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新的起點
人在大唐,開局一把金鋤頭 作者:日暮不鳴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夕陽西下,從大路盡頭射過來,一縷柔和的金光。金光下,一個女子,腳下生風,步履堅挺,片刻到了近前。
“小蘭,怎麽樣?今天又診治了幾人?”崔盧氏老遠看到人影,就猜到是誰了。
“哈哈!今天終於聚居地的人看完啦!還幸虧府衙下令,聚居地走了一撥人,不然還得治半個月!”采小蘭的這一聲“哈哈”沉浸了太多的心血,不是其中人,不知其中苦。
“你呀,貼進去不少錢吧?”徐銀蓮在院子裏不知道幹啥,伸出頭來問了一聲。
“一分沒貼,治病救人,明碼標價,問診費十錢,丸藥兩個錢一顆,有錢的當場給,沒錢的,先欠著。”采小蘭診治十來天,還真是一分錢沒收到。
“那你記賬了嗎?”
“嘿嘿,沒有!不過我給他們留了地址,天福聚財居,等明年,我要在門口放一個小箱子,還錢就放在裏麵。”采小蘭的想法很好,但是最後能有多少人來還款,還真是一件猜不透的事情。
……
“阿姑,咱們從明天開始就恢複營業如何?”晚飯時候,采小蘭提議道。
“當然可以!”崔盧氏早就想跟采小蘭說,別去醫治別人了,要把家裏的生意再開起來。這兩天,她看官道上的人,並不比原來少。
地裏的活計少了,百姓當然要動起來。隻要路上行人多,天福聚財居就有錢掙。
“那我們還是住迴家吧,聽薄言說,劉家莊的人早就盼著我們迴去呢。”
“對對,今天我去老師家,遇到村民,都勸我趕緊迴去住呢!”崔薄言連連點頭。
施粥在三天前就停了,當初買的兩萬多斤的糧食,除了賣給劉家莊的,都被吃完了,而一池子的魚,數量也少了很多。
采小蘭幹脆就把它當成了魚塘,以後或許還能開拓一下現釣現吃業務。四周用柵欄攔著,防止有人掉進去。
而紅色任務,早在停止施粥前就已經截止了。讓人覺得可惜的是,數字停在了九千三百,隻差七百人就能達到一萬,就能獲得一件稀有物品。
“不過,拿到豆腐製作秘方也不錯!”采小蘭的下一個項目,就是製作豆製品。那可是肉類的平替。
早在鹵肉之初,采小蘭就想過鹵一些豆製品,可找遍了大街小巷,也沒有發現。一問才知道,大豆不過是牲畜吃的精飼料罷了。人不能多吃,吃多會拉肚子。
而水淹過後,地裏的糧食大批量地死去,百姓們怕爛在地裏,漚壞了地,都把它們砍掉了。夏秋交接,沒幾樣東西能種,大豆算一樣。所以除了一些撂荒的地外,大部分都種上了大豆。
洪水下去就種的,現在都漲到一尺高了。
“小豆苗呀,小豆苗,你們快快長大。等長大了,我要把你們做成好多好吃的!”百無聊奈的采小蘭隻好每天看著不遠處成片成片的豆苗發呆了。
路人行人的數量確實恢複了,可是質量下降了。要換在之前,路人在旅途終點七八裏路前,看見一個歇腳的地方會很開心,趁機吃點東西。而現在,都把天福聚財居看作是最後一個衝刺點,“加油,再走七八裏路,就到揚州城了!”
“唉,早知道在給王老先生講以工代賑的時候,順便講一講怎麽刺激經濟恢複了。”采小蘭無比後悔。
……
日子一天天地過,秋意也越來越重了。雖是中午,日頭卻也沒那麽重。
“小蘭,你看牌坊邊上,有一個人鬼鬼祟祟,已經約有一刻鍾了!”徐銀蓮指著前方。
“還真是!”采小蘭定睛看了一眼,是熟人沒錯,“阿姑,大哥來了!”
