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困雁門君臣喪膽劫虜營龍虎同心


    隋大業十一年九月,邊關重鎮雁門城黑雲壓城,殺氣衝天。數十萬突厥武士在他們的傑出領袖始畢可汗的指揮下,正向雁門城發起一輪接一輪的猛烈攻勢。隻見陣陣箭矢拋石鋪天蓋地射向城頭,壓得守軍幾乎無法抬頭。隨著始畢一聲令下,全副武裝的突厥武士揮動著大刀長矟,口中發出狼嚎般瘮人的呐喊衝向城頭。他們衝到城下,有的借助雲梯直接攻向城頭,有的幹脆順著城牆徒手攀附而上。遠遠看去,就像是一群螞蟻密密麻麻地附在城牆上快速的蠕動。不用說他們是剽悍無敵的突厥武士,僅僅是這陣勢,就足以讓人魂飛膽裂了。


    然而,城上的守軍卻並未被敵人所嚇倒,或許是為了保衛皇上,或許是因為他們更清楚隻有擊退進攻者自己才能活命,他們似乎忘記生死,用一陣陣箭矢,用滾木礌石,用刀槍棍棒,用拳腳,甚至用牙齒阻擊著洶湧而上的進攻者。敵人一片片的橫屍城下,他們自己也不斷倒在城頭或栽落城下。到處都是屍體,有隋軍的,也有突厥的。人類最珍貴的生命在這裏似乎分文不值卻又重於泰山。在守軍的英勇抵抗下,突厥人的攻勢又一次被擊退了。


    大約在一個月前,隋朝那位野心勃勃、多才多藝的風流天子楊廣在巡視北方邊境時,忽然接到已下嫁突厥為可敦的義成公主的密信,說突厥始畢可汗要偷襲禦駕。楊廣聞訊大驚,急率扈從逃往雁門郡。次日,始畢可汗便親率二十萬大軍殺入隋境,以橫掃千軍之勢席卷整個雁門郡。鐵騎踏過,雁門郡四十一城中僅有雁門城與崞縣還在隋朝掌握,其他三十九城都陷落於突厥人之手了。八月十二日,楊廣率隊剛剛進入雁門城,始畢可汗便率領突厥鐵騎尾隨追至。而此時雁門城內的軍隊僅有不足二萬人,可謂眾寡懸殊。更要命的是雁門城內糧草本就匱乏,楊廣的到來,又使得城內陡然增加了萬餘人。因此,城內並沒有足夠的糧草供應軍中將士。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平時整日圍著楊廣拍馬屁的“賢臣謀士”們卻一個個嚇得隻是兩腿打顫,哪還有什麽主意了。當然,也有幾個“出類拔萃”的壯著膽子獻上“奇謀”,有的建議將城中財帛盡數交給始畢可汗,與之談判約和;有的建議率軍突圍逃離雁門城。最後,還是內史侍郎、國舅蕭瑀獻計道:“始畢狼子野心,豈肯與我約和?陛下萬金之軀,更不可冒險出城以求僥幸。依臣之見,莫若堅守城池,懸重賞以挫突厥之銳,並征四方之兵馬速來勤王。突厥風俗,可敦頗預國事,今義成公主在突厥為可敦,何不遣使告之,使其設法招始畢歸國?縱使事不能成,亦無所損。”


    到了這時,一向喜歡統率大軍四處耀武揚威的楊廣已失去了往日的專橫跋扈,變成了從諫如流的“明君”。他立即接受了蕭瑀的建議,親自到軍中鼓舞將士鬥誌,當眾承諾自己脫離險境後,凡守城立功者無官直接授六品官,賜絹帛百匹,原本有官位者依次加贈。與此同時,降詔令各地兵馬到雁門郡勤王,並派人到突厥國內聯絡可敦義成公主。然而,派往突厥的使者至今未返,而勤王兵馬雖已陸續趕到雁門城附近,卻因懼怕突厥而不敢直接來到城下勤王,他們大多停留在忻州境內的忻口寨等待他路援軍。但此時的突厥大軍卻不斷發動著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進攻,雁門城內卻已是糧草乏絕,危在旦夕了。


