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六年,六月初七。
今日是每月一次大朝會的日子。
皇帝沒有選擇太和殿,而是在廣明殿舉行。
凡是在長安的四品,及四品以上文官武將,包括宗室中人,皆齊聚一堂。
眾臣沒有等太久,李昭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步伐沉穩,緩緩步入大殿。
他坐上那象征無上權力的龍椅,目光如炬,麵無表情望著下方。
大殿之內,眾臣神色凝重,紛紛向皇帝行以大禮,場麵肅穆而莊嚴。
範碩作為紫薇閣首輔,首先站了出來,洪亮的聲音中帶有一絲敬畏。
“啟稟陛下,青唐羌人首領派出使者,已於昨日攜貢品抵達長安城,正在等候陛下的接見。”
“讓禮部安排他們,暫時住在驛館。”李昭不疾不徐道。
至於見還是不見,李昭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迴答。
青唐(青海西寧)位於金城以西,當地羌人向來是桀驁不馴,反複無常。
李昭早就對其心生厭惡。
此次來長安,無非是見秦軍在金城擊敗了東胡,並攻入了涼州;擔心秦軍下一步攻打青唐,所以派人來長安打探消息。
若日後欲使其歸順,終究還是要依靠武力。
龔逸緊接著拱手道:“啟稟陛下,蔡州太守上奏,稱在城外樹林中發現了祥瑞之兆。”
李昭眼睛一亮,“愛卿不妨仔細說說。”
龔逸道:“據蔡州太守馮侖所述,他在林子深處目睹了一頭麒麟;此神獸體型高大,額前生有尖角,全身散發著金色光芒,雙眼更是炯炯有神,充滿靈性。”
“此神獸如今在何處,可有辦法將其帶來長安。”李昭問道。
龔逸輕輕搖了搖頭,“馮侖言麒麟身姿矯健,速度快如閃電,如今已不見蹤跡。”
“那還真是可惜。”李昭神情頗為遺憾,仿佛真信了似的。
龔逸神色一正,“麒麟現世,正是我大秦蒸蒸日上之預兆,預示著陛下必將一統天下,成就千秋偉業。”
眾臣聞言,均心中一動,齊聲高唿。
“陛下必將一統天下,成就千秋偉業!”
李昭莞爾一笑。
接下來,又有幾人相繼出列。
所奏之事,大多都是喜訊。
眾臣對此並不感到奇怪。
他們從很早前便發現,大朝會的象征意義遠大於其實質作用。
真正要緊之事,基本不會拿到大朝會上來討論。
同時,一些心思敏捷之人隱隱察覺到,通過對紫薇閣和樞密院的牢牢控製,皇帝手中的權柄正在逐漸加重。
此時,大朝會已經進行了兩刻鍾左右。
按照前幾次的慣例,應該快要結束了。
不過,讓眾臣意外的是,皇帝並沒有要退朝的意思,反而將一黃色卷軸,交給了一側的太監。
太監緩緩展開卷軸,隨即揚聲道:“自昭武元年以來,為興大秦之基業,無數忠貞之士前赴後繼,竭誠盡節,朕今欲嘉其功勳.........。”
其聲迴蕩於偌大的廣明殿內,字字清晰,句句莊重。
大臣們無不屏氣凝神,側耳傾聽,生怕錯過其中任何一個字。
“閣臣兼兵部尚書褚子清,處事恭勤,未嚐有絲毫之懈怠,今特加封為韓國公。”
褚子清聞言,縱使其平日為人處事冷靜自持,此刻亦不免激動不已。
他也是眾多文官中,僅次於範碩,成為第二個被封為國公之人。
範碩則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及錢糧方麵的賞賜。
太監並未停下,繼續高聲誦讀著。
吏部尚書馮寧,早年出身昭武軍,後因傷被迫退出軍伍,今日被封為侯爵。
讓大臣們感到奇怪的是,戶部尚書楊明升在漢中時就已投靠了皇帝,資格足夠老。
但他卻和高澤倫、龔逸、柳思行等人一樣,皆被封伯爵。
很多人始終想不通為什麽。
隻有範碩、褚子清等少數人洞悉其中緣由。
在楊明升的心中:天下為重,君王次之!
