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帝薑寧賢最終同意和李昭議和,並把六公主薑雪潁嫁給李昭。
薑雪潁是庶出,年芳十七,其母妃原本是個宮女,向來不得寵。
得知自己將要被嫁給李昭後,薑雪潁什麽都沒說,臉上未有一絲波瀾。身為皇室女子,命運早已注定,她也改變不了什麽。
一些原本反對議和的大臣,得知常軒的圖謀後,也不再說什麽。畢竟昭武軍距離金陵還有很遠,而淮南近在咫尺。
但朝中仍有人強烈反對,尤其不同意將六公主嫁給李昭,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朝會時,包括禮部尚書於一正、兵部尚書王卓等人在內,借口身體有恙,沒有參加,以此表達對此事的不滿。
周銘完成任務後,帶上六公主薑雪穎,滿意的離開了金陵。
城樓上,一名齊軍將領雙手抱胸,冷冷看著剛出城的周銘一行人。
麾下來到其身前,眼神異樣,低聲道:“啟稟將軍,已經安排好了。”
“此事務必小心,不可走漏半點風聲,否則你我將死無葬身之地。”將領目光犀利。
“將軍放心,在下明白。”
........
周銘到了武陵後,得知李昭不在城內。因秦王府張夫人即將產子,他已返迴成都。沈寧表示思念家中夫人,也迴了成都。目前主要是石艾負責前線軍事。
周銘又急忙坐上船,趕往成都。
路上,考慮到薑雪穎是齊國公主,為她準備多名侍女,其船艙也是精心布置,未有絲毫怠慢她。
薑雪穎極少說話,表情始終沒有任何變化。周銘一度懷疑被齊帝耍了,嫁來的是個啞巴公主。
一路風塵,數日後,周銘終於趕到成都,卻無法踏入秦王府。
張楚宣剛剛誕下一子,蜀地官員、豪強得知消息後,立刻前來道喜。
自從昭武軍夷陵大勝後,為了家族前途,眾人無所不用其極。送錢、送女人、送奇珍異寶,隻要能攀上李昭這棵大樹,家裏有的都可以送。
來祝賀的人實在太多,整條街道都被堵死,周銘始終擠不進去。
張楚宣屋內,李昭看著床上大哭不止的嬰兒,眼中濃濃的喜悅。
周銘和談成功後,李昭沒有片刻耽擱,火急火燎趕迴了成都。
輕輕的把張楚宣摟在懷中,李昭溫聲道:“辛苦你了,這幾天不要亂動,好好在屋裏休息,先把身體養好。”
張楚宣臉上還掛著些許汗珠,聲音無力,“妾身不辛苦。”
有下人來詢問,是否需要為孩子找個奶娘。
張楚宣不願意,堅持要自己親自喂養。李昭看她態度堅決,也不再說什麽。
李昭有了子嗣,意味著秦國不用再擔心後繼無人。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軍心、民心。
但讓眾人不解的是,如今張楚宣誕下子嗣,李昭仍未確立秦王妃人選。其實原因並不複雜,他總覺得張楚宣為人有些軟弱,不夠強勢,腦子也不夠聰明。
傍晚時,周銘終於進入秦王府,薑雪潁被安置在府內一偏僻處。
李昭見到周銘後,麵色明顯不悅,冷冷道:“本王記得很清楚,在你出發前,從未提過要迎娶什麽公主。”
一股莫名的威壓,籠罩在周銘身上。
周銘心中一沉,連忙低頭道:“是在下的錯,當初為了說服齊帝,被迫出此下策。”
李昭定定的看著他,好一會後,緩緩道:“罷了!下不為例。”
“在下必謹記在心。”周銘額頭已冒出冷汗。
“此行做的不錯,先迴府吧。過幾日,你需要去趟長安,見見魏帝。”
“敢問大王,具體什麽事情?”
李昭淡淡道:“本王到時會告訴你。”
“是。”
周銘離開後,李昭臉色一變,“又特麽一顆定時炸彈!”
...............................................................................................................
