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皇帝寢宮內。
李昭放下手裏名單,看向麵前的吏部尚書馮寧,眉頭輕蹙,“江南之地,文風鼎盛;可參加科舉的士子,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餘杭,人數竟僅有去年的七成。”
馮寧佯裝一副困惑不解的樣子,“此事確實有些奇怪,臣迴去後,一定會仔細調查一番。”
“嗯,是要好好查一查。”
“臣遵命!”馮寧躬身道。
實際上,兩人都清楚,這種事根本沒必要去查。
無非是殺得人太多了,在當地引起了恐慌及不滿。
即使如此,李昭絲毫不後悔。
他們本來就該死!
三年前,秦軍攻破金陵後,江南豪強隨即攜大批錢糧來到金陵。
一方麵表示臣服,稱願積極配合秦軍穩定江南;另一方麵希望秦國能重用江南士人。紫薇閣或六部尚書他們不奢望,但江南各城的幾個太守,需由當地人繼續擔任。
他們覺得這些要求不算過分,想當初齊國時,從六部到中書省,裏麵不乏江南子弟。
李昭態度強硬,斷然拒絕對方的要求。
江南眾豪強異常惱火,很快聚兵造反;期間還把一薑姓子弟推上皇位,和大秦公然為敵。
他們並不愚蠢,很清楚秦軍的強大。
可雙方之間的矛盾,幾乎是無解的。
光稅收這一項,他們就萬萬無法接受。
最終,在秦軍多路圍剿下,叛亂被徹底平定。
本以為這樣就算了,畢竟百年來,從未有人敢在江南大肆殺戮。
李昭偏偏就這麽幹了。
得勝後那段時間,血光衝天,死於刀下者成千上萬。
但這並未結束。
上次李昭巡視中原,金陵城內有人造謠他被刺身亡。
後經黑冰台查實,有江南豪強、官吏參與其中。
李昭又一次展開血腥報複。
宜興沈家,不下三百人被殺或被流放;而餘杭的褚家,包括家主褚詠臻在內,嫡係子弟全部被殺光。
朝廷六部中,四品及以上官員,幾乎再無人是來自江南;各城的太守,皆是來自蜀地或漢中。
時至今日,江南豪強勢力已大為衰落。
然而,敢怒不敢言者仍舊存在。
一味的殺人,絕非長久之計。
況且,江南也是大秦的一部分;這片土地孕育出的名人俊傑,將來同樣能為大秦所用。
針對此事的處理,李昭選擇老辦法,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
不識時務者,該殺的已經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該給點甜頭了。
................................................................................................................
這日,陽光明媚,碧空如洗。
後宮一座院子內,李昭負手而立,心情頗佳,神態輕鬆望著前方。
隻見周圍劍光閃爍,空中劃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線;李若晗身影隨之躍動,宛如一隻靈巧的燕子在翩翩起舞。
寶劍在她手上揮灑自如,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
即使李昭劍術普普通通,也能看的出來,李若晗劍術比以往精湛許多。
不過,一招一式中明顯缺乏殺氣。
想想也正常。
自從她上了黑虎嶺,手中長刀再沒砍過人,就此遠離生死搏殺之事。
突然,李若晗一個急轉身,劍身閃電般直奔李昭而去。
又來!.............
李昭嘴角微微一撇,迅速後退幾步。
對這驚險的一幕,周圍宮人已不像當初那般緊張,更不擔心皇帝會發怒。
貌似皇帝就愛吃這套!
長劍入鞘,李若晗從宮人那裏接過手帕,一邊拭去額頭的汗水,一邊悠悠道:“陛下事務繁忙,今日怎麽有空來我這裏。”
李昭輕輕一笑,眸底帶有一絲寵溺,“你整日嚷嚷著要出宮遊玩,朕怎能不答應呢?”
李若晗心中一喜,連忙道:“陛下稍等片刻,妾身先去換身衣服。”
“不急!還要過個兩、三日,朕要提前布置下。”
“不是去城內嗎?”李若晗疑惑道。
“朕常聽人講,說江南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山水如畫,朕想去看一看。”李昭道。
李若晗頓時開心不已,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對皇帝下江南具體目的她沒興趣,她不喜歡整天待在宮裏,一直想去其它地方多逛逛。
忽然間想起了什麽,李若晗微微勾唇,眼神略有些玩味。
“除了妾身和朝中大臣,陛下還打算帶誰一同前去?”。
“江南近在咫尺,來迴要不了幾日,何須再帶他人。”李昭言之鑿鑿道。
李若晗輕笑不語。
皇帝口是心非又不是一次兩次了。
後宮的事她雖不上心,可並不意味著什麽都不知道。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李昭總喜歡把鄧永清帶在身邊;甚至連偶爾喝醉酒,也會吩咐宮人把他送去鄧永清那裏。
李若晗非心胸狹窄之人,從不嫉妒別人。
去年她和鄧永清一同北行,兩人一路上談笑風生,關係又密切許多。
隻是...........
