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靖接到聖旨,令自己速迴長安,隻得與王長諧做了交割,趕往長安。
長安城裏,皇宮太極殿內,李淵正在召見剛迴到京師的李靖。由於並非正式朝會,故此隻有裴寂等幾位重臣在座。李靖見到李淵,首先請罪:“臣輔秦王至涇州,不能為國家破敵立功以慰聖心,反遭敗績,臣實罪在不赦。唯請陛下治臣之罪。”
李淵道:“此皆劉文靜、殷開山之罪也,與二郎、愛卿無幹。朕知愛卿此番出征,頗樹勳勞,本當厚加封賞,無奈高墌之戰,我軍敗績,若於此時加封愛卿,恐難服眾心。愛卿且輔二郎整軍練兵,待日後再建奇勳,朕自當委以重任。”
李靖忙道:“臣謝陛下不罪之恩!”
李淵又問李靖:“今我軍新敗,關中騷然,薛舉必乘勝入寇。不知愛卿有何良策?”
李靖道:“高墌之戰後,臣已做好善後。然則目下雖無近憂,陛下當謀遠慮。依臣之計,當西結河西,北和突厥。河西李軌,常懼薛舉之侵,陛下若遣使與之聯合,李軌必喜而從命。李軌既附於我,則薛舉有西顧之憂,必難以全力入侵關中。突厥禦中原之策,助強而抑弱,坐觀群雄虎爭耳。高墌戰罷,我弱而秦強矣。陛下可遣使多帶財帛贈始畢,且請其出兵擊薛舉,始畢必以我勢弱膽怯。且在涇州時,始畢與薛舉已互生猜忌之心,故其雖不出兵擊西秦,亦必不肯出兵助薛舉。如此,則薛舉其耐我何!”
李淵聞言,連連點頭。又與李靖討論了一些其他大事,便令他退下去見世民。待眾人散去後,李淵轉向裴寂,意味深長地講道:“天下大勢,盡在李藥師掌握矣!”
裴寂會意道:“此所以……陛下不可不慮也。”
自李靖歸附以來,裴寂便一直對他心存猜忌。其實,調李靖迴京師就是裴寂的主意。讓李靖助李世民整軍練兵倒也不假,但更重要的還是對李靖不放心。要知道,先後從高墌撤至豳州的軍隊大約四萬左右人,除去一部分隨胡演與張長遜到寧州和五原之外,仍不下三萬,豳州原有軍隊也在一萬左右。到了豳州,李靖新招募了一批新兵。三者合計,共有四五萬人。這樣一支軍隊交於李靖之手,實在是讓人放心不下。故此裴寂才勸李淵速將李靖召迴京師。
聽到裴寂之言,李淵沉默了好一陣,才長歎一聲:“難啊!”
裴寂會意,又沉吟片刻道:“依臣之意,不可讓李靖久在秦王府任職,以免……”
話到此處,裴寂欲言又止。李淵自然明白他話中深意,不由得連連點頭道:“裴監所言是也。”
話到此處,李淵忽然調轉話題道:“李藥師之計,頗合我意。隻是派何人前往河西與突厥為好,裴監可有人選?”
裴寂略一思索,便道:“臣保舉一人,可出使河西。”
李淵問道:“不知是何人?”
裴寂道:“臣府中僚佐安興貴機智有膽識,且世居河西,其家在胡人中頗著威信,其弟安修仁今為李軌心腹,頗得李軌器重。令其出使河西,必能使李軌來附。”
李淵連連稱讚道:“甚好!至於出使突厥,二郎府中賢才極多,何不就讓他選人前往。”
裴寂道:“陛下聖明。”
卻說李靖離了太極殿,便直奔秦王府來見李世民。此時,李世民已經痊愈,得知李靖迴到秦王府,便與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來到府門前迎接。見到李靖,世民搶到馬前,幾乎是將李靖扶下馬來,便道:“先生一路辛苦。”
李靖見世民步履矯健,便問道:“殿下可痊愈了?”
世民道:“恢複如初。”
李靖便要下拜,世民連忙扶助,道:“先生休要多禮,且到府中再敘。”
來到府中,眾人依禮相見後,李靖將李淵召見自己時二人所言告知了世民,並將“西結河西,北和突厥”的策略對世民做出更為詳盡的解釋。世民不由得讚歎道:“先生果然是妙算無遺。聯合李軌,料也不難。隻是若欲說服始畢,卻必需一膽識過人、能言善辯之士才好!”
卻見房玄齡道:“如蒙殿下不棄,玄齡倒願意前往。”
李靖便道:“此事非玄齡不可。”
世民便道:“既如此,就請玄齡一行。隻是伐交之策雖然重要,但我與薛舉終需一戰以決雌雄。還需先生不辭辛勞,助世民訓練三軍,再振士氣,以破西秦。”
李靖道:“此乃臣分內之事,敢不效犬馬之勞!”
眾人又商議了一番。最後世民對李靖道:“我軍新敗,士氣低落,大郎今晚要設宴款待眾人,為眾人鼓舞鬥誌。先生且迴府中見過家人,然後前去赴宴。”
於是,李靖便辭別世民,隨後眾人也各自離開了秦王府。到了晚上,李靖等隨世民一同來到東宮赴宴,到場的都是從高墌歸來的將領。酒宴開始時,李建成首先舉杯對眾人道:“今日之宴,一則為賢弟世民大病初愈賀喜,二則為藥師先生接風洗塵,三則為劉、殷二將軍及高墌歸來的眾將士壓驚。勝敗乃兵家常事,望各位將軍不要因一戰之敗而氣餒。”又轉向劉文靜與殷開山,“二位將軍雖被免職除名,但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父皇絕不會斷了兩位將軍立功複職之路。各位將軍,我們與薛舉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高墌之敗,純係偶然。還望各位鼓足鬥誌,整軍練兵,他日再與薛舉決戰時,一鼓作氣,除滅西秦,以報父皇之厚愛。我等且滿飲此杯!”
說罷,先一飲而盡。世民與眾將齊聲向建成道:“謝太子殿下!”也隨著幹了杯。隨後,又是一陣沉默。一種戰敗之後沮喪氣氛籠罩著每個人的心,尤其是劉文靜和殷開山,更是一臉愧悔之色。迴到長安後,李淵因念二人都是太原舉義的元從功臣,故此免了他們一死,隻是撤銷了他們的一切爵位和官職。其實二人已無資格參加今天的宴會,但李建成為了安慰二人,特地將他們請來赴宴。
李世民見此情景,便開口道:“世民以為,薛舉實不足懼。扶風之戰,足以為證。高墌之戰雖敗,實乃世民命中該有此一劫。非戰之過也。”
李建成也道:“隻要我等鼓足士氣,下次決戰,必能大破薛舉。”
在二人的鼓舞之下,眾將臉上開始有了笑意,宴席上漸漸活躍起來。酒至半酣,李建成又對段誌玄道:“此次二郎得以脫險,多虧將軍舍命相護。我聞聽將軍與藥師先生相見時,幾成血人。不知將軍此戰身上又添了幾許新傷。”
說罷,親自為誌玄解衣察看,細細數來,發現僅新添大小傷疤即有三十六處。建成便按每塊傷疤十匹絹帛的標準,賞了誌玄絹帛三百六十匹。又出絹帛五百匹,以賞李靖退突厥、劉武周及救世民與之功。並對李靖道:“此乃父皇旨意也。”隨後又賞了在座每位將領戰袍一領,以資鼓勵。宴罷之時,已是深夜,眾將盡歡而散,籠罩在他們心中失敗陰影幾乎一掃而空。
突厥汗庭,可汗牙帳內,始畢與史蜀胡悉、阿史德賀魯等汗庭大酋都在場,他們是準備會見唐朝派來的使者。
從涇州歸來後,得知了夜襲糧草營竟然是李靖精心安排的離間計,這讓自視甚高的始畢和史蜀胡悉在愧悔和惱怒之餘,也增添了幾分懼意。李靖的圈套竟然設計得如此天衣無縫,這不得不讓他們感到恐怖。始畢不由得長歎道:“李靖不除,必為我汗國大患。”
史蜀胡悉也道:“必設法除之。”
正當他們絞盡腦汁考慮如何修複與西秦的關係以便幫助薛舉對抗唐軍之際,卻又從高墌傳來了消息:薛舉大破唐軍。史蜀胡悉便對始畢道:“薛舉既勝而驕,必有輕我之心。大可汗此時派人與之談判,薛舉必不肯俯就於我。且其既足以對抗唐朝,我何必勞師耗財以助之!我料薛舉必乘勝侵關中,唐朝亦必傾力禦西秦。大可汗不可坐視,當令梁師都、劉武周各率人馬與我共同伐唐,使之首尾不能兼顧,我必有所獲。”
可正在始畢調兵遣將,單等薛舉大軍與唐朝開戰便大舉進犯唐境之際,房玄齡卻來到了陰山突厥汗庭。對於來自中原的使者,突厥人一向來者不拒,因為他們絕不會空著手前來,不管是否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獻上來的財帛珍寶,突厥人都會照單笑納。所以,始畢並不會拒絕房玄齡。
不一時,隻見一位突厥侍者引著房玄齡進入牙帳。房玄齡依禮見過了始畢與眾酋長後,始畢便開口問道:“大使為何而來?”
