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朗憋了許久,終於把一肚子苦水倒了出來。僅憑這一番話,劉禪便可斷定眼前這位是個真正憂國憂民的好官。
陪同上級去地方視察,絕大多數人都是走個過場、充充門麵。有領導在前麵撐著,哪輪得到你個配角去操心劇本?可偏偏就有些人見不得民間疾苦,事不關己也絕不會高高掛起,凡事就是要辨個黑白、爭個對錯。這樣的人,你或許不認同他,但絕不會不尊敬他。因為他較真為的是家國天下,從來都不是為了自己。
劉禪有些動容,他正了正身體,決定把所有的老底統統揭開:“先生稍安,聽禪言之。人無糧則死,國無糧則危,故中原之國皆以農為本,由來久矣。農事之要害,一在於土地、二在於人力,缺一不可為之。今天下漸亂,戰事不止,人口稀少,生產凋敝。洞庭平原,千裏沃野沒於雜草,此皆少人之故。然則各縣鄉之農人,何以寧肯租種於本鄉亦不願移居墾荒?皆因家無餘糧、身無餘帑,負擔不起改換之成本而已。這一層各地之地主如何不知?豐年漲租,除了貪得無厭,更緊要的是不可使農戶存下開荒之成本,以免流失勞力,導致自家之地無人可種。”
如果說劉禪之前的發言感染到向朗等三人的是情懷,那麽這一個開篇令他們感到震驚的則是那極其冷靜敏銳的洞察力。地主多收地租這件事,隻要是個人就會將其歸結為貪婪的欲望。但這位涉世尚淺的小朋友,卻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用利害關係去解讀,這可就有點嚇人了。向朗再也不認為這位公子僅僅是仗著幾分聰明和父親的身份嶄露頭角了,因為他剛剛指出的這點就連孔明和他自己也從未想到過。如果地主盤剝農民僅僅是因為貪心,那對付起來還容易些;但若這是基於利益計算進行的周密計劃,那幾乎可以肯定對它下手一定會招來強烈的反撲。
“倘如是,新政欲給農民減負增收,勢必招來土豪地主的強勢反擊,隻怕未得其利、先受其害。”向朗的眉頭湊到了一起,臉上寫滿了擔心。
糜威心性最淺,忍不住開口追問:“公子可有良策以對?”
劉禪嘴角勾一下,接著剛才的話題說下去,順便迴答了糜威的問題。
“地主與農民的博弈,歸根到底是個利字。農民無地便隻能受雇於人,幫助地主借地產糧。農民若不夠吃,便無法接著種下去;但若吃得太飽,則失去勞動的動力,還會有另立門戶的風險。這樣一種利益關係,要解決這矛盾還得是從利字出發。僅靠強製,一來人心不服,勢必陽奉陰違;二來官吏有限,府縣如何能做到事事了然?見不到處必生禍亂。”
服了!
向朗徹底服了。
他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麵對的大多都是這種基於利害的算計,經過長期的鍛煉才學會因勢利導來解決問題。而公子禪年不及冠,又深養在府中,卻能將利害把握得這般精準,還真不是找個老師學幾本教材就能掌握的。
向朗仰頭再仔細看一眼劉禪,又側目去瞟楊顒糜威,見他二人也是一臉敬佩,都在專注地等著公子的下文。
“地主想要的無非是通過土地長久持續地獲利。你用強製手段阻止或減少他的獲利,他自然與你勢不兩立。但若有一種法子能夠確保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失,甚至配合還能拿到更多,請問還會有人鐵了心對抗麽?”
“這——”向朗“這”了一聲,沒有下文。楊顒看出其中的問題,他性格剛直,拱手直接問:“公子,土地的產出便止那麽多,農民多拿一點,地主便少拿一點,又如何能夠既確保地主的獲益又使農民增收?”
