姑娘,不高興,我便當作是郡主也在意我,沒錯吧?」
趙永樂聞言,立時滿臉羞窘,她想反駁,可是仔細一想,自己這些日子還真是因著潘玲與蕭大姑娘的事,如鯁在喉,十分不適。
分明就是因為……吃醋。
趙永樂明白過來,心中有些沮喪,為何不能控製住自己的心呢?明明對自己說過幾百遍,這輩子不能與陸行墨牽扯兒女情長,最後卻又如此……
她臉上的紅暈又漸漸褪去,沉默不語。
陸行墨見狀,心中有些慌,忙道:「郡主生氣了?我不過玩笑而已,郡主若不愛聽,我日後不說便是。」
趙永樂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麽,心裏思量著是不是該與陸行墨說明白,今後別再提起這類的話題,彼此保持距離,待奸細事了,便各行其道,再無交集……
「郡主可還記得上次那隻玄鳥鐲子?」
趙永樂抬眼去看他,愣了一下。「自然是記得的。」
陸行墨從懷裏拿出一個小包袱來,放在桌上,邊打開邊說:「自我知道我親娘與太子妃娘娘曾是好友,便想著或許我親娘的遺物中會有相關的東西,就請我繼母幫忙察看一番,果然尋出些東西來。當中有幾張寫著詞令的花箋,落款是太子妃娘娘與我親娘,我親娘那份,我已存放起來,至於太子妃娘娘的,因著花箋保存不易,有些已有蛀損,我長年在臨城駐軍忙碌,無暇管顧,隻怕會壞了這些花箋,便想著不如由郡主收著。」
那小包袱裏麵是兩個小木匣,陸行墨打開其中一個,裏頭放著一疊粉色箋紙,邊緣有些泛黃,他拿出幾張來,遞給趙永樂看。
趙永樂接過來看了,上頭是娟秀筆跡,落款確實是她母妃,想來是她們閨中作樂時行令寫下,趙永樂微微笑道:「母妃若看了,定會很懷念。」
陸行墨又說:「您拿迴去,盡管說是平陽侯夫人整理舊物時發現,我也同意奉還給太子妃娘娘,借著侯府名頭直說便行。」
趙永樂點了點頭,這麽說的話母妃應該不會懷疑,她想到那隻纏絲赤金玄鳥鐲子,或許也可以用這個理由一併還給母妃……
陸行墨將木匣推到趙永樂眼前,趙永樂便將手上的花箋放迴去,陸行墨關上木匣,與另外一隻木匣重新包裹起來,然後交給趙永樂。
「因我也不甚熟悉太子妃娘娘的筆墨,郡主迴宮後不妨再看過一迴,有不是太子妃娘娘筆跡的,挑出來使人送還給平陽侯府便成。」
趙永樂隻當那另一隻木匣也放著花箋,並不打開來看,就將小包袱收進袖袋裏,邊說:「我知道了。」頓了下,又道:「我有話便使林義傳話給你,我出宮已久,也該迴去了。」
陸行墨站起身,一手背在後麵,一手往樓梯口的方向往上攤,有送行之意。
「勞郡主費心,我送郡主下樓。」
趙永樂也沒有別的話可說,站起來,走在陸行墨前麵。
到了樓梯口,趙永樂稍微提著裙子,正要抬步走下,不防陸行墨卻忽然伸手,從她麵前抵住了牆壁。
這樓梯口狹窄,他這麽伸手過來,不僅擋住去路,還將趙永樂攏在身前,趙永樂抬頭去看,與陸行墨的咽喉隻差半臂的距離,一股清冽的香氣撲鼻而來,令她不禁全身僵住。
趙永樂聽他說知道蕭大姑娘是誰,心中更加不悅, 但還是搖了搖頭。「沒有,宴上那麽多姑娘, 也不知是不是寧平侯夫人的親戚。」
陸行墨輕嘆口氣,才解釋:「這蕭大姑娘是蕭隆義的侄女,去歲他們一家人至臨城探親,蕭隆義辦了洗塵宴招待, 臨城文武官員都去了,席上隻有男賓,我從未親眼見過這位蕭大姑娘,不知她是不是躲在一旁看見我。實在我並不認識這位蕭大姑娘,還是我有一位朋友是寧平侯夫人的娘家外甥,聽到了那天潘姑娘與蕭大姑娘的對話,說給我聽,我才知道有這麽一樁事。郡主難道覺得我會與蕭隆義的侄女往來嗎?」
趙永樂聽了這番話,登時有些慚愧,她當時用逃避的心情不去查實這蕭大姑娘出身,自己生悶氣,卻是白忙一場。
陸行墨對蕭隆義的態度這麽明確,就算那蕭大姑娘貌若天仙,也不會看上她。
自己到底在糾結什麽……
