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曹軍退去,呂蒙淩統二人不敢耽擱,趁著這個空檔抓緊時間製作鹿角等障礙物,以阻止騎兵的衝鋒。將卸下的物資重新裝船,準備撤離。
牛金歇了一陣,整頓隊伍再來襲擾。但見吳軍已架起鹿角,無法再進行衝鋒,隻得保持距離將對方黏住,不給他們紮營的機會。
吳軍也不主動出戰,躲在鹿角後麵戒備。這也是必然的,就算出擊你也追不上人家四條腿,若離開鹿角的保護落了單,再讓人家殺個迴馬槍,那不是死翹翹了?
於是吳軍緩緩後退,曹軍緩緩跟上,雙方就像有默契一般保持著固定的距離,向漢水岸邊移動。不知過了多久,吳軍眼看到了漢水河岸,江陵城派出的五千援軍也趕到了。
呂蒙見曹仁加強了兵力,不敢久留,命部隊抓緊時間登船。曹軍也沒有進攻,放任吳軍乘船離開。
派出去的兩支奇兵無功而返,還損失了上千人,讓周瑜懊惱不已。如果不能卡住北方的通道,占領夷陵就失去了價值。可曹軍的騎兵來去無蹤,在對方有了防備的情況下再想成功紮寨根本沒有可能。
周瑜沒有責備呂蒙淩統二將,對二人勸勉一番讓他們下去休息。正思索破敵之策,衛兵送來了吳侯的書信。公瑾聞言放下手頭的工作,取出信件打開來看。
“漢南郡太守、中護軍 公瑾親啟:
江陵戰事遷延日久,軍政俱疲。府庫錢糧,十去其六;民力賦稅,已近其極;百越諸部,蠢蠢欲動;此外患內憂之象也。
子布建言,聯姻劉備。使曹操不敢南顧,借荊南以製江陵。十月初八,郡主至公安,婚禮已成。
江北之事,兄自斟酌,如劉備可用,招之可也。
討虜將軍吳侯 權”
周瑜看罷來信,暗暗點頭。心想來得正好,阻斷江陵官道這事正棘手,就該拉劉備下水。打得贏,東吳得江陵;打不贏,同時消耗曹軍與荊州軍,自己怎麽都不吃虧。
想到這裏,神清氣爽。立刻修書兩封,一封迴給孫權,表示江陵戰事有望在三個月內結束;一封寄去公安,明白要求劉備出兵,阻斷北方通道,協助東吳奪取江陵。
劉備收到周瑜的來信,立刻有種被電信詐騙的感覺。心想孫權費這麽大勁,倒貼也要把妹妹嫁到公安,合著就是為了這事。
這件事太大,劉備自己拿不定主意,傳令擊鼓,召集文武來議事堂商議。
自從按照孔明的建議改組了政府機關後,一般的事務都在各自部門主管這一級就解決了,事關全局的議題主要也是劉備同孔明和龐統私下商議,像這樣升堂全體討論的事情其實不多。一眾文武戰立在兩旁,不知道出了什麽大事,一個個瞪著眼睛左右觀望。
玄德坐在台上,拿出周瑜的來信讓人當堂宣讀。讀罷,玄德問道:“周瑜要我軍出兵,阻斷江陵的補給通道,此事諸位有何看法?”
按理說這是軍事問題,應當由龐統領導的參謀部或是各帶兵的將領發言,不曾想這些人都還沒開口,第一個搶著說話的卻是蔣琬。
“主公,我軍開支已入不敷出,要向世家借貸才能撐到來年收獲。部隊又要軍屯,哪有餘力去幫東吳打仗?周瑜欲借荊州兵力與曹軍對耗,又不肯負擔糧餉,不如迴絕以免自誤。”
蔣琬的話得到大多數人的讚同,包括領兵的張飛、魏延、黃忠都一致表示不能上周瑜的當。
隻有龐統提出不同意見。
“主公,周瑜在江陵打了八個月,從未要求我軍出兵。現在來信求援,說明東吳快要撐不住了。接下來的局勢無非兩種,一是吳軍拿下江陵,則周瑜在北擋住曹操,我軍在公安與江夏攔住周瑜;二是吳軍拿不下江陵,必然撤迴江東,屆時我軍是否要獨自去取?若取,吳軍拿不下我軍可有把握?若不取,北岸被曹軍控製,我軍再難西進。”
聽了龐統的分析,大家都沉默不語。如果真的出現了第二種情況,對劉備集團來說更為不利。
雖然如此,但這仗壓根打不起卻是擺在眼前的現實。蔣琬再次發言:“龐司馬之言琬亦讚同,但戶掾實在拿不出錢來了,這開銷還請主公另想辦法。”
劉備心說要錢的時候你讓我想辦法,那我還要你戶掾幹啥?正要呲蔣琬,旁邊董允也站出來替蔣琬說話:“主公,戶掾確實拿不出錢來。為了保證秋耕,剛剛向龐、黃、習、楊四家貸得錢一億,待來年夏收歸還,利一分五。焉有餘力再出動大軍?”
