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製陶器
住進了石頭房裏他們可以使用明火了,解仲玉在牆角邊砌了一個火爐,柴火直接架在火爐裏燒,燒水做飯快捷省事多了。
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夜晚可以點燈了,太陽落水了點兩盞燈房裏就通亮。再也不用一抹黑就爬到床上挺著,可以在燈下做半晝工夫。
他們照明的燃料主要是鬆香,當積雪化得差不了,解仲玉就拿十幾個可裝五斤鬆香的竹筒去割鬆香。
他選一些枝葉茂盛的鬆樹,在鬆樹五六尺高處斜著刮去兩塊皮,形成一個倒“人”字的槽。把竹筒削尖,讓尖嘴對著兩條槽交匯處,接住流下來的鬆油。
竹筒下麵托著三腳叉,用藤繩將竹筒固定在樹上。做好了這些就不用管了,隻要到了樹葉轉黃的時候來收鬆油。
收迴來的鬆油也不做任何加工,直接倒進竹蔸做的碗裏,擱置一段時間,等油脂開始凝固時插一根燈芯草。
點燃第一盞燈時祝寶丹還打了一個謎語:一粒瓜籽殼滿房裝不下。
解仲玉說:“一粒裝不下,兩粒就裝得下。”說完又點亮了一盞燈。
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燒經常出現外麵燒焦了裏麵又沒熟的現象,再美味的食物吃起來帶著焦味和煙熏味,竹筒燒水煮食物小器,也不耐燒。
解仲玉說下一步的計劃就是燒製陶器,用陶鍋、陶罐做飯燒水,陶缸裝吃食。
祝寶丹說:“陶罐煮的飯香,燉的肉甜。可是我們對燒製陶瓷一竅不通呀。”
解仲玉說:“那又怎樣呢?第一個做陶器的人也是從一竅不通開始的,通過長期的摸索、實踐做出了精美的瓷器。我還是有些根基的,放牛的候經常玩泥巴,用泥巴捏花草、捏小鳥、捏動物,見過人家製陶燒陶的過程。”
解仲玉挖了一些黃土來用水攪和,一陣捶打、揉捏後做成盆、罐坯子。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曬幹。
胚子差不多幹了,解仲玉在房前場地中間鋪一些柴草,將泥坯子放在柴草上,上麵又架起一堆柴火,點火燒起來。
待火熄了解仲玉從灰堆裏扒出這些跟石頭一樣堅硬的盆盆罐罐,用兩個指關節在上麵敲著,多數發出清亮的聲音,有幾個發出破碎的響聲,也有能看見裂紋的。
解仲玉把作破響的有裂紋的拿出來作裝幹貨之用,發清亮響聲作燒飯燒水之用。
這天解仲玉特地去抓來了兩個隻野雞,祝寶丹剝了滿滿一簸箕板栗米燜了一大罐。陶罐底下柴火哧唿哧唿作響,罐裏雞湯唿嚕唿嚕直叫,濃濃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屋子。
祝寶丹吃了三碗,解仲玉吃了十八碗。
解仲玉說一邊打著飽嗝一邊說:“這才算一頓像樣的飯。”
不過這些瓦罐也不經久耐用,火大了或者燒久了會裂縫。他們上了一迴大當,那天早上祝寶丹用煮了十來次的瓦罐煮了一鍋荷包蛋,煮熟了荷包蛋沉在底下,她用竹勺子過底一撈,不成想鍋底齊刷刷掉了。
這下可不好了,首先鍋底砸在燒得正旺的火上濺得火花四射,接著滾燙的水花四射,水澆在火灰上滾起一陣濃煙。
幸好解仲玉就在她身邊,隻見他一個轉身擋在祝寶丹前麵,火花、水花、煙灰灑了他一背。顧不上火辣辣的痛,他抱著她滾到房子中間。
好在他皮糙肉厚沒留丁點痕跡,若這些火花、水花、煙灰落在祝寶丹胸前絕對紅點一片,水泡一堆。
有了這次教訓,一個陶罐用了七八次後不敢再用了。
解仲玉在製泥坯環節上作了一些改進,把挖來的陶土倒進有水的缸裏攪拌,給另一缸口上蒙住棕衣,舀了泥水倒在棕衣上,跟洗薯粉一樣把泥水過濾。
隔天泥土沉於底下,解仲玉將水舀幹,用棕衣包著熱灰放在泥巴上麵析出一部分水分。然後掏出泥巴像揉麵一樣反複揉搓,又用木板拍打。
這時的泥團像麵團一樣細膩柔軟,他把泥團切成一坨坨,把坨坨搓成條條。把一坨泥團擀成一個圓餅作罐底,圍著這個底用泥條一圈圈築成罐身,裏外用手抹平。
解仲玉在燒製過程中作了改進,挖了一個窯,中間放上預先燒好的箅子,把晾幹的泥坯一層層碼在箅子上,從下麵的窯眼裏燒火,經過一晝夜的火力進攻泥坯子進化成陶製品。