    此時,楊廣正龜縮在雁門城官衙瑟瑟發抖,往日的萬丈雄心早已化作懦夫鼠膽,外麵那壯烈的戰爭場麵,絲毫也無法引起他昔日討伐四方時的詩意。雖然他曾多次統率數十萬大軍馳騁沙場,雖然曾有無數將士就在他麵前倒下,但他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戰爭會死人,更沒有想過戰爭會威脅到他本人的生命。可現在,他終於意識到了戰爭的可怕,也意識到以前他所以喜歡戰爭,隻是因為在戰爭中失去健康、親人乃至生命的不是他本人。幾天來,他一直在擔驚受怕中暗自飲泣,那哭腫的雙眼雖然緊閉著,但淚水卻依舊奪眶而落。此時此刻,隻有一個問題在他腦海中反複縈繞:“我為什麽要來巡視北邊!為什麽!”他悔恨,他遺憾,但他悔恨和遺憾的僅僅是一時衝動導致了自己身臨險境,卻從未意識到自己還有什麽其他過錯和缺點。所有的一切,似乎都隻不過是智者之千慮一失。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個人的厄運不會結束,因而大隋王朝和天下百姓的噩夢也隻是剛剛開始。


    天近傍晚,突厥人終於在連續五輪猛烈進攻失敗後,撤軍迴寨了。此時的雁門城,殘陽如血,陣陣微風吹來,裹挾著縷縷刺鼻的血腥。看著滿地的屍體,城內將士又一次感受到了鏖戰後的戰栗。“援軍何時才能到來?”他們暗自發問,心中塞滿了絕望。


    深夜,月亮怯生生地躲在雲層的背後,不再發出她那原本就不太明亮的光芒,雁門城內外被無邊黑暗所籠罩,綿延百裏的突厥大寨一片寂靜。偶爾會有一陣巡邏遊哨雜遝的馬蹄聲響起,但很快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了。此時此刻,沒有人注意到一支約有百人的鐵騎疾行在夜幕之下。他們人人身穿皂衣,臂纏白布,胯下戰馬盡皆銜枚裹足,猶如一柄利劍,直插向突厥大營。來到大營前,他們迅速砍倒寨柵,隨即便猶如一陣疾風,橫掃而入。寧靜的突厥大營頓時炸開了鍋,刺耳的報警號角聲,突厥武士的喧鬧聲,馬蹄雜遝聲,被砍殺的突厥武士的哀嚎聲連成一片。還在夢中的突厥武士一個個揉著惺忪的睡眼,提著兵刃奔出營帳,亂紛紛加入戰鬥。滿寨都是奔跑的身影,整個突厥大營頓時變成了混亂的地獄。


    襲營隋軍飛一般地深入寨內,在他們的身後,留下的是橫七豎八的遍地屍體和傷兵。在這支鐵騎之中,有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身高八尺五六,寬肩膀,細腰身,一張國字臉因風吹日曬而略顯微黑,兩道劍眉含威,一雙星目溢慧,雖然乳氣尚未褪盡,卻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衝天英氣,讓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頭戴黃金盔,身著黃金甲,胯下一匹純白戰馬,背後插著兩把寶刀,了事環上掛著一杆鐵槍,足有六七十斤重。手中挽著寶雕弓,不斷從箭壺中抽出大羽箭,那箭大小輕重足足超過尋常箭矢一倍,從他手中頻頻射出,轉眼間早有十幾名突厥武士應弦身亡。待殺到近處時,他又插弓摘槍,把一杆槍舞得漫天寒徹。槍到之處,血光飛濺,慘叫之聲不絕,麵前的突厥軍馬就如同勁風伏草,一片片倒地身亡。直殺得突厥武士口中叫著“大隋娃娃厲害!”四散奔逃。


    此人正是當朝貴胄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原來這李淵一族,乃是北方大貴族,世代官爵顯赫,尤其是李淵祖父李虎更可謂南北朝時期的風雲人物。早在西魏時,便以佐命之功與後來的北周創建者宇文泰等並稱“八柱國”。周朝建國後追封唐國公,隋文帝篡周稱帝後,李氏封號不改,繼續為本朝顯族。如今李淵官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駐守河東。突厥兵圍雁門後,各地紛紛派兵勤王,李淵正在河東剿討賊寇,不得脫身,故此特派世民率軍隨大將雲定興前來勤王。但當他臨近雁門時,卻發現諸路勤王兵馬並不敢殺到雁門城下救駕,而是在離雁門不遠的忻口寨駐紮下來。大帥衛文昇幾番聚眾商議退敵之計,眾將皆畏縮不敢向前。世民便出列獻計:將寨中軍馬夜出晝返,使突厥以為隋軍勤王之師日至,因而心生畏懼,自行退去。但七八天過去了,卻仍不見突厥撤軍,世民又自請率鐵騎百人,夜襲敵營,以便進一步震懾敵軍。衛文昇等別無良計,隻好令世民前來劫寨。