玄齡道:“玄齡奉我大唐皇帝之命,特來拜見大可汗,並獻上絹帛五萬匹,美女四人。”
始畢不露聲色道:“收下!”
史蜀胡悉卻一臉輕蔑道:“大使來此,可是想求大可汗出兵助李淵滅西秦?”
卻見房玄齡道:“我大唐皇帝有心與大可汗共滅西秦不假,隻是談不上求字。”
眾酋聞言,頓時大為不滿,紛紛道:“唐使無禮!”
“這廝好不猖狂!”
“把他押下去砍了!”
始畢也變得麵沉似水道:“爾何出此言?”
隻見房玄齡傲然掃視群酋,又轉向始畢,從容道:“玄齡此來,非隻為我大唐,亦為突厥汗國也。”
一旁的史蜀胡悉冷笑道:“此話怎講?”
玄齡道:“薛舉父子毒如蛇蠍,猛如虎狼,放眼中原群雄,唯我主唐皇堪與之抗衡。今高墌之戰,又破我軍,彼必乘勝入寇關中,倘令其得逞,西秦勢強而不可複製矣。薛舉父子素與大可汗仇怨頗深,我聞其前者勢窮前來請兵,尚且執意不肯向大可汗稱臣,他日若得誌,必與貴國為敵矣!”
阿史德賀魯聞言,仰天大笑:“我突厥汗國兵強馬壯,大可汗善戰無敵,豈懼區區一薛舉乎!”
玄齡微微一笑:“大葉護所言極是!隻是那薛舉亦非平庸之輩,一旦兩國兵戎相見,薛舉雖非大可汗敵手,隻怕也難免兩敗俱傷。今大可汗雄視天下,中原群雄莫不來附,然則劉武周、梁師都等豈皆良善之輩?其所以俯首稱臣於大可汗者,因貴國兵強馬壯耳。一旦貴國與薛舉爭鋒而勢衰,此輩必舉戈相向,負恩反噬矣!”
史蜀胡悉冷笑道:“薛舉父子固然毒辣,難道李淵便獨愛我汗國乎!當初他鎮守太原,亦曾屢屢抗拒我國兵鋒。且李世民曾殺我迭力失、阿力穀,此仇未報,我豈可反助李淵滅薛舉。”
玄齡道:“當初之事,乃兩國交兵,各為其主。且刀槍無眼,難保有所殺傷。然則我大唐皇帝,素慕大可汗英名,對貴國常懷友善之心。黃草嶺之戰,鬱射設已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中,若非我皇帝對貴國心存善念,當時貴軍將士幾人能安全歸國,實未可知也。太原義旗初舉,我皇帝即遣劉文靜出使貴國,以輸誠意,相與盟好,未嚐絲毫違背,此足見我大唐誠意矣。倒是貴國受薛舉老賊蠱惑,率大軍直至涇州城下。此貴國有負於我大唐,非大唐有負於貴國也。反觀薛舉父子,大可汗親率大軍助其作戰,他們卻全無敬畏之意,反無端妄加猜疑。此豈可與我大唐同日而語哉!”
玄齡此言一出,眾酋不禁一時語塞,這時,卻見極失特勒露出一絲幸災樂禍的神態道:“李世民素稱英雄,今遇薛氏父子,何以便大敗虧輸,險些喪命。著實虧負了英雄之名。”
玄齡聞言,不由得厲聲道:“特勒久經陣戰,豈不知勝敗兵家常事。前日扶風之戰,薛氏父子被我秦王殺得聞風喪膽。此番高墌之戰,我秦王病重,故使薛舉僥天之幸,獲此勝耳。”
史蜀胡悉聞言又道:“依你之見,則秦之破唐,乃天意也。天意難違,我大可汗豈可逆天而動,助唐滅秦!”
玄齡道:“天心難測。前者大可汗所以助薛舉,因秦弱而唐強也。高墌之敗,使唐弱而秦強,焉知非上天欲突厥與大唐和好乎!”
群酋聞言,頓時一陣沉默。房玄齡這一番話雖似乎隻是外交辭令,但其實內中頗有玄機。要知道,突厥人對上天的崇信遠比中原人更為虔誠。從涇州歸國後,始畢與史蜀胡悉一直都在關注著唐秦之戰,他們知道高墌之戰前李世民得了重病,也知道天雨染黑一丈雪之事,此刻再將此與房玄齡一番高論聯係起來,不禁覺得這話不無道理,而這就必然對他們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過了好一陣,還是始畢先開口道:“李淵若滅西秦,得天下,能永遠對我突厥稱臣納貢乎!”
玄齡道:“玄齡此來,隻為雙方共破西秦之事,至於其他,非玄齡所知也。”
始畢微微點頭,房玄齡的迴答,雖然不能令他滿意,但內中卻透著真誠,這反倒減輕了始畢內心的顧慮。於是始畢便道:“且讓使者退下歇息。”
待玄齡離開牙帳,始畢對史蜀胡悉道:“唐使所言,似乎不無道理。”
史蜀胡悉道:“李淵送此厚禮,隻怕唐朝果有危機。我若此時出兵征唐,是助秦攻唐也,恐唐有破亡之危。唐破而秦必強。秦之強,非我之褔也。不如暫且按兵不動以觀形勢。”
始畢道:“既如此,可虛允唐使之請。但暫不出兵,待機而動。”
卻說房玄齡從陰山迴到長安後,見過了李淵與世民,告知始畢已承諾兩國重歸舊好。緊接著,安興貴也從河西歸來,說李軌願與唐朝聯合,李淵君臣這才心中稍定。卻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解決了西秦的問題,又從東都方麵傳來了壞消息:宇文化及要與李密達成協議,由李密供應其足夠糧草後,率兵來攻長安。世民聞訊,便與李靖、玄齡等商議對策。房玄齡先道:“殿下勿憂,臣料此不過是宇文化及虛張聲勢耳。”
世民道:“世民原本亦以為化及必不敢來關中,隻是如今我軍新敗,薛舉必將大舉入寇關中,恐宇文化及未必不生乘火打劫之心。”
李靖也道:“玄齡所言極是。孫子有雲: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今宇文化及軍中皆關中子弟,且化及素無威信,一旦入關,其人必各散歸鄉裏,其軍可不戰而潰。宇文化及焉敢率軍入關!”
李世民深以為是,便將此報知李淵。李淵雖覺得所言有理,但仍放心不下。便一連派出幾批斥候前往東都打探消息。
卻說此時,李密與宇文化及已談判多日,願資助宇文化及軍糧,助其入關中。隻是雙方各懷鬼胎,故意討價還價,始終未能達成協議。這一日,李密正與眾僚佐議事,隻見柴孝和道:“我與宇文化及談判多日,料想其糧草已近乏絕,不出半月,必將軍心瓦解,屆時可一戰破之。”
正商議間,卻見王伯當從帳外走進來道:“飼馬官謝峰盜賣草料,為部下揭發,還請主公處置。”
李密聞言大怒,便令蔡建德率人前去捉拿謝峰。蔡建德去不多時,便返迴大帳來報:“謝峰已畏罪潛逃。”
李密愈發憤怒,便令王伯當率本部人馬四處追捕。王伯當依令率人出寨,直到傍晚,各路人馬方陸續空手返迴大寨。李密聞言,憤恨不已。魏征道:“謝峰逃走事小,隻怕他投奔宇文逆賊,使其知我虛實,則必對大局不利。”
柴孝和也道:“倘若他果真投奔賊營,我與宇文談判之真意必為謝峰所泄,豈不壞了大事!”
秦瓊道:“宇文化及若知被我所戲,恐必狗急跳牆,來與我戰。我需加強各寨防禦,以免被其偷襲。”
李密道:“叔寶所言極是。隻是目下需以穩定軍心為要務,不可太過張揚,隻需傳令各寨,暗中加強防備。”
於是傳令各寨守將嚴加戒備。
卻說這謝峰逃離了魏寨,自思無處可去,便果真投向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見他忽然來投,隻道他是來詐降,便命人道:“拉出去斬首!”
