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射鵰同人]射鵰傻姑傳 作者:長安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萬載的臉上卻沒有太多的興奮之色,而是將目光投向兄長江萬裏,這位兄長雖然還未出仕,但全族上下都知他才華橫溢,處事極有大局觀。果然江萬裏亦不像江海那般興奮。
這時候曲顧也看出江氏兄弟似乎並不覺得這是個好消息,奇道:「你們怎麽了?我倒覺得隻怕有九成把握呢。蒙古不久之前就攻下了花剌子模,實力正是蒸蒸日上。我一路從蒙古南下,反倒見金國已經是外強中幹,你們又剛剛在兩淮打了勝仗,那還怕什麽呢?」
聽到曲顧說起蒙古的實力,江萬裏目色更加凝重,「蒙古實力漸興,足有吞併金國的實力。蒙古此番覆滅花剌子模,從西域大量調兵犯金,終歸人馬疲敝,與我們結盟為的就是以逸待勞,省些周折罷了。然金國被滅,大宋與蒙古疆場相望,彼時,大宋恐要蹈唇亡齒寒的覆轍。」
江萬載也點點頭,「大哥說的不錯,之前蒙古四王子拖雷就曾來商議過宋蒙結盟之事,真德秀真大人當時也向官家進言,強韃漸興,金國卻危如累卵,當扶金國為北方屏障,以圖安全。」
哪知江萬裏聽罷卻仍是搖頭,「殘垣斷壁擋不住強盜。就算我大宋不與之結盟,金國岌岌可危,要不了多久終究會被蒙古覆滅。」
江海聽兩個侄子所言,越聽越怒,哼道:「照你們的意思,難不成我們還應該扶持金國對抗蒙古不成?!那靖康之恥如何報?北失疆地如何收?!」
江氏兄弟皆是沉默不語。朝廷上下腐敗,君臣醉生夢死,他們這些清醒的人都清楚,南宋已然麵臨日暮途窮的處境,根本談不上恢復故疆。此時,需要的反而是時間來肅清腐敗,鞏固民心。可聯金抗蒙,不論於情於理,宋人心中終究過不去這道坎。
曲顧聽不大懂剛剛江萬裏說的話,卻也明白他在擔什麽。她猶豫片刻,道:「我腦子蠢笨,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我隻知道,金國欲南侵,我們就抗金,蒙古要滅宋,我們就抗蒙!不論是誰,欲犯我疆土,殺我百姓者,皆要與之為戰!」
曲顧所言固然簡單直接,卻也是一顆拳拳之心。江海大聲贊了一個好,江萬裏看著曲顧,卻隻長長嘆了一口氣。
然而抗不抗金,並不是他們說了算的。如今金國式微,奸相史彌遠自也是見風使舵之人,很快就被蒙古人收買,在官家麵前一力主張聯蒙伐金。不久,江萬載就與叔叔江海接領聖旨,聯合蒙古軍北上攻打金國。
曲顧自是一路跟隨,路上她仍舊扮作江萬載的小兵。此番伐金,聲勢浩大。蓋因靖康之恥給宋人心底留下的烙印深重,一路上不時有百姓願投身行伍,更有丐幫弟子亦追隨襄助。這一日行至終南山下,便見到幾名小道士在路邊守候,一見江萬載便迎了上來。曲顧見其中一人正是那日在嘉興圍剿自己的小道士李誌常。
果然這些道士也是前來欲與宋軍聯合抗金的。李誌常含笑上前,拱手道:「早知江將軍一定會路過終南山下。幾位師叔伯特命我帶著幾位師兄弟也來助你們一臂之力。」當年王重陽起義抗金失敗,心灰意冷之下才建立了全真教,如今南宋大舉伐金,全真教又怎能不盡一份心力。
李誌常又道:「可惜我幾位師叔伯都在閉關,掌教丘師伯則被成吉思汗邀去了蒙古,如今隻能讓我們這幾位三代弟子上陣殺敵了。」
