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以為,柳知捷絕不會據城死守。縱觀此人平生戰績,多是靠野戰取勝。”沈寧道。
李昭豪邁道:“論野戰,我昭武軍才是最強的!”
除了精銳步卒,目前昭武軍已有騎兵六千餘人,其中還有數百名重甲騎兵。
褚子清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忙著和蠻人談判,購買更多戰馬。
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還會有一千匹戰馬運抵漢中,它們將會被直接送往前線。
在江陵和襄陽兩城,兵器司已建有新的大型工坊;馬具、馬鞍等,無需再經由成都打造。
“此次若能擊敗柳知捷,齊軍必然難以守住長沙;昭武軍則可以長驅直入,推進到南昌一帶。”
“沒錯。”李昭點了點頭。
南方形勢已經很清楚了,隻要能攻破幾處重鎮,再加上長江中下遊平原無險可守,昭武軍將直接殺到金陵城下。
而齊國除了七十多歲的柳知捷,已經沒有其他頂尖的戰將。
李昭深感可惜,要是薑寧賢還在位該多好;以他的生性多疑,哪怕齊國快亡了,都不會重用柳知捷。
“楊智前幾天帶兵去嶺南了,這事你知道嗎?”李昭問道。
沈寧表情略有些怪異,“末將聽聞了此事。”
“此事你怎麽看?”
“末將覺得,實無必要!”沈寧進一步解釋道:“即使成功奪得了嶺南,柳知捷也不會調兵去收複嶺南,難以對長沙等地的齊軍造成多大影響。”
李昭微笑道:“他打算借道嶺南,殺往後方的南昌。”
沈寧眨了眨眼睛,表情異樣,“這還真是,魄力非凡!”
旋即神色一正,沈寧抱拳道:“末將已準備好了,隨時可啟程前往前線,與石艾共同指揮此戰。”
“好!”李昭神情嚴肅。
這場大戰提前了,他決定搶先下手,幹掉齊國!
隨著幽州軍攻破營州、劉康奪取淮南,李昭意識到,隨著魏帝李昆的老邁,北方局勢將更加混亂。
黑冰台還從汴州傳來消息,曹澤有在大肆募兵。
很顯然,各方都在努力積攢力量。
時間不等人,為了將來的大舉北伐,李昭打算先統一南方。
有個小問題,李昭還沒有想好。
“此戰至關重要,不容有失;石艾上次和本王講,他認為你更適合擔任主將,你覺得呢?”李昭直接把難題拋給了沈寧。
如此大規模的戰鬥,昭武軍裏有資格擔任主將的,也就隻有他們兩個了。
沈寧微微一怔,“末將覺得,石將軍從無敗績,更適合擔任主將。”
“你們兩家夥,竟然謙虛起來。”李昭笑了笑,不再猶豫,“你為主,石艾為副。”
“末將遵命!此戰必勝!”沈寧表情堅毅。
李昭忽然想到了什麽,眼神有一絲殺意,“在開戰前,派人給柳知捷送個禮物!”
“什麽禮物?”
“他兒子柳思宏的人頭!”李昭冷冷道。
若不是之前覺得他或許有些用處,李昭早就殺了他。如今柳知捷擺明和李昭過不去,柳思宏沒必要再留了。
沈寧表情古怪,想到柳知捷年紀都這麽大了,搞不好會被直接氣死。
三日後,沈寧離開了成都。
大量糧草、軍械沿江而下,直達前線。
................................................................................................................
長沙城頭上,柳知捷迎風而立,眺望遠方,麵色凝重。
昭武軍如此大規模的動作,很難不被齊軍斥候發現。
“應該就在下月了。”柳知捷喃喃道。
本來他以為,大戰起碼要下半年才會爆發;沒想到,李昭已經等不及了。
來到前線後,柳知捷驚訝的發現,昭武軍的軍械精良,竟在齊軍之上;士卒勇武,也絲毫不遜色於齊軍。
最讓他憂心的,是手裏無人可用。
而對麵的石艾、韓誌遠、陳哲等人,皆是有勇有謀之人。
柳知捷無奈下,說服薑岩,將沈天之前的副將楊旭,放了出來。
金陵南北兩大營裏,也挑選了不少將領。
即使如此,柳知捷仍覺得不夠。
這時,長子柳思行走上城牆,關心道:“父親,今天外麵風有些大,還是進屋吧。”
柳知捷淡淡道:“剛剛陛下派人來,說了什麽?”