“對呀。難不成要官府來墊?那如何做的?與其這樣,還不如不改!”糜威本未想到此節,讓楊顒一提醒也嚷了起來。
向朗自也看出了其中的問題,但他畢竟初次造訪,礙著麵子沒有直說。
但無論是直擊要害的楊顒、聞聲而動的糜威還是隱忍不語的向朗,大家都隻是好奇,誰也沒有懷疑劉禪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方案。畢竟他能夠看到這問題的症結,不可能想不到貼錢的買賣難以長久這種最基本的道理。
“不錯!正是由官府來補貼。”
劉禪倒也爽利,十分痛快地說出三人認為不可能的那個答案來。
“啊?!這——”
這一迴,三位出奇得一致,齊聲“啊”了一句、“這”了一句,便再沒有任何聲響。
這不對呀,這位公子剛才還高屋建瓴、慧眼識珠,咋一眨眼想出這麽個餿主意?就像糜威說的,官府貼錢農民獲利,那還用得著新政去改?越改越窮你改它幹啥?
見三人都在發懵,劉禪忍不住笑起,解釋道:“補貼不等於給錢了事。補貼為的是有序引導,讓問題走上解決的道路。誠如方才分析,農民與地主的矛盾相互衝突、難以調和。要解決這個矛盾,歸根結底還得靠擴大產出。但隻是提高產量也不行,因為沒有解決地主必須依靠農民的勞力獲益的模式,就不可能得到地主的支持。因此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轉變固有的獲利模式,讓地主不必執著於將農民綁定在自家地裏。”
話到這裏才算有了味道,向朗“呀”了一聲,兩手哆嗦一下。繞了這麽久的圈,總算看到球門的影子了,難免心情激動。
“所以麽——第一步,劃出一些荒地作為屯墾區,由官府出資為願意前往的農戶提供衣食住行,保證他們順利度過搬遷的過渡階段。這是抄了地主的後路,不配合他們就隻能守著土地變涼;第二步,對於配合的地主,官府與之簽訂合同,買斷他的土地收益。今後無論豐歉,都能享受合同規定的收益。如此便解了地主的後顧之憂,讓他們不必鋌而走險;第三步,允許地主將合同收益用於投資商務司的產業,每年從商務司的獲利中分紅,則既解決了商務司擴大融資的難題,又給了地主們一條增收的路子,讓他們和官府利益綁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他們還去反對誰?第四步,收迴地主的土地管理權,同樣與農戶簽訂合約。保證農戶的產出能有結餘,且多收多餘,提高其生產願望;第五步,成立專業的導農機構,專門研究指導農戶增產創收的各種技術、器具、育種等工作。在前麵四步做完之後,由該機構牽頭,徹底改進種植方法,全力提高產量。山丘地帶可開發梯田,種植油菜、芝麻、藥材等作物,由商務司收購,作為生產原料。如此,地主保值、農民增收、官府僅前期投入,產量提高後也能獲益。這樣一來,豈非皆大歡喜?”
“啪啪啪——”
堂上雖隻有四個人,卻響起一陣不輸於主場獲勝的掌聲來。鼓掌的三人向朗、楊顒和糜威都有些上頭,一個個麵紅耳赤、神情賁張,真的就像剛打了一場勝仗般激動。聲響驚動了守在外麵的鄧方,急忙推門來看,見無異樣又垂頭退了出去。
“這不成!”向朗激動過後,忽然又犯起老毛病,追著楊顒要來紙筆,當堂將劉禪的方案一字不差記錄下來。邊寫邊讚歎:“公子神通,無人可及。僅這一篇策論,便可令天下農人徹底翻身,奇跡!奇跡啊!”
向朗掩飾不住激動,楊顒也一樣心潮澎湃,一麵看向朗記錄,一麵抬頭問劉禪:“公子,這補貼新政的支出,便是要從這菜籽油上來出?”