話說到這份上了,眾人都吃了癟。打仗打的就是錢糧,拿不出錢來還打什麽仗?靠畫餅讓軍隊去賣命?你以為這幫泥腿子沒文化就啥都不明白?想都別想!
這時候,龐統的副手張存站出來說話了:“主公,各位大人。阻斷通道未必非得重兵堅守,隻需使曹軍無法從這條路上運輸補給亦可達到目的。”
張存這一提醒打破了眾人的思維定勢,大家都開動起腦筋來。張飛跟著發言:“處仁之見發人深省。我軍可派出小股精銳,劫掠曹軍運輸部隊,使襄陽補給到不了江陵。如此一來,便無需大軍前去,即可省下大把開支。”
張存笑道:“翼德將軍之言正是,可令關將軍率精兵乘船巡弋於漢水,若遇曹軍輜重,則登岸襲擾。敵若遣大軍而來,我軍隻需上船脫離,可保無虞。”
“不錯,俺老張再帶一支小部隊作為疑兵,去江陵城北麵至當陽的廣大地域機動配合,還可作為疑兵阻止曹仁出城救援。”張飛接著補充。
“若曹仁不上當,該當如何?”
“主公勿慮,曹仁若敢出城,我隻將他引至吳軍防區,讓周瑜去對付。我軍看戲就成。”
三言兩語,一個完整的作戰計劃就有了雛形。龐統見可行性方案差不多有了,出來總結陳詞:“主公,可令關將軍引精兵兩千從江夏出發,乘船沿漢水襲擾曹軍;翼德率一千精兵去往江北策應雲長。其他部隊照舊訓練屯兵。軍需物用向周瑜索取,幾千人的軍需周瑜不會放在眼裏,若能助他奪取江陵,他必定配合。”
“善。既如此,煩士元與各從事擬定計劃,給雲長傳令。其他各部照舊辦公。”
軍令到了江夏,關羽打開看過,伸手遞給霍峻。霍峻看罷,抬頭問:“雲長,主公要你率兩千兵襲擾曹軍糧道,是否太冒險了?”
關羽搖頭笑道:“隻要確保退迴漢水登船的後路,曹軍便奈何不得。人少有人少的好處,行動靈活,補給容易。我軍的任務隻是襲擾,不打硬仗,兩千人足夠了。”
“我看還是調出四千精銳,分成兩隊。一隊去執行任務,一隊在江夏待命。若前軍疲憊,隻需調換即可。”
霍峻對方案進行了完善,關羽深以為然,點頭同意:“如此甚好。守禦江夏之責便有勞仲邈了。”
“關將軍放心,吾以性命保江夏無事。”
兩日後,關羽親率兩千精兵乘船離開江夏,沿漢水北上執行阻擊任務。張飛的一千人也渡過長江前往吳軍大營,一來協調行動,二來索要軍需。
周瑜得知劉備派了部隊,本來還暗暗得意。再一問隻來了一千人馬,頓時火冒三丈。暗想這大耳賊當真狡詐,不願真心出力,便如此敷衍,一千人來此,除了吃飯還能幹啥?
待張飛進了大帳,行過軍禮,周大都督便開始發威了:“張將軍,兩家合力抗曹,惟一心一意方可。今東吳攻勢不順,邀左將軍相助,若誠心而來,僅發一千兵,是何緣故?”
張飛早就料到周瑜有此一問,從容答曰:“大都督來信,請我家主公阻斷江陵糧道。都督隻需問結果,何必在意來了多少兵?”
所謂聽話聽音、鑼鼓聽聲,張飛這話雖也合理,但周瑜卻聽出對東吳戰事不利的調侃,心頭暗火頓起。但人家也沒明說,他無處發作,壓著情緒問:“哦?如此說來,張將軍這一千人馬便有把握截斷江陵與襄陽的通道?”
