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麵對虎豹騎,孫尚香也沒膽怯過。根植於骨髓中江東猛虎的基因壓根就養不出怯懦來。但聽到周瑜的死訊,這個剛強堅毅的郡主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就像個不懂事的孩子。
“淩統!你再胡說我抽你!公瑾根本沒病,離開江陵的時候仲景先生才給看過,他怎麽會病逝?”
淩統垂頭不語,如果郡主抽自己一頓能讓都督活過來,那抽死他他也心甘情願。
“小姐,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還是先迴江陵再說吧。”紅纓勸道。
“公瑾不在了,還去江陵做什麽?把你知道的細細說與我聽。”
於是淩統就在馬上將周瑜赴京口麵見孫權之事講了一遍,講完又說:“都督臨走命末將領輕騎於長阪坡巡弋,若遇郡主南歸則出兵相助。”
孫尚香兩耳直嗡嗡,聽了淩統的話沒有任何反應。她幼年喪父,對父親的感情更多是具象在了孫策與周瑜的身上。這兩位兄長對她也是極端寵溺,否則也不會養成這個嬌蠻潑辣的個性。
而二哥孫權就完全是另一種性格,自幼便不合群。在家都是大哥帶著其他兄弟姐妹玩,二哥自己玩。故此孫尚香對孫權的感情還不如對周瑜的深切。
孫策死之前還在家裏躺了幾個月,多少有個接受的過程。而周瑜的死訊卻是從天而降,把毫無防備的孫尚香打得遍體鱗傷。
“找阿鬥去!”孫夫人到底不是普通女子,哭歸哭,並不耽誤想事。她這時想起剛到江陵時阿鬥那反常的表現,現在公瑾當真就出事了,奇怪不?
劉禪這會兒已經被王雙帶到了江陵城下,在一起的還有若蟬和靜怡。王雙怕夜長夢多,要立刻送劉禪迴公安,劉禪死也不肯。
“咱們快去江陵搬救兵,說不定還來得及救他們!”讓劉禪這麽一提醒,王雙和若蟬、靜怡才反應過來。
四人趕進江陵城,此時的江陵沒了周瑜,是由副將徐盛代管。劉禪管不了那麽多,隻說郡主有事,求見主將。徐盛不敢怠慢,急忙出來相見,卻沒看見郡主。
“徐將軍,郡主被曹純率虎豹騎追趕,在長阪坡以南五十裏,快派援軍!”劉禪也顧不上講前因後果,先把現狀交待出來。
徐盛吃了一驚,也不全是為了郡主安危。曹軍犯境,他這個代管責無旁貸,當即點起三千軍馬,命丁奉領軍往長阪坡急進。
丁奉帶著隊伍走了數裏地,就見孫尚香等人騎著快馬下來了。兩邊一溝通,丁奉才知道周都督派了淩統這支奇兵解決了曹軍,還摘了大將曹純的腦袋。孫尚香也知道了劉禪現在江陵城中。
於是丁奉也不往北去了,護送孫尚香一起迴城。徐盛前腳才把部隊派出去,後腳人就迴來了。正納悶時,丁奉領著郡主迴到城中,將來龍去脈講述一遍。
孫尚香顧不得其他,來了就找劉禪。徐盛命人引郡主前去,自己則迴去給吳侯寫戰報。
單說孫尚香見到劉禪,張口就問:“阿鬥,你早知道公瑾要出事?”
劉禪一怔,心想這讓我怎麽說?我要說早知道,是不是比說周瑜八成是被你二哥害死的還嚇人?
