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敬德眼見本軍大潰,自己又無法脫身,正無計可施,隻待一死之際,卻見尋相從一旁殺到,敵住段誌玄。敬德這才乘勢與尋相奪路而去。亂軍中恰遇劉季真兄弟,便與其合兵一處,逃往柏壁定楊大營去了。
秦王率軍追殺了十幾裏,殺敵三千餘人,方才收兵。秦王望著遍地定楊旗幟甲兵,忽然心頭一動,忙將眾將喚到身邊,如此這般吩咐一番。眾將聞言,無不連稱:“妙計。”
卻說王行本自占據河東反了唐朝不久,便有唐朝大將秦武通、謝叔方、敬君弘等率軍來圍攻河東。雙方鏖戰多日,王行本終因眾寡不敵,被唐軍困於城內。幾次向宋金剛求援,卻始終未見有定楊軍來援。前幾日宋金剛派人送信,說已派尉遲敬德等率軍來援河東,王行本好不高興。這一日,王行本正在城中巡視,忽聽得城外煙塵大作,喊殺之聲四起,忙登上城頭觀望,卻見城外有兩支軍馬正廝殺作一處。亂軍之中,有唐軍旗號,也有定楊旗號,犬牙交錯,各有進退,似乎廝殺得十分激烈。身邊便有將佐興奮道:“定是尉遲將軍率軍殺到了。我等可速殺出城去助戰。”
王行本沉思片刻,道:“未知虛實,且待片刻。”
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但見唐軍旗幟益發混亂錯雜,亂軍中一杆大旗,縱橫馳騁,唐軍旗幟莫不披靡,眼見那杆大旗漸近時,卻見旗幟上書寫著“尉遲”二字,王行本登時大喜:“果是尉遲將軍到了。”
立即傳令城門大開,率領軍馬傾城而出,前去助戰。唐軍見城內有兵馬殺出,登時向兩邊散開。王行本也不多想,隻管揮軍殺向前去。轉眼之間,來到那杆上書“尉遲”字樣的大旗之下。王行本正要上前搭話,卻見旗下一將,舞長槍直奔自己殺來。王行本未知究竟,卻待上前上前問個明白,卻見那員大將長槍起處,早有十幾名河東將佐跌落馬下。隻見那大將口中高喊:“我乃曆城秦叔寶是也,爾等中了我秦王之計了,還不下馬就縛!”
王行本見狀,知道大事不好,撥馬便往城內逃去。卻見方才散退的唐軍此時已從兩翼包抄過來,河東軍已被團團圍困。王行本卻待奪路迴城,忽見迎麵殺來一員大將,口中高喊:“李道宗在此,王行本早降!”便攔住了去路。二人戰了五六合,王行本無心戀戰,撥馬向南殺去,卻見程知節正從遠處揮軍殺來。不敢應戰,正要殺向東方,卻又見遠處唐軍帥旗迎風招展而來。直嚇得王行本腿也軟了,隻得率軍從北麵殺出一條血路。舍命逃出五十餘裏,方才擺脫了追兵。此時,已是損兵大半,身邊所剩僅四五千人而已。自思別無去處,便投往柏壁宋金剛大營去了。
秦王大勝,乘勢率軍開進河東城。於是傳令三軍不可騷擾百姓,又張榜安民。城內百姓得知是秦王率軍來到,紛紛湧上街頭,簞食壺漿,歡迎唐軍。秦王大喜,便令人打開糧倉,接濟百姓。軍馬休整三日,然後令令秦武通率兵一萬守住河東城。秦王卻率其餘人馬押著剩餘糧草,凱旋柏壁軍營。不料大軍剛剛出城,卻傳來消息,說突厥大將阿史那社爾率大軍與梁師都來攻延州。秦王便道:“長安乃根本之地,今我軍精銳盡在此地,關中不免空虛。”於是,令謝叔方、敬君弘率本部兵馬及部分河東降卒前往關中助太子建成禦敵,自己僅率二萬人馬迴歸柏壁。
卻說王行本率軍逃歸柏壁,宋金剛得知又丟了河東,不由得頓足長歎,卻也無奈。不由得對敬德道:“我軍連敗,損兵折將,優勢盡失。若此時李世民合絳州之兵與我決戰,我軍難保必勝。”
敬德道:“不若令呂崇茂棄夏縣與我會師,同時再派人往太原請求援軍糧草。”
宋金剛覺得有理,便一麵派人到夏縣告知呂崇茂從速整頓兵馬糧草到柏壁會師並令敬德率三萬兵馬前去迎接,一麵派人到太原請求增援。使者來到太原,劉武周得知柏壁戰況,不由得心中憂慮。便召來妹夫苑君璋、大將張萬歲等一幹文武臣僚相商。苑君璋道:“國之存亡,隻在柏壁一戰,不可不全力以赴。今太原尚有十餘萬兵馬,可令張萬歲率兵五萬押送五十萬石糧草前往柏壁增援宋王。同時派人到突厥及王世充、竇建德處請求援兵。各處若肯派兵來援,則大事成矣!”
