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波,辛苦獨孤將軍了。”武關內,潘顧景對獨孤淩道。
“無妨。”獨孤淩麵色略顯僵硬,輕抿一口茶水。
自從歸順秦國後,李昭送了他一座位於南鄭的宅邸,獨孤淩一直居住在那裏。
但在前幾日,莫名被帶到了武關。
獨孤淩以為能見到韋睿,沒曾想是潘顧景接待他。
而據他所知,潘顧景曾是鄭軍降將,在秦國連爵位都沒有,隻是一名偏將。
獨孤淩感覺受到了輕視,心中隱隱有些不悅。
“今日邀你前來,乃是有一事相求。”潘顧景道:“魏營中糧草已為數不多,此戰如能不打,自然是再好不過。”
獨孤淩稍作思索,試探道:“莫非是要我去信令狐承,勸其歸順大秦?”
潘顧景輕輕搖了搖頭。
獨孤淩不解,疑惑的望著他。
“僅靠書信,無法讓其感受到我大秦的誠意;邢國公的意思是,希望你能親自去一趟,當麵勸勸令狐承。”潘顧景微笑道。
獨孤淩身子一頓,再也沒了喝茶的心情。
他不想去見令狐承。
不僅僅是因為擔心被殺。
兩人同樣作為魏國重將,不止一次攜手浴血沙場,關係還算不錯。
如今自己卻以“秦人”的身份去見他。
可想而知,在令狐承嘲諷下,他將變得多麽的狼狽不堪。
獨孤淩久久沒迴話,眼中閃過各種情緒。
“將軍歸秦後,陛下待你恩遇甚重,想必你不會拒絕吧。”潘顧景道。
獨孤淩依然不吱聲,無言的抗拒著。
潘顧景眼神閃爍,換了一套話術,冷冷道:“我大秦鐵騎,已攻至長安城下;衛國公更在洛陽整兵秣馬,隨時準備北上河東。天下大勢已定,將軍乃聰明人,豈能在此時猶豫不決。”
獨孤淩不由心中一緊。
無奈下答應了下來。
.............................................................................................................
八月初,幾名魏軍斥候,突然在一處茂林內被數十名秦軍包圍。
大部分人被俘,僅放歸一名斥候,讓其帶著一封信迴到了魏軍大營。
令狐承看完信後,心裏五味雜陳。
不過當前的形勢,也沒時間去感慨。
令狐承雙手負背,在帳內來迴踱步,思考著裏麵是否有機會可以利用。
慢慢的,他似乎想到了什麽,眼睛漸漸亮了起來。
次日夜間,獨孤淩在令狐承親兵帶路下,悄然來到其軍帳內。
兩人見麵後,皆稍微沉默了下,場麵略有些尷尬。
獨孤淩眸底帶有少許不安,不停地環顧四周。
令狐承首先打破了沉默,溫聲向獨孤淩問好。
貌似知道他在想什麽,寬慰道:“除了在外麵巡營的將士,其他人我已安排歇息。”頓了頓,又特意強調:“包括獨孤千刃。”
獨孤淩聞言,神色舒緩了許多。
他來之前已做好被罵的準備,沒想到令狐承對他的態度,還是和以前一樣。
穩了穩心神,獨孤淩道:“你乃聰明人,我此行目的,估計你也猜到了;是否願歸順秦國,直言即可。”
令狐承淡然一笑,指著旁邊一張椅子,“獨孤兄請坐。”
獨孤淩不知其何意,慢慢坐下。
“獨孤兄居於南鄭,生活可愜意?”令狐承問道。
獨孤淩嘴角微微抽搐。
他雖沒被軟禁,吃穿用度也不用發愁,但始終處於監視中,連宅邸內奴仆都是黑冰台的人。
最鬱悶的是前途問題。
恆卓、韓振葉、潘顧景等降將,歸秦後皆被重用。
可李昭始終不讓他帶兵,就這麽一直閑置著,心中怎會沒有怨言。
“尚可。”獨孤淩勉勉強強道。
然而,他這副糾結的模樣,被令狐承盡收眼底。
“獨孤兄若過得不順心,可曾想過迴大魏?”