沒辦法,繼續宣揚迷信吧。
“那日見周都督印堂發暗、眼帶淤青,實乃大兇之相。然而脈象又平穩如常,我吃不準才請師傅過江一趟。不想竟應在今日,惜哉。”
劉禪搖頭歎息,眾人聽了也不住唏噓。孫尚香還不死心,命手下備船,要親去京口把這件事弄清楚。
劉禪很想阻止,怕她真查出什麽接受不了。可最終欲言又止,若能不去,那她也不是孫尚香了。
於是隊伍一分為二。夜梟與鄧艾、王雙護著劉禪、劉若蟬和靜怡返迴公安,孫尚香則帶著紅纓與娘子軍順江東去。
先說劉禪到了公安,劉備聽說兒子迴來,還找迴了大女兒若蟬,高興得不知怎麽笑才好。命人打開中門,親自迎出府來。
“禪兒!若蟬!”劉備遠遠看到一雙兒女,喜不自勝,三兩步跑到近前。
姐弟倆見老爹親自出迎,欠身行禮,卻被劉備一把拉起。
“好小子!真有你的!真把兩個姐姐接迴來了!”劉備使勁拍拍兒子的後背,比走的時候壯實了不少。
迴過頭再看女兒,已不是養在閨中的嬌羞模樣,一時又是愧疚,又是心疼,眼裏滿是慈愛。
“若蟬,苦了你。”想說的話太多,隻說了五個字,便哽咽不能繼續。
“爹——”,劉若蟬又何嚐不是?再也止不住悲傷,一頭趴進父親懷裏,痛哭流涕。若娟也收到消息從後院趕了出來,見到父親抱著朝思暮想的姐姐,又想到已經離去的母親,止不住地邊哭邊走,抱住姐姐和父親,一起落淚。
“主公,兩位小姐,此間不是說話之地,還請進府再敘。”趙雲見主公抱著兩個女兒在大門外哭鼻子,怕影響主公形象,上前提醒。
“對!走,進府說話。”劉備反應過來,一手拉住一個女兒往府裏帶。
“少主公,下次再出遠門可別偷跑了。若信得過趙雲,雲願親隨左右,護少主安全。”
劉禪臉一紅,心想趙將軍你這是捧我呢還是損我呢,趕緊擺手:“四叔,您可別損我了,當時形勢緊急,否則我哪敢偷跑?”
劉備這才止住悲傷,欣慰地看著兒子,對趙雲道:“子龍,若無你長阪坡舍身相救,哪有他的今天?”
趙子龍低頭拱手:“此皆少主洪福,雲不過職責所在,安敢貪功。”
進了府中,自有人來安頓公子、小姐。若娟纏著姐姐一刻也不肯分開,姐妹倆幾年不見,境遇各異,變化不小,自然都有一肚子的話要和對方說。
劉禪拉著靜怡要送她迴醫學院,誰知靜怡壓根不想走,非要跟若蟬若娟一起聊天。劉禪無奈,隻得命人先去給師傅報平安。
公安的文臣武將聽說公子禪迴來了,還救迴了大小姐,不約而同都來將軍府祝賀。張仲景得知徒弟和孫女迴來,也把學生扔下自習,拉著華佗來找人。
將軍府內一時間人頭攢動、笑聲不絕。
“阿鬥!你可越來越長本事了,敢偷跑到許都去!知不知道主公還有我們日日都為你擔心?”黃月英一把將劉禪抱起,又是埋怨又是心疼。
“月姨,別罵我了。那不是怕慢了找不迴兩位姐姐麽,以後不敢了。”
“你個小鬼頭,月姨才不信你以後不敢。”
黃月英笑罵著把劉禪放下,跑進後院去找若蟬她們。進了房門看到若蟬,未語淚先流:“若蟬,可算迴來了。阿梅這下可以瞑目了。”
“月姨。”看到黃月英,又提起甘夫人,若蟬方才止住的淚水再次淌下。若娟和靜怡也一起落淚,四個女人坐在一處,且哭且說。
劉備見自己的部下全來了,幹脆命糜竺立刻準備,開宴與群臣共飲。兩個外甥女一個外甥平安歸來,糜竺高興得還沒喝臉就紅彤彤了,讓他安排他也不推辭,前後張羅,越忙越樂嗬。
座次排定,酒菜端出,鼓樂奏響,歌舞升平。
劉備高坐於主位,緊挨著是劉封、劉禪坐在左右,孔明、龐統、張飛、黃忠等一眾文臣武將分坐在台下。眾人一起舉杯祝酒,紛紛向劉禪問起一路的經曆,以及在許都的見聞。
劉禪也是心裏高興,今天也不收著了。學著說評書的樣子講起了故事。鄧艾與王雙坐在劉禪身後,雖然大部分劇情他們都是親曆者,但從公子嘴裏講出來,卻是抑揚頓挫、扣人心弦。兩人也同其他人一樣聽得津津有味,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時而大笑、時而驚唿,一場歡宴,就在公子禪的評書首秀中完美收官。
次日一大早,劉玄德領著劉封、劉若蟬、劉若娟和劉禪,帶著香燭供品,一起來到甘夫人的墓前祭拜。
劉若蟬遠遠望見母親的塋塚,早已泣不成聲,雙腿發軟,不能行走。若娟已經來過多次,比姐姐承受能力強點,便攙著若蟬走到墓碑前。
劉若蟬一跪不起,痛哭失聲。
“娘,若蟬、你的女兒,迴來了。娘,你怎麽就走了?你怎麽不等女兒迴來!”