她和鄧永清相處久了,心裏隱隱約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違和感。
那副絕美的麵龐先不說,性格上鄧永清溫婉細膩、善解人意;其一言一行,落落大方,又謹慎小心,完全挑不出毛病。
甭管是誰,若沒有利益上的糾葛,很難討厭這樣的女子。
正因如此,李若晗才覺得有些不正常。
可到底是哪些地方不對勁,她又很難理得清。
罷了!..........
李若晗懶得再想下去。
她是土匪出身,早年間嫁過人,還當過兩年百花嶺寨主;能被封為皇貴妃已經是極限,壓根沒打算再進一步。
李若晗早就躺平了。
隨他們爭去..........
至於未來會不會受到冷落,導致下場淒涼。
李若晗一點都不擔心。
她生有皇子李卓,且目前為止,李昭對她很好,沒有任何苛待她的地方。
不光如此,李若晗在朝中並非完全沒有依仗。
衛國公石艾出身百花嶺。
這件事包括範碩、褚子清在內,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李昭在早年間,為擺脫對雍王府家兵的過分依賴,急需培養其他親信。
於是李若晗向他推薦了石艾。
這些年來,石艾夫人每隔一段時間會進宮拜見李若晗;給她送來一些禮物,雙方關係素來不錯。
...................
數日後,李昭在朝中安排妥當後,準備開啟江南之旅。
清晨,在禦輦上,李若晗不出意外看到了鄧永清。
和平日裏一樣,一襲雪白色長裙;纖纖玉手,正在為李昭剝著橘子。
見到李若晗後,微笑著點頭示意。
不一會,宮門緩緩開啟。
禁軍副統領周君謙率兩千步騎,護衛在禦輦前後兩側。
車輪滾滾,一路向南。
李昭放下手裏名單,看向麵前的吏部尚書馮寧,眉頭輕蹙,“江南之地,文風鼎盛;可參加科舉的士子,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餘杭,人數竟僅有去年的七成。”
馮寧佯裝一副困惑不解的樣子,“此事確實有些奇怪,臣迴去後,一定會仔細調查一番。”
“嗯,是要好好查一查。”
“臣遵命!”馮寧躬身道。
實際上,兩人都清楚,這種事根本沒必要去查。
無非是殺得人太多了,在當地引起了恐慌及不滿。
即使如此,李昭絲毫不後悔。
他們本來就該死!
三年前,秦軍攻破金陵後,江南豪強隨即攜大批錢糧來到金陵。
一方麵表示臣服,稱願積極配合秦軍穩定江南;另一方麵希望秦國能重用江南士人。紫薇閣或六部尚書他們不奢望,但江南各城的幾個太守,需由當地人繼續擔任。
他們覺得這些要求不算過分,想當初齊國時,從六部到中書省,裏麵不乏江南子弟。
李昭態度強硬,斷然拒絕對方的要求。
江南眾豪強異常惱火,很快聚兵造反;期間還把一薑姓子弟推上皇位,和大秦公然為敵。
他們並不愚蠢,很清楚秦軍的強大。
可雙方之間的矛盾,幾乎是無解的。
光稅收這一項,他們就萬萬無法接受。
最終,在秦軍多路圍剿下,叛亂被徹底平定。
本以為這樣就算了,畢竟百年來,從未有人敢在江南大肆殺戮。
李昭偏偏就這麽幹了。
得勝後那段時間,血光衝天,死於刀下者成千上萬。
但這並未結束。
上次李昭巡視中原,金陵城內有人造謠他被刺身亡。
後經黑冰台查實,有江南豪強、官吏參與其中。
李昭又一次展開血腥報複。
宜興沈家,不下三百人被殺或被流放;而餘杭的褚家,包括家主褚詠臻在內,嫡係子弟全部被殺光。
朝廷六部中,四品及以上官員,幾乎再無人是來自江南;各城的太守,皆是來自蜀地或漢中。
時至今日,江南豪強勢力已大為衰落。
然而,敢怒不敢言者仍舊存在。
一味的殺人,絕非長久之計。
況且,江南也是大秦的一部分;這片土地孕育出的名人俊傑,將來同樣能為大秦所用。
針對此事的處理,李昭選擇老辦法,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
不識時務者,該殺的已經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該給點甜頭了。
................................................................................................................