獨孤淩一聲苦笑,“迴不去了!何況秦軍勢大,大魏已危在旦夕。”
“不見得吧!”令狐承眼中精光一閃,出言反駁,“長安易守難攻,且我大魏還有十多萬大軍。”
獨孤淩不打算討論這些,見令狐承並無降意,於是起身準備離開。
“在我看來,大魏能否渡過此次難關,關鍵在獨孤兄如何選擇。”令狐承凝聲道。
獨孤淩被這句話吸引住,不由得停下腳步,好奇道:“我如今無權無勢,更無一兵一卒,又能做得了什麽?”
令狐承笑了笑,走到他身前,在其耳邊低語幾句。
獨孤淩眼睛瞬間瞪大,心中滿是驚訝。
“你和我說這些,不擔心泄露嗎?再說秦軍沒這麽好騙,此計不一定能成。”
令狐承神色極為認真,“世上本就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此計至少有七成把握;至於獨孤兄會不會告密,我相信你依然心係大魏。”
“你剛才講的,我就當沒聽到,告辭!”獨孤淩快步往帳外走去。
“等等!”令狐承忽然大聲道。
“還有何事?”獨孤淩皺了皺眉,迴頭看向他。
令狐承長長吐了一口氣,然後當著他的麵褪去上衣,露出傷痕累累的肌膚。
獨孤淩愣了下。
令狐承眼睛通紅,死死盯著他,“我十七歲從軍,獨孤兄十九歲開始衝鋒陷陣;你我皆經曆過刀山火海,身上留著一道道傷疤。若大魏沒了,往日的戰鬥還有何意義,又如何對得起死去的無數同袍。”
獨孤淩心髒仿佛被重重擊打了一下。
令狐承情緒略有些激動,“如魏軍能收複武關,獨孤兄則立下一大功,朝廷也會原諒你的過失;機會僅有一次,你何必再遲疑?”
“讓我再想想。”
“獨孤家乃關中首屈一指的名門,可若大魏覆滅,還會有今日的地位嗎?”
獨孤淩內心防線開始動搖。
“你曾統兵十多萬,真甘心一輩子閑散下去嗎?”令狐承趁熱打鐵道。
獨孤淩猛然攥緊拳頭,眸底劃過一抹狠厲。
..................................................
深夜,醜時。
獨孤淩迴到了武關,隨即被帶去見潘顧景。
“此行結果如何,令狐承可願歸順我大秦。”
獨孤淩麵帶歉意,“此人頑固,誓死不降。”
潘顧景“哦”了一聲,絲毫不覺得意外;派獨孤淩去勸降,本就是死馬當活馬醫,並未抱太大希望。
要是說令狐承願降,他反而會懷疑其中有詐。
獨孤淩從長袖中掏出一封信,“雖沒說動令狐承,但魏軍偏將趙燦虎似有降意,這是此人寫的信。”
潘顧景神色一正,接過後仔細看了起來。
趙燦虎信中稱麾下有兩千餘士卒,明日巳時左右,願率眾投奔秦軍,希望秦軍能派兵接應。
“此人你可了解?”潘顧景問道。
“乃舊日部下,我對其有提拔之恩;今見魏國大勢已去,且營中糧食日益減少,故才有此舉。”
潘顧景微微點了點頭,暫未發現異常。
開戰以來,由於對魏國失去信心,從大臣到將領,已不止一人主動投奔大秦,甚至有人跋山涉水跑去漢中。
“辛苦你了,事成後我必上奏陛下,為你請功。”
“多謝。”獨孤淩抱拳後離去。
不一會,屋內深處,一處屏風後傳來動靜。
韋睿慢慢從裏麵走出。
潘顧景把信件遞給他。
韋睿簡單掃兩眼,隨手一揚,信紙如同被丟棄的垃圾一樣,輕飄飄落在了地上。
“無妨。”獨孤淩麵色略顯僵硬,輕抿一口茶水。
自從歸順秦國後,李昭送了他一座位於南鄭的宅邸,獨孤淩一直居住在那裏。
但在前幾日,莫名被帶到了武關。
獨孤淩以為能見到韋睿,沒曾想是潘顧景接待他。
而據他所知,潘顧景曾是鄭軍降將,在秦國連爵位都沒有,隻是一名偏將。
獨孤淩感覺受到了輕視,心中隱隱有些不悅。
“今日邀你前來,乃是有一事相求。”潘顧景道:“魏營中糧草已為數不多,此戰如能不打,自然是再好不過。”
獨孤淩稍作思索,試探道:“莫非是要我去信令狐承,勸其歸順大秦?”
