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女兒短時間內成長這麽多感到驚訝與自豪,但又心疼女兒必須麵對這些事。
趙永樂問道:「父王可查出端康王府有何可疑嗎?」
趙承元搖搖頭。「你讓侍衛告訴孤那丫鬟沛兒的事後,孤便悄悄讓人去查了,但卻查不出什麽來,這種無父無母被人牙子賣到王府侯門的太多了,那沛兒在端康王府也無甚出奇……樂樂,你是怎麽確定黃氏的藥便是沛兒給的?要知道,端康王是孤的親弟弟,若他女兒對你下手……」
趙永樂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她也不敢隨便下定論,隻好細說了在別宮中讓人盯著沛兒等等的舉措,至於讓林義將沛兒藏起來一事,趙永樂卻沒有說,奸細一事非同小可,她也不確定趙芷螢與奸細究竟有無幹係。
趙承元聽完,皺眉道:「到底沒有確切證據,那沛兒又死了,黃氏一家更是死得幹淨,雖然這一切更顯得確實事有蹊蹺,但孤也不能因此去質問承庇……」
趙承庇便是端康王,趙永樂其實也不覺得趙承庇參與其中,這個叔叔從小時候就不愛讀書,也多次當眾失言,常說幸好有大哥當太子,讓他能做個富貴閑王,若非端康王妃生了嫡子,朝臣們根本沒想過讓端康王動搖趙承元的太子之位。
趙永樂點點頭,又道:「雖然沒能查出與端康王府的確切幹係,但父王今後知道防備著他們一家便好,這樁樁件件除了要害母妃的身孕,最主要還是針對我,沒有要害我性命,卻要毀我容貌,很可能是私仇,雖我自認與趙芷螢沒有衝突,但人心難測,且看她之後會不會繼續針對我便知道了。」
趙承元對於年僅十三歲的趙芷螢會想出這些惡毒的辦法來害女兒,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如果真是趙芷螢在背後要害女兒,他自然不會放過她。
父女倆相談一番,趙承元更了解了趙永樂的聰慧,願意撥一隊太子親衛給趙永樂使喚,當然趙承元自己也會盯著端康王府。
這便是趙永樂的目的,縱使現在無法抓住趙芷螢,但是讓父親對其戒備,也算有效果了。
其實趙永樂並沒有覺得自己聰明,如果她聰明,上輩子就不會被趙芷螢害得那麽慘,隻是到底有了上輩子的記憶,知道趙芷螢此人沒有她表現出來的那麽無害,因而才猜到是她,也不算白費了這重生的機會。
至於父親對於端康王府一家並沒有激進的手段,趙永樂並不意外。
父親性格溫潤親和,身為皇太子在朝中也是極受愛戴,但遇到認定的事情也會果斷堅持,隻如今大魏朝政權力大多掌握在朝臣手中,帝後又古板嚴厲,趙承元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不免有些瞻前顧後。
對於端康王,父親也有兄弟之情,自然不願與端康王府輕易反目,趙永樂自己也不願冤枉好人,至少上輩子端康王夫婦都沒有對她有什麽惡意的舉動。
父女倆說完,趙永樂要送趙承元出重華宮,被趙承元捏了下鼻尖,趙承元故作嚴肅道:「你偷跑出別宮去博香樓,別以為孤不追究,諒你大病初癒,這迴便饒了你,下迴再這麽大膽,孤可要將你禁足了!」
趙永樂吐吐舌,對父親撒嬌一番。
但心裏自然不打算聽的,她還有很多事要做呢,現在又正式有一隊侍衛供她使喚,當然要多多利用了。
***
迴宮以後,許多事也該運作起來。