若蟬哭成了淚人,劉封則拉著若娟和劉禪並排跪下,點起香燭一一拜倒。
“夫人,阿鬥不負眾望,迎迴兩個妹妹。夫人在天有靈,保佑我們一家從此再不分開。”
劉禪看著墓碑上的字,又想起甘夫人臨終前的樣子,低頭默然不語。劉備站在兒女身後,看著孩子們一個個懂事了,也不禁老淚縱橫。
“阿梅。兒孫猶在,獨缺一人。你,怎麽就走了呢?”
再說孫尚香一路急行,不做絲毫停留趕到京口。孫權聽說小妹來了,不由詫異,命人快去迎接。
見妹妹一臉怒氣邁進房門,孫權心裏多少還有點慌張。不過以他的城府,絕不會表露出來,一臉平靜地問:“小妹,你不在公安,怎麽不聲不響地迴來了?”
“我為何迴來二哥不知道麽?公瑾是怎麽死的?二哥你可清楚?”
孫權心裏咯噔一下,轉過臉去看背後的書架,反問妹妹:“你聽到什麽了?竟對兄長這般語氣?”
“二哥,公瑾走的不明不白,為何不查清楚就下葬?他究竟得的什麽病?是誰給醫治的?”
孫權怒喝:“放肆。公瑾乃我江東的大都督,若非暴病,誰敢害他?你可知公瑾肩上擔著江東六郡?他不在了,孤比你心疼!”
孫尚香愣住了,從小到大都是她訓二哥,這可是二哥頭一迴訓斥自己,而且還是以東吳之主的身份訓斥。
氣勢一矮,語氣也軟了下來。
“但公瑾是怎麽死的,總得讓我明白呀。”
“唉。小妹,我實話告訴你,公瑾來京口,本為調兵去取益州。吾不顧子布等反對,一力支持,誰知他人還未迴到江陵便……,哎!天妒英才,天不助東吳啊!”
“當真、當真是暴病?可是,在江陵的時候,阿鬥和仲景先生都給公瑾診斷過,公瑾根本就沒病啊!”孫尚香還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在掙紮。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公瑾離開京口時還豪氣衝天,欲一戰而定巴蜀,然後統一南方,進取中原。誰又想到數日之間,便命喪巴陵。痛哉!惜哉!”
孫權說罷,扶著桌案坐在地上,掩麵痛哭。孫尚香見了更加難受,把興師問罪忘了個幹淨,反去安慰哥哥。
“二哥,你既也不知,小妹也不多留了。我就迴公安去。”
“這就走?既來了,多住幾日吧。小喬夫人與循兒、胤兒、徹兒都在京口,見了再走不遲。”
孫尚香自然答應,還去自己的房間歇下。
送走了妹妹,孫權的臉色陰沉下來,頭也不迴喊了一聲:“人走了,出來吧。”
隻見一人從屏風後轉出,生的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一臉絡腮胡子,麵相十分兇狠。
“周善,再迴去細細查一遍,蛛絲馬跡都不要放過。任何可疑之處都得給我清理得幹幹淨淨,若讓我聽到一點風聲,提頭來見!”
“主公放心,小人做事從不留把柄。小人這就再去查看一遍,絕無泄露的可能。”
“去吧。”
“諾。”
周善退下了,孫權還不放心,又喚左右:“來人!”
候在門外的從人聞聲而入,跪倒在地叩問:“侯爺有何吩咐?”
“派幾個精細的侍衛,日夜不停盯住小喬夫人和郡主,把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一樣不漏記錄報來,如有差池,斬。”
“諾。”
從人退下了。孫權安排完畢,這才稍稍放鬆下來。整理一下心情,坐迴到案牘前,把手中的公文打開再看一遍。這是任命魯肅接替周瑜大都督職位的委任書,孫權拿在手裏兩日了,一直在權衡。
現在讓孫尚香這麽一鬧,反而下了決心。
“子敬,大都督之職便拜托你了。你可不要讓孤失望。”
說罷取出毛筆,在那道委任書的下麵批了個準字,而後蓋上璽印,命人給張昭送去。
“淩統!你再胡說我抽你!公瑾根本沒病,離開江陵的時候仲景先生才給看過,他怎麽會病逝?”