這批陶罐一入眼就知道是好貨,色澤光滑,沒有色差,解仲玉左手提起陶罐右手屈著兩指頭敲,陶罐發出清亮聲音。
後來解仲玉熱衷於製陶加上他的奇思妙想,做了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狀的壇子、罐子、缸子上百個。
陶器時代取代了竹器時代,燒飯用陶罐,炒菜用陶盆,盛水用陶缸,儲存食物不是陶罐就是陶罐。
祝寶丹說這麽多壇壇罐罐他們一輩子都用不完,解仲玉並沒有停下陶器的製作,不過後來的陶製品不是拿來使用的是拿來觀賞的。
他捏了神態各異的泥塑的鹿:吃草的、鳴叫的、奔跑的、靜臥的、反芻的。祝寶丹看了說:“像,像極了。”
解仲玉說色彩單調了缺少了靈氣。於是他用碳墨給鹿點了黑眼珠,給蹄子抹了黑色;用草木灰給鹿角抹了灰色。
分兩窯將泥鹿燒成陶鹿。
祝寶丹看了連著說了兩個成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她的讚揚很給力,解仲玉泥塑製陶的勁頭十足。他捏了一隻大山鷹,配上色彩,燒成陶瓷。他把它放在屋簷下,這下可異常了,早上沒有喜鵲在窗前喳喳叫了,整天裏看不見鳥兒的影子。
祝寶丹說:“準是這隻山鷹嚇跑了我們的鳥朋友。”
解仲玉把山鷹搬到房裏,鳥兒們又迴到了他們身邊。
由此他想到了一個誘殺山雞的方法。
他燒製一隻大母雞,肥胖的身子披一身色彩斑斕、光鮮亮麗的羽毛,光溜溜的腦袋上鑲嵌著一對黑葡萄般的眼珠子。
這無疑是雄雞們為之一鬥的雞公主。
他把母雞放在林中一個顯眼的地方然後躲在一棵樹後麵,不一會來了一隻公雞,它見了雞公主先“咯咯”歡叫著,見雞公主沒有反應於是伸開翅膀散開漂亮的羽毛圍著母雞轉,不時用腳刨著土,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躲在樹後的解仲玉撿起一塊石頭扔去,一下擊中花公雞的腦袋。公雞倒地,雙腳不停地劃著。
他撿了雞子迴家。
住進了石頭房裏他們可以使用明火了,解仲玉在牆角邊砌了一個火爐,柴火直接架在火爐裏燒,燒水做飯快捷省事多了。
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夜晚可以點燈了,太陽落水了點兩盞燈房裏就通亮。再也不用一抹黑就爬到床上挺著,可以在燈下做半晝工夫。
他們照明的燃料主要是鬆香,當積雪化得差不了,解仲玉就拿十幾個可裝五斤鬆香的竹筒去割鬆香。
他選一些枝葉茂盛的鬆樹,在鬆樹五六尺高處斜著刮去兩塊皮,形成一個倒“人”字的槽。把竹筒削尖,讓尖嘴對著兩條槽交匯處,接住流下來的鬆油。
竹筒下麵托著三腳叉,用藤繩將竹筒固定在樹上。做好了這些就不用管了,隻要到了樹葉轉黃的時候來收鬆油。
收迴來的鬆油也不做任何加工,直接倒進竹蔸做的碗裏,擱置一段時間,等油脂開始凝固時插一根燈芯草。
點燃第一盞燈時祝寶丹還打了一個謎語:一粒瓜籽殼滿房裝不下。
解仲玉說:“一粒裝不下,兩粒就裝得下。”說完又點亮了一盞燈。
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燒經常出現外麵燒焦了裏麵又沒熟的現象,再美味的食物吃起來帶著焦味和煙熏味,竹筒燒水煮食物小器,也不耐燒。
解仲玉說下一步的計劃就是燒製陶器,用陶鍋、陶罐做飯燒水,陶缸裝吃食。
祝寶丹說:“陶罐煮的飯香,燉的肉甜。可是我們對燒製陶瓷一竅不通呀。”
解仲玉說:“那又怎樣呢?第一個做陶器的人也是從一竅不通開始的,通過長期的摸索、實踐做出了精美的瓷器。我還是有些根基的,放牛的候經常玩泥巴,用泥巴捏花草、捏小鳥、捏動物,見過人家製陶燒陶的過程。”
解仲玉挖了一些黃土來用水攪和,一陣捶打、揉捏後做成盆、罐坯子。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曬幹。
胚子差不多幹了,解仲玉在房前場地中間鋪一些柴草,將泥坯子放在柴草上,上麵又架起一堆柴火,點火燒起來。