江萬載道:「幾位道長肯為國出力,已然令人欽佩了。在下也一直敬慕重陽真人的風采,既是到了終南山下,也想去重陽真人墓前祭拜一番。」他是桃花島的弟子,本也算是江湖中人。
聽江萬載這麽說,李誌常自是受寵若驚,連忙領著江萬載上山。曲顧扮作江萬載的親兵,自然也要跟隨,幸虧她扮作男子,又有盔甲遮擋,倒也不怕被李誌常認出來。正好她也存著心思想與全真教解釋他們對大克的誤會,心道既然來了,便看看有沒有機會澄清一下。
待上了終南山,但見山上竹林依依,蒼鬆鬱鬱,重陽宮巍峨矗立於山巔之上,還有十餘幢道觀屋宇則疏疏落落的散處山間,臨玉清池而立,果然是一派道家風貌。
江萬載與曲顧跟著李誌常來到王重陽墓前祭拜一番,曲顧見墓旁的巨石上刻有一行字,好奇之下便用手一摸,但覺那些筆劃與手指全然吻合,就似是用手指在石上寫出來一般,不由駭然。
李誌常聽到曲顧吸氣的聲音,瞭然道:「這詩確是用手指寫出。」
江萬載亦是讚嘆,「莫不是重陽真人的手筆?」二十五年前華山論劍天下無人不知,王重陽作為五絕之首,沒想到生前的武功竟已至臻化。
「不是。」李誌常搖了搖頭,「此詩非祖師爺所書,乃是一位喚作林朝英的武林女前輩所寫。當年祖師爺起義抗金失敗,心灰意冷之下自稱『活死人』,居住在那邊的古墓裏。」
曲顧順著李誌常的伸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見遠處竹林之間隱隱約約能夠看到一方古墓。又聽李誌常解釋道:「這詩講的是昔年張良輔佐漢高祖開國,最終功成身退的故事。這位林前輩是藉此詩,勉勵鼓舞祖師爺重燃信心。」他隨即又述說了林朝英與王重陽的一番舊事,最後道:「這字倒不是林前輩當真功力深厚,而是她用化石丹先軟化了石頭,才寫出來的。」
曲顧已然懂得男女之情,心道在一個男人最失落的時候,這位林前輩這般番費勁心思的鼓勵支持,定然是對他傾心相許了,不由脫口而出:「這位林前輩一定很愛重陽真人。」
這時候曲顧也看出江氏兄弟似乎並不覺得這是個好消息,奇道:「你們怎麽了?我倒覺得隻怕有九成把握呢。蒙古不久之前就攻下了花剌子模,實力正是蒸蒸日上。我一路從蒙古南下,反倒見金國已經是外強中幹,你們又剛剛在兩淮打了勝仗,那還怕什麽呢?」
聽到曲顧說起蒙古的實力,江萬裏目色更加凝重,「蒙古實力漸興,足有吞併金國的實力。蒙古此番覆滅花剌子模,從西域大量調兵犯金,終歸人馬疲敝,與我們結盟為的就是以逸待勞,省些周折罷了。然金國被滅,大宋與蒙古疆場相望,彼時,大宋恐要蹈唇亡齒寒的覆轍。」
江萬載也點點頭,「大哥說的不錯,之前蒙古四王子拖雷就曾來商議過宋蒙結盟之事,真德秀真大人當時也向官家進言,強韃漸興,金國卻危如累卵,當扶金國為北方屏障,以圖安全。」
哪知江萬裏聽罷卻仍是搖頭,「殘垣斷壁擋不住強盜。就算我大宋不與之結盟,金國岌岌可危,要不了多久終究會被蒙古覆滅。」
江海聽兩個侄子所言,越聽越怒,哼道:「照你們的意思,難不成我們還應該扶持金國對抗蒙古不成?!那靖康之恥如何報?北失疆地如何收?!」
江氏兄弟皆是沉默不語。朝廷上下腐敗,君臣醉生夢死,他們這些清醒的人都清楚,南宋已然麵臨日暮途窮的處境,根本談不上恢復故疆。此時,需要的反而是時間來肅清腐敗,鞏固民心。可聯金抗蒙,不論於情於理,宋人心中終究過不去這道坎。