“非也。”張飛當然不能隱瞞關羽的行動,不然怎麽跟周瑜要工錢?就連江夏城負責輪換的兩千人都得算進去:“我主已令關雲長率精兵四千乘船北上,張某這支部隊僅為疑兵,負責牽製江陵城,不讓曹仁派出援軍。”
得知關羽那裏還有四千人參與行動,周公瑾心情略微好轉,又問:“張將軍,曹仁有勇有謀,我與他打了八個月不見勝負,將軍這點人馬豈能阻止他出城?”
張飛心想阻止不了我就跑迴來唄,你還能讓他打進大營不成?嘴上卻說:“主公早已交待,老張這次隻虛張聲勢,不用接戰。若騙不過曹仁,老張就隻有逃了。哈哈哈……”
張飛笑得無比燦爛,吳軍將領紛紛在心中鄙視,逃跑還這麽高興,真不知這人幾十年的仗是如何打的。
周瑜不想再跟張飛糾纏,便下令要他立刻出發。
命令是下了,可張飛卻沒領命,而是抱拳發問:“大都督,行動沒問題,可軍需物資俺是一點兒都沒帶,還請都督撥付。對了,還有關將軍那四千人的開支也得麻煩都督,否則軍士怠慢,那可行不得軍、打不了仗。”
周瑜聞言一愣,心想你出兵我出錢,那這還叫什麽聯盟?這不成了雇傭兵了麽?剛要反駁,呂蒙站了出來,斥道:“張飛,好生無禮!孫劉聯合抗曹,本非東吳一家之事。你主既已派兵,卻要我軍負擔軍需,還要不要臉?那我東吳自己去打便了,還要你來作甚?”
張飛扭頭看看呂蒙,大笑:“呂將軍,這話可就難聽了。天下豈有白使喚人的道理?貴軍若自己能打,都督又何必致信公安?呂將軍前日兵發雙河口,結果如何?都督若舍不得這些錢糧,俺老張迴去就是,左將軍豈是貪利忘義之徒?”
張飛說罷作勢要走,周瑜見狀趕忙勸阻:“張將軍且住!五千人的軍需我東吳也沒放在眼裏,但貴軍若敷衍了事,完不成任務,又當如何?”
張飛轉身正色答道:“軍中無戲言。隻要都督保證供給,若切不斷北方通道,張飛願受軍法。”
“口說無憑,張將軍可敢立軍令狀?”
“有何不敢?取筆墨來!”
牛金歇了一陣,整頓隊伍再來襲擾。但見吳軍已架起鹿角,無法再進行衝鋒,隻得保持距離將對方黏住,不給他們紮營的機會。
吳軍也不主動出戰,躲在鹿角後麵戒備。這也是必然的,就算出擊你也追不上人家四條腿,若離開鹿角的保護落了單,再讓人家殺個迴馬槍,那不是死翹翹了?
於是吳軍緩緩後退,曹軍緩緩跟上,雙方就像有默契一般保持著固定的距離,向漢水岸邊移動。不知過了多久,吳軍眼看到了漢水河岸,江陵城派出的五千援軍也趕到了。
呂蒙見曹仁加強了兵力,不敢久留,命部隊抓緊時間登船。曹軍也沒有進攻,放任吳軍乘船離開。
派出去的兩支奇兵無功而返,還損失了上千人,讓周瑜懊惱不已。如果不能卡住北方的通道,占領夷陵就失去了價值。可曹軍的騎兵來去無蹤,在對方有了防備的情況下再想成功紮寨根本沒有可能。
周瑜沒有責備呂蒙淩統二將,對二人勸勉一番讓他們下去休息。正思索破敵之策,衛兵送來了吳侯的書信。公瑾聞言放下手頭的工作,取出信件打開來看。
“漢南郡太守、中護軍 公瑾親啟:
江陵戰事遷延日久,軍政俱疲。府庫錢糧,十去其六;民力賦稅,已近其極;百越諸部,蠢蠢欲動;此外患內憂之象也。
子布建言,聯姻劉備。使曹操不敢南顧,借荊南以製江陵。十月初八,郡主至公安,婚禮已成。
江北之事,兄自斟酌,如劉備可用,招之可也。
討虜將軍吳侯 權”
周瑜看罷來信,暗暗點頭。心想來得正好,阻斷江陵官道這事正棘手,就該拉劉備下水。打得贏,東吳得江陵;打不贏,同時消耗曹軍與荊州軍,自己怎麽都不吃虧。
想到這裏,神清氣爽。立刻修書兩封,一封迴給孫權,表示江陵戰事有望在三個月內結束;一封寄去公安,明白要求劉備出兵,阻斷北方通道,協助東吳奪取江陵。
劉備收到周瑜的來信,立刻有種被電信詐騙的感覺。心想孫權費這麽大勁,倒貼也要把妹妹嫁到公安,合著就是為了這事。
這件事太大,劉備自己拿不定主意,傳令擊鼓,召集文武來議事堂商議。
自從按照孔明的建議改組了政府機關後,一般的事務都在各自部門主管這一級就解決了,事關全局的議題主要也是劉備同孔明和龐統私下商議,像這樣升堂全體討論的事情其實不多。一眾文武戰立在兩旁,不知道出了什麽大事,一個個瞪著眼睛左右觀望。
玄德坐在台上,拿出周瑜的來信讓人當堂宣讀。讀罷,玄德問道:“周瑜要我軍出兵,阻斷江陵的補給通道,此事諸位有何看法?”