淩統垂頭不語,如果郡主抽自己一頓能讓都督活過來,那抽死他他也心甘情願。
“小姐,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還是先迴江陵再說吧。”紅纓勸道。
“公瑾不在了,還去江陵做什麽?把你知道的細細說與我聽。”
於是淩統就在馬上將周瑜赴京口麵見孫權之事講了一遍,講完又說:“都督臨走命末將領輕騎於長阪坡巡弋,若遇郡主南歸則出兵相助。”
孫尚香兩耳直嗡嗡,聽了淩統的話沒有任何反應。她幼年喪父,對父親的感情更多是具象在了孫策與周瑜的身上。這兩位兄長對她也是極端寵溺,否則也不會養成這個嬌蠻潑辣的個性。
而二哥孫權就完全是另一種性格,自幼便不合群。在家都是大哥帶著其他兄弟姐妹玩,二哥自己玩。故此孫尚香對孫權的感情還不如對周瑜的深切。
孫策死之前還在家裏躺了幾個月,多少有個接受的過程。而周瑜的死訊卻是從天而降,把毫無防備的孫尚香打得遍體鱗傷。
“找阿鬥去!”孫夫人到底不是普通女子,哭歸哭,並不耽誤想事。她這時想起剛到江陵時阿鬥那反常的表現,現在公瑾當真就出事了,奇怪不?
劉禪這會兒已經被王雙帶到了江陵城下,在一起的還有若蟬和靜怡。王雙怕夜長夢多,要立刻送劉禪迴公安,劉禪死也不肯。
“咱們快去江陵搬救兵,說不定還來得及救他們!”讓劉禪這麽一提醒,王雙和若蟬、靜怡才反應過來。
四人趕進江陵城,此時的江陵沒了周瑜,是由副將徐盛代管。劉禪管不了那麽多,隻說郡主有事,求見主將。徐盛不敢怠慢,急忙出來相見,卻沒看見郡主。
“徐將軍,郡主被曹純率虎豹騎追趕,在長阪坡以南五十裏,快派援軍!”劉禪也顧不上講前因後果,先把現狀交待出來。
徐盛吃了一驚,也不全是為了郡主安危。曹軍犯境,他這個代管責無旁貸,當即點起三千軍馬,命丁奉領軍往長阪坡急進。
丁奉帶著隊伍走了數裏地,就見孫尚香等人騎著快馬下來了。兩邊一溝通,丁奉才知道周都督派了淩統這支奇兵解決了曹軍,還摘了大將曹純的腦袋。孫尚香也知道了劉禪現在江陵城中。
於是丁奉也不往北去了,護送孫尚香一起迴城。徐盛前腳才把部隊派出去,後腳人就迴來了。正納悶時,丁奉領著郡主迴到城中,將來龍去脈講述一遍。
孫尚香顧不得其他,來了就找劉禪。徐盛命人引郡主前去,自己則迴去給吳侯寫戰報。
單說孫尚香見到劉禪,張口就問:“阿鬥,你早知道公瑾要出事?”
劉禪一怔,心想這讓我怎麽說?我要說早知道,是不是比說周瑜八成是被你二哥害死的還嚇人?
