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何韜涵後,李昭沒有停下腳步,繼續追殺張延夏。
一路上,陸陸續續擊敗或俘虜多股齊軍。
麾下有人跑不動了,建議李昭停下來休息會。
李昭怒斥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
下一句估計他們也不明白,反正就是這麽個意思;不把張延夏幹掉,誓不罷休。
昭武軍又追了兩天兩夜,差點把齊軍逼瘋。
很多齊軍將士,累的實在不願動彈,刀劍扔在一旁,直直的躺在地上。
李昭趕上來後,見他們選擇“躺平”,也沒有為難他們。
留下陳祿安置降兵,李昭繼續帶人追殺張延夏。
翻越高山時,有三千齊軍占據高處,將昭武軍攔住。李昭見其不願投降,立刻揮兵殺去。
沒曾想,這三千齊軍比較頑強,即使兵力遠不如昭武軍,依舊死戰不退。
李昭頓時明白,這是張延夏身邊最為精銳一支兵馬,也是最後一股力量。
昭武軍花了半個時辰,將其斬殺殆盡。
讓李昭倍感遺憾的是,由於該股齊軍的拚死阻攔,和張延夏距離拉開了許多,最終還是讓他逃掉了。
戰後統計,齊軍死傷加上被俘,接近八萬餘人;還有一些人逃進了深山老林裏,目前陳哲正帶人四處搜尋。
經此一戰,李昭斷定齊軍不會再留在漢中;甚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齊軍都不可能再攻打蜀地或漢中。
與昭武軍三次大戰,齊軍前後損失兵力約二十餘萬人,耗費糧草無數;齊國雖強,國力終究是有限。
從此以後,秦齊之間,攻守互換。
在巴州停留幾日,處理完戰後事宜。
九月二十,李昭率兵迴到成都。
成都官員及一眾將領,紛紛出城迎接。
張延夏來襲時,不少人勸李昭沒必要親自出征,完全可以選派一良將。但現在是關鍵節點,更為展示昭武軍的實力,李昭還是帶兵去了。
經過上次昭武軍閱兵,以及這次擊敗齊軍。所有蜀人都明白了,齊國已經不可能再收複蜀地。
即使蜀地豪強私底下仍然對李昭有所不滿,也隻能被迫接受現實。
李昭迴到成都不久,能明顯感覺到,無論文官武將,態度比以往恭敬許多。
甚至有人上書,提議李昭登基稱帝,建立大秦帝國,以成都為帝都。
李昭笑了笑,不置可否。不打下金陵或長安,永不稱帝,李昭態度從未變過。
古人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因地理原因,外人進不來,裏麵的人也出不去,這就導致蜀人多有偏安之心。
成都雖好,隻可暫留,不可久居。曆史無數次證明,隻要中原統一,蜀地被攻占是遲早的事。
大批糧草、軍械,加速運往瞿塘關;沈寧正在那裏,做出征前的最後準備。
...............................................................................................................
張延夏擺脫掉追兵後,長跪在地,嚎啕大哭。
這一戰,敗得實在太慘,身旁士卒僅剩下數千人,多名將領戰死。
心中悔恨,當初不該拒絕何韜涵偷襲瞿塘關的建議,可惜這世上沒有後悔藥。
戰敗消息尚未傳到金陵,他已經能想象到,朝野必然震驚,再加上太子一事,陛下肯定不會再保他。
張延夏不敢再想下去,急匆匆前往漢中,那裏還有近四萬名齊軍,必須把他們盡快帶離漢中。
一路風塵,連口水都沒喝,趕到南鄭城外。見城外齊軍陣容完整,尚未受到昭武軍攻擊,心中鬆了口氣。
齊將彭雙見張延夏衣衫不整,臉上還有一些血跡和塵土,麵色驚訝,正要詢問發生何事?
張延夏急聲道:“立刻撤軍,不得有片刻耽擱;從漢水坐船,離開漢中。”
彭雙大吃一驚,旋即想到什麽,心中一沉;連忙走出帳篷,組織麾下撤離。
不一會,齊軍集結完畢,向漢水畔行進。
“柳城和黑虎嶺那邊,還有數千將士,要不要等他們一起走。”路上,彭雙問道。
“來不及了!”張延夏麵色無比凝重,“我已派人去通知他們,也會給他們留下船隻,但願趕得上吧。”
即使已猜到發生什麽,彭雙心中還存有一絲幻想,“末將敢問,此次進攻蜀地是否不利。何將軍、王將軍他們是否...........。”
張延夏神色哀傷,默然不語,微微點了點頭。
彭雙心頭猛震,那可是十萬大軍,竟敗得這麽慘!