趙永樂便悶聲道:「原來你朋友也在宴上,都聽見了……我既誤會了你,是我不對。」她又想到當時宴上她說過的話,心中有些尷尬,梗著嗓音又說:「潘玲說了一些你的壞話,那蕭大姑娘很賞識你,便出來反駁幾句,我想著在外人看來,我與你素不相識,也不好出麵替你辯解,落後才訓了那潘玲幾句。」
既然被陸行墨的朋友聽見那天的對話,趙永樂忍不住想對他解釋。
陸行墨麵色卻沒有絲毫不悅,目光柔和地對她說:「郡主的顧慮我都明白,也不曾埋怨過郡主,管那些口舌之爭有何用?郡主與我一起做的事,本來就不能期待天下人了解。」
趙永樂讓他這麽一說,不由心中一暖。
他倆努力的方向確實不能拘泥閨閣之間,這讓趙永樂忽然有種感覺,彷佛這世上隻有他們彼此才能理解對方,無需言語也能體會。
她正心緒翻湧之際,卻又聽陸行墨聲音裏帶著笑意道:「郡主誤會我身邊有其他姑娘,不高興,我便當作是郡主也在意我,沒錯吧?」
趙永樂聞言,立時滿臉羞窘,她想反駁,可是仔細一想,自己這些日子還真是因著潘玲與蕭大姑娘的事,如鯁在喉,十分不適。
分明就是因為……吃醋。
趙永樂明白過來,心中有些沮喪,為何不能控製住自己的心呢?明明對自己說過幾百遍,這輩子不能與陸行墨牽扯兒女情長,最後卻又如此……
她臉上的紅暈又漸漸褪去,沉默不語。
陸行墨見狀,心中有些慌,忙道:「郡主生氣了?我不過玩笑而已,郡主若不愛聽,我日後不說便是。」
趙永樂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麽,心裏思量著是不是該與陸行墨說明白,今後別再提起這類的話題,彼此保持距離,待奸細事了,便各行其道,再無交集……
「郡主可還記得上次那隻玄鳥鐲子?」
趙永樂抬眼去看他,愣了一下。「自然是記得的。」
陸行墨從懷裏拿出一個小包袱來,放在桌上,邊打開邊說:「自我知道我親娘與太子妃娘娘曾是好友,便想著或許我親娘的遺物中會有相關的東西,就請我繼母幫忙察看一番,果然尋出些東西來。當中有幾張寫著詞令的花箋,落款是太子妃娘娘與我親娘,我親娘那份,我已存放起來,至於太子妃娘娘的,因著花箋保存不易,有些已有蛀損,我長年在臨城駐軍忙碌,無暇管顧,隻怕會壞了這些花箋,便想著不如由郡主收著。」
那小包袱裏麵是兩個小木匣,陸行墨打開其中一個,裏頭放著一疊粉色箋紙,邊緣有些泛黃,他拿出幾張來,遞給趙永樂看。
趙永樂接過來看了,上頭是娟秀筆跡,落款確實是她母妃,想來是她們閨中作樂時行令寫下,趙永樂微微笑道:「母妃若看了,定會很懷念。」
陸行墨又說:「您拿迴去,盡管說是平陽侯夫人整理舊物時發現,我也同意奉還給太子妃娘娘,借著侯府名頭直說便行。」
趙永樂點了點頭,這麽說的話母妃應該不會懷疑,她想到那隻纏絲赤金玄鳥鐲子,或許也可以用這個理由一併還給母妃……
陸行墨將木匣推到趙永樂眼前,趙永樂便將手上的花箋放迴去,陸行墨關上木匣,與另外一隻木匣重新包裹起來,然後交給趙永樂。
「因我也不甚熟悉太子妃娘娘的筆墨,郡主迴宮後不妨再看過一迴,有不是太子妃娘娘筆跡的,挑出來使人送還給平陽侯府便成。」
趙永樂隻當那另一隻木匣也放著花箋,並不打開來看,就將小包袱收進袖袋裏,邊說:「我知道了。」頓了下,又道:「我有話便使林義傳話給你,我出宮已久,也該迴去了。」
陸行墨站起身,一手背在後麵,一手往樓梯口的方向往上攤,有送行之意。
「勞郡主費心,我送郡主下樓。」
趙永樂也沒有別的話可說,站起來,走在陸行墨前麵。
到了樓梯口,趙永樂稍微提著裙子,正要抬步走下,不防陸行墨卻忽然伸手,從她麵前抵住了牆壁。
這樓梯口狹窄,他這麽伸手過來,不僅擋住去路,還將趙永樂攏在身前,趙永樂抬頭去看,與陸行墨的咽喉隻差半臂的距離,一股清冽的香氣撲鼻而來,令她不禁全身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