沒辦法,繼續宣揚迷信吧。
“那日見周都督印堂發暗、眼帶淤青,實乃大兇之相。然而脈象又平穩如常,我吃不準才請師傅過江一趟。不想竟應在今日,惜哉。”
劉禪搖頭歎息,眾人聽了也不住唏噓。孫尚香還不死心,命手下備船,要親去京口把這件事弄清楚。
劉禪很想阻止,怕她真查出什麽接受不了。可最終欲言又止,若能不去,那她也不是孫尚香了。
於是隊伍一分為二。夜梟與鄧艾、王雙護著劉禪、劉若蟬和靜怡返迴公安,孫尚香則帶著紅纓與娘子軍順江東去。
先說劉禪到了公安,劉備聽說兒子迴來,還找迴了大女兒若蟬,高興得不知怎麽笑才好。命人打開中門,親自迎出府來。
“禪兒!若蟬!”劉備遠遠看到一雙兒女,喜不自勝,三兩步跑到近前。
姐弟倆見老爹親自出迎,欠身行禮,卻被劉備一把拉起。
“好小子!真有你的!真把兩個姐姐接迴來了!”劉備使勁拍拍兒子的後背,比走的時候壯實了不少。
迴過頭再看女兒,已不是養在閨中的嬌羞模樣,一時又是愧疚,又是心疼,眼裏滿是慈愛。
“若蟬,苦了你。”想說的話太多,隻說了五個字,便哽咽不能繼續。
“爹——”,劉若蟬又何嚐不是?再也止不住悲傷,一頭趴進父親懷裏,痛哭流涕。若娟也收到消息從後院趕了出來,見到父親抱著朝思暮想的姐姐,又想到已經離去的母親,止不住地邊哭邊走,抱住姐姐和父親,一起落淚。
“主公,兩位小姐,此間不是說話之地,還請進府再敘。”趙雲見主公抱著兩個女兒在大門外哭鼻子,怕影響主公形象,上前提醒。
“對!走,進府說話。”劉備反應過來,一手拉住一個女兒往府裏帶。
“少主公,下次再出遠門可別偷跑了。若信得過趙雲,雲願親隨左右,護少主安全。”
劉禪臉一紅,心想趙將軍你這是捧我呢還是損我呢,趕緊擺手:“四叔,您可別損我了,當時形勢緊急,否則我哪敢偷跑?”
劉備這才止住悲傷,欣慰地看著兒子,對趙雲道:“子龍,若無你長阪坡舍身相救,哪有他的今天?”
趙子龍低頭拱手:“此皆少主洪福,雲不過職責所在,安敢貪功。”
進了府中,自有人來安頓公子、小姐。若娟纏著姐姐一刻也不肯分開,姐妹倆幾年不見,境遇各異,變化不小,自然都有一肚子的話要和對方說。
劉禪拉著靜怡要送她迴醫學院,誰知靜怡壓根不想走,非要跟若蟬若娟一起聊天。劉禪無奈,隻得命人先去給師傅報平安。
公安的文臣武將聽說公子禪迴來了,還救迴了大小姐,不約而同都來將軍府祝賀。張仲景得知徒弟和孫女迴來,也把學生扔下自習,拉著華佗來找人。
將軍府內一時間人頭攢動、笑聲不絕。
“阿鬥!你可越來越長本事了,敢偷跑到許都去!知不知道主公還有我們日日都為你擔心?”黃月英一把將劉禪抱起,又是埋怨又是心疼。
“月姨,別罵我了。那不是怕慢了找不迴兩位姐姐麽,以後不敢了。”
“你個小鬼頭,月姨才不信你以後不敢。”
黃月英笑罵著把劉禪放下,跑進後院去找若蟬她們。進了房門看到若蟬,未語淚先流:“若蟬,可算迴來了。阿梅這下可以瞑目了。”
“月姨。”看到黃月英,又提起甘夫人,若蟬方才止住的淚水再次淌下。若娟和靜怡也一起落淚,四個女人坐在一處,且哭且說。
劉備見自己的部下全來了,幹脆命糜竺立刻準備,開宴與群臣共飲。兩個外甥女一個外甥平安歸來,糜竺高興得還沒喝臉就紅彤彤了,讓他安排他也不推辭,前後張羅,越忙越樂嗬。
座次排定,酒菜端出,鼓樂奏響,歌舞升平。
劉備高坐於主位,緊挨著是劉封、劉禪坐在左右,孔明、龐統、張飛、黃忠等一眾文臣武將分坐在台下。眾人一起舉杯祝酒,紛紛向劉禪問起一路的經曆,以及在許都的見聞。
劉禪也是心裏高興,今天也不收著了。學著說評書的樣子講起了故事。鄧艾與王雙坐在劉禪身後,雖然大部分劇情他們都是親曆者,但從公子嘴裏講出來,卻是抑揚頓挫、扣人心弦。兩人也同其他人一樣聽得津津有味,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時而大笑、時而驚唿,一場歡宴,就在公子禪的評書首秀中完美收官。
次日一大早,劉玄德領著劉封、劉若蟬、劉若娟和劉禪,帶著香燭供品,一起來到甘夫人的墓前祭拜。
劉若蟬遠遠望見母親的塋塚,早已泣不成聲,雙腿發軟,不能行走。若娟已經來過多次,比姐姐承受能力強點,便攙著若蟬走到墓碑前。
劉若蟬一跪不起,痛哭失聲。
“娘,若蟬、你的女兒,迴來了。娘,你怎麽就走了?你怎麽不等女兒迴來!”
