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精致的短箭,在空氣中劃過一道輕盈而優美的弧線,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精準無誤地穿入壺中。
“嘻嘻.........,妾身又贏了!”鄧永清嘴角上揚,身姿隨著笑聲輕輕搖曳。
李昭揉了揉後腦勺,表情鬱悶。
兩人玩投箭入壺,鄧永清一射一個準;他卻屢屢失手,已經連輸六把了。
鄧永清也有些無奈,下棋時她還可以放放水,投壺是真沒辦法,她總不能一個都不中。
“朕看你技術精湛,莫非在南中時有學過射箭?”李昭一副好奇的表情。
鄧永清嫣然一笑,目露深意瞟了眼李昭。
“南中蠻夷眾多,以防萬一,家中有安排人教授武藝;但隻是略懂一些,和李姐姐比起來,肯定是遠遠不如的。”
“若晗曾是一寨之主,沒點武藝壓身怎麽行。”
“以後有機會的話,定要和李姐姐好好學學。”
知道自己水平太爛,李昭幹脆不玩了;從桌上拿起一份奏折,悠悠道:“天下尚未一統,卻有人提議朕去泰山封禪,你對此事怎麽看?”
“妾身久居後宮,對朝中大事不甚了解,不知該如何迴答。”
“你大膽說,朕不會怪你。”
鄧永清仍是搖了搖頭,“妾身確實不懂這些。”
李昭表情略顯不耐,“你盡可直言,說錯了也不會罰你。”
“妾身很想幫陛下解憂,可惜見識淺薄;想必範大人,或褚大人會有好的建議。”
李昭:“...........。”
幾個唿吸後,李昭輕輕吐了口氣,淡淡一笑,“一件小事而已,你這人還真是.........。”
就在這時,有宮人來報,皇後在外麵求見。
鄧永清立刻起身,“妾身就先迴去了。”
李昭微微頷首。
..................................
鄧永清剛出門,正好與朱瑩迎麵遇上。
與往日的華麗裝束截然不同,朱瑩今天的打扮簡樸了許多。
身上少了許多熠熠生輝的珠寶首飾,隻留下幾樣簡約而精致的飾品,點綴在發間與耳畔。
皇後朱瑩
走廊下,她靜靜地站在一根紅色巨柱旁,腰間係著一根紅色絲帶,兩手放在一起,麵無表情看著鄧永清。
鄧永清神色依舊平靜如水,淺淺向朱瑩行了一禮。
心中卻有些詫異,朱瑩這副打扮,著實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兩女之間,早就無話可談;哪怕是簡單的寒暄,也會顯得虛偽。
鄧永清本以為和平日裏一樣,剛準備離開。
朱瑩突然將她叫住,疑惑道:“為何本宮每次看到你,皆是一襲白色長裙,難道你宮內沒其它衣服了?”
因為見麵機會不多,以前朱瑩沒留意到此事,直到前幾天,在侍女提醒下這才注意到。
一年四季,從成都到南昌,再到金陵,鄧永清從未穿過其它顏色的衣服。
全身從上到下,除了白色還是白色。
這是為什麽呢?朱瑩始終想不通。
但不得不說,純淨的白色與鄧永清那絕色的容顏,可謂相得益彰;仿佛一朵盛開的白蓮,在塵世中綻放著超凡脫俗的美麗。
隻是............
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真的會像外表一樣純淨無瑕嗎?
朱瑩絕不相信!
在皇後強烈的視線下,鄧永清稍微眨了下眼睛,臉上未起一絲波瀾,“隻是習慣而已!”
對這個解釋,朱瑩自然是不滿意,可她又沒其它辦法。
深深看了眼鄧永清,之後踏入了皇帝寢殿。
..................................................