    此時,在世民身後還緊隨著三員猛將,一人手舞一杆宣花巨斧,一人手中一杆大刀重三十餘斤,一人手使雙刀、背插弓箭。這三人各擺兵刃,奮勇衝殺,所向披靡。原來這使斧的喚作馬三寶,使大刀的喚作楊六才,使雙刀的喚作錢九隴。這三人原本都是唐國公府中的家奴,跟隨李淵多年,忠心耿耿,武藝高強,被李淵視為心腹。自李淵成為封強大吏後,便將他們提拔為軍中將領。此番世民從軍勤王,李淵擔心他初上戰場,又生性不知道個怕字,深恐他一時逞強,有個閃失,故特讓此三人隨行。卻不知世民初到戰場,就如猛虎上山,蛟龍入海,立時大顯神威,哪裏還用得著三人保護!三人隻好努力緊隨其後,以防萬一。一行人奮勇衝殺,直把個突厥大營攪得翻江倒海一般。


    然而,突厥人畢竟以驍勇強悍著稱,他們很快便從最初的驚慌中鎮定下來,紛紛衝出營帳加入戰鬥。但世民哪肯將這些螻蟻般角色放在眼裏,隻管向人多處直殺過去,麾下百名鐵騎在他的率領之下,就如同虎入羊群在敵軍中橫衝直撞,亂殺亂砍,所到之處,莫不人仰馬翻。轉眼之間,已連闖數座敵營。正殺得性起之際,忽見前方有一支隊伍呐喊著殺了過來。為首的四員大將,乃是阿史那四兄弟:阿史那古、阿史那力、阿史那裴、阿史那羅。此四人都是突厥勇將,曾隨突厥啟民可汗東西征殺,多立戰功。此時見有隋軍劫寨,未及披掛,便攜帶兵器聚集數十將士前來迎戰。當他們發現劫寨隋軍也不過百十來人時,登時膽氣益壯,便上前攔住世民。大哥阿史那古首先縱馬上前,高聲叫道:“甚人不知死活,敢來劫我突厥大營?”世民也不答話,拍馬向前,抖槍便刺。阿史那古擺矟招架,兩般兵器剛一相交,阿史那古頓覺兩臂發麻。後麵的三兄弟見世民來勢兇猛,一擁而上,圍鬥世民。世民身後楊六才、錢九隴見狀,哪裏肯讓世民獨鬥四兄弟,當即也飛馬上前,與四兄弟殺作一團。戰至四五個迴合,世民突然抬槍奮力一撥,那阿史那古手中矟登時脫手飛出,隨手又是一槍,刺中阿史那古咽喉,挑落馬下。順勢又將長槍橫掃,直取阿史那力。阿史那力一時不及躲閃,頭顱早被掃去半邊。阿史那裴一見大哥二哥陣亡,不禁內心慌亂,刀法大亂,被楊六才一刀砍於馬下。阿史那羅自知大勢已去,轉身就逃,被錢九隴取下弓箭,一箭射中後心,仰身栽落馬下。突厥武士見四員主將身亡,立即一哄散去。


    世民殺散敵軍,迴身卻不見了馬三寶。世民知他天性粗豪,一旦來到戰場,便一心要殺敵爭功,哪還記得要保護主子,必是早已當先深入敵營去了。他舉目四望,但見前方的鄰寨正殺氣四起,料定馬三寶必在那裏,於是手中大槍一揮,將士們便衝殺了過去。


    剛來到這座營寨,世民便發現此寨與之前的敵寨不同,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隊伍整齊,衣甲鮮明,並不甚混亂。原來突厥人紮寨,一向是將可汗所在的牙帳置於大寨中央,四周設四座核心營寨,各核心營寨四周又設四座大營,大寨周圍又有無數小營。寨中有寨,寨寨相連。馬三寶此時殺入的營寨乃是一座大營,故此與之前的營寨氣象不同。