若蟬哭成了淚人,劉封則拉著若娟和劉禪並排跪下,點起香燭一一拜倒。
“夫人,阿鬥不負眾望,迎迴兩個妹妹。夫人在天有靈,保佑我們一家從此再不分開。”
劉禪看著墓碑上的字,又想起甘夫人臨終前的樣子,低頭默然不語。劉備站在兒女身後,看著孩子們一個個懂事了,也不禁老淚縱橫。
“阿梅。兒孫猶在,獨缺一人。你,怎麽就走了呢?”
再說孫尚香一路急行,不做絲毫停留趕到京口。孫權聽說小妹來了,不由詫異,命人快去迎接。
見妹妹一臉怒氣邁進房門,孫權心裏多少還有點慌張。不過以他的城府,絕不會表露出來,一臉平靜地問:“小妹,你不在公安,怎麽不聲不響地迴來了?”
“我為何迴來二哥不知道麽?公瑾是怎麽死的?二哥你可清楚?”
孫權心裏咯噔一下,轉過臉去看背後的書架,反問妹妹:“你聽到什麽了?竟對兄長這般語氣?”
“二哥,公瑾走的不明不白,為何不查清楚就下葬?他究竟得的什麽病?是誰給醫治的?”
孫權怒喝:“放肆。公瑾乃我江東的大都督,若非暴病,誰敢害他?你可知公瑾肩上擔著江東六郡?他不在了,孤比你心疼!”
孫尚香愣住了,從小到大都是她訓二哥,這可是二哥頭一迴訓斥自己,而且還是以東吳之主的身份訓斥。
氣勢一矮,語氣也軟了下來。
“但公瑾是怎麽死的,總得讓我明白呀。”
“唉。小妹,我實話告訴你,公瑾來京口,本為調兵去取益州。吾不顧子布等反對,一力支持,誰知他人還未迴到江陵便……,哎!天妒英才,天不助東吳啊!”
“當真、當真是暴病?可是,在江陵的時候,阿鬥和仲景先生都給公瑾診斷過,公瑾根本就沒病啊!”孫尚香還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在掙紮。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公瑾離開京口時還豪氣衝天,欲一戰而定巴蜀,然後統一南方,進取中原。誰又想到數日之間,便命喪巴陵。痛哉!惜哉!”
孫權說罷,扶著桌案坐在地上,掩麵痛哭。孫尚香見了更加難受,把興師問罪忘了個幹淨,反去安慰哥哥。
“二哥,你既也不知,小妹也不多留了。我就迴公安去。”
“這就走?既來了,多住幾日吧。小喬夫人與循兒、胤兒、徹兒都在京口,見了再走不遲。”
孫尚香自然答應,還去自己的房間歇下。
送走了妹妹,孫權的臉色陰沉下來,頭也不迴喊了一聲:“人走了,出來吧。”
隻見一人從屏風後轉出,生的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一臉絡腮胡子,麵相十分兇狠。
“周善,再迴去細細查一遍,蛛絲馬跡都不要放過。任何可疑之處都得給我清理得幹幹淨淨,若讓我聽到一點風聲,提頭來見!”
“主公放心,小人做事從不留把柄。小人這就再去查看一遍,絕無泄露的可能。”
“去吧。”
“諾。”
周善退下了,孫權還不放心,又喚左右:“來人!”
候在門外的從人聞聲而入,跪倒在地叩問:“侯爺有何吩咐?”
“派幾個精細的侍衛,日夜不停盯住小喬夫人和郡主,把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一樣不漏記錄報來,如有差池,斬。”
“諾。”
從人退下了。孫權安排完畢,這才稍稍放鬆下來。整理一下心情,坐迴到案牘前,把手中的公文打開再看一遍。這是任命魯肅接替周瑜大都督職位的委任書,孫權拿在手裏兩日了,一直在權衡。
現在讓孫尚香這麽一鬧,反而下了決心。
“子敬,大都督之職便拜托你了。你可不要讓孤失望。”
說罷取出毛筆,在那道委任書的下麵批了個準字,而後蓋上璽印,命人給張昭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