“臣妾見過陛下。”朱瑩躬身行禮道。
“無需多禮。”
朱瑩無意中看到了一旁的箭壺,及周圍散落在地的箭矢,微微眯起了眼睛。
“皇後來此有什麽事嗎?”李昭問道。
朱瑩莞爾一笑,從袖中拿出幾張宣紙,眼中多了些許溫情。
“泓兒已經會寫字了,這是臣妾讓他抄錄的論語,陛下看看寫的如何。”
李昭接過後,認真看了起來。
李泓的字跡稚嫩,也談不上多麽工整。
畢竟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不可能有太高的書法水平;他能寫成這樣子,已經算不錯了。
實際上,關於李泓的教育上,李昭和朱瑩有很大分歧。
李昭覺得,李泓正處於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開開心心玩耍就夠了,根本沒必要整天學這學那。
可朱瑩並不這麽想,恨不得讓李泓盡快學會所有東西。
上一次李昭去皇後寢宮,見李泓在朱瑩監督下,一遍又一遍讀著三字經;幼小的臉上,帶有些許疲憊。
李昭對此很不理解,更不讚同。
正因如此,朱瑩希望給李泓找個授課師傅,被李昭多次婉拒。
“陛下,你覺得泓兒寫的如何?”朱瑩一臉期待道。
“挺好的。”李昭邊看邊道。
此言半真半假,可不管怎樣,同樣的年紀,在李昭三歲時,肯定是寫不出這麽多字,或許連書都沒碰過。
“泓兒和靈汐、鈞兒年齡差不多,平日裏不妨在一起多玩玩。”
朱瑩表情變得嚴肅,“泓兒身為大秦太子,自當用功讀書,不負陛下所望。”
李昭淡然一笑,指尖不自覺的滑動了一下。
朱瑩見皇帝遲遲沒有迴應,心中有些不舒服。
屋內陷入了短暫的安靜。
“陛下,臣妾聽說,鄧大人離開了紫薇閣,調任工部尚書。”朱瑩小心翼翼道。
“是有此事,鄧信畢竟年事已高,朕不忍心見他如此勞累。”
此話顯然騙不了朱瑩,她想從皇帝臉上看出些什麽。
可惜,李昭臉上仿佛戴著一張精致的麵具,未有任何變化。
朱瑩感到些許挫敗。
鄧信嫡孫女和太子有定下婚約,如今鄧信受到打壓,必然會波及到太子。
皇帝對此不可能不清楚。
朱瑩秀眉微蹙,眼眸此刻染上了幾分憂鬱。
“一會留下,和朕一塊用膳吧。”李昭主動撇開了話題。
“謝陛下。”朱瑩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意。
不知為何,她總感覺和李昭在一起時,相比蜀地那會,明顯平淡了許多;沒有了以往的肆無忌憚,更少了許多歡聲笑語。
這到底是誰的錯?
朱瑩心裏多了幾分茫然。
用膳後,自然而然留了下來。
一夜的激情..............
次日清晨,朱瑩即將迴去時,李昭心中一動。
拿出一份關於泰山封禪的奏折,詢問朱瑩看法。
朱瑩認真道:“陛下大業未成,臣妾以為絕不可封禪泰山;且此事向來勞師動眾,耗費錢財巨大。上奏之人要麽愚蠢至極,要麽心懷不軌,建議陛下派人嚴查。”
朱瑩覺得天下又沒一統,封禪泰山隻會讓人笑話。
可奇怪的是,皇帝樣子看起來稍微有些失望。
難道他真想去泰山封禪。
朱瑩這下糊塗了。
不應該啊!..........
皇帝向來務實,以他的睿智,不至於如此的貪圖虛名。
朱瑩疑惑之際,李昭開口了,聲音異常的平靜。
“皇後此言有理!朕知道該怎麽做了。”
“嘻嘻.........,妾身又贏了!”鄧永清嘴角上揚,身姿隨著笑聲輕輕搖曳。
李昭揉了揉後腦勺,表情鬱悶。
兩人玩投箭入壺,鄧永清一射一個準;他卻屢屢失手,已經連輸六把了。
鄧永清也有些無奈,下棋時她還可以放放水,投壺是真沒辦法,她總不能一個都不中。
“朕看你技術精湛,莫非在南中時有學過射箭?”李昭一副好奇的表情。
鄧永清嫣然一笑,目露深意瞟了眼李昭。
“南中蠻夷眾多,以防萬一,家中有安排人教授武藝;但隻是略懂一些,和李姐姐比起來,肯定是遠遠不如的。”
“若晗曾是一寨之主,沒點武藝壓身怎麽行。”
“以後有機會的話,定要和李姐姐好好學學。”
知道自己水平太爛,李昭幹脆不玩了;從桌上拿起一份奏折,悠悠道:“天下尚未一統,卻有人提議朕去泰山封禪,你對此事怎麽看?”
“妾身久居後宮,對朝中大事不甚了解,不知該如何迴答。”
“你大膽說,朕不會怪你。”
鄧永清仍是搖了搖頭,“妾身確實不懂這些。”
李昭表情略顯不耐,“你盡可直言,說錯了也不會罰你。”
“妾身很想幫陛下解憂,可惜見識淺薄;想必範大人,或褚大人會有好的建議。”
李昭:“...........。”
幾個唿吸後,李昭輕輕吐了口氣,淡淡一笑,“一件小事而已,你這人還真是.........。”
就在這時,有宮人來報,皇後在外麵求見。
鄧永清立刻起身,“妾身就先迴去了。”
李昭微微頷首。
..................................
鄧永清剛出門,正好與朱瑩迎麵遇上。
與往日的華麗裝束截然不同,朱瑩今天的打扮簡樸了許多。
身上少了許多熠熠生輝的珠寶首飾,隻留下幾樣簡約而精致的飾品,點綴在發間與耳畔。
皇後朱瑩
走廊下,她靜靜地站在一根紅色巨柱旁,腰間係著一根紅色絲帶,兩手放在一起,麵無表情看著鄧永清。
鄧永清神色依舊平靜如水,淺淺向朱瑩行了一禮。
心中卻有些詫異,朱瑩這副打扮,著實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兩女之間,早就無話可談;哪怕是簡單的寒暄,也會顯得虛偽。
鄧永清本以為和平日裏一樣,剛準備離開。
朱瑩突然將她叫住,疑惑道:“為何本宮每次看到你,皆是一襲白色長裙,難道你宮內沒其它衣服了?”