眾人聞言,都以為苑君璋所言有理,劉武周便令張萬歲與高滿政、苑君璋之子苑孝政、黃子英之弟黃子雄等四員猛將率兵五萬前往柏壁。同時,分別派使者到突厥及王世充、竇建德處求援。時過不久,便有突厥使者來太原告知突厥已派出大軍與梁師都出兵攻打延州了。隨後又得知王世充分遣幾路軍馬攻打穀州、陝州等地,卻遭到盛彥師、羅士信等頑強阻擊,不得不收兵迴國。
卻說定楊使者來到銘州後,夏王竇建德聚眾相商。淩敬道:“當今群雄逐鹿,李唐最強。今定楊軍大舉侵唐,所向披靡,足見其不可小覷。唐土遠離夏境,此時大王派兵援助定楊,縱然破唐,所得境土必非我有。況縱然定楊滅唐,不過一唐滅一唐又興,於我何利之有!大王何不坐觀二虎相爭,豈可為劉武周火中取栗!依臣之見,大王當乘西方群雄虎爭之際,征討鄰境,以定東方。今曹、戴二州,地富民殷,孟海公沐猴而冠,竊據其地,民心未服,且與鄭人貌合神離,大王若以大軍討之,克日可下。既得二州,可虎視山東。待王世充境內有事,即可興兵伐之。如此,足以拓境擴眾!然後休兵養威,以壯國力。縱然西方再生強敵,則我何懼之有!”
竇建德聞言大喜,立即傳令整頓兵馬,同時令人到黎陽通知李世積,令其與大軍會合,共同討伐孟海公。
卻說李世積聞聽竇建德要到黎陽,不由得內心竊喜。其實,自歸附竇建德以來,李世積便一直打算找機會重新迴歸唐朝,這不僅是因為當初他歸附竇建德是事出無奈。其實竇建德對他的器重,已足以讓他心動,但在這段相處的過程中,他卻發現竇建德行事有些像李密。他缺乏一個君王行事果斷的作風和隨機決斷的智慧,越是到了關鍵時刻,他便越是容易為眾人所左右。尤其是竇建德與李密一樣講仁義,但李密其實是假仁假義,而竇建德卻在大多時候都是認真的。但李世積認為,對於一位君王而言,仁義這東西,把它常掛在嘴邊可成為成功的助力,但一旦你真的將它奉為圭臬,那是要壞事的。由此,他斷定竇建德絕不會得天下,跟著他不會有萬裏前程。所以,自己一定要重新迴歸唐朝。然而,父親畢竟還在竇建德掌控之下,自己可以不忠於主子,但卻不能不孝於父親。為了前程主動將父親推向虎口,這種事李世積還做不出來。這讓他心中很是糾結。為此,他私下裏常與心腹郭孝恪密謀脫身之計,郭孝恪向他獻計道:“今太公尚在夏王掌握,且夏王對我並不信任。我等略有舉動,必被其察覺。不如先為他立些戰功,取得其信任,然後才好行事。今獲嘉雖為王世充所有,然孤懸於鄭境一隅,可先取之獻於夏王。”
李世積道:“你之所言甚是。隻是目下夏鄭交好,我忽攻獲嘉,敗兩國之盟,恐夏王見責。”
郭孝恪微微一笑:“末將有一萬全之策。獲嘉守將邱懷義乃一勇匹夫,貪而無謀。將軍可販馬數百匹過獲嘉,邱懷義必劫為己有。如此,將軍便出師有名了。”
李世積大喜:“此計大妙!”
當即派人依計行事,邱懷義果然派人截取了這批戰馬,李世積便令郭孝恪率數百人到獲嘉索取戰馬。邱懷義那肯將吞到口中的肥肉吐出,郭孝恪便在城下大罵。邱懷義大怒,又見郭孝恪人馬不多,便率軍殺出城來要捉拿郭孝恪。結果卻中了李世積的埋伏,丟了獲嘉。李世積取了獲嘉,立即獻於竇建德,竇建德大喜。此後,李世積又為竇建德攻克了幾座城鎮。竇建德對他愈發信任不疑,並且越來越器重。李世積見機會來了,便開始著手準備叛夏歸唐了。此時聞聽竇建德要大舉征討曹、戴二州,料知他本人很可能親來黎陽,到時正好做些手腳,內心焉能不喜,便立即召來郭孝恪商議。郭孝恪得知此事,也覺得機會來了,向李世積道:“夏王若來黎陽,正好設計除之。隻是太公尚在銘州,該當如何?”
