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是河東的一座小城。
半月前胡將塔爾古金曾率兵在此駐紮,後來可能覺得離忻州太近,出於種種考慮,主動撤到了更北麵的代縣。
李昭北上後也沒有進城,僅在城內留下千餘名士卒。
秦軍在城外七岩山(今定襄東南十五裏)附近駐紮,占據有水源的一處高地,和嚴汐圖率領的燕軍對峙起來。
為防止東胡的幹涉,則讓周知南領兵監視代縣的塔爾古金。
這麽多年來,李昭踏上前線的次數屈指可數。
如夷陵之戰、長沙之戰等,都是沈寧、石艾在指揮。
上一次李昭用兵,還是在昭武二年的時候,與獨孤淩那場驚心動魄的對決。
歲月如梭,當他再次穿上那沉甸甸的戰甲,一股久違的熟悉感覺湧上心頭。
眾將見皇帝神情略顯興奮,紛紛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沒曾想,李昭卻下令道:“暫不出戰,敵若來襲,以強弓勁弩射之。”
眾將心中詫異。
但又很快反應過來。
確實沒必要著急,反正時間在秦軍這邊。
此處戰鬥拖得越久,太原城就越危險。
皇帝這麽做,倒也沒什麽大問題。
隻是..........
此戰術是不是有些太“苟”了!
不過在如今的大秦,李昭威望已經到了頂峰;無論做什麽決定,都代表著絕對正確!
將士們皆依令而行,牢牢固守陣地。
燕將嚴汐圖同樣感到鬱悶。
秦軍實力明明不弱,軍械之精良絲毫不遜於燕軍。
可不管燕軍如何挑釁,對方始終不應戰。
得到劉泰增兵後,嚴汐圖嚐試強攻七岩山,卻很快被趕了下去。
秦軍戰意旺盛,尤其是禁軍中的將士,皆是一副“我要弄死你”的樣子。
想想也正常,畢竟皇帝就在旁邊看著,軍中將士哪個敢不拚命。
連續數天,形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而太原城在秦軍猛攻下已岌岌可危。
林溪派人來見嚴汐圖,詢問援兵到底能不能抵達太原。
如果能,務必盡快趕來,一刻都不要耽擱。
如果不能,趁著退路還未被截斷,林溪打算主動放棄太原,盡早率剩下兵馬撤出河東。
嚴汐圖被問得啞口無言。
他快被逼瘋了!
除了林溪,燕王劉泰每天都派人來催他出戰。
嚴汐圖當然明白,隻要李昭一死,大秦搞不好就完了。
可事情哪有這麽容易。
天下間,希望李昭死的人十隻手都數不過來,李昭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三月中旬,周君謙夜間突然率五百禁軍下山,意欲放火焚燒燕軍大營。
雖然被及時發現,嚴汐圖仍驚出了一身冷汗。
此時,太原那邊快頂不住了,斥候稱最多支撐五日。
林溪在艱難困境下堅守了一個多月,嚴汐圖沒理由指責他。
燕軍最後一次對七岩山發起進攻。
其決絕與猛烈超過以往,甚至連做飯的廚子,幹雜活的民夫,全都衝入了戰場。
戰鬥是清晨爆發,李昭始終神情冷峻,有條不紊地調兵遣將。
直到天空被血色染紅,秦軍陣地依舊巋然不動,仿佛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嚴汐圖站在戰場的一角,目睹了這一切,心中湧起一股無力感。
實際上,在秦軍奪取關中後,很多燕軍將領或多或少能感受到,兩方在國力、兵力上懸殊越來越大。
麵對強勢的秦軍,燕軍逐漸難以招架。
嚴汐圖明白了。
他無法力挽狂瀾,河東大勢已定。
三月十九,林溪深夜棄城而逃,企圖通過飛狐陘撤入幽州。
楊葉秋率兵追殺了兩天兩夜,最終將其團團圍住。
林溪本欲自刎,手中長刀被親兵拚死奪下,隨即被秦軍俘虜。
嚴汐圖同樣在退兵路上,遭到了李昭的追擊。
不過嚴汐圖為人謹慎,未謀勝先謀敗,事先有安排好退路。
李昭雖將其重創,結果還是讓他逃掉了。
燕軍走了,但戰事沒有結束。
雁門關若不在秦軍手上,河東的北大門就如同敞開了一般。
不久,楊葉秋抵達了忻州。
數日後,石艾也從洛陽趕到此地。
算上兩人帶來的兵馬,附近秦軍已接近五萬餘人。
半月前胡將塔爾古金曾率兵在此駐紮,後來可能覺得離忻州太近,出於種種考慮,主動撤到了更北麵的代縣。
李昭北上後也沒有進城,僅在城內留下千餘名士卒。
秦軍在城外七岩山(今定襄東南十五裏)附近駐紮,占據有水源的一處高地,和嚴汐圖率領的燕軍對峙起來。
為防止東胡的幹涉,則讓周知南領兵監視代縣的塔爾古金。
這麽多年來,李昭踏上前線的次數屈指可數。
如夷陵之戰、長沙之戰等,都是沈寧、石艾在指揮。
上一次李昭用兵,還是在昭武二年的時候,與獨孤淩那場驚心動魄的對決。
歲月如梭,當他再次穿上那沉甸甸的戰甲,一股久違的熟悉感覺湧上心頭。
眾將見皇帝神情略顯興奮,紛紛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沒曾想,李昭卻下令道:“暫不出戰,敵若來襲,以強弓勁弩射之。”
眾將心中詫異。
但又很快反應過來。
確實沒必要著急,反正時間在秦軍這邊。
此處戰鬥拖得越久,太原城就越危險。
皇帝這麽做,倒也沒什麽大問題。
隻是..........