謝峰聞言,不覺魂飛魄散,忙高喊道:“大丞相且慢,小人有機密相告。”
宇文化及便令人將他拉了迴來,謝峰便將李密假意與宇文談判,實則是為加速消耗江都軍糧草之事告知了宇文化及。自從與李密談判以來,由於寄希望於李密的糧草資助,宇文化及一直無節製的消耗糧草,這已經使得江都軍的糧草基本告罄,隻待李密供給了。故此宇文化及得知真相,不覺一口惡氣直撞心頭,無處發泄,惱羞之餘,竟將這口惡氣全都發泄在謝峰身上,便立即令人道:“速速將這廝拉出去砍了。”
片刻之後,宇文化及略微冷靜下來,便轉頭對一邊的封德懿道:“果然不出你所料,眼下該當如何?”
原來封德懿在雙方談判幾天之後,便感到勢頭不對,勸宇文化及不要恣意浪費糧草,但是宇文化及卻不以為然。此時,宇文化及方知封德懿果然有遠見,隻是悔之晚矣。封德懿見宇文化及發問,便道:“今我軍糧草將竭,利在速戰。隻是我若前去挑戰,李密必堅守不出。今魏軍童山寨遠離主寨,大丞相何不乘其無備,連夜襲取童山魏寨。李密知童山寨危殆,必然前來救援。我卻可於寨旁設伏邀擊之。”
宇文化及聞言甚喜:“封司馬所言極是,便依你計而行。”
封德懿便道:“既如此,今夜便可去襲童山魏寨。”
於是令元武達率張童仁、張童兒及精兵二萬前去夜襲童山魏寨,宇文化及率主力前去接應,又命許弘仁、馬文舉率兵三萬埋伏在清淇魏寨通往童山魏寨的大路兩側,單等李密援軍與宇文化及交戰之時,便可從後殺出夾擊魏軍。安排已定,眾將各去準備。
當天夜裏,江都軍三更而起,元武達先率二萬精兵趕往童山魏寨,裴虔通也率兵趕往設伏之處。宇文化及僅留下二萬兵馬守寨,餘者都跟隨宇文化及隨後出發。這宇文化及率軍來到童山魏寨不及五裏之處,已見童山方向火光大作,殺聲震天,料知元武達必是得手,便急催動大軍前行。來到寨前,宇文化及便令封德懿率一萬軍馬由前門殺入,自己卻率大軍趕往寨後。剛到寨後,便見有一支軍馬倉惶逃來。看時,卻是羅士信保著童山魏寨主將孟讓倉惶而來。原來這李密軍中有四大帥、五虎將。這四大帥就是翟讓、裴仁基、郝孝德、孟讓。五虎將就是秦瓊、單雄信、裴行儼、羅士信、程知節。這四大帥除了裴仁基之外,原本都是一方巨盜,麾下各有自己的勢力,故此文武才略雖不及五虎,地位卻在五虎之上。這孟讓素性粗豪,心懷輕敵之念,故此李密雖傳令各寨加強防禦,孟讓卻不以為意,因此被元武達殺了個措手不及,寨中頓時大亂。幸好有羅士信趕來保駕,方才殺出寨來,卻不料正遇見宇文化及率軍迎麵殺來。宇文化及見到孟讓,立即命令軍隊殺上前去。元武達等隨後殺到,兩支軍馬將孟讓與羅士信團團圍住。宇文化及見孟讓所率軍馬不多,便僅令二弟宇文智及率軍在此指揮戰鬥,自己卻率軍列陣準備迎擊李密援軍。這邊元武達見到孟讓,舞刀便殺將過來。羅士信急催馬上前保護,兩人戰不十合,張童仁、張童兒又先後殺到加入戰團。原來這宇文化及麾下之軍,本都是楊廣的禁衛隊,這楊廣禁衛隊中,有著名的八虎十六彪。宇文化及弑君政變時,沈光等四虎因為忠於楊廣而被宇文化及處死,故四虎中僅餘下第二隻虎元武達,第四隻虎張愷,第六隻虎許弘仁和第七隻虎陳智略,而張童仁、張童兒二人也都名列十六彪之中。這三將皆非等閑之輩,羅士信雖勇,卻如何是此三人對手。而此時孟讓等魏軍眾將也都被江都眾將圍住,不得脫身援助士信。四人鬥了二十餘合,士信便險象環生。眼見大勢不妙,士信對著張童兒虛刺一槍,乘他躲閃之際,縱馬便逃。可三將豈肯放他走脫,張童仁縱馬上前攔阻,元武達與張童兒也隨後趕來,眼看又將士信合圍,士信見難以脫身,幹脆來個魚死網破,並不管身後二人,隻管縱馬直取張童仁,兩人接近,張童仁舉槍便刺,羅士信撥開來搶順勢一槍刺向張童仁,同時兩腿奮力一夾戰馬,猛地向前衝出。這張童仁本以為士信架開自己一槍後會迴身招架元、張二將的攻擊,卻不料士信有此搏命一招,一時措手不及,被這一槍正刺中了張童仁的護心鏡上,隻聽得“哢嚓”一聲,護心鏡碎裂,張童仁翻身落馬,但這槍卻並未刺入張童仁體內。原來這張童仁曾在雁門之戰中護駕有功,故此楊廣賜予他一身護身寶甲,士信這一槍又正好刺在護心鏡上,故此張童仁得以不死。
與此同時,元、張二將的大刀也一齊落下,好在士信在出槍之前,猛縱了一下戰馬,故此這兩刀均未能致命,卻也砍中士信後背,破甲入肉,士信背後便有兩條傷口鮮血之流。此時,士信也顧不得背後疼痛,一踅戰馬,返身殺迴,卻見張童兒此時正好一刀劈落著地,士信順勢一槍砸下,張童兒措手不及,大刀頓時脫手,士信乘勢一槍正中張童兒心窩,登時斃命。與此同時,元武達也一刀劃傷士信左臂,頓時又鮮血直流。士信一聲狂笑挺槍來戰元武達,直嚇得元武達撥馬便逃,卻不料身後張童仁又忍著心口疼痛重新加入戰團。雙方又是一場廝殺。恰在此時,隻見清淇方向火光衝天,由遠及近而來。士信等料知是李密派來的援軍,不由得士氣大振。可恰在此時,卻見火光之中又有一支軍馬殺到,攔住了魏軍。士信大失所望,隻得迴身去保護孟讓,卻見元武達與張童仁又返身追來,阻住去路。此時,士信已是渾身是傷,雖拚命死戰,但卻漸感力不從心。孟讓等又全仗士信虎威,此刻見士信力衰,更無法殺出重圍。眼看就要束手就擒,卻見敵軍一陣大亂,一員大將胯下黃驃馬,手中精鋼長槍,馬到時敵軍披靡,槍落處血光四濺,正是魏軍第一虎將秦瓊。秦瓊殺到士信近前,隻一槍,便挑飛了張童仁的手中長槍,又一槍直刺向元武達。元武達見勢不妙,隻好且戰且退。秦瓊殺退元武達,也不追趕,保著孟讓、士信便返身突圍。元武達雖率軍追趕,卻不敢緊逼。秦瓊等一路殺出重圍,卻見李密仍在江都軍包圍圈內。秦瓊便命人為羅士信包紮傷口,自己卻又與孟讓等殺向戰團去救李密。
秦瓊縱馬舞槍一陣衝突闖入重圍,後麵的孟讓卻留在了包圍圈之外。原來在孟讓出身賊盜,有著無賴心性。自跟隨李密以來,從未曾遭遇如此激烈的廝殺。方才驚心一戰,未免破膽,便不願再殺入重圍冒生命之險。眼看著秦瓊闖入戰團,自己卻隻在外圍遊走,不肯深入敵軍。故此離秦瓊越來越遠。卻不料恰在此時,從江都軍中湧出一員大將,正是江都虎將許弘仁。許弘仁見到孟讓,便舞刀殺來,孟讓見敵將來勢兇猛,不覺心生怯意,交手數合,撥馬便走,被許弘仁趕上前來,一刀斬於馬下。隨後又縱馬殺向羅士信。此時,羅士信已經因傷口失血過多而無力再戰,眼見許弘仁殺到,不禁心中一陣絕望,忽地抽出腰間寶劍,便要自刎。恰在此時,卻見亂軍中殺出一員魏將,手舞大刀,橫掃敵軍,正是程知節。隻見程知節殺到羅士信身邊,攔住許弘仁,二人便殺作一處。魏軍這才穩住軍心,重新投入戰鬥。