    此時,世民擔心馬三寶有失,也無心留意寨內形勢,隻顧向喊殺處殺去。到了近前,卻見馬三寶正被一員敵酋死死纏住。隻見這員敵酋身材粗壯,相貌兇惡,手中一杆厚背大刀,足有五六十斤重,被他舞得勁風亂刮,直殺得馬三寶左支右絀,狼狽不堪。世民急縱馬上前,來救三寶。馬三寶正處於命懸一線之際,忽見世民一馬殺到,就如同憑空撿了條命一般,大喜過望,便高聲大唿:“二郎救我!”一時分心,被敵將一刀砍落頭盔。這敵將一招得手,立即又舉起大刀再次砍向馬三寶。李世民眼見馬三寶危險,又來不及上前營救,情急之中,起手將手中槍猛地擲向敵將。敵將一時躲閃不及,被那槍從後背直透前胸,登時翻身落馬。那突厥眾武士一見世民殺了敵將,竟然不敢再戰,一哄而散。原來這員敵將正是本寨主將迭力失,乃突厥名將,在突厥的著名的八大殺神中排名第七,曾久隨始畢可汗父親啟民可汗及始畢兩父子定內亂、平西域,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威名素著。故此突厥將士一見世民殺了迭力失,無不登時喪膽,哪還敢來戰世民。


    馬三寶死裏逃生,不由得膽落心驚。急忙催馬來到世民麵前道:“番狗果然厲害,我等不如盡早迴歸本寨。”


    世民看了看遍地的屍體和四處逃竄的突厥武士,不覺微微點頭。正要下令撤走,不料恰在此時,卻見雁門城西門方向的敵寨內又響起了喊殺之聲。世民道:“必是衛大帥乘我等劫營,又派人殺入城內護駕了。我等休要突圍,且在此衝殺一陣,也好助其入城。”


    說罷,也不去尋取自己那杆長槍,隻抽出背後雙刀,繼續率軍在敵營中橫衝直撞,直殺得突厥武士抱頭鼠竄。


    突厥中軍牙寨之中,人喊馬嘶,一片混亂。一隊隊突厥武士紛紛湧向牙帳來保衛他們的大可汗。隻見一位大漢披掛整齊,穩步走出大帳。他大約四十一二的年歲,身高八尺,體形粗壯,一張方臉,麵色黧黑,濃眉鷹目,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正是突厥大可汗始畢。始畢本名咄吉,始畢隻是他作為可汗的尊號。可以說,始畢是突厥曆史上一位極為傑出的領袖。他不僅英勇善戰,而且深謀遠慮,誌向高遠。早在其父啟民可汗在世時,他便輔佐父親東征西殺,平內亂,服西域,屢立戰功。啟民所以能中興突厥,雖然離不開隋朝的支持,但始畢的輔助,無疑同樣具有決定性作用。自從繼承了汗位以來,他更是勵精圖治,為汗國拓土開疆,使得汗國國勢蒸蒸日上,這也就使得他在突厥諸部落中有著崇高的威望。


    步出營帳後,始畢冷靜四處觀望,想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恰在此時,卻見遠處有一支人馬趕來。為首一人約有四十歲上下,身高不足七尺,體態瘦弱,眉目倒也清秀,隻是麵色黑黃,有似病夫,目光陰鷙,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此人正是突厥第一智囊、始畢的心腹謀臣大軍師史蜀胡悉。雖然此人看似弱不禁風,其實不僅深諳韜略,而且武藝高強,在突厥八大殺神之中名列第二。此次始畢所以起兵反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楊廣君臣因知史蜀胡悉足智多謀、將來恐為心腹之患而設計要除掉史蜀胡悉。當時隋朝正要與突厥互市,故此特地要求史蜀胡悉到隋境洽談相關事宜。史蜀胡悉料知其中必定有詐,便找了一位與自己相貌相似者前往隋朝。結果,隋朝果然殺了這位替身,還聲稱他要背叛始畢。始畢因而一怒之下發兵襲擊楊廣,兵圍雁門。由此足見此人在始畢心中的地位是多麽重要。


    始畢見到史蜀胡悉,便果斷開口道:“必是漢奴前來劫營,你可傳令各寨,各自嚴守寨柵,不得妄動。待眾寨既定,然後方可整軍破敵。”


    這時,又見一位酋長匆匆趕來,對始畢道:“近來忻口隋營日日有大軍趕到,莫非乘夜來與我決戰?”