李世積道:“我思慮良久,夏王既離銘州至此,必無人監視太公,你可派穩妥之人前往銘州,護太公脫離險境。”
郭孝恪道:“將軍盡管放心,末將必能保太公及將軍一家安然脫離險境。”
安排了父親李蓋之事後,李世積又自思單憑自己之力,恐難成大事,便動身前往孟津去了。原來李世積既然早有異圖,又恐自己勢單力薄難以成事,便常思尋找同盟相助。偏巧此時有一位瓦崗寨同僚李商胡正在孟津鎮守。原來這李商胡名李文相,本是鹽販子出身,因貌似胡人,故人稱他為李商胡。此人天生神力,弓馬嫻熟,一縣無敵。他母親霍氏更是堪稱異人。年輕時生得貌美如花,卻武藝高強,善使一杆大刀,重七十餘斤,最愛衝鋒陷陣,一生罕遇敵手,故此人稱霍將軍。隋末天下大亂,這母子二人便聚眾造反。李密盛時,歸附瓦崗,與李世積交情頗深。後李密歸唐,他又聚眾五千人,占據孟津。近來竇建德勢力漸強,他又歸附了竇建德。本來竇建德待李商胡也算不薄,李商胡本人也非朝三暮四之人。但這霍老太卻是宋正本表姐,二人自幼耳鬢廝磨,難免兒女情深,卻因陰差陽錯,未能成其心願。可人就是如此,越是得不到的,便越是覺得珍貴。自從二人各有歸宿後,反越是兩地相思,情深意篤。其實,李商胡所以會投奔竇建德而未投王世充,也正是因為宋正本。可萬沒想到的是,宋正本卻被突厥人所害。霍氏因此深恨竇建德,便萌生了造反之心,隻是一時沒有機會,未曾下手而已。李世積是何等聰明之人,在與李商胡的交往中,早已試探出他心意。但卻隱忍不發,以待時機。如今機會來了,李世積便決定去找李商胡商議,共圖大事。
秦王率軍追殺了十幾裏,殺敵三千餘人,方才收兵。秦王望著遍地定楊旗幟甲兵,忽然心頭一動,忙將眾將喚到身邊,如此這般吩咐一番。眾將聞言,無不連稱:“妙計。”
卻說王行本自占據河東反了唐朝不久,便有唐朝大將秦武通、謝叔方、敬君弘等率軍來圍攻河東。雙方鏖戰多日,王行本終因眾寡不敵,被唐軍困於城內。幾次向宋金剛求援,卻始終未見有定楊軍來援。前幾日宋金剛派人送信,說已派尉遲敬德等率軍來援河東,王行本好不高興。這一日,王行本正在城中巡視,忽聽得城外煙塵大作,喊殺之聲四起,忙登上城頭觀望,卻見城外有兩支軍馬正廝殺作一處。亂軍之中,有唐軍旗號,也有定楊旗號,犬牙交錯,各有進退,似乎廝殺得十分激烈。身邊便有將佐興奮道:“定是尉遲將軍率軍殺到了。我等可速殺出城去助戰。”
王行本沉思片刻,道:“未知虛實,且待片刻。”
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但見唐軍旗幟益發混亂錯雜,亂軍中一杆大旗,縱橫馳騁,唐軍旗幟莫不披靡,眼見那杆大旗漸近時,卻見旗幟上書寫著“尉遲”二字,王行本登時大喜:“果是尉遲將軍到了。”
立即傳令城門大開,率領軍馬傾城而出,前去助戰。唐軍見城內有兵馬殺出,登時向兩邊散開。王行本也不多想,隻管揮軍殺向前去。轉眼之間,來到那杆上書“尉遲”字樣的大旗之下。王行本正要上前搭話,卻見旗下一將,舞長槍直奔自己殺來。王行本未知究竟,卻待上前上前問個明白,卻見那員大將長槍起處,早有十幾名河東將佐跌落馬下。隻見那大將口中高喊:“我乃曆城秦叔寶是也,爾等中了我秦王之計了,還不下馬就縛!”
