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之地,烽火連天。
潘顧景與東胡將領唿和巴日之間的戰鬥,已持續了一個多月,戰況之膠著,前所未見。
秦軍起初采取守勢,但隨著戰局的推進,逐漸將大批兵力派出城外。
誰強誰弱,以野戰定勝負!
此地所經曆的腥風血雨,其慘烈絲毫不遜於榆林。
按照皇帝交代的任務,劉浩彥隻要能守住榆林,就已經是大功一件。
但潘顧景則不同,他不僅要擊退東胡,更要攻取涼州,然後奪下整個河西走廊,打開通往西域的大門。
他先前分別在昭武三年、昭武五年兩次攻打涼州,因種種原因,都未獲得成功。
皇帝耐心有限。
潘顧景又不是昭武軍舊部。
對他來講,此戰非比尋常,可謂是關乎個人前途與命運的決戰。
如果不能成功,估計離成仁也不遠了。
同時,對於劉軒、蘇鳴兩人而言,金城之戰同樣不容失敗。
尤其是蘇鳴,昔日作為孟凱麾下首席大將。
在秦國,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心中怎能不著急。
漸漸地,隨著天氣轉熱,且秦軍戰鬥意誌愈加頑強。
唿和巴日有意退迴涼州休整。
潘顧景察覺後,毅然對眾將道:“明日留千餘人守城,其他人隨本將出城決一死戰!”
“遵命!”眾將抱拳齊聲道。
昭武六年,五月初三。
天色尚朦朧之際,秦軍便搶先出手。
為彰顯決絕之意,原本用來抵禦胡人的鹿角、柵欄等物,統統被秦軍推倒。
驚人的殺氣,直衝九霄之上。
數裏外,唿和巴日很快得知秦軍殺來的消息。
這位麵容粗獷、皮膚黝黑的草原漢子,沒有絲毫遲疑,當即命人吹響號角,集結全軍。
或許是東胡更希望成為進攻的一方。
與漢人的軍隊不同,胡人營壘顯得頗為簡陋,無論是布局還是構築都未花太多心思,壓根無法用於防禦。
唿和巴日匆匆將軍隊帶出營壘。
剛集結完畢,秦軍主力便已衝到了麵前。
因兩方距離太近,東胡僅射出一波密集的箭雨,就陷入了慘烈的搏殺中。
潘顧景將全部重裝鐵騎,及重甲陌刀兵擺在最前麵,如同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給東胡帶去了最強烈的衝擊。
劉軒則帶領輕騎,快速遊走於兩側。
他知道胡馬耐力更為出色,東胡士兵總喜歡遠遠的拋出骨朵或套索,其騎射本領也不容小覷。
既然如此,劉軒果斷選擇貼身上前,與其緊緊纏鬥在一起,掄刀互砍,通過近戰壓製對方。
蘇鳴率長槍兵緊隨其後。
尖銳的槍頭閃爍著淩厲地寒光,不斷捅刺著馬匹和上麵的士兵。
今日一戰,潘顧景完全貫徹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這句話。
他取消了軍中所有的刀盾兵,此刻在戰場上,秦軍中幾乎看不到多少盾牌。
廝殺中,麵對東胡即將射出的箭矢,士兵要麽憑借敏捷的身手快速躲避,要麽以迅雷之勢壓上去。
在這樣極端戰術的指導下,每一個士兵都仿佛化身成了戰場上的利刃。
一波又一波,瘋了似地往前殺去。
彎刀、長槍、陌刀、巨斧各式兵器碰撞在一起,濃烈的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
此戰從一開始就直接步入了白熱化,士兵若要活下來,必須適應這種高烈度的搏殺。
戰爭進行了約半個時辰,唿和巴日心中漸漸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今日的秦軍,和往日不太一樣。
用漢人的話來講,唯有用“孤注一擲”這個詞來形容更為合適。
此刻沸騰的戰場上,所有人都纏在了一起。
潘顧景、唿和巴日、劉軒、蘇鳴等人都衝了進去。
這等情況下,各種計謀與策略都毫無用處。
隻有最直接、最原始的對抗才能決出勝負。
臨近中午的時候,劉軒最先擊潰當麵之敵,數百名胡騎承受不住壓力倉皇北逃。
唿和巴日見狀眼眸猩紅,又急又怒。
他高高舉起彎刀,口中不斷發出咆哮之聲。
激戰中,蘇鳴的右臂不幸中了一刀,傷口處血肉模糊。
他手中緊握長槍,僅憑左臂發力,繼續奮戰。
這一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此生榮華富貴,或是碌碌無為,命運的轉折點即將到來。
蘇鳴拚了!.......