    史蜀胡悉冷冷一笑道:“我觀望形勢,唯東南處喊殺之聲最盛,餘者雖有喧鬧,卻未見殺氣,必是聞知有人劫寨,驚慌自亂。我料來劫寨之隋軍,必不甚多。可往各寨傳大可汗之令:各守本寨,不得妄動,隻令大葉護趕往東南各寨,斬殺劫寨漢奴。”


    始畢立即道:“就依大軍師之言而行。”


    那酋長得令,慌忙率人到各寨傳令去了。不料恰在此時,卻見西北方向又響起一片喊殺之聲。始畢忙又傳令各寨莫要驚慌,然後登高觀望,發現隻有西北與東南兩個方向有隋軍殺入。便迴頭對史蜀胡悉道:“漢奴似以聲東擊西之計,派人殺入城內護駕。豈不知其城內人馬越多,糧草耗竭越快。你可隨我前去雁門城西門,任其軍馬入城,隻需截斷其糧草。”


    他料定運糧車馬沉重,必不會迅速進城,故此並不急於去阻擊劫寨隋軍,而是從容聚齊人馬,方才趕往雁門城下。可當他們到達城下時,卻發現隋軍已經進入城內了。始畢大驚:“隋軍何得這般神速。”


    有人答道:“闖營漢奴皆是騎兵,約有二千人左右,各載糧袋入城。唯有二十來騎向東南方向殺去。”


    始畢與史蜀胡悉聞言,頓時大驚失色。連忙一同沿著隋軍來路察看,隻見沿途稀稀拉拉撒了一地糧米,還有十來個米袋丟在地上。始畢忍不住長歎一聲:“漢奴已運糧入城了。”


    史蜀胡悉道:“漢奴行動如此神速,恐所帶糧米必不甚多。”


    一旁小酋道:“大軍師神算,漢奴所攜糧米都不足半袋。”


    史蜀胡悉點頭道:“這便對了。隻是這二千戰馬入城,城中便可殺馬食肉,足使漢奴堅守半月了。”


    始畢聞言,不禁咬牙切齒道:“我不能擒楊廣以雪心頭之恨了。”


    卻說世民率軍在敵營中縱橫衝殺一陣,眼看西麵殺聲漸弱,料知護駕軍馬已經入城,方才傳令:“撤軍迴寨。”


    正要突圍而出,忽聽得前麵敵軍中響起陣陣歡唿之聲:“大葉護來了。”


    “大葉護來了。”


    緊接著便見敵軍停止了奔逃,向兩邊分開。在人群中湧出十幾位彪形武士簇擁著一位突厥酋長直奔軍前。隻見這酋長三十五六的年紀,身高九尺,虎背熊腰,濃眉大眼,相貌堂堂,衣著不似突厥,反倒穿一身中原盔甲。那身寶甲上自頸項,下至腳麵,將全身護裹。手提一柄開山巨斧,斧柄粗若酒盅,斧頭巨大如鬥,足有百斤之重。胯下一匹日行千裏的汗血追風寶馬,渾身上下猶如火炭般赤紅,無一根雜毛,神駿無雙,更使其主人顯得威風凜凜,氣勢奪人。此人正是突厥第一勇士、八大殺神之首阿史德賀魯。阿史德賀魯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善會用兵。從十五六歲開始,他便隨啟民、始畢兩代可汗征戰四方,身經百戰,屢立奇功,威震漠北。雖然他早已官任突厥二十八等級官員中最高一等的葉護之職,但將士們卻仍覺得不足以顯示其崇高威望,因而都稱他為大葉護。他胯下那匹寶馬也是產自西域的神駿,名喚火麒麟。


    原來賀魯得知有人來劫寨,立即披掛出帳,聚齊親兵衛隊。恰在此時,有人傳始畢命令,要他去迎戰劫營隋軍。他便率軍趕來,恰與世民一行迎麵相遇。賀魯見世民渾身如血染一般,聲音中卻透著稚氣,不由得心生三分愛惜之意。上前問道:“何處娃娃,鬥膽包天,敢闖我汗國大營?”


    世民也不答話,催馬便欲向前迎戰。卻見楊六才搶先上前,舞刀直取賀魯,卻早被賀魯一斧直砍下來。楊六才橫刀奮力向上攔擋,隻聽得“哢嚓”一聲,手中刀杆已斷成兩截。那巨斧卻餘勢不減,直劈下來,楊六才登時身作兩段。可憐他一世豪傑,竟死得如此悲慘。


    世民一見楊六才被斬,不由得怒火上撞,血紅著兩眼直取賀魯。賀魯也不招架,反手起一斧搶先劈向世民。世民隻得舉雙刀架住,頓覺兩臂酸麻,方知賀魯厲害,忙以攻為守,雙刀疾風驟雨般接連砍向賀魯。雙方一場惡戰,但見刀光漫天,斧影亂閃,隻把兩邊將士看得目瞪口呆。初時是不敢向前助戰,到了後來竟忘了廝殺,隻顧一旁觀戰。錢九隴忍不住對馬三寶道:“不想二郎如此勇猛。”