按理說這是軍事問題,應當由龐統領導的參謀部或是各帶兵的將領發言,不曾想這些人都還沒開口,第一個搶著說話的卻是蔣琬。
“主公,我軍開支已入不敷出,要向世家借貸才能撐到來年收獲。部隊又要軍屯,哪有餘力去幫東吳打仗?周瑜欲借荊州兵力與曹軍對耗,又不肯負擔糧餉,不如迴絕以免自誤。”
蔣琬的話得到大多數人的讚同,包括領兵的張飛、魏延、黃忠都一致表示不能上周瑜的當。
隻有龐統提出不同意見。
“主公,周瑜在江陵打了八個月,從未要求我軍出兵。現在來信求援,說明東吳快要撐不住了。接下來的局勢無非兩種,一是吳軍拿下江陵,則周瑜在北擋住曹操,我軍在公安與江夏攔住周瑜;二是吳軍拿不下江陵,必然撤迴江東,屆時我軍是否要獨自去取?若取,吳軍拿不下我軍可有把握?若不取,北岸被曹軍控製,我軍再難西進。”
聽了龐統的分析,大家都沉默不語。如果真的出現了第二種情況,對劉備集團來說更為不利。
雖然如此,但這仗壓根打不起卻是擺在眼前的現實。蔣琬再次發言:“龐司馬之言琬亦讚同,但戶掾實在拿不出錢來了,這開銷還請主公另想辦法。”
劉備心說要錢的時候你讓我想辦法,那我還要你戶掾幹啥?正要呲蔣琬,旁邊董允也站出來替蔣琬說話:“主公,戶掾確實拿不出錢來。為了保證秋耕,剛剛向龐、黃、習、楊四家貸得錢一億,待來年夏收歸還,利一分五。焉有餘力再出動大軍?”
話說到這份上了,眾人都吃了癟。打仗打的就是錢糧,拿不出錢來還打什麽仗?靠畫餅讓軍隊去賣命?你以為這幫泥腿子沒文化就啥都不明白?想都別想!
這時候,龐統的副手張存站出來說話了:“主公,各位大人。阻斷通道未必非得重兵堅守,隻需使曹軍無法從這條路上運輸補給亦可達到目的。”
張存這一提醒打破了眾人的思維定勢,大家都開動起腦筋來。張飛跟著發言:“處仁之見發人深省。我軍可派出小股精銳,劫掠曹軍運輸部隊,使襄陽補給到不了江陵。如此一來,便無需大軍前去,即可省下大把開支。”
張存笑道:“翼德將軍之言正是,可令關將軍率精兵乘船巡弋於漢水,若遇曹軍輜重,則登岸襲擾。敵若遣大軍而來,我軍隻需上船脫離,可保無虞。”
“不錯,俺老張再帶一支小部隊作為疑兵,去江陵城北麵至當陽的廣大地域機動配合,還可作為疑兵阻止曹仁出城救援。”張飛接著補充。
“若曹仁不上當,該當如何?”
“主公勿慮,曹仁若敢出城,我隻將他引至吳軍防區,讓周瑜去對付。我軍看戲就成。”
三言兩語,一個完整的作戰計劃就有了雛形。龐統見可行性方案差不多有了,出來總結陳詞:“主公,可令關將軍引精兵兩千從江夏出發,乘船沿漢水襲擾曹軍;翼德率一千精兵去往江北策應雲長。其他部隊照舊訓練屯兵。軍需物用向周瑜索取,幾千人的軍需周瑜不會放在眼裏,若能助他奪取江陵,他必定配合。”
“善。既如此,煩士元與各從事擬定計劃,給雲長傳令。其他各部照舊辦公。”
軍令到了江夏,關羽打開看過,伸手遞給霍峻。霍峻看罷,抬頭問:“雲長,主公要你率兩千兵襲擾曹軍糧道,是否太冒險了?”