淮南,常軒得知李昭和齊國議和,還娶走一個齊國公主。心中頓時不爽,大罵李昭厚顏無恥。
江麵上,齊國戰船明顯增多。密探有來報,瓜洲渡又增加了三千齊軍,目前韓振葉麾下已近萬人。齊國這麽做,顯然是針對淮南。
和去年不同,常軒這次並不怎麽擔心,他不相信薑寧賢會出兵攻打淮南。
齊國七成的兵力,都在武昌、長沙、南昌等地,用來防備昭武軍。哪怕雙方簽訂了所謂的和平協議,齊國也不可能撤軍。
而金陵及周邊地方齊軍,兵力不到十萬,且其中多是新卒。
常軒絲毫不理睬齊國的警告,仍在催促工匠,加緊打造戰船。隻要李昭那邊重啟攻勢,他打算先奪迴瓜洲渡,然後從此處直搗金陵。
至於尚在金陵為質的幼子,已顧不了這麽多了。總不能為了他一人,放棄這大好時機。
金陵察覺到常軒動作頻頻,未有任何收斂。眾臣愈加氣憤,上奏朝廷,趁著齊、秦休戰的間隙,出兵討伐淮南,解決掉後顧之憂。
薑寧賢一開始同意了,後來又擔心戰事會拖延,遲遲不做決定。
為了穩定朝中局勢,八月二十日,薑寧賢下詔,立七皇子薑徹為太子。陳晉官複原職,依然是中書令;周召鵬又迴到戶部,任尚書一職。
陳晉單獨麵見皇帝,神色無比嚴肅;他認為明年昭武軍會再次殺來,必須在此之前,徹底消滅掉淮南軍。隻有這樣,朝廷才能放手一戰。
沒曾想,薑寧賢還是和之前一樣,要再考慮下。
無論陳晉怎麽勸,皇帝始終猶豫不決。
終於,所有人都漸漸意識到,皇帝已失去銳氣。
或許是因為齊軍連連戰敗,導致他現在束手束腳,不敢冒一點點險。
國家局勢如此艱難,皇帝卻沒有改變的勇氣。
憤怒!不甘!失望!
各種情緒,湧上眾人心頭。
九月初一,今天是大朝會的日子,眾臣麵色凝重,走入大殿。
薑雪潁是庶出,年芳十七,其母妃原本是個宮女,向來不得寵。
得知自己將要被嫁給李昭後,薑雪潁什麽都沒說,臉上未有一絲波瀾。身為皇室女子,命運早已注定,她也改變不了什麽。
一些原本反對議和的大臣,得知常軒的圖謀後,也不再說什麽。畢竟昭武軍距離金陵還有很遠,而淮南近在咫尺。
但朝中仍有人強烈反對,尤其不同意將六公主嫁給李昭,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朝會時,包括禮部尚書於一正、兵部尚書王卓等人在內,借口身體有恙,沒有參加,以此表達對此事的不滿。
周銘完成任務後,帶上六公主薑雪穎,滿意的離開了金陵。
城樓上,一名齊軍將領雙手抱胸,冷冷看著剛出城的周銘一行人。
麾下來到其身前,眼神異樣,低聲道:“啟稟將軍,已經安排好了。”
“此事務必小心,不可走漏半點風聲,否則你我將死無葬身之地。”將領目光犀利。
“將軍放心,在下明白。”
........