這日,陽光明媚,碧空如洗。
後宮一座院子內,李昭負手而立,心情頗佳,神態輕鬆望著前方。
隻見周圍劍光閃爍,空中劃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線;李若晗身影隨之躍動,宛如一隻靈巧的燕子在翩翩起舞。
寶劍在她手上揮灑自如,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
即使李昭劍術普普通通,也能看的出來,李若晗劍術比以往精湛許多。
不過,一招一式中明顯缺乏殺氣。
想想也正常。
自從她上了黑虎嶺,手中長刀再沒砍過人,就此遠離生死搏殺之事。
突然,李若晗一個急轉身,劍身閃電般直奔李昭而去。
又來!.............
李昭嘴角微微一撇,迅速後退幾步。
對這驚險的一幕,周圍宮人已不像當初那般緊張,更不擔心皇帝會發怒。
貌似皇帝就愛吃這套!
長劍入鞘,李若晗從宮人那裏接過手帕,一邊拭去額頭的汗水,一邊悠悠道:“陛下事務繁忙,今日怎麽有空來我這裏。”
李昭輕輕一笑,眸底帶有一絲寵溺,“你整日嚷嚷著要出宮遊玩,朕怎能不答應呢?”
李若晗心中一喜,連忙道:“陛下稍等片刻,妾身先去換身衣服。”
“不急!還要過個兩、三日,朕要提前布置下。”
“不是去城內嗎?”李若晗疑惑道。
“朕常聽人講,說江南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山水如畫,朕想去看一看。”李昭道。
李若晗頓時開心不已,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對皇帝下江南具體目的她沒興趣,她不喜歡整天待在宮裏,一直想去其它地方多逛逛。
忽然間想起了什麽,李若晗微微勾唇,眼神略有些玩味。
“除了妾身和朝中大臣,陛下還打算帶誰一同前去?”。
“江南近在咫尺,來迴要不了幾日,何須再帶他人。”李昭言之鑿鑿道。
李若晗輕笑不語。
皇帝口是心非又不是一次兩次了。
後宮的事她雖不上心,可並不意味著什麽都不知道。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李昭總喜歡把鄧永清帶在身邊;甚至連偶爾喝醉酒,也會吩咐宮人把他送去鄧永清那裏。
李若晗非心胸狹窄之人,從不嫉妒別人。
去年她和鄧永清一同北行,兩人一路上談笑風生,關係又密切許多。
隻是...........
她和鄧永清相處久了,心裏隱隱約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違和感。
那副絕美的麵龐先不說,性格上鄧永清溫婉細膩、善解人意;其一言一行,落落大方,又謹慎小心,完全挑不出毛病。
甭管是誰,若沒有利益上的糾葛,很難討厭這樣的女子。
正因如此,李若晗才覺得有些不正常。
可到底是哪些地方不對勁,她又很難理得清。
罷了!..........
李若晗懶得再想下去。
她是土匪出身,早年間嫁過人,還當過兩年百花嶺寨主;能被封為皇貴妃已經是極限,壓根沒打算再進一步。
李若晗早就躺平了。
隨他們爭去..........
至於未來會不會受到冷落,導致下場淒涼。
李若晗一點都不擔心。
她生有皇子李卓,且目前為止,李昭對她很好,沒有任何苛待她的地方。
不光如此,李若晗在朝中並非完全沒有依仗。
衛國公石艾出身百花嶺。
這件事包括範碩、褚子清在內,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李昭在早年間,為擺脫對雍王府家兵的過分依賴,急需培養其他親信。
於是李若晗向他推薦了石艾。
這些年來,石艾夫人每隔一段時間會進宮拜見李若晗;給她送來一些禮物,雙方關係素來不錯。
...................
數日後,李昭在朝中安排妥當後,準備開啟江南之旅。
清晨,在禦輦上,李若晗不出意外看到了鄧永清。
和平日裏一樣,一襲雪白色長裙;纖纖玉手,正在為李昭剝著橘子。
見到李若晗後,微笑著點頭示意。
不一會,宮門緩緩開啟。
禁軍副統領周君謙率兩千步騎,護衛在禦輦前後兩側。
車輪滾滾,一路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