卻說此時李密仍在江都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原來李密親率大軍趕到童山魏寨,正要去救助孟讓,卻被宇文化及率軍殺出攔住去路。當時秦瓊搶先殺入敵陣,突圍去救孟讓。單雄信隨後也突入敵軍,卻被張愷舞動大斧敵住。二人戰至二十合,便有陳智略趕來助戰。魏軍大將柴孝和、王伯當忙上前敵住陳智略,敵軍中卻又有孟秉、範文超、楊士覽三員小彪將加入戰團。雙方正在混戰之際,卻聽得身後號炮響起,卻是許弘仁、馬文舉率軍從後麵殺到,將魏軍包圍起來。魏軍眾將見本軍被圍,不覺鬥誌大減,漸感不支。混戰中,單雄信見形勢不妙,忽一連兩矟逼退張愷和範文超,轉身突圍而去。他一杆馬矟,神出鬼沒,無人能當,轉瞬之間便殺開一條血路。李密等正待隨後殺出,卻被裴虔通、宇文士及率著一支軍馬攔住去路。王伯當、柴孝和急上前來戰敵軍,卻見身後又有張愷等殺到。伯當、孝和隻得轉身來戰張愷等,江都眾將一擁而上將王柴二將團團圍住,張愷卻撇下眾人去追趕李密。此時,李密貼身護衛蔡建德見張愷要傷李密,忙舞刀敵住張愷。二人戰不十合,卻見陳智略又逼近李密,蔡建德急撇了張愷,來戰陳智略。二人剛一交手,張愷卻又從後殺到,手起斧落,將蔡建德砍於馬下。李密見狀,魂飛魄散,縱馬便逃。張陳二將哪裏肯放,縱馬追來。看看趕上,卻見柴孝和及時趕到,攔住二將。三人戰在一處,柴孝和雖勇猛過人,卻如何抵得住兩員虎將,戰了七八個迴合,麵部便被劃破一道血口,又戰了三五合,左臂又中了一刀。但柴孝和為了讓李密脫身,也顧不得個人生死,隻管奮力苦鬥,又戰了十幾個迴合,張愷一斧再次砍到孝和後背,孝和在馬上坐立不穩,身形晃了兩晃,被陳智略乘勢一刀劈為兩截。可憐軍中猛將,霎時變作沙場厲鬼。李密乘柴孝和與王陳二人激戰之際,率人舍命奪路逃走,不料衝殺之際,忽有一枝冷箭飛來,正中李密後肩,李密頓時一頭撞下馬來,昏厥過去。張愷、陳智略並馬殺到,正待下馬擒縛李密,卻忽聽得空中一聲炸雷:“休傷我主!”便有一道幻影,連人帶馬飛將過來,正是虎將秦瓊。隻見秦瓊將手中一杆鐵槍舞得漫天寒影,登時阻住張愷、陳智略去路。張陳二將隻得抖擻精神來戰秦瓊。魏軍將士忙上前救起李密,將其喚醒。三人殺作一處,一時難分勝負。正好此時王伯當殺到,也顧不得來助秦瓊,隻管保著李密向外衝殺。秦瓊也撇下張、陳二人,保著李密突圍,張、陳二將不敢緊逼,眼看著秦瓊衝殺而去。
秦瓊保著李密殺至半途,正遇見程知節趕來營救李密,眾人合兵一處,殺出重圍。來到戰團之外,發現郝孝德、單雄信等正在包圍圈外與敵軍廝殺,秦瓊便組織眾人再次衝向敵軍。秦瓊、程知節與單雄信三馬齊出,分別從三個方向直衝敵陣,混戰中的敵軍頓感不支,紛紛退下。分散在各處魏軍的開始向敵軍發起反攻,並漸漸地會合一處,且呈現出進攻之勢。宇文化及見勢不好,便要逃走,他身邊的封德懿忙勸道:“主公此時逃走,大勢去矣!當拚死一搏。”
於是令身邊的大將元武達、許弘仁率軍上前頂住敵軍,並傳令大軍發起反攻。元許二人殺到陣前後,江都軍重新穩住陣勢,雙方又是一場殊死搏鬥。宇文化及眼見雙方已恢複均勢,心中方定,卻見前麵軍中一陣大亂,秦瓊又率著一軍直奔自己殺將過來,宇文化及大驚失色。封德懿急令張愷、陳智略上前阻攔秦瓊,三將便在亂軍中殺作一處。秦瓊與張、陳二將大戰了三十餘合,未分勝負,不由得心中暗道:再如此戰下去,恐怕也討不到便宜,不如使出迴馬槍破敵。想到此處,迴馬便走。張陳二將如何肯放?縱馬便追。看看二將已趕到近前,各舉刀斧向自己砍來,秦瓊忽然迴馬一槍刺出。卻不料恰在此時,斜刺裏又殺出江都軍猛將孟秉,向著秦瓊舉槍便刺。此時秦瓊也來不及多想,隻得在將手中刺向張愷並閃身避開陳智略大刀的同時,又將身形一扭,隻見那杆精鋼長槍“噗”的一聲刺入張愷前胸,那張愷大吼一聲,登時斧落身亡。與此同時,陳智略的大刀幾乎貼甲劃過,而孟秉那杆槍卻刺破秦瓊鎧甲,將秦瓊後背劃出一道一寸來深半尺有餘的傷口,鮮血汩汩流出。秦瓊顧不得身上傷痛,一槍逼退陳智略,隨即將槍橫掃向孟秉。孟秉沒料到秦瓊反應如此之快,急低頭躲避,頭上戰盔早被秦瓊一槍掃飛,不知落到何處。秦瓊又將馬一踅對著孟秉高聲喝道:“鼠輩,焉敢偷襲你家秦爺!”縱馬直取孟秉。直嚇得孟秉肝膽俱裂,一時不知所措,被秦瓊一槍刺透胸膛,隨手一甩,便飛落到亂軍之中。此時的宇文化及早被嚇得魂飛魄散,有心催馬逃去,手腳卻不聽使用。幸好一旁有封德懿在,替他調轉馬頭,縱馬逃去。身邊將士見狀,一哄而散。整個江都軍大陣隨之大潰。秦瓊見敵軍敗下,正待率軍追殺,卻猛然一口鮮血噴出,眼前一黑,一頭栽落馬下。身邊下屬忙下馬扶起。此時江都軍雖潰敗而退,但李密也已負傷,一時難以指揮作戰,眾人又見秦瓊昏倒,故此也無心追殺。隻得鳴金收兵,暫迴童山魏寨。
此戰,魏軍雖擊潰江都軍,殺敵二萬有餘,但本軍也損失不小。除了李密中箭負傷外,還有秦瓊、羅士信兩員虎將身負重傷,暫時無法繼續參戰,另有孟讓、柴孝和、蔡建德等十幾員驍將陣亡。所幸李密傷勢不重,經過包紮後仍能指揮戰鬥。
次日,得知宇文化及率軍撤至黎陽,李密便率軍來到黎陽倉城與徐世積合軍一處。李密便與眾將佐商議進取黎陽。邴元真、鄭頲建議李密乘勝進取黎陽,單雄信等眾將也大多表示讚同。徐世積卻道:“今敵軍雖敗,我軍損失亦不小,若與敵戰,勝負難料。依末將之計,主公可暫且按兵不動。敵軍糧草已竭,今又遭此大敗,必定軍心不穩,不久必生內訌,我軍可坐觀其敗。”
魏征道:“懋功之言極是,望主公勿疑。”
李密道:“懋功此言,亦合我意。且按兵不動,以觀形勢。”
於是,李密並不發兵前往黎陽城,隻是率軍駐守倉城以防江都軍前來劫糧。五日後,果然有宇文化及所屬的汲郡太守王軌派僚佐李義府前來請降。原來宇文化及撤至黎陽後,糧草已竭,大敗之後,又不敢來倉城搶糧,隻得派人到王軌處征糧。而汲郡本非富庶之地,且治下諸縣又非甘心投靠宇文化及,如今見宇文兵敗,誰還肯聽從王軌號令,更兼宇文化及催糧甚急,王軌本人也是因為懼怕江都軍兵威才投靠的宇文化及,此時眼見情勢不妙,唯恐宇文化及加罪於自己,便幹脆派人到李密處請降。李密見李義府來投,大喜,便授李義府為魏公府記室,與魏征同掌機密。又封王軌為滑州總管,繼續掌管本軍。江都軍得知王軌投了李密,一時軍心大亂,先後有陳智略、範文超、張童仁等各率一二萬人馬前來投降李密。十幾日間,江都軍逃散無數,宇文化及營中僅剩下四五萬人馬。宇文化及不敢再在黎陽逗留,便率軍逃往魏縣。李密料知宇文化及已不足畏懼,便一麵派人到東都報捷,一麵率軍凱旋洛口。很快便接到東都詔令,命李密率軍迴到東都輔政。李密大喜,便率軍直奔東都,不料兵臨東都城下之際,卻忽見有人來報:“王世充已在東都發動政變,掌握了朝中大權。”
李密聞言,不敢再進入東都,便暫且迴軍洛口,一麵派人到東都城內打探消息。
不知城內情勢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長安城裏,皇宮太極殿內,李淵正在召見剛迴到京師的李靖。由於並非正式朝會,故此隻有裴寂等幾位重臣在座。李靖見到李淵,首先請罪:“臣輔秦王至涇州,不能為國家破敵立功以慰聖心,反遭敗績,臣實罪在不赦。唯請陛下治臣之罪。”
李淵道:“此皆劉文靜、殷開山之罪也,與二郎、愛卿無幹。朕知愛卿此番出征,頗樹勳勞,本當厚加封賞,無奈高墌之戰,我軍敗績,若於此時加封愛卿,恐難服眾心。愛卿且輔二郎整軍練兵,待日後再建奇勳,朕自當委以重任。”
李靖忙道:“臣謝陛下不罪之恩!”