劉禪認真地點了點頭:“正是。但光靠菜油還不行,炒菜涉及全新的炊具和烹飪方法,隻有普及開來才能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我打算讓後廚的洪天亮領頭,培訓一批掌握炒菜技巧的廚師,先去各地開飯館酒肆,不為賺錢隻為推廣,讓人們愛上這種吃法、學會這種做法,咱們這菜油也就不愁賣了。”
這一迴向朗徹底理解了孔明昨日說的“公子禪必有良策助君”的用意。想到當時自己還拿公子去比趙括,臉不禁更紅。好在興奮的紅與慚愧的紅沒啥分別,故而未被看破。
飯吃了,經取了,向朗這迴徹底踏實了。有了劉禪這本武林秘籍,他再去三縣可就有底了。如果這樣還不能幹出點名堂來,那他也沒臉再迴來見人,直接拿根繩找個背靜地方吊死算了。
“公子天縱之才,向朗由衷感佩。既得要領,請暫告退,待迴去細細琢磨,寫個詳細的施政方案呈報軍師。公子之情朗銘記肺腑,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先生過譽。建立商務司為的本就是改善國計民生,新政關乎國本,亦我等份內之事。先生為國事殫精竭慮、不辭勞苦、多相奔走,正乃我輩之楷模。禪祝先生至三縣旗開得勝,將新政做成做好做大,為荊州全麵改革打好一個樣本。商務司上下必全力配合,助先生成此偉業!”
“諾!”
向朗、楊顒、糜威齊齊起身,麵向劉禪,恭恭敬敬以部下之禮迴應。這一刻,劉禪在向朗心目中再也不是個紈絝子弟,他已然篤定,將來結束亂世、還大漢一片青天、給百姓一方樂土的,必定是眼前這個身僅四歲卻已處處彰顯雄主之風的小小主公了。
向朗連吃帶拿,心滿意足地走了。可劉禪的工作才剛剛開頭。菜籽油試製成功,接下來要找地建廠,進行適應性生產,試生產成功後才能擴大規模正式量產。
好在有玉冰燒的成功經驗,這項工作糜威、楊顒二人足可負責,不須劉禪親自過問。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抓緊培訓洪天亮,盡快把炒菜技術定譜定型,先把菜館開起來。
這任務絕不比糜楊二人輕鬆。
中華飲食博大精深,早已成為文化的一部分。雖說兩千年後見過聽過吃過的菜肴絕對超越古人,但會吃和會做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流傳至現代的菜式,無不是經曆了曆代從業者的長期改良傳承下來,其中的秘密絕不亞於任何一門學問。另外烹飪器具、食材、調料等種種限製,就算拿著一本現代的廚藝教材或者菜譜,要在古代將它完美複製,也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何況劉禪要啥啥沒有呢?
但劉公子並不灰心。這世上的事哪件不是人做的,不了解就從頭開始了解嘛,反正自己不會也沒別人會,隻要弄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式來能賣就行,這點見識自己還是有的。
當然,具體的操作還得洪大廚。這不是在許都開醫館的時候,劉禪絕無可能自己去掌勺開館,因此也沒必要去提高自己的廚藝。
洪天亮這輩子從未人被如此關注過,一天見不到公子禪就得四處搖人。不過話說迴來,公子禪做事的確有板有眼、有章有節,這卻是洪大廚從未領教過的,因此跟著漲了不少見識。
劉禪的辦法首先是盤點。將目下廚房裏用得著的各種食材調料一一清點,掌握其色、味等屬性並分別記錄;而後根據不同材料的特點,嚐試各種不同的組合以及在不同烹飪方式下的表現,並將每次試驗的結果也記錄下來。
如此一來,做菜這件事就從原先全憑感覺變成了定量研究,有了數據的支撐,又可以以此為基礎總結出一些口味形成的規律。
這可真讓洪天亮開了眼。他甚至開始懷疑眼前這位小公子是哪位天神轉世投胎來拯救這個世界的,否則你完全無法理解一個四歲的孩子怎能想出如此智慧的研究方案來。