    二人大戰五六十合,未分勝負。賀魯心中不免暗暗稱奇。要知道,賀魯縱橫沙場二十年,所遇敵將無數,能與他鬥上十合者寥寥無幾。而眼前這位娃娃,竟在自己手下鬥了許久仍不分勝敗,這讓他感到有失顏麵。惱怒之餘,不覺手上加力,使出渾身解數,將那杆大斧愈發雨點般砍下。世民雖是驍勇,畢竟頭一次身臨戰場,又眼見敵軍越圍越多,不由得心中暗自發慌。故此又戰了三十餘迴合,便刀法漸漸散亂,被賀魯抓住破綻,一斧砍來,世民慌亂中舉雙刀相迎,刀斧相交,世民隻覺得兩臂一麻,左手把握不住,單刀突然脫手飛出。久經沙場的阿史那賀魯那肯錯失良機,反手一斧再次劈向世民。馬三寶、錢九隴見了,登時心頭一涼,將兩眼一閉:“二郎休矣!”


    眼見巨斧劈落,世民性命不保,卻忽聽一道勁風響處,早有一箭飛至,正中斧麵。賀魯隻覺得兩臂一蕩,手中開山巨斧瞬間偏離方向,一斧砍空。阿史那賀魯登時心頭一凜,急忙兜轉馬頭轉迴身來。他身邊十幾位武士立即撲向世民,護住賀魯。隻見一員隋將如飛而至。阿史那賀魯定睛觀瞧,但見來者約有四十四五的年紀,身高九尺有餘,體形矯健,紫巍巍一張長方臉膛略顯清臒,寬闊的額頭下兩道濃眉幾乎及鬢,濃眉下一雙慧眼深邃似海,鼻隆口正,頷下一部長須飄然。頭戴赤金盔,身著黃銅甲,內襯紅色戰袍,手中一杆精鋼打造的大槍,身後橫七豎八地倒著百十名突厥武士。阿史那賀魯身經百戰,可謂虎膽包天,可一見此人,卻隻覺得一片殺氣透骨奪魄山一般壓將過來,竟然心頭一顫。卻聽得來將口中高喊:“休傷小將軍,三原李靖在此!”


    列為讀者,你道李靖究竟是何人,竟在此時突然殺到?原來李靖也是將門之後,其父雖官位不顯,但李靖本人卻在朝野之間頗有聲望。相傳李靖年輕時,一度常出入宰相楊素府中,而每次二人見麵後,楊素都忍不住拍著自己的座位感歎:“這裏早晚是你的位子!”李靖的舅舅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這位外甥交談,都會大發感慨:“我閱人無數,隻有此子堪與討論兵法!”因此李靖雖然官位不顯,卻朝野知名。如今任職馬邑丞,隨馬邑太守王仁恭前來勤王,昨日傍晚方才到達忻口唐寨。李靖得知了世民要去劫突厥大營的消息,立即與王仁恭前去求見衛文昇道:“始畢膽敢久圍雁門不去,隻因城內糧草乏絕,旦夕可下也。今李公子既去劫虜營,大帥何不乘虜軍混亂之際,運糧入城。虜知城內糧足,必不戰而去,則雁門之圍自解。”


    衛文昇不以為然:“今虜軍將雁門圍得鐵桶一般,如何能運糧入城?”


    李靖道:“此乃兵機,不可先言。大帥若肯與李靖馬軍二千,李靖自會運糧入城。”


    衛文昇沉吟良久,自思別無良計,又素知李靖之名,便撥給了他二千騎兵。李靖點齊二千騎兵,令他們各攜帶糧袋一條,卻隻令十人將糧袋裝成半滿,其餘的都塞入幹草,也隻是半滿,都馱在戰馬上。王仁恭雖不知他何意,但因素來敬服李靖,故此也未多問。當夜李靖待世民出發後,也率軍伏於城旁,眼見李世民攪亂突厥大寨,便乘勢率軍直闖入去。他一杆大槍,鬼神莫測,誰能攔住,二千輕騎騎怒馬輕行,隨後跟進。一路上,李靖故意令人劃破米袋,淌出一地米糧,並將所攜帶的米袋丟在傷馬身旁。轉眼殺到雁門城下,城內見是隋軍,立即放入城內。李靖本人卻並未入城,他遙望東南方向,隻見那裏猶自殺氣甚盛。便料定李世民尚未撤走,恐他有失,便僅率十八名貼身衛士殺過來援助。恰遇賀魯要傷世民性命,李靖身不及至,急忙摘弓發箭救了世民,隨即又飛馬趕上前來。