此戰術是不是有些太“苟”了!
不過在如今的大秦,李昭威望已經到了頂峰;無論做什麽決定,都代表著絕對正確!
將士們皆依令而行,牢牢固守陣地。
燕將嚴汐圖同樣感到鬱悶。
秦軍實力明明不弱,軍械之精良絲毫不遜於燕軍。
可不管燕軍如何挑釁,對方始終不應戰。
得到劉泰增兵後,嚴汐圖嚐試強攻七岩山,卻很快被趕了下去。
秦軍戰意旺盛,尤其是禁軍中的將士,皆是一副“我要弄死你”的樣子。
想想也正常,畢竟皇帝就在旁邊看著,軍中將士哪個敢不拚命。
連續數天,形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而太原城在秦軍猛攻下已岌岌可危。
林溪派人來見嚴汐圖,詢問援兵到底能不能抵達太原。
如果能,務必盡快趕來,一刻都不要耽擱。
如果不能,趁著退路還未被截斷,林溪打算主動放棄太原,盡早率剩下兵馬撤出河東。
嚴汐圖被問得啞口無言。
他快被逼瘋了!
除了林溪,燕王劉泰每天都派人來催他出戰。
嚴汐圖當然明白,隻要李昭一死,大秦搞不好就完了。
可事情哪有這麽容易。
天下間,希望李昭死的人十隻手都數不過來,李昭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三月中旬,周君謙夜間突然率五百禁軍下山,意欲放火焚燒燕軍大營。
雖然被及時發現,嚴汐圖仍驚出了一身冷汗。
此時,太原那邊快頂不住了,斥候稱最多支撐五日。
林溪在艱難困境下堅守了一個多月,嚴汐圖沒理由指責他。
燕軍最後一次對七岩山發起進攻。
其決絕與猛烈超過以往,甚至連做飯的廚子,幹雜活的民夫,全都衝入了戰場。
戰鬥是清晨爆發,李昭始終神情冷峻,有條不紊地調兵遣將。
直到天空被血色染紅,秦軍陣地依舊巋然不動,仿佛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嚴汐圖站在戰場的一角,目睹了這一切,心中湧起一股無力感。
實際上,在秦軍奪取關中後,很多燕軍將領或多或少能感受到,兩方在國力、兵力上懸殊越來越大。
麵對強勢的秦軍,燕軍逐漸難以招架。
嚴汐圖明白了。
他無法力挽狂瀾,河東大勢已定。
三月十九,林溪深夜棄城而逃,企圖通過飛狐陘撤入幽州。
楊葉秋率兵追殺了兩天兩夜,最終將其團團圍住。
林溪本欲自刎,手中長刀被親兵拚死奪下,隨即被秦軍俘虜。
嚴汐圖同樣在退兵路上,遭到了李昭的追擊。
不過嚴汐圖為人謹慎,未謀勝先謀敗,事先有安排好退路。
李昭雖將其重創,結果還是讓他逃掉了。
燕軍走了,但戰事沒有結束。
雁門關若不在秦軍手上,河東的北大門就如同敞開了一般。
不久,楊葉秋抵達了忻州。
數日後,石艾也從洛陽趕到此地。
算上兩人帶來的兵馬,附近秦軍已接近五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