周銘到了武陵後,得知李昭不在城內。因秦王府張夫人即將產子,他已返迴成都。沈寧表示思念家中夫人,也迴了成都。目前主要是石艾負責前線軍事。
周銘又急忙坐上船,趕往成都。
路上,考慮到薑雪穎是齊國公主,為她準備多名侍女,其船艙也是精心布置,未有絲毫怠慢她。
薑雪穎極少說話,表情始終沒有任何變化。周銘一度懷疑被齊帝耍了,嫁來的是個啞巴公主。
一路風塵,數日後,周銘終於趕到成都,卻無法踏入秦王府。
張楚宣剛剛誕下一子,蜀地官員、豪強得知消息後,立刻前來道喜。
自從昭武軍夷陵大勝後,為了家族前途,眾人無所不用其極。送錢、送女人、送奇珍異寶,隻要能攀上李昭這棵大樹,家裏有的都可以送。
來祝賀的人實在太多,整條街道都被堵死,周銘始終擠不進去。
張楚宣屋內,李昭看著床上大哭不止的嬰兒,眼中濃濃的喜悅。
周銘和談成功後,李昭沒有片刻耽擱,火急火燎趕迴了成都。
輕輕的把張楚宣摟在懷中,李昭溫聲道:“辛苦你了,這幾天不要亂動,好好在屋裏休息,先把身體養好。”
張楚宣臉上還掛著些許汗珠,聲音無力,“妾身不辛苦。”
有下人來詢問,是否需要為孩子找個奶娘。
張楚宣不願意,堅持要自己親自喂養。李昭看她態度堅決,也不再說什麽。
李昭有了子嗣,意味著秦國不用再擔心後繼無人。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軍心、民心。
但讓眾人不解的是,如今張楚宣誕下子嗣,李昭仍未確立秦王妃人選。其實原因並不複雜,他總覺得張楚宣為人有些軟弱,不夠強勢,腦子也不夠聰明。
傍晚時,周銘終於進入秦王府,薑雪潁被安置在府內一偏僻處。
李昭見到周銘後,麵色明顯不悅,冷冷道:“本王記得很清楚,在你出發前,從未提過要迎娶什麽公主。”
一股莫名的威壓,籠罩在周銘身上。
周銘心中一沉,連忙低頭道:“是在下的錯,當初為了說服齊帝,被迫出此下策。”
李昭定定的看著他,好一會後,緩緩道:“罷了!下不為例。”
“在下必謹記在心。”周銘額頭已冒出冷汗。
“此行做的不錯,先迴府吧。過幾日,你需要去趟長安,見見魏帝。”
“敢問大王,具體什麽事情?”
李昭淡淡道:“本王到時會告訴你。”
“是。”
周銘離開後,李昭臉色一變,“又特麽一顆定時炸彈!”
...............................................................................................................
淮南,常軒得知李昭和齊國議和,還娶走一個齊國公主。心中頓時不爽,大罵李昭厚顏無恥。
江麵上,齊國戰船明顯增多。密探有來報,瓜洲渡又增加了三千齊軍,目前韓振葉麾下已近萬人。齊國這麽做,顯然是針對淮南。
和去年不同,常軒這次並不怎麽擔心,他不相信薑寧賢會出兵攻打淮南。
齊國七成的兵力,都在武昌、長沙、南昌等地,用來防備昭武軍。哪怕雙方簽訂了所謂的和平協議,齊國也不可能撤軍。
而金陵及周邊地方齊軍,兵力不到十萬,且其中多是新卒。
常軒絲毫不理睬齊國的警告,仍在催促工匠,加緊打造戰船。隻要李昭那邊重啟攻勢,他打算先奪迴瓜洲渡,然後從此處直搗金陵。
至於尚在金陵為質的幼子,已顧不了這麽多了。總不能為了他一人,放棄這大好時機。
金陵察覺到常軒動作頻頻,未有任何收斂。眾臣愈加氣憤,上奏朝廷,趁著齊、秦休戰的間隙,出兵討伐淮南,解決掉後顧之憂。
薑寧賢一開始同意了,後來又擔心戰事會拖延,遲遲不做決定。
為了穩定朝中局勢,八月二十日,薑寧賢下詔,立七皇子薑徹為太子。陳晉官複原職,依然是中書令;周召鵬又迴到戶部,任尚書一職。
陳晉單獨麵見皇帝,神色無比嚴肅;他認為明年昭武軍會再次殺來,必須在此之前,徹底消滅掉淮南軍。隻有這樣,朝廷才能放手一戰。
沒曾想,薑寧賢還是和之前一樣,要再考慮下。
無論陳晉怎麽勸,皇帝始終猶豫不決。
終於,所有人都漸漸意識到,皇帝已失去銳氣。
或許是因為齊軍連連戰敗,導致他現在束手束腳,不敢冒一點點險。
國家局勢如此艱難,皇帝卻沒有改變的勇氣。
憤怒!不甘!失望!
各種情緒,湧上眾人心頭。
九月初一,今天是大朝會的日子,眾臣麵色凝重,走入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