聽到采小蘭的喊聲,崔盧氏從後院冒頭,往遠處看去,真是崔雙全。
“怎麽了?要你娘去請你,你才會上門呀?”崔盧氏望著崔雙全賊頭賊腦的樣子,就來氣。
牌坊下的人,聽見了唿喊,牽著後麵的馬車,往院子裏一路疾馳,到了近前,才跟崔盧氏道歉,“阿娘,那不是沒敢認嘛,我哪裏知道,咱們去去四五個月沒見,家裏就經營出這樣一番產業了。”
車子裏的大兒媳和大孫子一道下來,先給崔盧氏請了安。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一迴來又是為了什麽?”崔盧氏沒理睬大兒媳,一把拉過孫子坐在腿上,斜眼看著大兒子。
“我能有啥壞想法,明天不是童子試嘛,我喊薄言到我們家去住。明天就能多睡會兒。”崔雙全把自己的考慮說了出來。
“喲嗬,今天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嗎?”崔盧氏驚奇,原以為大兒子是來要錢的,沒想到結果這般暖心。
“哎,阿娘你取笑我了。我們家要不是三弟媳送的一車糧食,就淪落到西門要飯了!”崔雙全靦腆一笑,繼續說道:“我一直在想著,怎麽樣才能報答他倆,忽然想到考試就在明天了,所以就趕來了。”
“算你還有些良心。你們兄弟倆都上了官學,有福分。哪像你弟弟還需要考試。”
“阿姑,中午來人,我準備飯咯!”采小蘭聽得清楚,及時打斷了崔盧氏的話。不然又要扯到她沒見過麵的公公身上。到時候,怕是又得哭哭啼啼了。
“行呢,算算時間,薄言也快迴來了。那是你兄弟,你自己和他說去。”崔盧氏抱著孫子玩去了。
“阿娘,路頭的牌坊怎麽迴事?真像上麵刻著的那樣嗎?”崔雙全想起了剛才的疑惑,不禁問道。
“那還有假?我們家賑濟災民,刺史大人親自寫的匾額。”崔盧氏非常驕傲。
雖說崔家落了難,但積善的家風還在,仍能讓李雲光高看一眼。窮也窮得有骨氣。
沒成想,采小蘭飯還沒準備好,老二崔長才也拖家帶口來了。同樣的目的,兩兄弟為了爭到老三住自己家,差點打了起來。
最後還是崔母一錘定音,“你們哪家離考場近,薄言就住哪家!”
到底是血濃於水,采小蘭慶幸自己沒在背後說老大老二的壞話,不然此時崔盧氏心裏肯定有疙瘩。
崔薄言到底沒趕得上午飯,隻能怪村裏人太熱情了。劉家莊的百姓們不知從哪知道了崔薄言明日要考試的消息,在村口為他舉行了一次加油打氣會。
“薄言,以後為官一方了,一定要記得今天的場麵。書上所講,‘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就是這個道理,你對百姓好,百姓永遠會記得。”王繼拍了拍崔薄言的肩膀,“明天第一戰,還要努力呀!”
“小蘭,怎麽樣?今天又診治了幾人?”崔盧氏老遠看到人影,就猜到是誰了。
“哈哈!今天終於聚居地的人看完啦!還幸虧府衙下令,聚居地走了一撥人,不然還得治半個月!”采小蘭的這一聲“哈哈”沉浸了太多的心血,不是其中人,不知其中苦。
“你呀,貼進去不少錢吧?”徐銀蓮在院子裏不知道幹啥,伸出頭來問了一聲。
“一分沒貼,治病救人,明碼標價,問診費十錢,丸藥兩個錢一顆,有錢的當場給,沒錢的,先欠著。”采小蘭診治十來天,還真是一分錢沒收到。
“那你記賬了嗎?”
“嘿嘿,沒有!不過我給他們留了地址,天福聚財居,等明年,我要在門口放一個小箱子,還錢就放在裏麵。”采小蘭的想法很好,但是最後能有多少人來還款,還真是一件猜不透的事情。
……
“阿姑,咱們從明天開始就恢複營業如何?”晚飯時候,采小蘭提議道。
“當然可以!”崔盧氏早就想跟采小蘭說,別去醫治別人了,要把家裏的生意再開起來。這兩天,她看官道上的人,並不比原來少。
地裏的活計少了,百姓當然要動起來。隻要路上行人多,天福聚財居就有錢掙。
“那我們還是住迴家吧,聽薄言說,劉家莊的人早就盼著我們迴去呢。”
“對對,今天我去老師家,遇到村民,都勸我趕緊迴去住呢!”崔薄言連連點頭。
施粥在三天前就停了,當初買的兩萬多斤的糧食,除了賣給劉家莊的,都被吃完了,而一池子的魚,數量也少了很多。
采小蘭幹脆就把它當成了魚塘,以後或許還能開拓一下現釣現吃業務。四周用柵欄攔著,防止有人掉進去。
而紅色任務,早在停止施粥前就已經截止了。讓人覺得可惜的是,數字停在了九千三百,隻差七百人就能達到一萬,就能獲得一件稀有物品。
“不過,拿到豆腐製作秘方也不錯!”采小蘭的下一個項目,就是製作豆製品。那可是肉類的平替。
早在鹵肉之初,采小蘭就想過鹵一些豆製品,可找遍了大街小巷,也沒有發現。一問才知道,大豆不過是牲畜吃的精飼料罷了。人不能多吃,吃多會拉肚子。
而水淹過後,地裏的糧食大批量地死去,百姓們怕爛在地裏,漚壞了地,都把它們砍掉了。夏秋交接,沒幾樣東西能種,大豆算一樣。所以除了一些撂荒的地外,大部分都種上了大豆。
洪水下去就種的,現在都漲到一尺高了。
“小豆苗呀,小豆苗,你們快快長大。等長大了,我要把你們做成好多好吃的!”百無聊奈的采小蘭隻好每天看著不遠處成片成片的豆苗發呆了。
路人行人的數量確實恢複了,可是質量下降了。要換在之前,路人在旅途終點七八裏路前,看見一個歇腳的地方會很開心,趁機吃點東西。而現在,都把天福聚財居看作是最後一個衝刺點,“加油,再走七八裏路,就到揚州城了!”