因為見麵機會不多,以前朱瑩沒留意到此事,直到前幾天,在侍女提醒下這才注意到。
一年四季,從成都到南昌,再到金陵,鄧永清從未穿過其它顏色的衣服。
全身從上到下,除了白色還是白色。
這是為什麽呢?朱瑩始終想不通。
但不得不說,純淨的白色與鄧永清那絕色的容顏,可謂相得益彰;仿佛一朵盛開的白蓮,在塵世中綻放著超凡脫俗的美麗。
隻是............
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真的會像外表一樣純淨無瑕嗎?
朱瑩絕不相信!
在皇後強烈的視線下,鄧永清稍微眨了下眼睛,臉上未起一絲波瀾,“隻是習慣而已!”
對這個解釋,朱瑩自然是不滿意,可她又沒其它辦法。
深深看了眼鄧永清,之後踏入了皇帝寢殿。
..................................................
“臣妾見過陛下。”朱瑩躬身行禮道。
“無需多禮。”
朱瑩無意中看到了一旁的箭壺,及周圍散落在地的箭矢,微微眯起了眼睛。
“皇後來此有什麽事嗎?”李昭問道。
朱瑩莞爾一笑,從袖中拿出幾張宣紙,眼中多了些許溫情。
“泓兒已經會寫字了,這是臣妾讓他抄錄的論語,陛下看看寫的如何。”
李昭接過後,認真看了起來。
李泓的字跡稚嫩,也談不上多麽工整。
畢竟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不可能有太高的書法水平;他能寫成這樣子,已經算不錯了。
實際上,關於李泓的教育上,李昭和朱瑩有很大分歧。
李昭覺得,李泓正處於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開開心心玩耍就夠了,根本沒必要整天學這學那。
可朱瑩並不這麽想,恨不得讓李泓盡快學會所有東西。
上一次李昭去皇後寢宮,見李泓在朱瑩監督下,一遍又一遍讀著三字經;幼小的臉上,帶有些許疲憊。
李昭對此很不理解,更不讚同。
正因如此,朱瑩希望給李泓找個授課師傅,被李昭多次婉拒。
“陛下,你覺得泓兒寫的如何?”朱瑩一臉期待道。
“挺好的。”李昭邊看邊道。
此言半真半假,可不管怎樣,同樣的年紀,在李昭三歲時,肯定是寫不出這麽多字,或許連書都沒碰過。
“泓兒和靈汐、鈞兒年齡差不多,平日裏不妨在一起多玩玩。”
朱瑩表情變得嚴肅,“泓兒身為大秦太子,自當用功讀書,不負陛下所望。”
李昭淡然一笑,指尖不自覺的滑動了一下。
朱瑩見皇帝遲遲沒有迴應,心中有些不舒服。
屋內陷入了短暫的安靜。
“陛下,臣妾聽說,鄧大人離開了紫薇閣,調任工部尚書。”朱瑩小心翼翼道。
“是有此事,鄧信畢竟年事已高,朕不忍心見他如此勞累。”
此話顯然騙不了朱瑩,她想從皇帝臉上看出些什麽。
可惜,李昭臉上仿佛戴著一張精致的麵具,未有任何變化。
朱瑩感到些許挫敗。
鄧信嫡孫女和太子有定下婚約,如今鄧信受到打壓,必然會波及到太子。
皇帝對此不可能不清楚。
朱瑩秀眉微蹙,眼眸此刻染上了幾分憂鬱。
“一會留下,和朕一塊用膳吧。”李昭主動撇開了話題。
“謝陛下。”朱瑩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意。
不知為何,她總感覺和李昭在一起時,相比蜀地那會,明顯平淡了許多;沒有了以往的肆無忌憚,更少了許多歡聲笑語。
這到底是誰的錯?
朱瑩心裏多了幾分茫然。
用膳後,自然而然留了下來。
一夜的激情..............
次日清晨,朱瑩即將迴去時,李昭心中一動。
拿出一份關於泰山封禪的奏折,詢問朱瑩看法。
朱瑩認真道:“陛下大業未成,臣妾以為絕不可封禪泰山;且此事向來勞師動眾,耗費錢財巨大。上奏之人要麽愚蠢至極,要麽心懷不軌,建議陛下派人嚴查。”
朱瑩覺得天下又沒一統,封禪泰山隻會讓人笑話。
可奇怪的是,皇帝樣子看起來稍微有些失望。
難道他真想去泰山封禪。
朱瑩這下糊塗了。
不應該啊!..........
皇帝向來務實,以他的睿智,不至於如此的貪圖虛名。
朱瑩疑惑之際,李昭開口了,聲音異常的平靜。
“皇後此言有理!朕知道該怎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