這樣當然是不行的。
範碩不知道該怎麽勸他,也確實勸不動。
大秦如今正在打仗,燕軍和東胡尚未被滅掉,李昭自然不可能忘記軍中將領。
在剛結束不久的秦胡衝突中,潘顧景戰績出色,擊殺加俘虜胡人超三萬餘人。
魏瀚辰在極度艱難的條件下,身負重傷,拚命守住了靈州城。
兩人皆加封伯爵。
史牧常年鎮守嶺南,數次擊退交趾軍,加封侯爵。
裴振陽、蘇鳴、劉軒,包括河北戰場的潘有霖、楊葉秋等人,皆有不同程度的封賞。
除了他們,黑冰台指揮使杜安加封侯爵,副指揮使吳瀚飛封為伯爵。
兩人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長跪不起,鼻涕眼淚唰唰地往下流,哭的一塌糊塗,情緒完全無法控製。
或許是黑冰台素來不受人待見,兩人這副模樣,引來了不少人的鄙視。
太監終於讀完了聖旨上的所有內容。
朝堂之上,有人麵露喜色,有人則神色黯然。
退朝之後,步伐輕快者與步伐沉重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範碩、楊智、褚子清幾人被太監叫住,隨後被引領至太和殿
李昭還沒有到,幾人心頭不禁泛起漣漪,揣測著皇帝今日此舉背後的深意。
褚子清暗自思量:難不成,陛下有意離開長安,所以提前做布置。
不一會,李昭身著常服來到了殿內。
他先看向楊智:“靈州和河西走廊那邊,眼下是什麽情況?”
“據邢國公派人傳迴來的消息,胡人已完全退出靈州;河西那邊,除了涼州,金昌也已拿下,年底前應該能攻到酒泉。”
“達裏圖是否有增兵的跡象。”
“暫時沒有,胡將唿和巴日僅剩下千餘人;秦軍目前主要對手,是以郭坤為首的涼州軍,還有少部分來自高昌的軍隊。”楊智凝聲道。
李昭微微點了點頭。
西麵應該沒什麽問題,且韋睿目前尚在靈州,一旦有事,隨時可出兵增援。
接下來,就輪到東麵了。
李昭望向幾人,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朕意已決,秋後將親率大軍北上;誓要蕩平燕賊,攻破幽州城!”
今日是每月一次大朝會的日子。
皇帝沒有選擇太和殿,而是在廣明殿舉行。
凡是在長安的四品,及四品以上文官武將,包括宗室中人,皆齊聚一堂。
眾臣沒有等太久,李昭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步伐沉穩,緩緩步入大殿。
他坐上那象征無上權力的龍椅,目光如炬,麵無表情望著下方。
大殿之內,眾臣神色凝重,紛紛向皇帝行以大禮,場麵肅穆而莊嚴。
範碩作為紫薇閣首輔,首先站了出來,洪亮的聲音中帶有一絲敬畏。
“啟稟陛下,青唐羌人首領派出使者,已於昨日攜貢品抵達長安城,正在等候陛下的接見。”
“讓禮部安排他們,暫時住在驛館。”李昭不疾不徐道。
至於見還是不見,李昭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迴答。
青唐(青海西寧)位於金城以西,當地羌人向來是桀驁不馴,反複無常。
李昭早就對其心生厭惡。
此次來長安,無非是見秦軍在金城擊敗了東胡,並攻入了涼州;擔心秦軍下一步攻打青唐,所以派人來長安打探消息。
若日後欲使其歸順,終究還是要依靠武力。
龔逸緊接著拱手道:“啟稟陛下,蔡州太守上奏,稱在城外樹林中發現了祥瑞之兆。”
李昭眼睛一亮,“愛卿不妨仔細說說。”
龔逸道:“據蔡州太守馮侖所述,他在林子深處目睹了一頭麒麟;此神獸體型高大,額前生有尖角,全身散發著金色光芒,雙眼更是炯炯有神,充滿靈性。”
“此神獸如今在何處,可有辦法將其帶來長安。”李昭問道。
龔逸輕輕搖了搖頭,“馮侖言麒麟身姿矯健,速度快如閃電,如今已不見蹤跡。”
“那還真是可惜。”李昭神情頗為遺憾,仿佛真信了似的。
龔逸神色一正,“麒麟現世,正是我大秦蒸蒸日上之預兆,預示著陛下必將一統天下,成就千秋偉業。”
眾臣聞言,均心中一動,齊聲高唿。
“陛下必將一統天下,成就千秋偉業!”