待火熄了解仲玉從灰堆裏扒出這些跟石頭一樣堅硬的盆盆罐罐,用兩個指關節在上麵敲著,多數發出清亮的聲音,有幾個發出破碎的響聲,也有能看見裂紋的。
解仲玉把作破響的有裂紋的拿出來作裝幹貨之用,發清亮響聲作燒飯燒水之用。
這天解仲玉特地去抓來了兩個隻野雞,祝寶丹剝了滿滿一簸箕板栗米燜了一大罐。陶罐底下柴火哧唿哧唿作響,罐裏雞湯唿嚕唿嚕直叫,濃濃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屋子。
祝寶丹吃了三碗,解仲玉吃了十八碗。
解仲玉說一邊打著飽嗝一邊說:“這才算一頓像樣的飯。”
不過這些瓦罐也不經久耐用,火大了或者燒久了會裂縫。他們上了一迴大當,那天早上祝寶丹用煮了十來次的瓦罐煮了一鍋荷包蛋,煮熟了荷包蛋沉在底下,她用竹勺子過底一撈,不成想鍋底齊刷刷掉了。
這下可不好了,首先鍋底砸在燒得正旺的火上濺得火花四射,接著滾燙的水花四射,水澆在火灰上滾起一陣濃煙。
幸好解仲玉就在她身邊,隻見他一個轉身擋在祝寶丹前麵,火花、水花、煙灰灑了他一背。顧不上火辣辣的痛,他抱著她滾到房子中間。
好在他皮糙肉厚沒留丁點痕跡,若這些火花、水花、煙灰落在祝寶丹胸前絕對紅點一片,水泡一堆。
有了這次教訓,一個陶罐用了七八次後不敢再用了。
解仲玉在製泥坯環節上作了一些改進,把挖來的陶土倒進有水的缸裏攪拌,給另一缸口上蒙住棕衣,舀了泥水倒在棕衣上,跟洗薯粉一樣把泥水過濾。
隔天泥土沉於底下,解仲玉將水舀幹,用棕衣包著熱灰放在泥巴上麵析出一部分水分。然後掏出泥巴像揉麵一樣反複揉搓,又用木板拍打。
這時的泥團像麵團一樣細膩柔軟,他把泥團切成一坨坨,把坨坨搓成條條。把一坨泥團擀成一個圓餅作罐底,圍著這個底用泥條一圈圈築成罐身,裏外用手抹平。
解仲玉在燒製過程中作了改進,挖了一個窯,中間放上預先燒好的箅子,把晾幹的泥坯一層層碼在箅子上,從下麵的窯眼裏燒火,經過一晝夜的火力進攻泥坯子進化成陶製品。
這批陶罐一入眼就知道是好貨,色澤光滑,沒有色差,解仲玉左手提起陶罐右手屈著兩指頭敲,陶罐發出清亮聲音。
後來解仲玉熱衷於製陶加上他的奇思妙想,做了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狀的壇子、罐子、缸子上百個。
陶器時代取代了竹器時代,燒飯用陶罐,炒菜用陶盆,盛水用陶缸,儲存食物不是陶罐就是陶罐。
祝寶丹說這麽多壇壇罐罐他們一輩子都用不完,解仲玉並沒有停下陶器的製作,不過後來的陶製品不是拿來使用的是拿來觀賞的。
他捏了神態各異的泥塑的鹿:吃草的、鳴叫的、奔跑的、靜臥的、反芻的。祝寶丹看了說:“像,像極了。”
解仲玉說色彩單調了缺少了靈氣。於是他用碳墨給鹿點了黑眼珠,給蹄子抹了黑色;用草木灰給鹿角抹了灰色。
分兩窯將泥鹿燒成陶鹿。
祝寶丹看了連著說了兩個成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她的讚揚很給力,解仲玉泥塑製陶的勁頭十足。他捏了一隻大山鷹,配上色彩,燒成陶瓷。他把它放在屋簷下,這下可異常了,早上沒有喜鵲在窗前喳喳叫了,整天裏看不見鳥兒的影子。
祝寶丹說:“準是這隻山鷹嚇跑了我們的鳥朋友。”
解仲玉把山鷹搬到房裏,鳥兒們又迴到了他們身邊。
由此他想到了一個誘殺山雞的方法。
他燒製一隻大母雞,肥胖的身子披一身色彩斑斕、光鮮亮麗的羽毛,光溜溜的腦袋上鑲嵌著一對黑葡萄般的眼珠子。
這無疑是雄雞們為之一鬥的雞公主。
他把母雞放在林中一個顯眼的地方然後躲在一棵樹後麵,不一會來了一隻公雞,它見了雞公主先“咯咯”歡叫著,見雞公主沒有反應於是伸開翅膀散開漂亮的羽毛圍著母雞轉,不時用腳刨著土,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躲在樹後的解仲玉撿起一塊石頭扔去,一下擊中花公雞的腦袋。公雞倒地,雙腳不停地劃著。
他撿了雞子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