王行本見狀,知道大事不好,撥馬便往城內逃去。卻見方才散退的唐軍此時已從兩翼包抄過來,河東軍已被團團圍困。王行本卻待奪路迴城,忽見迎麵殺來一員大將,口中高喊:“李道宗在此,王行本早降!”便攔住了去路。二人戰了五六合,王行本無心戀戰,撥馬向南殺去,卻見程知節正從遠處揮軍殺來。不敢應戰,正要殺向東方,卻又見遠處唐軍帥旗迎風招展而來。直嚇得王行本腿也軟了,隻得率軍從北麵殺出一條血路。舍命逃出五十餘裏,方才擺脫了追兵。此時,已是損兵大半,身邊所剩僅四五千人而已。自思別無去處,便投往柏壁宋金剛大營去了。
秦王大勝,乘勢率軍開進河東城。於是傳令三軍不可騷擾百姓,又張榜安民。城內百姓得知是秦王率軍來到,紛紛湧上街頭,簞食壺漿,歡迎唐軍。秦王大喜,便令人打開糧倉,接濟百姓。軍馬休整三日,然後令令秦武通率兵一萬守住河東城。秦王卻率其餘人馬押著剩餘糧草,凱旋柏壁軍營。不料大軍剛剛出城,卻傳來消息,說突厥大將阿史那社爾率大軍與梁師都來攻延州。秦王便道:“長安乃根本之地,今我軍精銳盡在此地,關中不免空虛。”於是,令謝叔方、敬君弘率本部兵馬及部分河東降卒前往關中助太子建成禦敵,自己僅率二萬人馬迴歸柏壁。
卻說王行本率軍逃歸柏壁,宋金剛得知又丟了河東,不由得頓足長歎,卻也無奈。不由得對敬德道:“我軍連敗,損兵折將,優勢盡失。若此時李世民合絳州之兵與我決戰,我軍難保必勝。”
敬德道:“不若令呂崇茂棄夏縣與我會師,同時再派人往太原請求援軍糧草。”
宋金剛覺得有理,便一麵派人到夏縣告知呂崇茂從速整頓兵馬糧草到柏壁會師並令敬德率三萬兵馬前去迎接,一麵派人到太原請求增援。使者來到太原,劉武周得知柏壁戰況,不由得心中憂慮。便召來妹夫苑君璋、大將張萬歲等一幹文武臣僚相商。苑君璋道:“國之存亡,隻在柏壁一戰,不可不全力以赴。今太原尚有十餘萬兵馬,可令張萬歲率兵五萬押送五十萬石糧草前往柏壁增援宋王。同時派人到突厥及王世充、竇建德處請求援兵。各處若肯派兵來援,則大事成矣!”
眾人聞言,都以為苑君璋所言有理,劉武周便令張萬歲與高滿政、苑君璋之子苑孝政、黃子英之弟黃子雄等四員猛將率兵五萬前往柏壁。同時,分別派使者到突厥及王世充、竇建德處求援。時過不久,便有突厥使者來太原告知突厥已派出大軍與梁師都出兵攻打延州了。隨後又得知王世充分遣幾路軍馬攻打穀州、陝州等地,卻遭到盛彥師、羅士信等頑強阻擊,不得不收兵迴國。
卻說定楊使者來到銘州後,夏王竇建德聚眾相商。淩敬道:“當今群雄逐鹿,李唐最強。今定楊軍大舉侵唐,所向披靡,足見其不可小覷。唐土遠離夏境,此時大王派兵援助定楊,縱然破唐,所得境土必非我有。況縱然定楊滅唐,不過一唐滅一唐又興,於我何利之有!大王何不坐觀二虎相爭,豈可為劉武周火中取栗!依臣之見,大王當乘西方群雄虎爭之際,征討鄰境,以定東方。今曹、戴二州,地富民殷,孟海公沐猴而冠,竊據其地,民心未服,且與鄭人貌合神離,大王若以大軍討之,克日可下。既得二州,可虎視山東。待王世充境內有事,即可興兵伐之。如此,足以拓境擴眾!然後休兵養威,以壯國力。縱然西方再生強敵,則我何懼之有!”