張延夏撤離半個時辰後,劉浩彥率一萬昭武軍出劍門關,火急火燎趕到了南鄭。
王炎凱得知李昭大勝齊軍,高興不已;清理掉城門內雜物,然後率兵出城,和劉浩彥一道追擊齊軍。
為了將齊軍全部留在漢中,昭武軍一路狂奔。
不久,齊軍斥候發現後方出現昭武軍,報給了張延夏。
張延夏留七千士卒殿後,其他人加速撤離。
漢中齊軍不知張延夏兵敗一事,士氣並未滑落。
劉浩彥、王彥凱率兵殺到時,一時衝不破齊軍防線;經一番戰鬥後,終於將其擊敗。
但張延夏、彭雙已走遠,很難再追上,兩人暗道可惜。
因漢中還有其他齊軍在,劉浩彥領兵殺向黑虎嶺,王炎凱殺向柳城。
漢中剩下的齊軍,兵力本就處於劣勢,再加上張延夏已先行撤離了漢中;見局勢已不可逆轉,紛紛向昭武軍投降。
至此,昭武軍完全收複漢中。
張延夏的噩夢並未結束,齊景雲一直守在漢水兩岸。
當齊軍船隻經過時,大量箭矢、火油罐向齊軍襲去。
張延夏為了盡快離開漢中,沒有靠岸驅逐昭武軍,隻是讓弓弩手進行反擊。
見齊軍沒有登岸,齊景雲退到齊軍弓箭射程外,動用數十架大型床弩,在箭頭灑上火油,疾速向齊軍射去。
當張延夏離開漢水時,齊軍損失了四分之一的船隻,以及近千名士卒。
船隊抵達夷陵後,齊軍這才徹底脫離了險境。
張延夏沒有迴金陵,將兵馬暫時駐紮在夷陵、武陵一帶。
然後派人八百裏加急,將齊軍戰況送往金陵。
一路上,陸陸續續擊敗或俘虜多股齊軍。
麾下有人跑不動了,建議李昭停下來休息會。
李昭怒斥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
下一句估計他們也不明白,反正就是這麽個意思;不把張延夏幹掉,誓不罷休。
昭武軍又追了兩天兩夜,差點把齊軍逼瘋。
很多齊軍將士,累的實在不願動彈,刀劍扔在一旁,直直的躺在地上。
李昭趕上來後,見他們選擇“躺平”,也沒有為難他們。
留下陳祿安置降兵,李昭繼續帶人追殺張延夏。
翻越高山時,有三千齊軍占據高處,將昭武軍攔住。李昭見其不願投降,立刻揮兵殺去。
沒曾想,這三千齊軍比較頑強,即使兵力遠不如昭武軍,依舊死戰不退。
李昭頓時明白,這是張延夏身邊最為精銳一支兵馬,也是最後一股力量。
昭武軍花了半個時辰,將其斬殺殆盡。
讓李昭倍感遺憾的是,由於該股齊軍的拚死阻攔,和張延夏距離拉開了許多,最終還是讓他逃掉了。
戰後統計,齊軍死傷加上被俘,接近八萬餘人;還有一些人逃進了深山老林裏,目前陳哲正帶人四處搜尋。
經此一戰,李昭斷定齊軍不會再留在漢中;甚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齊軍都不可能再攻打蜀地或漢中。
與昭武軍三次大戰,齊軍前後損失兵力約二十餘萬人,耗費糧草無數;齊國雖強,國力終究是有限。
從此以後,秦齊之間,攻守互換。
在巴州停留幾日,處理完戰後事宜。
九月二十,李昭率兵迴到成都。
成都官員及一眾將領,紛紛出城迎接。
張延夏來襲時,不少人勸李昭沒必要親自出征,完全可以選派一良將。但現在是關鍵節點,更為展示昭武軍的實力,李昭還是帶兵去了。
經過上次昭武軍閱兵,以及這次擊敗齊軍。所有蜀人都明白了,齊國已經不可能再收複蜀地。
即使蜀地豪強私底下仍然對李昭有所不滿,也隻能被迫接受現實。
李昭迴到成都不久,能明顯感覺到,無論文官武將,態度比以往恭敬許多。
甚至有人上書,提議李昭登基稱帝,建立大秦帝國,以成都為帝都。
李昭笑了笑,不置可否。不打下金陵或長安,永不稱帝,李昭態度從未變過。
古人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因地理原因,外人進不來,裏麵的人也出不去,這就導致蜀人多有偏安之心。
成都雖好,隻可暫留,不可久居。曆史無數次證明,隻要中原統一,蜀地被攻占是遲早的事。
大批糧草、軍械,加速運往瞿塘關;沈寧正在那裏,做出征前的最後準備。
...............................................................................................................