李淵又問李靖:“今我軍新敗,關中騷然,薛舉必乘勝入寇。不知愛卿有何良策?”
李靖道:“高墌之戰後,臣已做好善後。然則目下雖無近憂,陛下當謀遠慮。依臣之計,當西結河西,北和突厥。河西李軌,常懼薛舉之侵,陛下若遣使與之聯合,李軌必喜而從命。李軌既附於我,則薛舉有西顧之憂,必難以全力入侵關中。突厥禦中原之策,助強而抑弱,坐觀群雄虎爭耳。高墌戰罷,我弱而秦強矣。陛下可遣使多帶財帛贈始畢,且請其出兵擊薛舉,始畢必以我勢弱膽怯。且在涇州時,始畢與薛舉已互生猜忌之心,故其雖不出兵擊西秦,亦必不肯出兵助薛舉。如此,則薛舉其耐我何!”
李淵聞言,連連點頭。又與李靖討論了一些其他大事,便令他退下去見世民。待眾人散去後,李淵轉向裴寂,意味深長地講道:“天下大勢,盡在李藥師掌握矣!”
裴寂會意道:“此所以……陛下不可不慮也。”
自李靖歸附以來,裴寂便一直對他心存猜忌。其實,調李靖迴京師就是裴寂的主意。讓李靖助李世民整軍練兵倒也不假,但更重要的還是對李靖不放心。要知道,先後從高墌撤至豳州的軍隊大約四萬左右人,除去一部分隨胡演與張長遜到寧州和五原之外,仍不下三萬,豳州原有軍隊也在一萬左右。到了豳州,李靖新招募了一批新兵。三者合計,共有四五萬人。這樣一支軍隊交於李靖之手,實在是讓人放心不下。故此裴寂才勸李淵速將李靖召迴京師。
聽到裴寂之言,李淵沉默了好一陣,才長歎一聲:“難啊!”
裴寂會意,又沉吟片刻道:“依臣之意,不可讓李靖久在秦王府任職,以免……”
話到此處,裴寂欲言又止。李淵自然明白他話中深意,不由得連連點頭道:“裴監所言是也。”
話到此處,李淵忽然調轉話題道:“李藥師之計,頗合我意。隻是派何人前往河西與突厥為好,裴監可有人選?”
裴寂略一思索,便道:“臣保舉一人,可出使河西。”
李淵問道:“不知是何人?”
裴寂道:“臣府中僚佐安興貴機智有膽識,且世居河西,其家在胡人中頗著威信,其弟安修仁今為李軌心腹,頗得李軌器重。令其出使河西,必能使李軌來附。”
李淵連連稱讚道:“甚好!至於出使突厥,二郎府中賢才極多,何不就讓他選人前往。”
裴寂道:“陛下聖明。”
卻說李靖離了太極殿,便直奔秦王府來見李世民。此時,李世民已經痊愈,得知李靖迴到秦王府,便與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來到府門前迎接。見到李靖,世民搶到馬前,幾乎是將李靖扶下馬來,便道:“先生一路辛苦。”
李靖見世民步履矯健,便問道:“殿下可痊愈了?”
世民道:“恢複如初。”
李靖便要下拜,世民連忙扶助,道:“先生休要多禮,且到府中再敘。”
來到府中,眾人依禮相見後,李靖將李淵召見自己時二人所言告知了世民,並將“西結河西,北和突厥”的策略對世民做出更為詳盡的解釋。世民不由得讚歎道:“先生果然是妙算無遺。聯合李軌,料也不難。隻是若欲說服始畢,卻必需一膽識過人、能言善辯之士才好!”
卻見房玄齡道:“如蒙殿下不棄,玄齡倒願意前往。”
李靖便道:“此事非玄齡不可。”
世民便道:“既如此,就請玄齡一行。隻是伐交之策雖然重要,但我與薛舉終需一戰以決雌雄。還需先生不辭辛勞,助世民訓練三軍,再振士氣,以破西秦。”
李靖道:“此乃臣分內之事,敢不效犬馬之勞!”
眾人又商議了一番。最後世民對李靖道:“我軍新敗,士氣低落,大郎今晚要設宴款待眾人,為眾人鼓舞鬥誌。先生且迴府中見過家人,然後前去赴宴。”
於是,李靖便辭別世民,隨後眾人也各自離開了秦王府。到了晚上,李靖等隨世民一同來到東宮赴宴,到場的都是從高墌歸來的將領。酒宴開始時,李建成首先舉杯對眾人道:“今日之宴,一則為賢弟世民大病初愈賀喜,二則為藥師先生接風洗塵,三則為劉、殷二將軍及高墌歸來的眾將士壓驚。勝敗乃兵家常事,望各位將軍不要因一戰之敗而氣餒。”又轉向劉文靜與殷開山,“二位將軍雖被免職除名,但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父皇絕不會斷了兩位將軍立功複職之路。各位將軍,我們與薛舉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高墌之敗,純係偶然。還望各位鼓足鬥誌,整軍練兵,他日再與薛舉決戰時,一鼓作氣,除滅西秦,以報父皇之厚愛。我等且滿飲此杯!”
說罷,先一飲而盡。世民與眾將齊聲向建成道:“謝太子殿下!”也隨著幹了杯。隨後,又是一陣沉默。一種戰敗之後沮喪氣氛籠罩著每個人的心,尤其是劉文靜和殷開山,更是一臉愧悔之色。迴到長安後,李淵因念二人都是太原舉義的元從功臣,故此免了他們一死,隻是撤銷了他們的一切爵位和官職。其實二人已無資格參加今天的宴會,但李建成為了安慰二人,特地將他們請來赴宴。
李世民見此情景,便開口道:“世民以為,薛舉實不足懼。扶風之戰,足以為證。高墌之戰雖敗,實乃世民命中該有此一劫。非戰之過也。”
李建成也道:“隻要我等鼓足士氣,下次決戰,必能大破薛舉。”
在二人的鼓舞之下,眾將臉上開始有了笑意,宴席上漸漸活躍起來。酒至半酣,李建成又對段誌玄道:“此次二郎得以脫險,多虧將軍舍命相護。我聞聽將軍與藥師先生相見時,幾成血人。不知將軍此戰身上又添了幾許新傷。”
說罷,親自為誌玄解衣察看,細細數來,發現僅新添大小傷疤即有三十六處。建成便按每塊傷疤十匹絹帛的標準,賞了誌玄絹帛三百六十匹。又出絹帛五百匹,以賞李靖退突厥、劉武周及救世民與之功。並對李靖道:“此乃父皇旨意也。”隨後又賞了在座每位將領戰袍一領,以資鼓勵。宴罷之時,已是深夜,眾將盡歡而散,籠罩在他們心中失敗陰影幾乎一掃而空。
突厥汗庭,可汗牙帳內,始畢與史蜀胡悉、阿史德賀魯等汗庭大酋都在場,他們是準備會見唐朝派來的使者。
從涇州歸來後,得知了夜襲糧草營竟然是李靖精心安排的離間計,這讓自視甚高的始畢和史蜀胡悉在愧悔和惱怒之餘,也增添了幾分懼意。李靖的圈套竟然設計得如此天衣無縫,這不得不讓他們感到恐怖。始畢不由得長歎道:“李靖不除,必為我汗國大患。”
史蜀胡悉也道:“必設法除之。”
正當他們絞盡腦汁考慮如何修複與西秦的關係以便幫助薛舉對抗唐軍之際,卻又從高墌傳來了消息:薛舉大破唐軍。史蜀胡悉便對始畢道:“薛舉既勝而驕,必有輕我之心。大可汗此時派人與之談判,薛舉必不肯俯就於我。且其既足以對抗唐朝,我何必勞師耗財以助之!我料薛舉必乘勝侵關中,唐朝亦必傾力禦西秦。大可汗不可坐視,當令梁師都、劉武周各率人馬與我共同伐唐,使之首尾不能兼顧,我必有所獲。”
可正在始畢調兵遣將,單等薛舉大軍與唐朝開戰便大舉進犯唐境之際,房玄齡卻來到了陰山突厥汗庭。對於來自中原的使者,突厥人一向來者不拒,因為他們絕不會空著手前來,不管是否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獻上來的財帛珍寶,突厥人都會照單笑納。所以,始畢並不會拒絕房玄齡。
不一時,隻見一位突厥侍者引著房玄齡進入牙帳。房玄齡依禮見過了始畢與眾酋長後,始畢便開口問道:“大使為何而來?”