“並無大事,隻是想問問父親,是否還缺點什麽?”
柳知捷一聲輕歎,他心裏清楚,薑岩對戰事還是不太放心。
畢竟此戰太過重要,關乎大齊的生死存亡。
“你代我迴複陛下,就說前線將士眾誌成城、士氣高昂;隻要保證糧草充裕,必能大敗昭武軍。”
“是。”柳思行又道:“兒子聽說,陛下有派人去聯絡汴州、長安,希望共同出兵剿滅昭武軍。得勝後,襄陽劃給曹澤,漢中劃給魏國。”
柳知捷搖了搖頭,“沒用的,隻要魏帝李昆還活著。無論是汴州軍還是魏軍,都不會出動。”
“近來長安城裏,瘋傳魏帝李昆身體有恙。”
柳知捷眼睛一亮,明顯對此事感興趣,“繼續說。”
“密探傳來消息,最近的幾次朝會,常常由太子李佑主持。除此之外,往年的正月初一,李昆都會在宮中宴請魏國重臣,或皇親國戚。然而今年,李昆卻始終未露麵。”
“好,魏帝這老東西,早該死了。”柳知捷眼中有一絲興奮。
普天之下,能讓他忌憚的人極少,李昆絕對是其中一個。
忽然想到,李昭急著發起攻勢,莫非也和此事有關。
連柳家密探都能打探到的消息,李昭的黑冰台,肯定也早知道了此事。
“兒子以為,隻要力保長沙、武昌不失,必能迎來轉機。”
柳知捷當然知道他所說的“轉機”指的是什麽,但將齊國安危,皆放在李昆一人身上,也不太現實。
“一味的死守,定然是不行,還需尋機殲其主力。”
雙方大軍雲集,野戰在所難免!
李昭豪邁道:“論野戰,我昭武軍才是最強的!”
除了精銳步卒,目前昭武軍已有騎兵六千餘人,其中還有數百名重甲騎兵。
褚子清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忙著和蠻人談判,購買更多戰馬。
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還會有一千匹戰馬運抵漢中,它們將會被直接送往前線。
在江陵和襄陽兩城,兵器司已建有新的大型工坊;馬具、馬鞍等,無需再經由成都打造。
“此次若能擊敗柳知捷,齊軍必然難以守住長沙;昭武軍則可以長驅直入,推進到南昌一帶。”
“沒錯。”李昭點了點頭。
南方形勢已經很清楚了,隻要能攻破幾處重鎮,再加上長江中下遊平原無險可守,昭武軍將直接殺到金陵城下。
而齊國除了七十多歲的柳知捷,已經沒有其他頂尖的戰將。
李昭深感可惜,要是薑寧賢還在位該多好;以他的生性多疑,哪怕齊國快亡了,都不會重用柳知捷。
“楊智前幾天帶兵去嶺南了,這事你知道嗎?”李昭問道。
沈寧表情略有些怪異,“末將聽聞了此事。”
“此事你怎麽看?”
“末將覺得,實無必要!”沈寧進一步解釋道:“即使成功奪得了嶺南,柳知捷也不會調兵去收複嶺南,難以對長沙等地的齊軍造成多大影響。”
李昭微笑道:“他打算借道嶺南,殺往後方的南昌。”
沈寧眨了眨眼睛,表情異樣,“這還真是,魄力非凡!”
旋即神色一正,沈寧抱拳道:“末將已準備好了,隨時可啟程前往前線,與石艾共同指揮此戰。”
“好!”李昭神情嚴肅。
這場大戰提前了,他決定搶先下手,幹掉齊國!