趙永樂早先故意讓人透露自己留了滿臉痘痂的錯誤消息給趙芷螢,讓趙芷螢誤以為沛兒與黃嬤嬤得逞,讓自己毀了容。
趙芷螢最愛捏造虛假謠言,趙永樂便要讓她自食苦果。
期間趙芷螢曾寫信給她,說要進宮來探望她,都讓趙永樂拒絕了,說是體虛見不得風,讓趙芷螢更加深信她是因毀容不敢出門。
恰在此時端康王妃壽辰,端康王府辦了個小宴,親朋自要上門祝賀,趙芷螢也邀請幾個閨中好友們來,身為端康王妃的晚輩,趙永樂自然要出席的。
趙永樂讓梅簪雅以養胎為由不去端康王府,準備自己獨自上門。
端康王妃壽辰當日,一早宮女們便圍住趙永樂伺候。
當趙永樂掀被而起,那凝脂般白嫩腳尖尚未踏在地上,便有侍女跪在一旁,捧著金絲撒花珍珠繡鞋安穩地給她套在了腳上。
從趙永樂有記憶開始,一天便是這麽開始的,她站在床前,張開雙手,閉上眼睛,臉微微朝上,自有許多侍女安靜而有條不紊地替她淨麵,為她穿上一層又一層的繁複長裙,替她將如堆雲般長發盤作一個個奇巧整齊的髻,她的所有釵飾必是嬤嬤們精心挑選搭配,由宮中禦作金坊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珠寶翠羽。
當眾人圍在她身邊妝扮完畢,已是半個時辰過去,她這時候又換上另一雙專門在外行走的高底雕花鑲寶小靴,雖說是在外行走用,但一出了內殿的門,她便被簇擁著登上一乘精緻小轎,鞋底絕沾不得一點纖塵。
在大魏皇宮中能坐轎子往來的屈指可數,除了皇帝、皇後,太子、太子妃,再來就是身為太子獨生女的趙永樂了。
縱使是太子弟弟的端康王一家人進宮,也隻能先得了皇帝、皇後允許,才能夠坐轎子,端康王的女兒宜芳郡主趙芷螢經常獨自進宮,卻也沒有特例,照樣得自己行走。
同為郡主,趙永樂這個明珠郡主的含金量可重多了。
趙永樂問道:「父王可查出端康王府有何可疑嗎?」
趙承元搖搖頭。「你讓侍衛告訴孤那丫鬟沛兒的事後,孤便悄悄讓人去查了,但卻查不出什麽來,這種無父無母被人牙子賣到王府侯門的太多了,那沛兒在端康王府也無甚出奇……樂樂,你是怎麽確定黃氏的藥便是沛兒給的?要知道,端康王是孤的親弟弟,若他女兒對你下手……」
趙永樂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她也不敢隨便下定論,隻好細說了在別宮中讓人盯著沛兒等等的舉措,至於讓林義將沛兒藏起來一事,趙永樂卻沒有說,奸細一事非同小可,她也不確定趙芷螢與奸細究竟有無幹係。
趙承元聽完,皺眉道:「到底沒有確切證據,那沛兒又死了,黃氏一家更是死得幹淨,雖然這一切更顯得確實事有蹊蹺,但孤也不能因此去質問承庇……」
趙承庇便是端康王,趙永樂其實也不覺得趙承庇參與其中,這個叔叔從小時候就不愛讀書,也多次當眾失言,常說幸好有大哥當太子,讓他能做個富貴閑王,若非端康王妃生了嫡子,朝臣們根本沒想過讓端康王動搖趙承元的太子之位。
趙永樂點點頭,又道:「雖然沒能查出與端康王府的確切幹係,但父王今後知道防備著他們一家便好,這樁樁件件除了要害母妃的身孕,最主要還是針對我,沒有要害我性命,卻要毀我容貌,很可能是私仇,雖我自認與趙芷螢沒有衝突,但人心難測,且看她之後會不會繼續針對我便知道了。」
趙承元對於年僅十三歲的趙芷螢會想出這些惡毒的辦法來害女兒,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如果真是趙芷螢在背後要害女兒,他自然不會放過她。