玄齡道:“玄齡奉我大唐皇帝之命,特來拜見大可汗,並獻上絹帛五萬匹,美女四人。”
始畢不露聲色道:“收下!”
史蜀胡悉卻一臉輕蔑道:“大使來此,可是想求大可汗出兵助李淵滅西秦?”
卻見房玄齡道:“我大唐皇帝有心與大可汗共滅西秦不假,隻是談不上求字。”
眾酋聞言,頓時大為不滿,紛紛道:“唐使無禮!”
“這廝好不猖狂!”
“把他押下去砍了!”
始畢也變得麵沉似水道:“爾何出此言?”
隻見房玄齡傲然掃視群酋,又轉向始畢,從容道:“玄齡此來,非隻為我大唐,亦為突厥汗國也。”
一旁的史蜀胡悉冷笑道:“此話怎講?”
玄齡道:“薛舉父子毒如蛇蠍,猛如虎狼,放眼中原群雄,唯我主唐皇堪與之抗衡。今高墌之戰,又破我軍,彼必乘勝入寇關中,倘令其得逞,西秦勢強而不可複製矣。薛舉父子素與大可汗仇怨頗深,我聞其前者勢窮前來請兵,尚且執意不肯向大可汗稱臣,他日若得誌,必與貴國為敵矣!”
阿史德賀魯聞言,仰天大笑:“我突厥汗國兵強馬壯,大可汗善戰無敵,豈懼區區一薛舉乎!”
玄齡微微一笑:“大葉護所言極是!隻是那薛舉亦非平庸之輩,一旦兩國兵戎相見,薛舉雖非大可汗敵手,隻怕也難免兩敗俱傷。今大可汗雄視天下,中原群雄莫不來附,然則劉武周、梁師都等豈皆良善之輩?其所以俯首稱臣於大可汗者,因貴國兵強馬壯耳。一旦貴國與薛舉爭鋒而勢衰,此輩必舉戈相向,負恩反噬矣!”
史蜀胡悉冷笑道:“薛舉父子固然毒辣,難道李淵便獨愛我汗國乎!當初他鎮守太原,亦曾屢屢抗拒我國兵鋒。且李世民曾殺我迭力失、阿力穀,此仇未報,我豈可反助李淵滅薛舉。”
玄齡道:“當初之事,乃兩國交兵,各為其主。且刀槍無眼,難保有所殺傷。然則我大唐皇帝,素慕大可汗英名,對貴國常懷友善之心。黃草嶺之戰,鬱射設已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中,若非我皇帝對貴國心存善念,當時貴軍將士幾人能安全歸國,實未可知也。太原義旗初舉,我皇帝即遣劉文靜出使貴國,以輸誠意,相與盟好,未嚐絲毫違背,此足見我大唐誠意矣。倒是貴國受薛舉老賊蠱惑,率大軍直至涇州城下。此貴國有負於我大唐,非大唐有負於貴國也。反觀薛舉父子,大可汗親率大軍助其作戰,他們卻全無敬畏之意,反無端妄加猜疑。此豈可與我大唐同日而語哉!”
玄齡此言一出,眾酋不禁一時語塞,這時,卻見極失特勒露出一絲幸災樂禍的神態道:“李世民素稱英雄,今遇薛氏父子,何以便大敗虧輸,險些喪命。著實虧負了英雄之名。”
玄齡聞言,不由得厲聲道:“特勒久經陣戰,豈不知勝敗兵家常事。前日扶風之戰,薛氏父子被我秦王殺得聞風喪膽。此番高墌之戰,我秦王病重,故使薛舉僥天之幸,獲此勝耳。”
史蜀胡悉聞言又道:“依你之見,則秦之破唐,乃天意也。天意難違,我大可汗豈可逆天而動,助唐滅秦!”
玄齡道:“天心難測。前者大可汗所以助薛舉,因秦弱而唐強也。高墌之敗,使唐弱而秦強,焉知非上天欲突厥與大唐和好乎!”
群酋聞言,頓時一陣沉默。房玄齡這一番話雖似乎隻是外交辭令,但其實內中頗有玄機。要知道,突厥人對上天的崇信遠比中原人更為虔誠。從涇州歸國後,始畢與史蜀胡悉一直都在關注著唐秦之戰,他們知道高墌之戰前李世民得了重病,也知道天雨染黑一丈雪之事,此刻再將此與房玄齡一番高論聯係起來,不禁覺得這話不無道理,而這就必然對他們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過了好一陣,還是始畢先開口道:“李淵若滅西秦,得天下,能永遠對我突厥稱臣納貢乎!”
玄齡道:“玄齡此來,隻為雙方共破西秦之事,至於其他,非玄齡所知也。”
始畢微微點頭,房玄齡的迴答,雖然不能令他滿意,但內中卻透著真誠,這反倒減輕了始畢內心的顧慮。於是始畢便道:“且讓使者退下歇息。”
待玄齡離開牙帳,始畢對史蜀胡悉道:“唐使所言,似乎不無道理。”
史蜀胡悉道:“李淵送此厚禮,隻怕唐朝果有危機。我若此時出兵征唐,是助秦攻唐也,恐唐有破亡之危。唐破而秦必強。秦之強,非我之褔也。不如暫且按兵不動以觀形勢。”
始畢道:“既如此,可虛允唐使之請。但暫不出兵,待機而動。”
卻說房玄齡從陰山迴到長安後,見過了李淵與世民,告知始畢已承諾兩國重歸舊好。緊接著,安興貴也從河西歸來,說李軌願與唐朝聯合,李淵君臣這才心中稍定。卻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解決了西秦的問題,又從東都方麵傳來了壞消息:宇文化及要與李密達成協議,由李密供應其足夠糧草後,率兵來攻長安。世民聞訊,便與李靖、玄齡等商議對策。房玄齡先道:“殿下勿憂,臣料此不過是宇文化及虛張聲勢耳。”
世民道:“世民原本亦以為化及必不敢來關中,隻是如今我軍新敗,薛舉必將大舉入寇關中,恐宇文化及未必不生乘火打劫之心。”
李靖也道:“玄齡所言極是。孫子有雲: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今宇文化及軍中皆關中子弟,且化及素無威信,一旦入關,其人必各散歸鄉裏,其軍可不戰而潰。宇文化及焉敢率軍入關!”
李世民深以為是,便將此報知李淵。李淵雖覺得所言有理,但仍放心不下。便一連派出幾批斥候前往東都打探消息。
卻說此時,李密與宇文化及已談判多日,願資助宇文化及軍糧,助其入關中。隻是雙方各懷鬼胎,故意討價還價,始終未能達成協議。這一日,李密正與眾僚佐議事,隻見柴孝和道:“我與宇文化及談判多日,料想其糧草已近乏絕,不出半月,必將軍心瓦解,屆時可一戰破之。”
正商議間,卻見王伯當從帳外走進來道:“飼馬官謝峰盜賣草料,為部下揭發,還請主公處置。”
李密聞言大怒,便令蔡建德率人前去捉拿謝峰。蔡建德去不多時,便返迴大帳來報:“謝峰已畏罪潛逃。”
李密愈發憤怒,便令王伯當率本部人馬四處追捕。王伯當依令率人出寨,直到傍晚,各路人馬方陸續空手返迴大寨。李密聞言,憤恨不已。魏征道:“謝峰逃走事小,隻怕他投奔宇文逆賊,使其知我虛實,則必對大局不利。”
柴孝和也道:“倘若他果真投奔賊營,我與宇文談判之真意必為謝峰所泄,豈不壞了大事!”
秦瓊道:“宇文化及若知被我所戲,恐必狗急跳牆,來與我戰。我需加強各寨防禦,以免被其偷襲。”
李密道:“叔寶所言極是。隻是目下需以穩定軍心為要務,不可太過張揚,隻需傳令各寨,暗中加強防備。”
於是傳令各寨守將嚴加戒備。
卻說這謝峰逃離了魏寨,自思無處可去,便果真投向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見他忽然來投,隻道他是來詐降,便命人道:“拉出去斬首!”