“唉,早知道在給王老先生講以工代賑的時候,順便講一講怎麽刺激經濟恢複了。”采小蘭無比後悔。
……
日子一天天地過,秋意也越來越重了。雖是中午,日頭卻也沒那麽重。
“小蘭,你看牌坊邊上,有一個人鬼鬼祟祟,已經約有一刻鍾了!”徐銀蓮指著前方。
“還真是!”采小蘭定睛看了一眼,是熟人沒錯,“阿姑,大哥來了!”
聽到采小蘭的喊聲,崔盧氏從後院冒頭,往遠處看去,真是崔雙全。
“怎麽了?要你娘去請你,你才會上門呀?”崔盧氏望著崔雙全賊頭賊腦的樣子,就來氣。
牌坊下的人,聽見了唿喊,牽著後麵的馬車,往院子裏一路疾馳,到了近前,才跟崔盧氏道歉,“阿娘,那不是沒敢認嘛,我哪裏知道,咱們去去四五個月沒見,家裏就經營出這樣一番產業了。”
車子裏的大兒媳和大孫子一道下來,先給崔盧氏請了安。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一迴來又是為了什麽?”崔盧氏沒理睬大兒媳,一把拉過孫子坐在腿上,斜眼看著大兒子。
“我能有啥壞想法,明天不是童子試嘛,我喊薄言到我們家去住。明天就能多睡會兒。”崔雙全把自己的考慮說了出來。
“喲嗬,今天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嗎?”崔盧氏驚奇,原以為大兒子是來要錢的,沒想到結果這般暖心。
“哎,阿娘你取笑我了。我們家要不是三弟媳送的一車糧食,就淪落到西門要飯了!”崔雙全靦腆一笑,繼續說道:“我一直在想著,怎麽樣才能報答他倆,忽然想到考試就在明天了,所以就趕來了。”
“算你還有些良心。你們兄弟倆都上了官學,有福分。哪像你弟弟還需要考試。”
“阿姑,中午來人,我準備飯咯!”采小蘭聽得清楚,及時打斷了崔盧氏的話。不然又要扯到她沒見過麵的公公身上。到時候,怕是又得哭哭啼啼了。
“行呢,算算時間,薄言也快迴來了。那是你兄弟,你自己和他說去。”崔盧氏抱著孫子玩去了。
“阿娘,路頭的牌坊怎麽迴事?真像上麵刻著的那樣嗎?”崔雙全想起了剛才的疑惑,不禁問道。
“那還有假?我們家賑濟災民,刺史大人親自寫的匾額。”崔盧氏非常驕傲。
雖說崔家落了難,但積善的家風還在,仍能讓李雲光高看一眼。窮也窮得有骨氣。
沒成想,采小蘭飯還沒準備好,老二崔長才也拖家帶口來了。同樣的目的,兩兄弟為了爭到老三住自己家,差點打了起來。
最後還是崔母一錘定音,“你們哪家離考場近,薄言就住哪家!”
到底是血濃於水,采小蘭慶幸自己沒在背後說老大老二的壞話,不然此時崔盧氏心裏肯定有疙瘩。
崔薄言到底沒趕得上午飯,隻能怪村裏人太熱情了。劉家莊的百姓們不知從哪知道了崔薄言明日要考試的消息,在村口為他舉行了一次加油打氣會。
“薄言,以後為官一方了,一定要記得今天的場麵。書上所講,‘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就是這個道理,你對百姓好,百姓永遠會記得。”王繼拍了拍崔薄言的肩膀,“明天第一戰,還要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