曲顧聽不大懂剛剛江萬裏說的話,卻也明白他在擔什麽。她猶豫片刻,道:「我腦子蠢笨,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我隻知道,金國欲南侵,我們就抗金,蒙古要滅宋,我們就抗蒙!不論是誰,欲犯我疆土,殺我百姓者,皆要與之為戰!」
曲顧所言固然簡單直接,卻也是一顆拳拳之心。江海大聲贊了一個好,江萬裏看著曲顧,卻隻長長嘆了一口氣。
然而抗不抗金,並不是他們說了算的。如今金國式微,奸相史彌遠自也是見風使舵之人,很快就被蒙古人收買,在官家麵前一力主張聯蒙伐金。不久,江萬載就與叔叔江海接領聖旨,聯合蒙古軍北上攻打金國。
曲顧自是一路跟隨,路上她仍舊扮作江萬載的小兵。此番伐金,聲勢浩大。蓋因靖康之恥給宋人心底留下的烙印深重,一路上不時有百姓願投身行伍,更有丐幫弟子亦追隨襄助。這一日行至終南山下,便見到幾名小道士在路邊守候,一見江萬載便迎了上來。曲顧見其中一人正是那日在嘉興圍剿自己的小道士李誌常。
果然這些道士也是前來欲與宋軍聯合抗金的。李誌常含笑上前,拱手道:「早知江將軍一定會路過終南山下。幾位師叔伯特命我帶著幾位師兄弟也來助你們一臂之力。」當年王重陽起義抗金失敗,心灰意冷之下才建立了全真教,如今南宋大舉伐金,全真教又怎能不盡一份心力。
李誌常又道:「可惜我幾位師叔伯都在閉關,掌教丘師伯則被成吉思汗邀去了蒙古,如今隻能讓我們這幾位三代弟子上陣殺敵了。」
江萬載道:「幾位道長肯為國出力,已然令人欽佩了。在下也一直敬慕重陽真人的風采,既是到了終南山下,也想去重陽真人墓前祭拜一番。」他是桃花島的弟子,本也算是江湖中人。
聽江萬載這麽說,李誌常自是受寵若驚,連忙領著江萬載上山。曲顧扮作江萬載的親兵,自然也要跟隨,幸虧她扮作男子,又有盔甲遮擋,倒也不怕被李誌常認出來。正好她也存著心思想與全真教解釋他們對大克的誤會,心道既然來了,便看看有沒有機會澄清一下。
待上了終南山,但見山上竹林依依,蒼鬆鬱鬱,重陽宮巍峨矗立於山巔之上,還有十餘幢道觀屋宇則疏疏落落的散處山間,臨玉清池而立,果然是一派道家風貌。
江萬載與曲顧跟著李誌常來到王重陽墓前祭拜一番,曲顧見墓旁的巨石上刻有一行字,好奇之下便用手一摸,但覺那些筆劃與手指全然吻合,就似是用手指在石上寫出來一般,不由駭然。
李誌常聽到曲顧吸氣的聲音,瞭然道:「這詩確是用手指寫出。」
江萬載亦是讚嘆,「莫不是重陽真人的手筆?」二十五年前華山論劍天下無人不知,王重陽作為五絕之首,沒想到生前的武功竟已至臻化。
「不是。」李誌常搖了搖頭,「此詩非祖師爺所書,乃是一位喚作林朝英的武林女前輩所寫。當年祖師爺起義抗金失敗,心灰意冷之下自稱『活死人』,居住在那邊的古墓裏。」
曲顧順著李誌常的伸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見遠處竹林之間隱隱約約能夠看到一方古墓。又聽李誌常解釋道:「這詩講的是昔年張良輔佐漢高祖開國,最終功成身退的故事。這位林前輩是藉此詩,勉勵鼓舞祖師爺重燃信心。」他隨即又述說了林朝英與王重陽的一番舊事,最後道:「這字倒不是林前輩當真功力深厚,而是她用化石丹先軟化了石頭,才寫出來的。」
曲顧已然懂得男女之情,心道在一個男人最失落的時候,這位林前輩這般番費勁心思的鼓勵支持,定然是對他傾心相許了,不由脫口而出:「這位林前輩一定很愛重陽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