謝峰聞言,不覺魂飛魄散,忙高喊道:“大丞相且慢,小人有機密相告。”
宇文化及便令人將他拉了迴來,謝峰便將李密假意與宇文談判,實則是為加速消耗江都軍糧草之事告知了宇文化及。自從與李密談判以來,由於寄希望於李密的糧草資助,宇文化及一直無節製的消耗糧草,這已經使得江都軍的糧草基本告罄,隻待李密供給了。故此宇文化及得知真相,不覺一口惡氣直撞心頭,無處發泄,惱羞之餘,竟將這口惡氣全都發泄在謝峰身上,便立即令人道:“速速將這廝拉出去砍了。”
片刻之後,宇文化及略微冷靜下來,便轉頭對一邊的封德懿道:“果然不出你所料,眼下該當如何?”
原來封德懿在雙方談判幾天之後,便感到勢頭不對,勸宇文化及不要恣意浪費糧草,但是宇文化及卻不以為然。此時,宇文化及方知封德懿果然有遠見,隻是悔之晚矣。封德懿見宇文化及發問,便道:“今我軍糧草將竭,利在速戰。隻是我若前去挑戰,李密必堅守不出。今魏軍童山寨遠離主寨,大丞相何不乘其無備,連夜襲取童山魏寨。李密知童山寨危殆,必然前來救援。我卻可於寨旁設伏邀擊之。”
宇文化及聞言甚喜:“封司馬所言極是,便依你計而行。”
封德懿便道:“既如此,今夜便可去襲童山魏寨。”
於是令元武達率張童仁、張童兒及精兵二萬前去夜襲童山魏寨,宇文化及率主力前去接應,又命許弘仁、馬文舉率兵三萬埋伏在清淇魏寨通往童山魏寨的大路兩側,單等李密援軍與宇文化及交戰之時,便可從後殺出夾擊魏軍。安排已定,眾將各去準備。
當天夜裏,江都軍三更而起,元武達先率二萬精兵趕往童山魏寨,裴虔通也率兵趕往設伏之處。宇文化及僅留下二萬兵馬守寨,餘者都跟隨宇文化及隨後出發。這宇文化及率軍來到童山魏寨不及五裏之處,已見童山方向火光大作,殺聲震天,料知元武達必是得手,便急催動大軍前行。來到寨前,宇文化及便令封德懿率一萬軍馬由前門殺入,自己卻率大軍趕往寨後。剛到寨後,便見有一支軍馬倉惶逃來。看時,卻是羅士信保著童山魏寨主將孟讓倉惶而來。原來這李密軍中有四大帥、五虎將。這四大帥就是翟讓、裴仁基、郝孝德、孟讓。五虎將就是秦瓊、單雄信、裴行儼、羅士信、程知節。這四大帥除了裴仁基之外,原本都是一方巨盜,麾下各有自己的勢力,故此文武才略雖不及五虎,地位卻在五虎之上。這孟讓素性粗豪,心懷輕敵之念,故此李密雖傳令各寨加強防禦,孟讓卻不以為意,因此被元武達殺了個措手不及,寨中頓時大亂。幸好有羅士信趕來保駕,方才殺出寨來,卻不料正遇見宇文化及率軍迎麵殺來。宇文化及見到孟讓,立即命令軍隊殺上前去。元武達等隨後殺到,兩支軍馬將孟讓與羅士信團團圍住。宇文化及見孟讓所率軍馬不多,便僅令二弟宇文智及率軍在此指揮戰鬥,自己卻率軍列陣準備迎擊李密援軍。這邊元武達見到孟讓,舞刀便殺將過來。羅士信急催馬上前保護,兩人戰不十合,張童仁、張童兒又先後殺到加入戰團。原來這宇文化及麾下之軍,本都是楊廣的禁衛隊,這楊廣禁衛隊中,有著名的八虎十六彪。宇文化及弑君政變時,沈光等四虎因為忠於楊廣而被宇文化及處死,故四虎中僅餘下第二隻虎元武達,第四隻虎張愷,第六隻虎許弘仁和第七隻虎陳智略,而張童仁、張童兒二人也都名列十六彪之中。這三將皆非等閑之輩,羅士信雖勇,卻如何是此三人對手。而此時孟讓等魏軍眾將也都被江都眾將圍住,不得脫身援助士信。四人鬥了二十餘合,士信便險象環生。眼見大勢不妙,士信對著張童兒虛刺一槍,乘他躲閃之際,縱馬便逃。可三將豈肯放他走脫,張童仁縱馬上前攔阻,元武達與張童兒也隨後趕來,眼看又將士信合圍,士信見難以脫身,幹脆來個魚死網破,並不管身後二人,隻管縱馬直取張童仁,兩人接近,張童仁舉槍便刺,羅士信撥開來搶順勢一槍刺向張童仁,同時兩腿奮力一夾戰馬,猛地向前衝出。這張童仁本以為士信架開自己一槍後會迴身招架元、張二將的攻擊,卻不料士信有此搏命一招,一時措手不及,被這一槍正刺中了張童仁的護心鏡上,隻聽得“哢嚓”一聲,護心鏡碎裂,張童仁翻身落馬,但這槍卻並未刺入張童仁體內。原來這張童仁曾在雁門之戰中護駕有功,故此楊廣賜予他一身護身寶甲,士信這一槍又正好刺在護心鏡上,故此張童仁得以不死。
與此同時,元、張二將的大刀也一齊落下,好在士信在出槍之前,猛縱了一下戰馬,故此這兩刀均未能致命,卻也砍中士信後背,破甲入肉,士信背後便有兩條傷口鮮血之流。此時,士信也顧不得背後疼痛,一踅戰馬,返身殺迴,卻見張童兒此時正好一刀劈落著地,士信順勢一槍砸下,張童兒措手不及,大刀頓時脫手,士信乘勢一槍正中張童兒心窩,登時斃命。與此同時,元武達也一刀劃傷士信左臂,頓時又鮮血直流。士信一聲狂笑挺槍來戰元武達,直嚇得元武達撥馬便逃,卻不料身後張童仁又忍著心口疼痛重新加入戰團。雙方又是一場廝殺。恰在此時,隻見清淇方向火光衝天,由遠及近而來。士信等料知是李密派來的援軍,不由得士氣大振。可恰在此時,卻見火光之中又有一支軍馬殺到,攔住了魏軍。士信大失所望,隻得迴身去保護孟讓,卻見元武達與張童仁又返身追來,阻住去路。此時,士信已是渾身是傷,雖拚命死戰,但卻漸感力不從心。孟讓等又全仗士信虎威,此刻見士信力衰,更無法殺出重圍。眼看就要束手就擒,卻見敵軍一陣大亂,一員大將胯下黃驃馬,手中精鋼長槍,馬到時敵軍披靡,槍落處血光四濺,正是魏軍第一虎將秦瓊。秦瓊殺到士信近前,隻一槍,便挑飛了張童仁的手中長槍,又一槍直刺向元武達。元武達見勢不妙,隻好且戰且退。秦瓊殺退元武達,也不追趕,保著孟讓、士信便返身突圍。元武達雖率軍追趕,卻不敢緊逼。秦瓊等一路殺出重圍,卻見李密仍在江都軍包圍圈內。秦瓊便命人為羅士信包紮傷口,自己卻又與孟讓等殺向戰團去救李密。
秦瓊縱馬舞槍一陣衝突闖入重圍,後麵的孟讓卻留在了包圍圈之外。原來在孟讓出身賊盜,有著無賴心性。自跟隨李密以來,從未曾遭遇如此激烈的廝殺。方才驚心一戰,未免破膽,便不願再殺入重圍冒生命之險。眼看著秦瓊闖入戰團,自己卻隻在外圍遊走,不肯深入敵軍。故此離秦瓊越來越遠。卻不料恰在此時,從江都軍中湧出一員大將,正是江都虎將許弘仁。許弘仁見到孟讓,便舞刀殺來,孟讓見敵將來勢兇猛,不覺心生怯意,交手數合,撥馬便走,被許弘仁趕上前來,一刀斬於馬下。隨後又縱馬殺向羅士信。此時,羅士信已經因傷口失血過多而無力再戰,眼見許弘仁殺到,不禁心中一陣絕望,忽地抽出腰間寶劍,便要自刎。恰在此時,卻見亂軍中殺出一員魏將,手舞大刀,橫掃敵軍,正是程知節。隻見程知節殺到羅士信身邊,攔住許弘仁,二人便殺作一處。魏軍這才穩住軍心,重新投入戰鬥。