隨著幽州軍攻破營州、劉康奪取淮南,李昭意識到,隨著魏帝李昆的老邁,北方局勢將更加混亂。
黑冰台還從汴州傳來消息,曹澤有在大肆募兵。
很顯然,各方都在努力積攢力量。
時間不等人,為了將來的大舉北伐,李昭打算先統一南方。
有個小問題,李昭還沒有想好。
“此戰至關重要,不容有失;石艾上次和本王講,他認為你更適合擔任主將,你覺得呢?”李昭直接把難題拋給了沈寧。
如此大規模的戰鬥,昭武軍裏有資格擔任主將的,也就隻有他們兩個了。
沈寧微微一怔,“末將覺得,石將軍從無敗績,更適合擔任主將。”
“你們兩家夥,竟然謙虛起來。”李昭笑了笑,不再猶豫,“你為主,石艾為副。”
“末將遵命!此戰必勝!”沈寧表情堅毅。
李昭忽然想到了什麽,眼神有一絲殺意,“在開戰前,派人給柳知捷送個禮物!”
“什麽禮物?”
“他兒子柳思宏的人頭!”李昭冷冷道。
若不是之前覺得他或許有些用處,李昭早就殺了他。如今柳知捷擺明和李昭過不去,柳思宏沒必要再留了。
沈寧表情古怪,想到柳知捷年紀都這麽大了,搞不好會被直接氣死。
三日後,沈寧離開了成都。
大量糧草、軍械沿江而下,直達前線。
................................................................................................................
長沙城頭上,柳知捷迎風而立,眺望遠方,麵色凝重。
昭武軍如此大規模的動作,很難不被齊軍斥候發現。
“應該就在下月了。”柳知捷喃喃道。
本來他以為,大戰起碼要下半年才會爆發;沒想到,李昭已經等不及了。
來到前線後,柳知捷驚訝的發現,昭武軍的軍械精良,竟在齊軍之上;士卒勇武,也絲毫不遜色於齊軍。
最讓他憂心的,是手裏無人可用。
而對麵的石艾、韓誌遠、陳哲等人,皆是有勇有謀之人。
柳知捷無奈下,說服薑岩,將沈天之前的副將楊旭,放了出來。
金陵南北兩大營裏,也挑選了不少將領。
即使如此,柳知捷仍覺得不夠。
這時,長子柳思行走上城牆,關心道:“父親,今天外麵風有些大,還是進屋吧。”
柳知捷淡淡道:“剛剛陛下派人來,說了什麽?”
“並無大事,隻是想問問父親,是否還缺點什麽?”
柳知捷一聲輕歎,他心裏清楚,薑岩對戰事還是不太放心。
畢竟此戰太過重要,關乎大齊的生死存亡。
“你代我迴複陛下,就說前線將士眾誌成城、士氣高昂;隻要保證糧草充裕,必能大敗昭武軍。”
“是。”柳思行又道:“兒子聽說,陛下有派人去聯絡汴州、長安,希望共同出兵剿滅昭武軍。得勝後,襄陽劃給曹澤,漢中劃給魏國。”
柳知捷搖了搖頭,“沒用的,隻要魏帝李昆還活著。無論是汴州軍還是魏軍,都不會出動。”
“近來長安城裏,瘋傳魏帝李昆身體有恙。”
柳知捷眼睛一亮,明顯對此事感興趣,“繼續說。”
“密探傳來消息,最近的幾次朝會,常常由太子李佑主持。除此之外,往年的正月初一,李昆都會在宮中宴請魏國重臣,或皇親國戚。然而今年,李昆卻始終未露麵。”
“好,魏帝這老東西,早該死了。”柳知捷眼中有一絲興奮。
普天之下,能讓他忌憚的人極少,李昆絕對是其中一個。
忽然想到,李昭急著發起攻勢,莫非也和此事有關。
連柳家密探都能打探到的消息,李昭的黑冰台,肯定也早知道了此事。
“兒子以為,隻要力保長沙、武昌不失,必能迎來轉機。”
柳知捷當然知道他所說的“轉機”指的是什麽,但將齊國安危,皆放在李昆一人身上,也不太現實。
“一味的死守,定然是不行,還需尋機殲其主力。”
雙方大軍雲集,野戰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