極致的戰鬥下,熱血被徹底點燃,鑄就了無與倫比的瘋狂。
又一部東胡軍隊被擊潰,士卒們慌亂的眼神中再無半點戰意。
潘顧景大喜,對麾下不屑道:“什麽草原上的勇士,也不過如此!”
秦軍士氣猶如烈火烹油,愈發高漲;許多重甲兵幹脆卸下沉重的甲胄,選擇輕裝上陣。
唿和巴日雖麵目猙獰,一副死戰到底的樣子。
但他久經沙場,自然能看出來此戰已無力迴天,敗北幾乎是必然的。
晚痛不如早痛。
與其讓敗局在絕望中徹底潰爛,不如趁早撤退,保存實力。
唿和巴日開始指揮退兵,全軍撤往涼州。
而他這一退,無異於提前奏響了戰敗的挽歌。
東胡軍隊的敗退,如同山洪爆發前的那一絲顫抖,迅速在軍中蔓延開來。
士兵們的心中,那本就搖搖欲墜的防線徹底崩潰,恐慌如同瘟疫般肆虐,無人能擋。
戰場上,丟棄的兵器、散落的旗幟,還有那無數倉皇逃竄的身影,共同勾勒出一幅末日降臨般的淒涼畫卷。
“給老子追過去,一個都不要放過!”潘顧景劍指北麵,嘶聲大吼。
秦軍乘勝追擊,追殺敵軍數十裏之遙,直至筋疲力盡,方才鳴金收兵。
潘顧景此刻無暇統計戰果。
一邊安排人緊急救治傷員,一邊收攏俘虜,打掃戰場。
潘顧景絕不能放任唿和巴日恢複元氣。
本著趁他病要他命。
秦軍迴城休整了一日,期間充分補充了糧草,備齊了各式兵器,整裝待發。
之後全軍北上,劍指涼州。
潘顧景與東胡將領唿和巴日之間的戰鬥,已持續了一個多月,戰況之膠著,前所未見。
秦軍起初采取守勢,但隨著戰局的推進,逐漸將大批兵力派出城外。
誰強誰弱,以野戰定勝負!
此地所經曆的腥風血雨,其慘烈絲毫不遜於榆林。
按照皇帝交代的任務,劉浩彥隻要能守住榆林,就已經是大功一件。
但潘顧景則不同,他不僅要擊退東胡,更要攻取涼州,然後奪下整個河西走廊,打開通往西域的大門。
他先前分別在昭武三年、昭武五年兩次攻打涼州,因種種原因,都未獲得成功。
皇帝耐心有限。
潘顧景又不是昭武軍舊部。
對他來講,此戰非比尋常,可謂是關乎個人前途與命運的決戰。
如果不能成功,估計離成仁也不遠了。
同時,對於劉軒、蘇鳴兩人而言,金城之戰同樣不容失敗。
尤其是蘇鳴,昔日作為孟凱麾下首席大將。
在秦國,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心中怎能不著急。
漸漸地,隨著天氣轉熱,且秦軍戰鬥意誌愈加頑強。
唿和巴日有意退迴涼州休整。
潘顧景察覺後,毅然對眾將道:“明日留千餘人守城,其他人隨本將出城決一死戰!”