潘顧景輕輕搖了搖頭。
獨孤淩不解,疑惑的望著他。
“僅靠書信,無法讓其感受到我大秦的誠意;邢國公的意思是,希望你能親自去一趟,當麵勸勸令狐承。”潘顧景微笑道。
獨孤淩身子一頓,再也沒了喝茶的心情。
他不想去見令狐承。
不僅僅是因為擔心被殺。
兩人同樣作為魏國重將,不止一次攜手浴血沙場,關係還算不錯。
如今自己卻以“秦人”的身份去見他。
可想而知,在令狐承嘲諷下,他將變得多麽的狼狽不堪。
獨孤淩久久沒迴話,眼中閃過各種情緒。
“將軍歸秦後,陛下待你恩遇甚重,想必你不會拒絕吧。”潘顧景道。
獨孤淩依然不吱聲,無言的抗拒著。
潘顧景眼神閃爍,換了一套話術,冷冷道:“我大秦鐵騎,已攻至長安城下;衛國公更在洛陽整兵秣馬,隨時準備北上河東。天下大勢已定,將軍乃聰明人,豈能在此時猶豫不決。”
獨孤淩不由心中一緊。
無奈下答應了下來。
.............................................................................................................
八月初,幾名魏軍斥候,突然在一處茂林內被數十名秦軍包圍。
大部分人被俘,僅放歸一名斥候,讓其帶著一封信迴到了魏軍大營。
令狐承看完信後,心裏五味雜陳。
不過當前的形勢,也沒時間去感慨。
令狐承雙手負背,在帳內來迴踱步,思考著裏麵是否有機會可以利用。
慢慢的,他似乎想到了什麽,眼睛漸漸亮了起來。
次日夜間,獨孤淩在令狐承親兵帶路下,悄然來到其軍帳內。
兩人見麵後,皆稍微沉默了下,場麵略有些尷尬。
獨孤淩眸底帶有少許不安,不停地環顧四周。
令狐承首先打破了沉默,溫聲向獨孤淩問好。
貌似知道他在想什麽,寬慰道:“除了在外麵巡營的將士,其他人我已安排歇息。”頓了頓,又特意強調:“包括獨孤千刃。”
獨孤淩聞言,神色舒緩了許多。
他來之前已做好被罵的準備,沒想到令狐承對他的態度,還是和以前一樣。
穩了穩心神,獨孤淩道:“你乃聰明人,我此行目的,估計你也猜到了;是否願歸順秦國,直言即可。”
令狐承淡然一笑,指著旁邊一張椅子,“獨孤兄請坐。”
獨孤淩不知其何意,慢慢坐下。
“獨孤兄居於南鄭,生活可愜意?”令狐承問道。
獨孤淩嘴角微微抽搐。
他雖沒被軟禁,吃穿用度也不用發愁,但始終處於監視中,連宅邸內奴仆都是黑冰台的人。
最鬱悶的是前途問題。
恆卓、韓振葉、潘顧景等降將,歸秦後皆被重用。
可李昭始終不讓他帶兵,就這麽一直閑置著,心中怎會沒有怨言。
“尚可。”獨孤淩勉勉強強道。
然而,他這副糾結的模樣,被令狐承盡收眼底。
“獨孤兄若過得不順心,可曾想過迴大魏?”