張延夏擺脫掉追兵後,長跪在地,嚎啕大哭。
這一戰,敗得實在太慘,身旁士卒僅剩下數千人,多名將領戰死。
心中悔恨,當初不該拒絕何韜涵偷襲瞿塘關的建議,可惜這世上沒有後悔藥。
戰敗消息尚未傳到金陵,他已經能想象到,朝野必然震驚,再加上太子一事,陛下肯定不會再保他。
張延夏不敢再想下去,急匆匆前往漢中,那裏還有近四萬名齊軍,必須把他們盡快帶離漢中。
一路風塵,連口水都沒喝,趕到南鄭城外。見城外齊軍陣容完整,尚未受到昭武軍攻擊,心中鬆了口氣。
齊將彭雙見張延夏衣衫不整,臉上還有一些血跡和塵土,麵色驚訝,正要詢問發生何事?
張延夏急聲道:“立刻撤軍,不得有片刻耽擱;從漢水坐船,離開漢中。”
彭雙大吃一驚,旋即想到什麽,心中一沉;連忙走出帳篷,組織麾下撤離。
不一會,齊軍集結完畢,向漢水畔行進。
“柳城和黑虎嶺那邊,還有數千將士,要不要等他們一起走。”路上,彭雙問道。
“來不及了!”張延夏麵色無比凝重,“我已派人去通知他們,也會給他們留下船隻,但願趕得上吧。”
即使已猜到發生什麽,彭雙心中還存有一絲幻想,“末將敢問,此次進攻蜀地是否不利。何將軍、王將軍他們是否...........。”
張延夏神色哀傷,默然不語,微微點了點頭。
彭雙心頭猛震,那可是十萬大軍,竟敗得這麽慘!
張延夏撤離半個時辰後,劉浩彥率一萬昭武軍出劍門關,火急火燎趕到了南鄭。
王炎凱得知李昭大勝齊軍,高興不已;清理掉城門內雜物,然後率兵出城,和劉浩彥一道追擊齊軍。
為了將齊軍全部留在漢中,昭武軍一路狂奔。
不久,齊軍斥候發現後方出現昭武軍,報給了張延夏。
張延夏留七千士卒殿後,其他人加速撤離。
漢中齊軍不知張延夏兵敗一事,士氣並未滑落。
劉浩彥、王彥凱率兵殺到時,一時衝不破齊軍防線;經一番戰鬥後,終於將其擊敗。
但張延夏、彭雙已走遠,很難再追上,兩人暗道可惜。
因漢中還有其他齊軍在,劉浩彥領兵殺向黑虎嶺,王炎凱殺向柳城。
漢中剩下的齊軍,兵力本就處於劣勢,再加上張延夏已先行撤離了漢中;見局勢已不可逆轉,紛紛向昭武軍投降。
至此,昭武軍完全收複漢中。
張延夏的噩夢並未結束,齊景雲一直守在漢水兩岸。
當齊軍船隻經過時,大量箭矢、火油罐向齊軍襲去。
張延夏為了盡快離開漢中,沒有靠岸驅逐昭武軍,隻是讓弓弩手進行反擊。
見齊軍沒有登岸,齊景雲退到齊軍弓箭射程外,動用數十架大型床弩,在箭頭灑上火油,疾速向齊軍射去。
當張延夏離開漢水時,齊軍損失了四分之一的船隻,以及近千名士卒。
船隊抵達夷陵後,齊軍這才徹底脫離了險境。
張延夏沒有迴金陵,將兵馬暫時駐紮在夷陵、武陵一帶。
然後派人八百裏加急,將齊軍戰況送往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