竇建德聞言大喜,立即傳令整頓兵馬,同時令人到黎陽通知李世積,令其與大軍會合,共同討伐孟海公。
卻說李世積聞聽竇建德要到黎陽,不由得內心竊喜。其實,自歸附竇建德以來,李世積便一直打算找機會重新迴歸唐朝,這不僅是因為當初他歸附竇建德是事出無奈。其實竇建德對他的器重,已足以讓他心動,但在這段相處的過程中,他卻發現竇建德行事有些像李密。他缺乏一個君王行事果斷的作風和隨機決斷的智慧,越是到了關鍵時刻,他便越是容易為眾人所左右。尤其是竇建德與李密一樣講仁義,但李密其實是假仁假義,而竇建德卻在大多時候都是認真的。但李世積認為,對於一位君王而言,仁義這東西,把它常掛在嘴邊可成為成功的助力,但一旦你真的將它奉為圭臬,那是要壞事的。由此,他斷定竇建德絕不會得天下,跟著他不會有萬裏前程。所以,自己一定要重新迴歸唐朝。然而,父親畢竟還在竇建德掌控之下,自己可以不忠於主子,但卻不能不孝於父親。為了前程主動將父親推向虎口,這種事李世積還做不出來。這讓他心中很是糾結。為此,他私下裏常與心腹郭孝恪密謀脫身之計,郭孝恪向他獻計道:“今太公尚在夏王掌握,且夏王對我並不信任。我等略有舉動,必被其察覺。不如先為他立些戰功,取得其信任,然後才好行事。今獲嘉雖為王世充所有,然孤懸於鄭境一隅,可先取之獻於夏王。”
李世積道:“你之所言甚是。隻是目下夏鄭交好,我忽攻獲嘉,敗兩國之盟,恐夏王見責。”
郭孝恪微微一笑:“末將有一萬全之策。獲嘉守將邱懷義乃一勇匹夫,貪而無謀。將軍可販馬數百匹過獲嘉,邱懷義必劫為己有。如此,將軍便出師有名了。”
李世積大喜:“此計大妙!”
當即派人依計行事,邱懷義果然派人截取了這批戰馬,李世積便令郭孝恪率數百人到獲嘉索取戰馬。邱懷義那肯將吞到口中的肥肉吐出,郭孝恪便在城下大罵。邱懷義大怒,又見郭孝恪人馬不多,便率軍殺出城來要捉拿郭孝恪。結果卻中了李世積的埋伏,丟了獲嘉。李世積取了獲嘉,立即獻於竇建德,竇建德大喜。此後,李世積又為竇建德攻克了幾座城鎮。竇建德對他愈發信任不疑,並且越來越器重。李世積見機會來了,便開始著手準備叛夏歸唐了。此時聞聽竇建德要大舉征討曹、戴二州,料知他本人很可能親來黎陽,到時正好做些手腳,內心焉能不喜,便立即召來郭孝恪商議。郭孝恪得知此事,也覺得機會來了,向李世積道:“夏王若來黎陽,正好設計除之。隻是太公尚在銘州,該當如何?”
李世積道:“我思慮良久,夏王既離銘州至此,必無人監視太公,你可派穩妥之人前往銘州,護太公脫離險境。”
郭孝恪道:“將軍盡管放心,末將必能保太公及將軍一家安然脫離險境。”
安排了父親李蓋之事後,李世積又自思單憑自己之力,恐難成大事,便動身前往孟津去了。原來李世積既然早有異圖,又恐自己勢單力薄難以成事,便常思尋找同盟相助。偏巧此時有一位瓦崗寨同僚李商胡正在孟津鎮守。原來這李商胡名李文相,本是鹽販子出身,因貌似胡人,故人稱他為李商胡。此人天生神力,弓馬嫻熟,一縣無敵。他母親霍氏更是堪稱異人。年輕時生得貌美如花,卻武藝高強,善使一杆大刀,重七十餘斤,最愛衝鋒陷陣,一生罕遇敵手,故此人稱霍將軍。隋末天下大亂,這母子二人便聚眾造反。李密盛時,歸附瓦崗,與李世積交情頗深。後李密歸唐,他又聚眾五千人,占據孟津。近來竇建德勢力漸強,他又歸附了竇建德。本來竇建德待李商胡也算不薄,李商胡本人也非朝三暮四之人。但這霍老太卻是宋正本表姐,二人自幼耳鬢廝磨,難免兒女情深,卻因陰差陽錯,未能成其心願。可人就是如此,越是得不到的,便越是覺得珍貴。自從二人各有歸宿後,反越是兩地相思,情深意篤。其實,李商胡所以會投奔竇建德而未投王世充,也正是因為宋正本。可萬沒想到的是,宋正本卻被突厥人所害。霍氏因此深恨竇建德,便萌生了造反之心,隻是一時沒有機會,未曾下手而已。李世積是何等聰明之人,在與李商胡的交往中,早已試探出他心意。但卻隱忍不發,以待時機。如今機會來了,李世積便決定去找李商胡商議,共圖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