兩人在廚房一貓就是十來天。通過這番係統的學習,洪天亮已然脫胎換骨,不再是此前那個滿腦子世故的廚頭了。掌握食材特性和配比還在其次,更關鍵的是他學到了研究開發菜式的金鑰匙。有了這把鑰匙,今後隻要不斷付出時間精力,在開發菜品這一塊,他老洪能做出的成績他都不敢細想。
“老洪,你是個人才!”公子禪忽然拋出這句,把洪大廚嚇了一跳。
“公子,您這話可就言重了。若非公子給的這個辦法,俺便是想破了頭折騰再久,也弄不出這些菜色來呀。”洪天亮心裏竊喜,嘴上卻不住地謙虛,但那嘴角已快要咧到耳根,滿臉藏不住的欣喜。
“行了。咱們也算熟人了,客套話就免了吧。下麵我要說的才是重點,而且這件事隻能靠你來做。”
陪同上級去地方視察,絕大多數人都是走個過場、充充門麵。有領導在前麵撐著,哪輪得到你個配角去操心劇本?可偏偏就有些人見不得民間疾苦,事不關己也絕不會高高掛起,凡事就是要辨個黑白、爭個對錯。這樣的人,你或許不認同他,但絕不會不尊敬他。因為他較真為的是家國天下,從來都不是為了自己。
劉禪有些動容,他正了正身體,決定把所有的老底統統揭開:“先生稍安,聽禪言之。人無糧則死,國無糧則危,故中原之國皆以農為本,由來久矣。農事之要害,一在於土地、二在於人力,缺一不可為之。今天下漸亂,戰事不止,人口稀少,生產凋敝。洞庭平原,千裏沃野沒於雜草,此皆少人之故。然則各縣鄉之農人,何以寧肯租種於本鄉亦不願移居墾荒?皆因家無餘糧、身無餘帑,負擔不起改換之成本而已。這一層各地之地主如何不知?豐年漲租,除了貪得無厭,更緊要的是不可使農戶存下開荒之成本,以免流失勞力,導致自家之地無人可種。”
如果說劉禪之前的發言感染到向朗等三人的是情懷,那麽這一個開篇令他們感到震驚的則是那極其冷靜敏銳的洞察力。地主多收地租這件事,隻要是個人就會將其歸結為貪婪的欲望。但這位涉世尚淺的小朋友,卻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用利害關係去解讀,這可就有點嚇人了。向朗再也不認為這位公子僅僅是仗著幾分聰明和父親的身份嶄露頭角了,因為他剛剛指出的這點就連孔明和他自己也從未想到過。如果地主盤剝農民僅僅是因為貪心,那對付起來還容易些;但若這是基於利益計算進行的周密計劃,那幾乎可以肯定對它下手一定會招來強烈的反撲。
“倘如是,新政欲給農民減負增收,勢必招來土豪地主的強勢反擊,隻怕未得其利、先受其害。”向朗的眉頭湊到了一起,臉上寫滿了擔心。
糜威心性最淺,忍不住開口追問:“公子可有良策以對?”
劉禪嘴角勾一下,接著剛才的話題說下去,順便迴答了糜威的問題。
“地主與農民的博弈,歸根到底是個利字。農民無地便隻能受雇於人,幫助地主借地產糧。農民若不夠吃,便無法接著種下去;但若吃得太飽,則失去勞動的動力,還會有另立門戶的風險。這樣一種利益關係,要解決這矛盾還得是從利字出發。僅靠強製,一來人心不服,勢必陽奉陰違;二來官吏有限,府縣如何能做到事事了然?見不到處必生禍亂。”
服了!
向朗徹底服了。
他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麵對的大多都是這種基於利害的算計,經過長期的鍛煉才學會因勢利導來解決問題。而公子禪年不及冠,又深養在府中,卻能將利害把握得這般精準,還真不是找個老師學幾本教材就能掌握的。
向朗仰頭再仔細看一眼劉禪,又側目去瞟楊顒糜威,見他二人也是一臉敬佩,都在專注地等著公子的下文。
“地主想要的無非是通過土地長久持續地獲利。你用強製手段阻止或減少他的獲利,他自然與你勢不兩立。但若有一種法子能夠確保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失,甚至配合還能拿到更多,請問還會有人鐵了心對抗麽?”
“這——”向朗“這”了一聲,沒有下文。楊顒看出其中的問題,他性格剛直,拱手直接問:“公子,土地的產出便止那麽多,農民多拿一點,地主便少拿一點,又如何能夠既確保地主的獲益又使農民增收?”
