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加了新人員


    他們晝伏夜行兩個月後逃離了蓬萊地區進入了趙燕境地,不需要躲躲閃閃了,於是改到白天跑路。


    陽光裏所見之處令他們傷心慘目:餓殍遍野,能動的無不衣衫襤褸,瘦骨嶙峋,步履蹣跚。


    這些都是沿海為了活命逃過來的難民,可碰上這裏天幹,大半年沒下雨,糧食顆粒無收。


    祝寶丹於心不忍,下車見人發放一把花生或一把玉米或一把麥子,這些食物用不著煮熟,也等不及煮熟,生吃下去一樣可以救活他們的命。


    吃了食物的人來了勁一路跟在陸家車馬後,希望再一次得到一點食物。他們確實找不到任何可以填肚子的東西了,荒野裏除了黃土就是石頭了,樹皮剝光了草根都摳絕了。


    祝寶丹在第二次發給追隨人食物後淑蘭說:“救了蛤蟆餓死了蛇,填了他們的肚子餓著自己的肚子。而且我們備的糧食也不多了,這一路上黑成螞蟻的饑民就算一個分一粒也不夠啊!”


    於是淑蘭拉上了馬車窗簾,眼不見為淨。


    他們到了一處人跡稀罕的地方停了下來,人也餓了,馬也跑累,決定就在這裏過一夜。


    第二天他們剛吃完飯收拾鍋碗準備上路時麵前站著一夥人,是昨天受到救濟的那夥人。


    “你們是怎麽跟上來的?”祝寶丹問。


    “我們順著馬車印跑,還真的給我們追上了!”一個女人高興地說。


    祝寶丹數了一些追隨的人,共十七個,三個婦女十四個孩子。


    兩個孩子眼尖,看見石塊上有幾片鍋巴,立刻上前搶食,這是洗過鍋後潑在石塊上的。被水浸泡的鍋巴像稀泥糊一樣巴在石板上,孩子就用指頭刮了送進嘴裏吮,接著又一個孩子搶上前撲倒在地用舌頭舔著潲水流過的印跡。


    祝寶丹看了這一幕眼淚一下了流了出來,她對淑蘭說:“太可能了!弟妹呀,給他們一口吃的吧!”


    淑蘭給每人抓一把食物:“不是我們舍不得,的確是糧食不多了,眼見我們就要挨餓了。你們不要再跟著我們了,我們也是泥巴菩薩過水自身難保。”


    “你們不是泥巴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救救我們吧,就讓我們跟著,討口你們的洗鍋水喝。”一個婦女可憐巴巴地說。


    祝寶丹勸他們:“現在沿海的匪犯肅靜了,你們可以迴家安居樂業了。”她讓劉本恩拿出一些銀子分給這些人。


    三位母親都不要銀子,她們都沒了丈夫,都失去自己的家。其中一個女人跪在祝寶丹跟前,請求帶走自己的三個孩子留一條活路給孩子們,另兩位母親也同樣請求帶走自己的孩子。


    孩子們都齊刷刷跪在他們麵前。


    “其實我們也是逃難的人,準備逃進汴陽的荒原裏去。”鹿大山說。


    一個女人說:“老爺、夫人,我們一家子不吃你的,就帶著我們進山吧!山裏樹皮草根總是有的,餓不死的。”


    鹿大山說:“我們在外麵沒有家了,這一進去不打算出來了。”


    “我們都是無家可歸的人,老爺、夫人,我們隻要有條活路,你們的家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為奴為卑報答你們的大恩大德。”另一個女人說。


    祝寶丹說:“老爺,就帶上他們吧,我想那塊土養活這些人足足有餘。”


    “既然這樣,你們就跟著我們吧,大家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鹿大山下定決心。


    祝寶丹一一問這些人的情況,一個女人夫家姓劉,本身沒有名字,祝寶丹叫她江家的。她的丈夫為了救他們母子引開倭寇慘遭殺害,她帶九歲的兒子江經牛一路逃難到了這裏。


    一個女人帶了兩個女孩一個男孩,夫家姓王,稱為王家的,丈夫得病沒錢醫治丟下他們走了,兒子叫王子有,八歲,大女兒叫大毛,十歲,小女孩叫小毛,六歲。


    一個女人帶了兩個孩子,都是兒子。稱為李家的,大兒子叫李高全,十一歲,小的叫李高裏八歲。


    還有八個沒有主的孩子,其中女孩五個,男孩有三個,都是六七歲的光景。女孩子都是在逃荒的路上父母養不活丟了的。這些女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連姓什麽都不知道。


    祝寶丹問男孩子的情況,兩個跟父母走散了,一個父母沒了。她歎息:“可憐的孩子們,這麽小就沒了父母!”


    “老爺、夫人接納了他們就不可憐了,你們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孩子們,快些給你們的救命恩人磕頭。”江家的說。


    祝寶丹說:“孩子是我們大家的,不過我想把照顧、管理孩子的任務責任到人。這樣,弟妹認下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我認下一個男孩和兩個女孩,江家的認一個女孩,李家的認下一個女孩,王家的有三個就不認了。”


    “好,就請大嫂分派。”淑蘭說。


    於是祝寶丹牽起這個這個還有這個的手交給淑蘭,那個給江家的,那個給李家,把剩下的三個的腦袋抱在自己的懷裏。


    “請老爺夫人給這些孩子起名吧!”李家的說。


    “這種勞神的事兒交給你們各家,誰家認領的就隨誰家的姓氏好了。”祝寶丹說。她還把自家三孩子的取名的差事交給了老爺。


    老爺很榮幸接受這樁美差,他說:“正好,我就借這個機會恢複本名解仲玉,那個鹿大山從這會兒起徹底不存在了,我的子孫都跟隨我姓解。繼子叫解樹皮,繼女叫解樹葉、解樹花。”。


    劉本恩的大女兒叫劉秀兒,小女兒叫劉香兒,於是給繼女起名劉豔兒,繼子叫劉明事、劉明理。


    江家的叫江喜妹,李家的叫李子花。


    一下子加了十七人車馬不夠,解仲玉盡量讓婦女和女孩擠進車裏,餘下的人就跟著馬車走。


    那三個婦女沒有上車,江家的說:“我們都是幹農活的人,一百多斤的擔子壓在肩上還要上山下嶺呢,這會兒空著手走路可輕快呢!”


    李家的也說:“我們拖娃帶崽逃出來,跋山涉水上千裏路都是靠雙腳量出來的。”


    淑蘭也不上車,她說自己的塊頭大,與其在裏麵擠著不如在下麵走。


    窮人的孩子早懂事,大一點的女孩子坐了一陣子車後就下來替換一下走累了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鼎鍋底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甘望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甘望明並收藏鼎鍋底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