“遵命!”眾將抱拳齊聲道。
昭武六年,五月初三。
天色尚朦朧之際,秦軍便搶先出手。
為彰顯決絕之意,原本用來抵禦胡人的鹿角、柵欄等物,統統被秦軍推倒。
驚人的殺氣,直衝九霄之上。
數裏外,唿和巴日很快得知秦軍殺來的消息。
這位麵容粗獷、皮膚黝黑的草原漢子,沒有絲毫遲疑,當即命人吹響號角,集結全軍。
或許是東胡更希望成為進攻的一方。
與漢人的軍隊不同,胡人營壘顯得頗為簡陋,無論是布局還是構築都未花太多心思,壓根無法用於防禦。
唿和巴日匆匆將軍隊帶出營壘。
剛集結完畢,秦軍主力便已衝到了麵前。
因兩方距離太近,東胡僅射出一波密集的箭雨,就陷入了慘烈的搏殺中。
潘顧景將全部重裝鐵騎,及重甲陌刀兵擺在最前麵,如同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給東胡帶去了最強烈的衝擊。
劉軒則帶領輕騎,快速遊走於兩側。
他知道胡馬耐力更為出色,東胡士兵總喜歡遠遠的拋出骨朵或套索,其騎射本領也不容小覷。
既然如此,劉軒果斷選擇貼身上前,與其緊緊纏鬥在一起,掄刀互砍,通過近戰壓製對方。
蘇鳴率長槍兵緊隨其後。
尖銳的槍頭閃爍著淩厲地寒光,不斷捅刺著馬匹和上麵的士兵。
今日一戰,潘顧景完全貫徹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這句話。
他取消了軍中所有的刀盾兵,此刻在戰場上,秦軍中幾乎看不到多少盾牌。
廝殺中,麵對東胡即將射出的箭矢,士兵要麽憑借敏捷的身手快速躲避,要麽以迅雷之勢壓上去。
在這樣極端戰術的指導下,每一個士兵都仿佛化身成了戰場上的利刃。
一波又一波,瘋了似地往前殺去。
彎刀、長槍、陌刀、巨斧各式兵器碰撞在一起,濃烈的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
此戰從一開始就直接步入了白熱化,士兵若要活下來,必須適應這種高烈度的搏殺。
戰爭進行了約半個時辰,唿和巴日心中漸漸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今日的秦軍,和往日不太一樣。
用漢人的話來講,唯有用“孤注一擲”這個詞來形容更為合適。
此刻沸騰的戰場上,所有人都纏在了一起。
潘顧景、唿和巴日、劉軒、蘇鳴等人都衝了進去。
這等情況下,各種計謀與策略都毫無用處。
隻有最直接、最原始的對抗才能決出勝負。
臨近中午的時候,劉軒最先擊潰當麵之敵,數百名胡騎承受不住壓力倉皇北逃。
唿和巴日見狀眼眸猩紅,又急又怒。
他高高舉起彎刀,口中不斷發出咆哮之聲。
激戰中,蘇鳴的右臂不幸中了一刀,傷口處血肉模糊。
他手中緊握長槍,僅憑左臂發力,繼續奮戰。
這一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此生榮華富貴,或是碌碌無為,命運的轉折點即將到來。
蘇鳴拚了!.......
極致的戰鬥下,熱血被徹底點燃,鑄就了無與倫比的瘋狂。
又一部東胡軍隊被擊潰,士卒們慌亂的眼神中再無半點戰意。
潘顧景大喜,對麾下不屑道:“什麽草原上的勇士,也不過如此!”
秦軍士氣猶如烈火烹油,愈發高漲;許多重甲兵幹脆卸下沉重的甲胄,選擇輕裝上陣。
唿和巴日雖麵目猙獰,一副死戰到底的樣子。
但他久經沙場,自然能看出來此戰已無力迴天,敗北幾乎是必然的。
晚痛不如早痛。
與其讓敗局在絕望中徹底潰爛,不如趁早撤退,保存實力。
唿和巴日開始指揮退兵,全軍撤往涼州。
而他這一退,無異於提前奏響了戰敗的挽歌。
東胡軍隊的敗退,如同山洪爆發前的那一絲顫抖,迅速在軍中蔓延開來。
士兵們的心中,那本就搖搖欲墜的防線徹底崩潰,恐慌如同瘟疫般肆虐,無人能擋。
戰場上,丟棄的兵器、散落的旗幟,還有那無數倉皇逃竄的身影,共同勾勒出一幅末日降臨般的淒涼畫卷。
“給老子追過去,一個都不要放過!”潘顧景劍指北麵,嘶聲大吼。
秦軍乘勝追擊,追殺敵軍數十裏之遙,直至筋疲力盡,方才鳴金收兵。
潘顧景此刻無暇統計戰果。
一邊安排人緊急救治傷員,一邊收攏俘虜,打掃戰場。
潘顧景絕不能放任唿和巴日恢複元氣。
本著趁他病要他命。
秦軍迴城休整了一日,期間充分補充了糧草,備齊了各式兵器,整裝待發。
之後全軍北上,劍指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