“對呀。難不成要官府來墊?那如何做的?與其這樣,還不如不改!”糜威本未想到此節,讓楊顒一提醒也嚷了起來。
向朗自也看出了其中的問題,但他畢竟初次造訪,礙著麵子沒有直說。
但無論是直擊要害的楊顒、聞聲而動的糜威還是隱忍不語的向朗,大家都隻是好奇,誰也沒有懷疑劉禪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方案。畢竟他能夠看到這問題的症結,不可能想不到貼錢的買賣難以長久這種最基本的道理。
“不錯!正是由官府來補貼。”
劉禪倒也爽利,十分痛快地說出三人認為不可能的那個答案來。
“啊?!這——”
這一迴,三位出奇得一致,齊聲“啊”了一句、“這”了一句,便再沒有任何聲響。
這不對呀,這位公子剛才還高屋建瓴、慧眼識珠,咋一眨眼想出這麽個餿主意?就像糜威說的,官府貼錢農民獲利,那還用得著新政去改?越改越窮你改它幹啥?
見三人都在發懵,劉禪忍不住笑起,解釋道:“補貼不等於給錢了事。補貼為的是有序引導,讓問題走上解決的道路。誠如方才分析,農民與地主的矛盾相互衝突、難以調和。要解決這個矛盾,歸根結底還得靠擴大產出。但隻是提高產量也不行,因為沒有解決地主必須依靠農民的勞力獲益的模式,就不可能得到地主的支持。因此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轉變固有的獲利模式,讓地主不必執著於將農民綁定在自家地裏。”
話到這裏才算有了味道,向朗“呀”了一聲,兩手哆嗦一下。繞了這麽久的圈,總算看到球門的影子了,難免心情激動。
“所以麽——第一步,劃出一些荒地作為屯墾區,由官府出資為願意前往的農戶提供衣食住行,保證他們順利度過搬遷的過渡階段。這是抄了地主的後路,不配合他們就隻能守著土地變涼;第二步,對於配合的地主,官府與之簽訂合同,買斷他的土地收益。今後無論豐歉,都能享受合同規定的收益。如此便解了地主的後顧之憂,讓他們不必鋌而走險;第三步,允許地主將合同收益用於投資商務司的產業,每年從商務司的獲利中分紅,則既解決了商務司擴大融資的難題,又給了地主們一條增收的路子,讓他們和官府利益綁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他們還去反對誰?第四步,收迴地主的土地管理權,同樣與農戶簽訂合約。保證農戶的產出能有結餘,且多收多餘,提高其生產願望;第五步,成立專業的導農機構,專門研究指導農戶增產創收的各種技術、器具、育種等工作。在前麵四步做完之後,由該機構牽頭,徹底改進種植方法,全力提高產量。山丘地帶可開發梯田,種植油菜、芝麻、藥材等作物,由商務司收購,作為生產原料。如此,地主保值、農民增收、官府僅前期投入,產量提高後也能獲益。這樣一來,豈非皆大歡喜?”
“啪啪啪——”
堂上雖隻有四個人,卻響起一陣不輸於主場獲勝的掌聲來。鼓掌的三人向朗、楊顒和糜威都有些上頭,一個個麵紅耳赤、神情賁張,真的就像剛打了一場勝仗般激動。聲響驚動了守在外麵的鄧方,急忙推門來看,見無異樣又垂頭退了出去。
“這不成!”向朗激動過後,忽然又犯起老毛病,追著楊顒要來紙筆,當堂將劉禪的方案一字不差記錄下來。邊寫邊讚歎:“公子神通,無人可及。僅這一篇策論,便可令天下農人徹底翻身,奇跡!奇跡啊!”
向朗掩飾不住激動,楊顒也一樣心潮澎湃,一麵看向朗記錄,一麵抬頭問劉禪:“公子,這補貼新政的支出,便是要從這菜籽油上來出?”
劉禪認真地點了點頭:“正是。但光靠菜油還不行,炒菜涉及全新的炊具和烹飪方法,隻有普及開來才能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我打算讓後廚的洪天亮領頭,培訓一批掌握炒菜技巧的廚師,先去各地開飯館酒肆,不為賺錢隻為推廣,讓人們愛上這種吃法、學會這種做法,咱們這菜油也就不愁賣了。”
這一迴向朗徹底理解了孔明昨日說的“公子禪必有良策助君”的用意。想到當時自己還拿公子去比趙括,臉不禁更紅。好在興奮的紅與慚愧的紅沒啥分別,故而未被看破。
飯吃了,經取了,向朗這迴徹底踏實了。有了劉禪這本武林秘籍,他再去三縣可就有底了。如果這樣還不能幹出點名堂來,那他也沒臉再迴來見人,直接拿根繩找個背靜地方吊死算了。
“公子天縱之才,向朗由衷感佩。既得要領,請暫告退,待迴去細細琢磨,寫個詳細的施政方案呈報軍師。公子之情朗銘記肺腑,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先生過譽。建立商務司為的本就是改善國計民生,新政關乎國本,亦我等份內之事。先生為國事殫精竭慮、不辭勞苦、多相奔走,正乃我輩之楷模。禪祝先生至三縣旗開得勝,將新政做成做好做大,為荊州全麵改革打好一個樣本。商務司上下必全力配合,助先生成此偉業!”