卻說此時李密仍在江都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原來李密親率大軍趕到童山魏寨,正要去救助孟讓,卻被宇文化及率軍殺出攔住去路。當時秦瓊搶先殺入敵陣,突圍去救孟讓。單雄信隨後也突入敵軍,卻被張愷舞動大斧敵住。二人戰至二十合,便有陳智略趕來助戰。魏軍大將柴孝和、王伯當忙上前敵住陳智略,敵軍中卻又有孟秉、範文超、楊士覽三員小彪將加入戰團。雙方正在混戰之際,卻聽得身後號炮響起,卻是許弘仁、馬文舉率軍從後麵殺到,將魏軍包圍起來。魏軍眾將見本軍被圍,不覺鬥誌大減,漸感不支。混戰中,單雄信見形勢不妙,忽一連兩矟逼退張愷和範文超,轉身突圍而去。他一杆馬矟,神出鬼沒,無人能當,轉瞬之間便殺開一條血路。李密等正待隨後殺出,卻被裴虔通、宇文士及率著一支軍馬攔住去路。王伯當、柴孝和急上前來戰敵軍,卻見身後又有張愷等殺到。伯當、孝和隻得轉身來戰張愷等,江都眾將一擁而上將王柴二將團團圍住,張愷卻撇下眾人去追趕李密。此時,李密貼身護衛蔡建德見張愷要傷李密,忙舞刀敵住張愷。二人戰不十合,卻見陳智略又逼近李密,蔡建德急撇了張愷,來戰陳智略。二人剛一交手,張愷卻又從後殺到,手起斧落,將蔡建德砍於馬下。李密見狀,魂飛魄散,縱馬便逃。張陳二將哪裏肯放,縱馬追來。看看趕上,卻見柴孝和及時趕到,攔住二將。三人戰在一處,柴孝和雖勇猛過人,卻如何抵得住兩員虎將,戰了七八個迴合,麵部便被劃破一道血口,又戰了三五合,左臂又中了一刀。但柴孝和為了讓李密脫身,也顧不得個人生死,隻管奮力苦鬥,又戰了十幾個迴合,張愷一斧再次砍到孝和後背,孝和在馬上坐立不穩,身形晃了兩晃,被陳智略乘勢一刀劈為兩截。可憐軍中猛將,霎時變作沙場厲鬼。李密乘柴孝和與王陳二人激戰之際,率人舍命奪路逃走,不料衝殺之際,忽有一枝冷箭飛來,正中李密後肩,李密頓時一頭撞下馬來,昏厥過去。張愷、陳智略並馬殺到,正待下馬擒縛李密,卻忽聽得空中一聲炸雷:“休傷我主!”便有一道幻影,連人帶馬飛將過來,正是虎將秦瓊。隻見秦瓊將手中一杆鐵槍舞得漫天寒影,登時阻住張愷、陳智略去路。張陳二將隻得抖擻精神來戰秦瓊。魏軍將士忙上前救起李密,將其喚醒。三人殺作一處,一時難分勝負。正好此時王伯當殺到,也顧不得來助秦瓊,隻管保著李密向外衝殺。秦瓊也撇下張、陳二人,保著李密突圍,張、陳二將不敢緊逼,眼看著秦瓊衝殺而去。
秦瓊保著李密殺至半途,正遇見程知節趕來營救李密,眾人合兵一處,殺出重圍。來到戰團之外,發現郝孝德、單雄信等正在包圍圈外與敵軍廝殺,秦瓊便組織眾人再次衝向敵軍。秦瓊、程知節與單雄信三馬齊出,分別從三個方向直衝敵陣,混戰中的敵軍頓感不支,紛紛退下。分散在各處魏軍的開始向敵軍發起反攻,並漸漸地會合一處,且呈現出進攻之勢。宇文化及見勢不好,便要逃走,他身邊的封德懿忙勸道:“主公此時逃走,大勢去矣!當拚死一搏。”
於是令身邊的大將元武達、許弘仁率軍上前頂住敵軍,並傳令大軍發起反攻。元許二人殺到陣前後,江都軍重新穩住陣勢,雙方又是一場殊死搏鬥。宇文化及眼見雙方已恢複均勢,心中方定,卻見前麵軍中一陣大亂,秦瓊又率著一軍直奔自己殺將過來,宇文化及大驚失色。封德懿急令張愷、陳智略上前阻攔秦瓊,三將便在亂軍中殺作一處。秦瓊與張、陳二將大戰了三十餘合,未分勝負,不由得心中暗道:再如此戰下去,恐怕也討不到便宜,不如使出迴馬槍破敵。想到此處,迴馬便走。張陳二將如何肯放?縱馬便追。看看二將已趕到近前,各舉刀斧向自己砍來,秦瓊忽然迴馬一槍刺出。卻不料恰在此時,斜刺裏又殺出江都軍猛將孟秉,向著秦瓊舉槍便刺。此時秦瓊也來不及多想,隻得在將手中刺向張愷並閃身避開陳智略大刀的同時,又將身形一扭,隻見那杆精鋼長槍“噗”的一聲刺入張愷前胸,那張愷大吼一聲,登時斧落身亡。與此同時,陳智略的大刀幾乎貼甲劃過,而孟秉那杆槍卻刺破秦瓊鎧甲,將秦瓊後背劃出一道一寸來深半尺有餘的傷口,鮮血汩汩流出。秦瓊顧不得身上傷痛,一槍逼退陳智略,隨即將槍橫掃向孟秉。孟秉沒料到秦瓊反應如此之快,急低頭躲避,頭上戰盔早被秦瓊一槍掃飛,不知落到何處。秦瓊又將馬一踅對著孟秉高聲喝道:“鼠輩,焉敢偷襲你家秦爺!”縱馬直取孟秉。直嚇得孟秉肝膽俱裂,一時不知所措,被秦瓊一槍刺透胸膛,隨手一甩,便飛落到亂軍之中。此時的宇文化及早被嚇得魂飛魄散,有心催馬逃去,手腳卻不聽使用。幸好一旁有封德懿在,替他調轉馬頭,縱馬逃去。身邊將士見狀,一哄而散。整個江都軍大陣隨之大潰。秦瓊見敵軍敗下,正待率軍追殺,卻猛然一口鮮血噴出,眼前一黑,一頭栽落馬下。身邊下屬忙下馬扶起。此時江都軍雖潰敗而退,但李密也已負傷,一時難以指揮作戰,眾人又見秦瓊昏倒,故此也無心追殺。隻得鳴金收兵,暫迴童山魏寨。
此戰,魏軍雖擊潰江都軍,殺敵二萬有餘,但本軍也損失不小。除了李密中箭負傷外,還有秦瓊、羅士信兩員虎將身負重傷,暫時無法繼續參戰,另有孟讓、柴孝和、蔡建德等十幾員驍將陣亡。所幸李密傷勢不重,經過包紮後仍能指揮戰鬥。
次日,得知宇文化及率軍撤至黎陽,李密便率軍來到黎陽倉城與徐世積合軍一處。李密便與眾將佐商議進取黎陽。邴元真、鄭頲建議李密乘勝進取黎陽,單雄信等眾將也大多表示讚同。徐世積卻道:“今敵軍雖敗,我軍損失亦不小,若與敵戰,勝負難料。依末將之計,主公可暫且按兵不動。敵軍糧草已竭,今又遭此大敗,必定軍心不穩,不久必生內訌,我軍可坐觀其敗。”
魏征道:“懋功之言極是,望主公勿疑。”
李密道:“懋功此言,亦合我意。且按兵不動,以觀形勢。”
於是,李密並不發兵前往黎陽城,隻是率軍駐守倉城以防江都軍前來劫糧。五日後,果然有宇文化及所屬的汲郡太守王軌派僚佐李義府前來請降。原來宇文化及撤至黎陽後,糧草已竭,大敗之後,又不敢來倉城搶糧,隻得派人到王軌處征糧。而汲郡本非富庶之地,且治下諸縣又非甘心投靠宇文化及,如今見宇文兵敗,誰還肯聽從王軌號令,更兼宇文化及催糧甚急,王軌本人也是因為懼怕江都軍兵威才投靠的宇文化及,此時眼見情勢不妙,唯恐宇文化及加罪於自己,便幹脆派人到李密處請降。李密見李義府來投,大喜,便授李義府為魏公府記室,與魏征同掌機密。又封王軌為滑州總管,繼續掌管本軍。江都軍得知王軌投了李密,一時軍心大亂,先後有陳智略、範文超、張童仁等各率一二萬人馬前來投降李密。十幾日間,江都軍逃散無數,宇文化及營中僅剩下四五萬人馬。宇文化及不敢再在黎陽逗留,便率軍逃往魏縣。李密料知宇文化及已不足畏懼,便一麵派人到東都報捷,一麵率軍凱旋洛口。很快便接到東都詔令,命李密率軍迴到東都輔政。李密大喜,便率軍直奔東都,不料兵臨東都城下之際,卻忽見有人來報:“王世充已在東都發動政變,掌握了朝中大權。”
李密聞言,不敢再進入東都,便暫且迴軍洛口,一麵派人到東都城內打探消息。
不知城內情勢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