    此時,賀魯一見李靖,知道是遇到了勁敵,便欲先下手為強,縱馬上前揮斧砍向李靖。卻不料李靖一杆大槍後發先至,早刺到麵前,隻得擺斧招架。兩般兵器相交,賀魯隻覺得兩臂一顫,不由得心頭暗驚。這邊李靖也頓感賀魯斧勢沉重,不敢輕忽。二人戰不三合,李靖便料知難以速勝賀魯,而此時自己與世民身陷重圍,敵軍越聚越多,久戰下去,必難脫身。想到此處,他毅然暗運內功,將渾身之力瞬間逼至槍頭,向著正砍過來的大斧看似僅輕輕一撥,賀魯手中巨斧竟倏忽飛脫左手,斧頭觸地。李靖順勢將手一抖,那精鋼打造的大槍竟被他抖出萬朵槍花,直射向賀魯。原來這一招正是李靖生平絕技“幻影追魂槍”。賀魯但見漫天槍頭撲麵而來,迴斧招架已是不及,意欲躲避,又不知這槍究竟刺向何處。情急之中,一個滾鞍翻身,跌落馬下。隻落得個盔歪甲斜,好不狼狽。然而,此舉雖讓賀魯大失顏麵,卻是破解“幻影追魂槍”的唯一招數。


    書到此處,需做一交代:李靖本是隋唐之際絕頂高手,“幻影追魂槍”又是其生平絕技,但阿史那賀魯卻以人人都能做到的一個滾鞍落馬即逃得了性命,這“幻影追魂槍”還如何稱得上天下絕技?其實其中有三條原因:第一,阿史那賀魯本人即是絕頂高手,他的一躲之疾,常人如何能及?第二,突厥是馬上民族,其人從小便與馬打交道,馬已成為其身體的一部分,因此,突厥人可以說各個都是馬術高手。而阿史德賀魯更是早已做到了人馬合一,他騎馬征殺時從不用馬鐙,這也使他在滾鞍落馬時更加便捷。第三,就是賀魯所穿鎧甲乃是稀世寶甲,此甲堅韌無比,一般的箭矢都無法穿透,而李靖這一槍雖有萬鈞之力,但寶甲還是對其起到了阻滯作用。這才使得阿史德賀魯成了“幻影追魂槍”下活命的第一人。然而縱是如此,李靖這一槍還是透甲劃破了賀魯的脖頸,滲出殷殷鮮血。


    不過,賀魯雖躲過了一槍,但危機尚未結束,“幻影追魂槍”還有後續一招。幾乎就在賀魯倒身落地的同時,李靖已經催馬前衝,挺槍刺向賀魯。眼見得賀魯性命難逃,不料就在此時,卻出現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畫麵。賀魯的坐騎火麒麟竟然突然人立而起,躍身擋在了李靖與賀魯之間——這頭“牲畜”竟然要舍身救主。


    李靖見此情景,不僅心頭驀然一熱,急忙撤手收槍,使槍尖將及馬腹之際,陡然而停。借此機會,阿史那賀魯一個滾身脫離了險境,十幾位貼身衛士唿啦一下上前將他攔在了身後。李靖眼見得良機已經錯過,更不遲疑,兜馬迴身便殺向敵軍。隻見他一杆大槍舞得漫天寒影,轉眼間便有幾十名突厥將士跌落馬下。這些突厥將士眼見李靖險些殺死了他們心中的戰神阿史那賀魯,早已是魂飛魄散,此時又見他如此兇猛,哪還敢上前送死?那李靖在敵軍之中,猶如蛟龍破浪,所向披靡,突厥將士紛紛向兩邊潰散下去。李世民見了,急忙揮軍隨後殺到李靖身邊,與他並馬突圍。


    此時,火麒麟正伸長脖頸望著李靖的背影,好一陣才似乎很艱難地調頭緩緩邁向阿史那賀魯。一步……兩步……當其邁出第三步後,又停住了腳步,眼睛望著賀魯,驀然留下了兩行清淚。少頃,它又迴頭朝李靖的方向望了望,再迴頭投給賀魯一個無比依戀的眼神,突然調轉身形,向李靖的方向狂奔而去。轉眼來到李靖的身邊,與他並排衝向敵軍。作為戰神阿史那賀魯的坐騎,火麒麟無疑具有軍中明星的地位,突厥將士有誰不認識它?又有哪個人敢傷害它?因而火麒麟竟成了李靖等人的貼身護衛,使他們轉瞬間便突圍而去。