“諾!”
向朗、楊顒、糜威齊齊起身,麵向劉禪,恭恭敬敬以部下之禮迴應。這一刻,劉禪在向朗心目中再也不是個紈絝子弟,他已然篤定,將來結束亂世、還大漢一片青天、給百姓一方樂土的,必定是眼前這個身僅四歲卻已處處彰顯雄主之風的小小主公了。
向朗連吃帶拿,心滿意足地走了。可劉禪的工作才剛剛開頭。菜籽油試製成功,接下來要找地建廠,進行適應性生產,試生產成功後才能擴大規模正式量產。
好在有玉冰燒的成功經驗,這項工作糜威、楊顒二人足可負責,不須劉禪親自過問。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抓緊培訓洪天亮,盡快把炒菜技術定譜定型,先把菜館開起來。
這任務絕不比糜楊二人輕鬆。
中華飲食博大精深,早已成為文化的一部分。雖說兩千年後見過聽過吃過的菜肴絕對超越古人,但會吃和會做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流傳至現代的菜式,無不是經曆了曆代從業者的長期改良傳承下來,其中的秘密絕不亞於任何一門學問。另外烹飪器具、食材、調料等種種限製,就算拿著一本現代的廚藝教材或者菜譜,要在古代將它完美複製,也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何況劉禪要啥啥沒有呢?
但劉公子並不灰心。這世上的事哪件不是人做的,不了解就從頭開始了解嘛,反正自己不會也沒別人會,隻要弄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式來能賣就行,這點見識自己還是有的。
當然,具體的操作還得洪大廚。這不是在許都開醫館的時候,劉禪絕無可能自己去掌勺開館,因此也沒必要去提高自己的廚藝。
洪天亮這輩子從未人被如此關注過,一天見不到公子禪就得四處搖人。不過話說迴來,公子禪做事的確有板有眼、有章有節,這卻是洪大廚從未領教過的,因此跟著漲了不少見識。
劉禪的辦法首先是盤點。將目下廚房裏用得著的各種食材調料一一清點,掌握其色、味等屬性並分別記錄;而後根據不同材料的特點,嚐試各種不同的組合以及在不同烹飪方式下的表現,並將每次試驗的結果也記錄下來。
如此一來,做菜這件事就從原先全憑感覺變成了定量研究,有了數據的支撐,又可以以此為基礎總結出一些口味形成的規律。
這可真讓洪天亮開了眼。他甚至開始懷疑眼前這位小公子是哪位天神轉世投胎來拯救這個世界的,否則你完全無法理解一個四歲的孩子怎能想出如此智慧的研究方案來。
兩人在廚房一貓就是十來天。通過這番係統的學習,洪天亮已然脫胎換骨,不再是此前那個滿腦子世故的廚頭了。掌握食材特性和配比還在其次,更關鍵的是他學到了研究開發菜式的金鑰匙。有了這把鑰匙,今後隻要不斷付出時間精力,在開發菜品這一塊,他老洪能做出的成績他都不敢細想。
“老洪,你是個人才!”公子禪忽然拋出這句,把洪大廚嚇了一跳。
“公子,您這話可就言重了。若非公子給的這個辦法,俺便是想破了頭折騰再久,也弄不出這些菜色來呀。”洪天亮心裏竊喜,嘴上卻不住地謙虛,但那嘴角已快要咧到耳根,滿臉藏不住的欣喜。
“行了。咱們也算熟人了,客套話就免了吧。下麵我要說的才是重點,而且這件事隻能靠你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