獨孤淩一聲苦笑,“迴不去了!何況秦軍勢大,大魏已危在旦夕。”
“不見得吧!”令狐承眼中精光一閃,出言反駁,“長安易守難攻,且我大魏還有十多萬大軍。”
獨孤淩不打算討論這些,見令狐承並無降意,於是起身準備離開。
“在我看來,大魏能否渡過此次難關,關鍵在獨孤兄如何選擇。”令狐承凝聲道。
獨孤淩被這句話吸引住,不由得停下腳步,好奇道:“我如今無權無勢,更無一兵一卒,又能做得了什麽?”
令狐承笑了笑,走到他身前,在其耳邊低語幾句。
獨孤淩眼睛瞬間瞪大,心中滿是驚訝。
“你和我說這些,不擔心泄露嗎?再說秦軍沒這麽好騙,此計不一定能成。”
令狐承神色極為認真,“世上本就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此計至少有七成把握;至於獨孤兄會不會告密,我相信你依然心係大魏。”
“你剛才講的,我就當沒聽到,告辭!”獨孤淩快步往帳外走去。
“等等!”令狐承忽然大聲道。
“還有何事?”獨孤淩皺了皺眉,迴頭看向他。
令狐承長長吐了一口氣,然後當著他的麵褪去上衣,露出傷痕累累的肌膚。
獨孤淩愣了下。
令狐承眼睛通紅,死死盯著他,“我十七歲從軍,獨孤兄十九歲開始衝鋒陷陣;你我皆經曆過刀山火海,身上留著一道道傷疤。若大魏沒了,往日的戰鬥還有何意義,又如何對得起死去的無數同袍。”
獨孤淩心髒仿佛被重重擊打了一下。
令狐承情緒略有些激動,“如魏軍能收複武關,獨孤兄則立下一大功,朝廷也會原諒你的過失;機會僅有一次,你何必再遲疑?”
“讓我再想想。”
“獨孤家乃關中首屈一指的名門,可若大魏覆滅,還會有今日的地位嗎?”
獨孤淩內心防線開始動搖。
“你曾統兵十多萬,真甘心一輩子閑散下去嗎?”令狐承趁熱打鐵道。
獨孤淩猛然攥緊拳頭,眸底劃過一抹狠厲。
..................................................
深夜,醜時。
獨孤淩迴到了武關,隨即被帶去見潘顧景。
“此行結果如何,令狐承可願歸順我大秦。”
獨孤淩麵帶歉意,“此人頑固,誓死不降。”
潘顧景“哦”了一聲,絲毫不覺得意外;派獨孤淩去勸降,本就是死馬當活馬醫,並未抱太大希望。
要是說令狐承願降,他反而會懷疑其中有詐。
獨孤淩從長袖中掏出一封信,“雖沒說動令狐承,但魏軍偏將趙燦虎似有降意,這是此人寫的信。”
潘顧景神色一正,接過後仔細看了起來。
趙燦虎信中稱麾下有兩千餘士卒,明日巳時左右,願率眾投奔秦軍,希望秦軍能派兵接應。
“此人你可了解?”潘顧景問道。
“乃舊日部下,我對其有提拔之恩;今見魏國大勢已去,且營中糧食日益減少,故才有此舉。”
潘顧景微微點了點頭,暫未發現異常。
開戰以來,由於對魏國失去信心,從大臣到將領,已不止一人主動投奔大秦,甚至有人跋山涉水跑去漢中。
“辛苦你了,事成後我必上奏陛下,為你請功。”
“多謝。”獨孤淩抱拳後離去。
不一會,屋內深處,一處屏風後傳來動靜。
韋睿慢慢從裏麵走出。
潘顧景把信件遞給他。
韋睿簡單掃兩眼,隨手一揚,信紙如同被丟棄的垃圾一樣,輕飄飄落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