    眼看著火麒麟背叛了自己,成了李靖和李世民的“幫兇”,阿史那賀魯不由得心火上撞,脫口喊出:“好你個畜生,竟敢背主,給我……”他本想下令殺掉火麒麟,可話到嘴邊卻停了下來。隨即又幾次呶了呶嘴,但卻終於沒有發出殺掉火麒麟的命令。最後竟眼看著它與隋軍一路突圍離去,才咬牙切齒地返身到牙帳交令去了。


    且說李世民一行離開突厥大寨二十餘裏後,見追兵漸遠,方才放馬緩行。迴身看時,百名鐵騎除了楊六才外都還在。世民便令眾人先行,自己卻下馬對李靖拜道:“世民謝恩公救命之恩……”


    李靖連忙下馬俯身托住世民:“公子切莫如此,你我同陣殺敵,理當相互救助,何須多禮!”


    李世民抬眼再看李靖時,但覺他一身殺氣早已褪盡,神色堅毅果決,舉止沉穩平和,給人以慈祥卻不失威嚴之感。世民一向心高氣傲,不肯服人,此刻望著李靖,心中卻有一種依賴之情油然而生。而李靖漂泊半生,閱人無數,其中如楊素、韓擒虎乃至李淵等雖皆人中龍鳳,但在他眼中,卻與尋常人無異。唯獨對眼前這位娃娃,卻一見而生敬畏之情。雖然不過是萍水相逢,李靖內心卻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種感覺,麵前這位娃娃就是自己要一生輔佐的真命天子。


    二人一路並馬而行,言談之際,漸漸推心置腹,各有相見恨晚之感。不知不覺便迴到忻口隋寨。李世民直將李靖送至馬邑軍寨門前,方才滿臉不舍道:“依恩公之言,北虜當不日解圍歸國。那時我等各迴本郡,不知何日再能相見。”李靖聞言,內心不禁也湧起一陣留戀之情。他放眼四望,見附近隻有火麒麟跟隨,便開口道:“老夫有一言,要對公子講。”


    “請恩公不吝指教。”


    “老夫料定雁門之圍雖解,日後天下必亂。公子才略膽識,千古一人。他日必能定亂禦侮,拯民於水火。還望公子為天下人惜身,獨闖敵營,身犯險境,實乃偏裨之事,公子日後切不可輕為。”


    “世民多承恩公厚愛。然則恩公既有此心,何不與世民同歸河東,共成大業?”


    李靖搖頭道:“時機未到,且待來日。”


    “如此,悉從恩公之便。隻望恩公早來河東,以便世民朝夕受教,共成大事。”世民講話之際,目光中溢出無限的真誠與渴望。


    “公子隻管放心,老夫若欲出世建功立業,必當投奔公子,斷不會依附他人。”李靖眼中同樣閃爍著無比的真誠。


    說著,兩人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過了好一陣,李靖又將目光掃向火麒麟:“此馬頗有靈性,既然闖陣跟隨而來,必與公子緣分不淺,公子何不留作坐騎。”


    世民連連搖手道:“此馬乃追隨恩公而來,世民豈可奪人所愛?”


    “李靖此身亦屬公子,匹馬何足道。公子隻管留用,隻當這畜生替李靖在公子身邊效勞了。”


    說著,李靖便把韁繩送向世民。世民見李靖這樣講,實感盛情難卻,隻得伸手接過韁繩。卻見火麒麟忽縱身尥蹶,昂首長嘶,不肯靠向世民。世民忙將韁繩交還李靖,並笑道:“看來此馬與恩公緣分甚深,世民無福騎乘了。”


    李靖無奈,隻得接過韁繩,苦笑道:“是這畜生福薄,隻配李靖騎乘。”


    二人又是一陣傾心吐膽,方才各自迴歸本營。


    兩日後,突厥果然解圍而去。楊廣立即起駕迴了東都,忻口寨各路勤王兵馬陸續迴歸本郡。李世民在離開忻口寨之前,先到王仁恭軍中去探望李靖。卻被告知李靖已被派往前線追蹤敵軍去了。世民無奈,隻得滿懷遺憾地離開忻口寨。但他哪裏知道,隻因這次相遇,他與李靖義結同心,日後一龍一虎,齊心協力,開創了中國曆史的一段輝煌盛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魂之一統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夫195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夫1950並收藏貞觀魂之一統山河最新章節