父女倆相談一番,趙承元更了解了趙永樂的聰慧,願意撥一隊太子親衛給趙永樂使喚,當然趙承元自己也會盯著端康王府。
這便是趙永樂的目的,縱使現在無法抓住趙芷螢,但是讓父親對其戒備,也算有效果了。
其實趙永樂並沒有覺得自己聰明,如果她聰明,上輩子就不會被趙芷螢害得那麽慘,隻是到底有了上輩子的記憶,知道趙芷螢此人沒有她表現出來的那麽無害,因而才猜到是她,也不算白費了這重生的機會。
至於父親對於端康王府一家並沒有激進的手段,趙永樂並不意外。
父親性格溫潤親和,身為皇太子在朝中也是極受愛戴,但遇到認定的事情也會果斷堅持,隻如今大魏朝政權力大多掌握在朝臣手中,帝後又古板嚴厲,趙承元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不免有些瞻前顧後。
對於端康王,父親也有兄弟之情,自然不願與端康王府輕易反目,趙永樂自己也不願冤枉好人,至少上輩子端康王夫婦都沒有對她有什麽惡意的舉動。
父女倆說完,趙永樂要送趙承元出重華宮,被趙承元捏了下鼻尖,趙承元故作嚴肅道:「你偷跑出別宮去博香樓,別以為孤不追究,諒你大病初癒,這迴便饒了你,下迴再這麽大膽,孤可要將你禁足了!」
趙永樂吐吐舌,對父親撒嬌一番。
但心裏自然不打算聽的,她還有很多事要做呢,現在又正式有一隊侍衛供她使喚,當然要多多利用了。
***
迴宮以後,許多事也該運作起來。
趙永樂早先故意讓人透露自己留了滿臉痘痂的錯誤消息給趙芷螢,讓趙芷螢誤以為沛兒與黃嬤嬤得逞,讓自己毀了容。
趙芷螢最愛捏造虛假謠言,趙永樂便要讓她自食苦果。
期間趙芷螢曾寫信給她,說要進宮來探望她,都讓趙永樂拒絕了,說是體虛見不得風,讓趙芷螢更加深信她是因毀容不敢出門。
恰在此時端康王妃壽辰,端康王府辦了個小宴,親朋自要上門祝賀,趙芷螢也邀請幾個閨中好友們來,身為端康王妃的晚輩,趙永樂自然要出席的。
趙永樂讓梅簪雅以養胎為由不去端康王府,準備自己獨自上門。
端康王妃壽辰當日,一早宮女們便圍住趙永樂伺候。
當趙永樂掀被而起,那凝脂般白嫩腳尖尚未踏在地上,便有侍女跪在一旁,捧著金絲撒花珍珠繡鞋安穩地給她套在了腳上。
從趙永樂有記憶開始,一天便是這麽開始的,她站在床前,張開雙手,閉上眼睛,臉微微朝上,自有許多侍女安靜而有條不紊地替她淨麵,為她穿上一層又一層的繁複長裙,替她將如堆雲般長發盤作一個個奇巧整齊的髻,她的所有釵飾必是嬤嬤們精心挑選搭配,由宮中禦作金坊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珠寶翠羽。
當眾人圍在她身邊妝扮完畢,已是半個時辰過去,她這時候又換上另一雙專門在外行走的高底雕花鑲寶小靴,雖說是在外行走用,但一出了內殿的門,她便被簇擁著登上一乘精緻小轎,鞋底絕沾不得一點纖塵。
在大魏皇宮中能坐轎子往來的屈指可數,除了皇帝、皇後,太子、太子妃,再來就是身為太子獨生女的趙永樂了。
縱使是太子弟弟的端康王一家人進宮,也隻能先得了皇帝、皇後允許,才能夠坐轎子,端康王的女兒宜芳郡主趙芷螢經常獨自進宮,卻也沒有特例,照樣得自己行走。
同為郡主,趙永樂這個明珠郡主的含金量可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