李昭莞爾一笑。
接下來,又有幾人相繼出列。
所奏之事,大多都是喜訊。
眾臣對此並不感到奇怪。
他們從很早前便發現,大朝會的象征意義遠大於其實質作用。
真正要緊之事,基本不會拿到大朝會上來討論。
同時,一些心思敏捷之人隱隱察覺到,通過對紫薇閣和樞密院的牢牢控製,皇帝手中的權柄正在逐漸加重。
此時,大朝會已經進行了兩刻鍾左右。
按照前幾次的慣例,應該快要結束了。
不過,讓眾臣意外的是,皇帝並沒有要退朝的意思,反而將一黃色卷軸,交給了一側的太監。
太監緩緩展開卷軸,隨即揚聲道:“自昭武元年以來,為興大秦之基業,無數忠貞之士前赴後繼,竭誠盡節,朕今欲嘉其功勳.........。”
其聲迴蕩於偌大的廣明殿內,字字清晰,句句莊重。
大臣們無不屏氣凝神,側耳傾聽,生怕錯過其中任何一個字。
“閣臣兼兵部尚書褚子清,處事恭勤,未嚐有絲毫之懈怠,今特加封為韓國公。”
褚子清聞言,縱使其平日為人處事冷靜自持,此刻亦不免激動不已。
他也是眾多文官中,僅次於範碩,成為第二個被封為國公之人。
範碩則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及錢糧方麵的賞賜。
太監並未停下,繼續高聲誦讀著。
吏部尚書馮寧,早年出身昭武軍,後因傷被迫退出軍伍,今日被封為侯爵。
讓大臣們感到奇怪的是,戶部尚書楊明升在漢中時就已投靠了皇帝,資格足夠老。
但他卻和高澤倫、龔逸、柳思行等人一樣,皆被封伯爵。
很多人始終想不通為什麽。
隻有範碩、褚子清等少數人洞悉其中緣由。
在楊明升的心中:天下為重,君王次之!
這樣當然是不行的。
範碩不知道該怎麽勸他,也確實勸不動。
大秦如今正在打仗,燕軍和東胡尚未被滅掉,李昭自然不可能忘記軍中將領。
在剛結束不久的秦胡衝突中,潘顧景戰績出色,擊殺加俘虜胡人超三萬餘人。
魏瀚辰在極度艱難的條件下,身負重傷,拚命守住了靈州城。
兩人皆加封伯爵。
史牧常年鎮守嶺南,數次擊退交趾軍,加封侯爵。
裴振陽、蘇鳴、劉軒,包括河北戰場的潘有霖、楊葉秋等人,皆有不同程度的封賞。
除了他們,黑冰台指揮使杜安加封侯爵,副指揮使吳瀚飛封為伯爵。
兩人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長跪不起,鼻涕眼淚唰唰地往下流,哭的一塌糊塗,情緒完全無法控製。
或許是黑冰台素來不受人待見,兩人這副模樣,引來了不少人的鄙視。
太監終於讀完了聖旨上的所有內容。
朝堂之上,有人麵露喜色,有人則神色黯然。
退朝之後,步伐輕快者與步伐沉重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範碩、楊智、褚子清幾人被太監叫住,隨後被引領至太和殿
李昭還沒有到,幾人心頭不禁泛起漣漪,揣測著皇帝今日此舉背後的深意。
褚子清暗自思量:難不成,陛下有意離開長安,所以提前做布置。
不一會,李昭身著常服來到了殿內。
他先看向楊智:“靈州和河西走廊那邊,眼下是什麽情況?”
“據邢國公派人傳迴來的消息,胡人已完全退出靈州;河西那邊,除了涼州,金昌也已拿下,年底前應該能攻到酒泉。”
“達裏圖是否有增兵的跡象。”
“暫時沒有,胡將唿和巴日僅剩下千餘人;秦軍目前主要對手,是以郭坤為首的涼州軍,還有少部分來自高昌的軍隊。”楊智凝聲道。
李昭微微點了點頭。
西麵應該沒什麽問題,且韋睿目前尚在靈州,一旦有事,隨時可出兵增援。
接下來,就輪到東麵了。
李昭望向幾人,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朕意已決,秋後將親率大軍北上;誓要蕩平燕賊,攻破幽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