關羽搖頭笑道:“隻要確保退迴漢水登船的後路,曹軍便奈何不得。人少有人少的好處,行動靈活,補給容易。我軍的任務隻是襲擾,不打硬仗,兩千人足夠了。”
“我看還是調出四千精銳,分成兩隊。一隊去執行任務,一隊在江夏待命。若前軍疲憊,隻需調換即可。”
霍峻對方案進行了完善,關羽深以為然,點頭同意:“如此甚好。守禦江夏之責便有勞仲邈了。”
“關將軍放心,吾以性命保江夏無事。”
兩日後,關羽親率兩千精兵乘船離開江夏,沿漢水北上執行阻擊任務。張飛的一千人也渡過長江前往吳軍大營,一來協調行動,二來索要軍需。
周瑜得知劉備派了部隊,本來還暗暗得意。再一問隻來了一千人馬,頓時火冒三丈。暗想這大耳賊當真狡詐,不願真心出力,便如此敷衍,一千人來此,除了吃飯還能幹啥?
待張飛進了大帳,行過軍禮,周大都督便開始發威了:“張將軍,兩家合力抗曹,惟一心一意方可。今東吳攻勢不順,邀左將軍相助,若誠心而來,僅發一千兵,是何緣故?”
張飛早就料到周瑜有此一問,從容答曰:“大都督來信,請我家主公阻斷江陵糧道。都督隻需問結果,何必在意來了多少兵?”
所謂聽話聽音、鑼鼓聽聲,張飛這話雖也合理,但周瑜卻聽出對東吳戰事不利的調侃,心頭暗火頓起。但人家也沒明說,他無處發作,壓著情緒問:“哦?如此說來,張將軍這一千人馬便有把握截斷江陵與襄陽的通道?”
“非也。”張飛當然不能隱瞞關羽的行動,不然怎麽跟周瑜要工錢?就連江夏城負責輪換的兩千人都得算進去:“我主已令關雲長率精兵四千乘船北上,張某這支部隊僅為疑兵,負責牽製江陵城,不讓曹仁派出援軍。”
得知關羽那裏還有四千人參與行動,周公瑾心情略微好轉,又問:“張將軍,曹仁有勇有謀,我與他打了八個月不見勝負,將軍這點人馬豈能阻止他出城?”
張飛心想阻止不了我就跑迴來唄,你還能讓他打進大營不成?嘴上卻說:“主公早已交待,老張這次隻虛張聲勢,不用接戰。若騙不過曹仁,老張就隻有逃了。哈哈哈……”
張飛笑得無比燦爛,吳軍將領紛紛在心中鄙視,逃跑還這麽高興,真不知這人幾十年的仗是如何打的。
周瑜不想再跟張飛糾纏,便下令要他立刻出發。
命令是下了,可張飛卻沒領命,而是抱拳發問:“大都督,行動沒問題,可軍需物資俺是一點兒都沒帶,還請都督撥付。對了,還有關將軍那四千人的開支也得麻煩都督,否則軍士怠慢,那可行不得軍、打不了仗。”
周瑜聞言一愣,心想你出兵我出錢,那這還叫什麽聯盟?這不成了雇傭兵了麽?剛要反駁,呂蒙站了出來,斥道:“張飛,好生無禮!孫劉聯合抗曹,本非東吳一家之事。你主既已派兵,卻要我軍負擔軍需,還要不要臉?那我東吳自己去打便了,還要你來作甚?”
張飛扭頭看看呂蒙,大笑:“呂將軍,這話可就難聽了。天下豈有白使喚人的道理?貴軍若自己能打,都督又何必致信公安?呂將軍前日兵發雙河口,結果如何?都督若舍不得這些錢糧,俺老張迴去就是,左將軍豈是貪利忘義之徒?”
張飛說罷作勢要走,周瑜見狀趕忙勸阻:“張將軍且住!五千人的軍需我東吳也沒放在眼裏,但貴軍若敷衍了事,完不成任務,又當如何?”
張飛轉身正色答道:“軍中無戲言。隻要都督保證供給,若切不斷北方通道,張飛願受軍法。”
“口說無憑,張將軍可敢立軍令狀?”
“有何不敢?取筆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